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
5
回覆列表
  • 1 # 何必在伊

    看完《百年孤獨》,我更進一步知道了孤獨的樣子。男人的孤獨,女人的孤獨,各種各樣的孤獨,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孤獨,宣洩著孤獨。

  • 2 # 陽多過

    有個表兄,聰明,長的帥又能幹

    一直是我崇拜的人

    可是有一天我驚訝的發現,他居然吃土

    甚至還喜歡吃煤灰

    看他吃的津津有味,我恍然覺得他好像不是

    在這人間一樣

    我從來沒有問過他為什麼

    即便後來我知道吃那些東西是因為體內缺乏某些物質

    但是我寧願相信他是因為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我相信他是孤獨的,吃只是一種表現

    有人宣洩孤獨是宣洩慾望,有人是追求名利,有人是渴望愛情,有人是封閉自己,有人是吃土……

    表兄英年早逝,沒有結婚,

    短短的人生留給我的

    是他的聰明英俊能幹和

    ……吃土和煤灰

    麗貝卡的一生漫長,她肯定飲下了更多的孤獨和辛苦

    難以想象的是,作者居然讓她在那麼漫長的時間裡,忍受著,忍受著而不肯讓她死去。

    也不知道,在漫長的幽居的日子裡

    麗貝卡有沒有吃過土……

    有些東西會讓人瘋狂,變態,會啃噬人的身體和靈魂

    比如孤獨

  • 3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讀《百年孤獨》

    ——靈遁者

    高中時候第一次在課文中學習了《百年孤獨》節選文章。當時記得很清楚的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細節是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帶孩子們去看吉普賽人帶來的冰塊。孩子的手摸到冰塊上,連忙抽回驚叫:“好燙啊!”

    奇特的文筆,也吸引了我。但是當時沒有全本,也沒有去買。所以就沒有看。最近不知道怎麼突然想起了這本書,就拿手機看了。

    看完之後,第一次有想寫讀後感的衝動。加西亞馬爾克斯是享譽全球的文學大師,得之無愧。

    整個《百年孤獨》結合拉丁美洲的歷史發展,以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百年的興衰娓娓道來,讓人振聾發聵。他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奇特的想象,向我們創造了這個人物眾多,怪事迭起,場景荒誕而又真實的家族。整個體系的還嚴密,且首尾兼顧。作家的腦中的素材,和駕馭文字,統籌結構的能力可見一斑。值得我們這些後背“流水賬”寫手們學習。

    比起從大的方面【拉丁美洲歷史的興衰】來說,我更喜歡從家庭,從家庭中的每個人去說,去體味他們每一個人。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孤獨,那麼的別緻。讓我為他們顫抖,起雞皮疙瘩。

    甚至讓你不自覺眼淚朦朦,每一個現實的中的我們,彷彿都能在《百年孤獨》中找到原型。

    可是作者說:“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他們聽到,蘇爾烏拉為了自己的天堂,怎樣跟自然規律進行鬥爭;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怎樣毫無結果的尋求偉大發明的真諦;菲蘭達怎樣吟誦禱文;失望,戰爭和小金魚怎樣使奧雷連諾上校陷入牲畜般的境地;奧雷連諾第二又是怎樣在酒宴方興未艾時孤獨的死去。於是他倆懂得人的愛情是高於一切的,不可抑制的,它能戰勝死亡。他倆又感到自己無比幸福。“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寂寞來償還。”

    “阿瑪蘭妲是在縫製殮衣中生活的。可以看出,她白天縫,晚上拆。但這不是為了擺脫孤獨,恰恰相反,而是為了保持孤獨。”這些都是作者的原話。對每一個人的刻畫,深入到我們不可觸控的境地。

    以至於我在想,我高中時候,沒有讀這本書。不是損失,是我還沒有到了可讀的年齡。我怕我會過多的對生活的矛盾產生更多問題,這無疑會加深我頭上的皺紋。

    但這就是生活,我依然建議一個成年人,可以去走近《百年孤獨》。因為在最後的一句話作者說:“這手稿上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複,因為命中註定要一百年處於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所以這樣深刻的孤獨,作者讓你看到,是讓你遠離它,而非受它折磨。

    我這樣拿作者的原話根本無法再現《百年孤獨》中的每一個場景。比如開啟房門時,比如那個妓女一個人屋子裡,比如最後死去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和她被螞蟻吃掉的孩子。

    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一幅傳世畫作,一座橫跨河流的大橋,都是把我們引向未來的階梯。我們傳承的不是死,而是生。

    世界大戰結束了,鼠疫瘧疾橫行的年代也結束了,百年孤獨更是過去了。迎來了每天的Sunny,迎來了明天的日程。在偉大日子裡,平凡的生活,亦不失為一種充實的意義。

    樹木確實高大耀眼,但是別忘了對面的山上,如果只有樹,沒有小草,沒有小花,是很怪異嚇人和孤獨的。

    我願意把自己想象成發動起義的上校,我做的每一條小金魚,都有我死去的兒子的身影。要我用這些來當作榮譽嗎?? 滾蛋吧!上校這樣罵道。加西亞馬爾克斯這樣罵道。

    活就活著敢想敢做。就像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懷著巨大的熱情去建立馬孔多,去發現新大陸,去發明。“任何東西都有靈性,一切在於如何喚起它們的靈性。”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教給我的東西。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 4 # 暮暮超人

    《百年孤獨》我覺得不但是奧雷里亞諾家族的百年,也是一二代女主的百年(都活了一百歲以上)。終此一生,我們也許就是在兜兜轉轉,就好像在為牆刷成白色還是藍色鬥爭,我們可以平凡,但決不能平庸。

  • 5 # 作家楊文華

    《百年孤獨》這麼出名的書,我嘗試過幾次去閱讀,不過說實話,體驗感並不是很好!

    過年回家沒事的時候,我拿出這本書,準備認認真真讀一遍。剛開始幾章,確實也還可以,作者的表達手法還是蠻特別的,很有吸引力。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很幽默;書中讀起來會心一笑的地方有很多。第二,很有想象力;東拉西扯,把很多稀奇古怪的事物都聯絡了起來。我這樣一箇中國讀者,見識了拉丁美洲貴族階層的生活。

    不過整體感覺還是不太好,太枯燥,屬於白描的手法敘述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變遷史。最後歸結為“風一吹,連顆沙粒都不剩”,和《紅樓夢》“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的結局差不多!我討厭這種把戲。就像我討厭讀紅樓夢一樣。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一看就是才華橫溢的人物,可是卻寫了一個沒有用的主題,沉醉於貴族階層的富家小姐美女闊太的瑣碎生活的描述,有什麼意思呢?

    比如他花很大的幾頁篇幅寫黛玉葬花,又是詩歌又是風雨的,哭哭啼啼,我直接翻過去,根本沒有興趣讀下去。這是在幹嘛呢?

    過去古人沒有多少消遣的書可讀,所以《紅樓夢》這樣的小說就流行了。現在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你看看年輕人有誰還去讀它。不是說它不好,而是沒意思,故事性不強!

    《百年孤獨》也有這樣的毛病!都是很高水準的作家,但總感覺飄飄在上,不接地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敢前行,永不放棄,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