首頁>Club>
小孩被小夥伴欺負找大人告狀,小孩子間有摩擦很正常。這時候大人該怎麼辦呢?替小孩出頭會把事情鬧大,不理的話小孩會變慫。
12
回覆列表
  • 1 # 水凝心1

    其實,孩子們之間的打鬧跟成人之間的打鬥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他們之間的打鬧更多的帶有遊戲的成分,是一種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之間該如何交往,對他們來說,沒有吃虧與不吃虧的概念,所謂吃虧不吃虧其實是家長的想法。所以孩子們剛剛打過了,眼淚一抹,又摟抱在一起親密無間的玩。只要能保證孩子的安全,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鬥看的過於嚴重。如果讓孩子打回去,這其實是在傳遞給他們一個錯誤的社會交往方式,當孩子一旦形成習慣,以後會變成一個攻擊性強的兒童。這樣的孩子,朋友比較少,對他將來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家長要讓孩子多動腦子去思考,想辦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用拳頭解決問題。當然如果超出了普通打鬧的範圍,家長應告訴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教孩子嚴肅大聲地向對方表達抗議:“我不喜歡你打我,你不可以再打我。”使對方知道打人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同時,你有必要把發生的事告訴孩子的老師,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當然,你也可以聯絡這個“侵犯者”的家長,讓他們知道發生的這些事情,並告訴他們,你希望這一切立即停止。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切不可用指責的口氣,否則會使矛盾升級。作為父母,除非萬不得已,請務必堅持教導孩子以和平方式解決矛盾。

  • 2 # 熊玲心理諮詢

    小孩子在外遭受大孩子的欺負,受傷害是常事,但它是否會給孩子留下創傷性記憶,是否會造成膽怯性個性,其受傷害事件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孩子受欺負後的態度反應是否恰當。

    例如,當孩子在外面遭受別人欺負戲弄後,恐懼地跑回家,哭著告訴父母這一切後,媽媽不是“嘲笑孩子笨,而是微笑著說“孩子,你受欺負了,過來媽媽抱抱你”;父親不是帶著失望的表情訓斥“你這膽小的孩子....”,而是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被人欺負不是你的錯,你能向我們表達情緒就很好,今後學會適當反擊就是了”等等,那麼孩子就不會那麼恐懼被欺負,不會假裝堅強或撒謊掩藏受欺負的慘象,不會對“嘲笑,愚笨”過分敏感…而或許會有“很安慰,很溫暖”的心理感受,會有“我好,聰明,我被愛”的心理認定。

    童年,是形成個人認定(即形成自我概念或心理地位)的第一個關鍵時期,孩子基本發展有“我好、我行、被喜歡”或“我不好、我笨、被討厭”等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可是童年的孩子既單純又脆弱,特需來自大人寬容的正性認同。

    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有父母對孩子傷感時不對(嚴格說是父母不懂!)的態度和言語。界定這個“不對”也是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父母言行會對孩子心理發育構成影響而論的。我們眾多父母,以他們的理念出發是那樣真心、真實地養育著孩子本身沒有錯。只不過,眾多父母當了父母后,忘了自己曾是小孩,也怕過被人作弄、怕被欺負、怕受傷害,忘了小時候也是多麼歡喜哥姐的保護,多麼盼望父母的接納和讚賞,卻習慣性採用了他們父母的教子方法。眾多父母最富有的是愛心,最缺乏的是怎樣施愛(管教)的藝術。所謂施愛藝術,簡單說是你能讀懂孩子的傷感和需要,並能撫慰他接納他,給他應對風險的勇氣。

    沒有弱笨的孩子,只有孩子在恐嚇或嚴厲下才顯得驚慌、木吶的無助。我們需要清醒:(父母)你孩子的緊張木吶,絕非真愚笨,而是一種受環境威脅的自我防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明星真人真的比照片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