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新1

    五言、七言的律詩和五言、七言的絕句都屬於“格律詩”詩的範圍。但律詩由八句組成,絕句由四句組成,律詩要求嚴格的對仗,而絕句則沒有。對律詩而言,要求嚴格對仗的有四句,即第三、第四句的對仗和第五、第六句的對仗。第三、第四對仗的兩句稱為頜聯,第五、第六對仗的兩句稱為頸聯。另外四句不要求對仗,但也稱聯,第一、第二兩句稱為首聯,第七、第八兩句稱為尾聯。

  • 2 # 孔子學生的宗族後傳

    五律,七律頷聯頸聯必飲對仗,也就是三四句,五六句要對仗,對仗的基本要求是,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詞性相同,句意相對或相反。大略如此!

  • 3 # 柔然3

    對仗的具體要求,應該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這叫詞性相同。詞義要相近,相似,或相反。五言如王維的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草對雪,名對名。枯對盡,形容對形容。鷹眼對馬蹄,名對名。疾對輕,形容對形容。七言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對不盡,形容對形容。長江對落木(落葉),名對名。蕭蕭對滾滾,副詞對副詞。下對來,動對動。

  • 4 # 二月江花紅似火

    律詩不僅要求要對仗,還要交粘交替交對和押韻,押韻就是律詩的最後一個字,也稱韻腳。比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的間,還,山即是詩的韻腳。一首詩為什麼要有韻腳呢?主要是有韻腳的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美感。當然了,一首好的律詩,光有好的韻腳那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整體的和諧。如果東一啷頭西一棒槌,用不搭邊的字堆砌起來,那不叫詩,那是碼字高手。格律詩的前四句,一般以景抒情,是虛的,後四句是寫實。當讀完全詩後,才能弄明白詩人所表達的詩意。如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寫的就是虛,後四句是詩的實。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格律詩要求工整,對仗,較為嚴格,它不同於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五言和七言絕句相對律詩要寬鬆許多,平仄也不是十分嚴格,學寫古近代詩,最好還是以五言詩著手最好,當掌握好技巧後,再寫格律詩,以兔讓人當笑柄談。一般來講,格律詩的三四句,和五六句需要對仗,一二句稱首聯,三四句稱頜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同時,格律詩還要求,二四六必須交替。所謂的一三五不論就是這個道理。一首好的格律詩,其中必須要有好的聯對出現,最好能出現兩個聯對更好。比如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一而舉。律詩的要求還有很多,就不贅述了。最後把最常用的律詩平仄要求寫一個,當然還有好幾種,選其一。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後四句以此類推。

  • 5 # 南宮葭月

    格律詩對仗只限律詩,絕句是不需要對仗的。律詩的頸聯是必須對仗的,而且還得是工對,也就是一副標準的對聯。頷聯大多數對仗,極少數不對仗。首聯和尾聯基本上不對仗,少數對仗。至於排律,除了收尾兩聯,中間部分都要對仗。

  • 6 # 雙河野人

    遵守平仄格律(相間、相對、相粘,即粘對規則)所寫的詩就是律詩。律詩常講詞性對仗,但無必對仗。試看一首唐五律:移山雖近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聞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到山中去,歸來每日斜。這居中就無對仗。唐詩五、七律中此類例子不少,姑且不談,說說如何對:對仗是指詞性對仗,形式對稱。即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等……。律詩對仗,一般中間四句(即頸聯、頷聯)對仗即可。也有通篇對仗的,也有首聯、頷聯對仗的,有前四句對仗的,有後四句對仗的,只要掌握對仗原則就行。看看例子:

    雨透幹冬旱,仄仄平平仄

    風甦睡草眠。平平仄仄平(韻)這裡雨對風、透對甦、幹對睡、旱對眠。

    濡紅一春秀,平平仄平仄

    溼綠萬家田。仄仄仄平平(韻)這裡濡對溼,紅對綠是顏色對、一對萬是數目對屬工對,餘屬寬對。

    趁勢工耘地,仄仄平平仄

    諧時細播棉,平平仄仄平(韻)頷聯對應的字詞皆對仗,工與細對,這裡工是形容詞不是名詞。

    相忙耕隴事,平平平仄仄

    乃粒競豐年。仄仄仄平平(韻)此詩葉下平聲一先韻。首句和第二句相對,第二句和第三句相粘,第三句和第四句相對。第四句和第五句相粘,第五句和第六句相對。第六句和第七句相粘,第七句和第八句相對。這即是粘對規則。略談薄識,不妥之處,望多指正。

  • 7 # 華山述評

    【迴音壁】一、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絕句有五言和七言,同樣律詩也有五言和七言。二、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每兩句為一聯。律詩除首尾兩聯外,中間的第三、四句為頷聯,第五、六句為頸聯。而絕句只有首尾兩聯。三、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基本要求對仗,首尾兩聯可為散句,也可對仗。絕句首尾兩聯可為散句,也可對仗。四、對仗由聲對(平仄相對)和意對(詞性相對、類別相對)兩部分組成。對仗有工對、寬對等多種型別,工對是追求的目標。外一筆:筆者的格律詩全對仗,這是習性。有興趣的網友可點選筆者的主頁參閱。

  • 8 # 手機使用者59883065522

    以七律而言,額聯即三,四兩句應對仗,頸聯即五,六兩句應對仗。對首聯即一,二句,尾聯即七,八句,並無要求。並且在對仗中還應兼顧平仄和音韻,這樣的律詩很美。但這都不是很死板的,僅是一般規則。另,還要注意粘對問題,即,一般而言,第三句的第二個字,必須與第二句的第二個字,用同樣的平聲或仄聲。同理,第五句的第二字與第四句第二字,第七句第二字與第六句的第二字,均要求同聲平或仄。另外,能在詩中做到工對,那水平就更高了。即,用呼叫字的講究。 在律詩對仗的學問中,唐詩是典範。而毛主席的詩詞則更把律詩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那首長征詩,享譽天下,是極精彩的工對詩。大家可認真讀來。篇幅所限,本人學識所限,僅說至此。。

  • 9 # 燕北林叢

    所謂的格律詩一般來說是指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即,五言八句和七言八句)。格律詩要求各句字數相等(五言或七言)兩兩相對,分為四聯八句,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對句,即單數句為出句,雙數句為對句。一首詩中的第一、三、五、七句都是出句,二、四、六、八句都是對句。所謂的對仗,在平仄上指出句的每個字和對句的每個字的音調相反,即是平仄相對。平,指現代漢語拼音的陰平和陽平;仄,是指漢語拼音的上聲和去聲。(古代,平就是平聲,仄包括上聲、去聲、入聲。現代漢語把古代的入聲字分散到了現代漢語的四聲裡,但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還存在入聲字,寫格律詩用舊韻時,應該考慮。)

    格律詩在格律上除了要求平仄相對,相鄰的兩聯還要求相粘,即粘對。

    對:每一聯的出句和對句(平仄型別相反)。

    粘:上一聯的對句和下一聯的的出句平仄型別相同。

    即:格律詩中的二、四、六、八句是對句,三、五、七句就是粘句。

    以七言律詩為例,如下:

    1、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2、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聯)

    3、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粘句)

    4、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頷聯)

    5、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粘句)

    6、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頸聯)

    7、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粘句)

    8、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尾聯)

    以上就是七言律詩平起平收的基本格式。去掉括號裡的兩個平仄,就是五言的仄起平收。起,指首句第二個字發音的平仄型別;收,指首句最後一個字發音的平仄型別。把第一句換成第五句,其餘的不變,就是七言的平起仄收,五言的仄起仄收。

    七言律詩的仄起平收,五言為平起平收。

    1、出:(仄仄)平平仄仄平

    2、對:(平平)仄仄仄平平(首)

    3、出:(平平)仄仄平平仄(粘)

    4、對:(仄仄)平平仄仄平(頷)

    5、出:(仄仄)平平平仄仄(粘)

    6、對:(平平)仄仄仄平平(頸)

    7、出:(平平)仄仄平平仄(粘)

    8、對:(仄仄)平平仄仄平(尾)

    同樣,一、五句互換就是七言的仄起仄收,五言叫平起仄收。

    上邊的所謂的平仄格式,只是基本的型別,在格律詩寫作中的平仄對仗還有一三五不問,二四六分明的說法,是指一聯中的出句和對句所對應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相對也可以相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則必須要相對。但,一句詩中除了韻字,只有一個平聲字,格律上叫犯“孤平”(一般指頷聯的出句,即第三句。)是寫詩的大忌。就是說一三五不問,也不是完全不問。在律詩的四個基本句式中標識如下:

    1、(X平)X仄仄平平:一三不論;

    2、(X平)X仄平平仄:一三不論;

    3、(X仄)平平X仄平:一五不論;

    4、(X仄)X平平仄仄:一三不論。

    括弧外面的即五言格式。

    在律詩的平仄格律中除了對、粘,出現了“孤平”就要“拗救”。“拗”就是在詩句中該用平聲字的地方用了仄聲字。出現了“拗”字,可以在本句或對句適當的位置把一個仄聲字改為平聲字,以示挽救,叫做救。以上述基本句式為例:

    第一個句式不存在拗救。第二個句式,在五言中三字拗,對句的三字救;七言是五字拗,對句的五字救。這個“拗救”可以“拗”而不“救”。在這個句式裡如果出現五言的四字“拗”,則對句的三字救;七言是六字“拗”,對句的五字“救”。這種情況是必“救”。如果五言中三四字同時“拗”,對句則是三字必“救”;七言五六字同“拗”,對句也是五字必“救”。第三個句式是:五言,一字“拗”三字“救”;七言,三字“拗”五字“救”。這是在本句中直接“救”“拗”字。第四個句式也是在本句中“拗救”,即:五言三字“拗”四字“救”;七言五字“拗”六字“救”。

    格律詩中平仄的相對、相粘,是對詩句韻律的要求,而對仗的基礎是詞性的相對。即上下句所對應的位置上使用同一性質的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量詞對量詞、代詞對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連綿詞、重疊詞等等,一一相對。另外,句式結構、語法成分也要相互對應。格律詩中一般要求中間兩聯必須相對,即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尾聯可對可不對;頷聯可寬對,頸聯則要求工對。還有另外一種格式,首聯對仗,頷聯可以不對,叫做偷春格。

    工對,即工整的對仗,同一性質的詞,詞類(指天文、地理、時令、建築、物器服飾、飲食、方位、干支、專用名詞,等等表示類別相同的名詞。)也要相同,平仄相反,字不重複,在詞彙所表達的意義和語法結構上都要工整相對。詞類不同,但兩種事物經常相提並論,在上下句相對的,也算是工對。句中同類與下句異類的相對,也是工對。上下句相對的詞義相反,也是工對。

    工對忌合掌,所謂“合掌”是指上下句雖然字不重複但兩句話所表達的意思相近或相同。這種情況不能算工對,也不算聯語(寫對聯也要避免合掌)。

    寬對,只要詞性相同就可相對。再寬一點,就是半對半不對(或者不對),一般用於首聯。這種情況要出於自然,佳句天成,有天然的好句子,雖然對仗不工,但有助於詩意、詩境的美,可以不考慮其它。

    除了工對、寬對,還有正對、反對、鄰對、借對、雙對、連珠對、隔句對、流水對等等。雖然細化出種種對仗的方法,但多是在寫作過程中自然運用,是在上下句對仗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比如江海湖河對春夏秋冬、狼蟲虎豹對花草林木等,即是鄰對;上下句在意思上是互相依存的因果關係,即為流水對等。)應該重點指出的是隔句對和借對,隔句對是指上聯的出句和下聯的出句相對,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對句相對,整體上是兩聯互相對仗,在句式上是隔句遙相對仗;借對是指多音、多義的字詞,詩中使其一個讀音或詞義,卻借用它另外的讀音或詞義來完成的對仗,這種對仗可能形成字面上的不對仗,但卻不是錯誤。

    絕句和排律,由作者寫作的意圖和內容而定,對仗上沒有其它特別的要求。

  • 10 # 鳶尾凌礫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絕句的兩聯也是可對可不對。排律的首聯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最後一聯不對,以便結束。    一首律詩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第一聯(第1,2句)稱“首聯”(或起聯),第二聯(第3,4句)稱“頷(hàn)聯”,第三聯(第5,6句)稱“頸聯”,第四聯(第7,8句)稱“尾聯”(或結聯)。律詩的容量比絕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寫更多的事或景,可抒發更多更細緻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變,對仗工整,內容充實”;“五律顯得簡短,樸直,有力,七律顯得暢達,悠揚,紆徐。律詩既講平仄,押韻,又講對仗,故寫作較難。

  • 11 # 大峰上雨

    所謂的對仗句就是語言名詞在詩詞中前後位置上的一種特殊對稱形式;當然對稱有多種形式了,上下句的上下對稱,單句中的前後對稱等等。我個人認為要靈活,怎麼對都行;對仗句(對偶句)是使詩詞有個結構上的聯絡,能使詩詞內容緊密相連甚至疊加,意境大開,環環相扣;詩詞內容也有了脈絡可尋,不然詩詞內容信馬由韁散亂不一,詩詞的主題思想就無處可尋了。我們不能讓古人困住了為對仗而對仗,為格律而格律;其實詩詞的目的就是把個人的情感藝術的表達出來,怎麼有藝術性看內容表達過程還要看語言文字的安排;怎麼寫美還能表達清楚是第一性的,古人的“格律”規定是第二性的,總之我提倡“個性化隨意”。下面我送給大家一首詞,對仗成分比較多,大家參考欣賞:

    《江城子-雲殘陽》

    舉頭側望雲天亮。(暗對)

    月情殤,雲幽倡。(明對)

    獨懸慘麗,四方畫蒼涼。(明對)

    雨欲囂狂伴殘陽,(暗對)

    無聲息,色茫茫。(不對稱的明對)

    經常路道野外場。(暗對)

    晨煉剛,晚滄桑。(明對)

    幾日玄黃,鑄就孤獨狂。(暗對)

    不是一夜淚雙行,(暗對)

    明日起,讀月光。(明對;明日:讀月;日起:月光;日:月,標準的完全對仗句收尾)

    “暗對”指不明顯的暗含對仗句。

  • 12 # 王爺85456493

    詩詞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聲律、對仗、押韻、定句、定言、節奏、章法。

    一、聲律:指講求平仄。(這裡僅指狹義的聲律,廣義的聲律還包括用韻等詩詞在聲調上的規範和要求。)

    1.句內平仄相間;

    2.聯內句間平仄相對;

    3.聯間鄰句間平仄相粘;

    4.腳分明。

    二、對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兩聯可對可不對,可工對也可寬對之外,中間有多少聯都必須對仗,並且應是工對。(工對是指對仗嚴格工整的對子,寬對則相反。)

    三、押韻: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數句尾押韻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數句尾;

    2.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一般與對仗有關。不對仗以入韻為常,也可不入韻;對仗以不入韻為常,也可入韻。首句不入韻,五言較多,七言較少;

    3.押平韻;

    4.一韻到底,過去是這樣。但從理論上講,格律詩應是可以換韻的;

    5.腳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個字重複作韻;

    7.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作韻;

    8.不可撞韻;

    9.儘量避免擠韻(詩文中不恰當的地方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擾韻美效果,稱“擠韻”。)

    10.儘量做到高要求:用韻上層樓。

    四、定句:指每首詩有一定的句數。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數,並且句句相等。

    六、節奏:指格律詩有一定的節奏結構要求。詩句的意義結構必須與詩句的節奏結構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詩的章法。主要內容有:整首句子成雙成聯、聯內相承、聯間遞轉、首聯起承、尾聯轉合等。

    謝百度!遺憾未標明原作者,在此致敬並致歉!

  • 13 # 健身花草

    一般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對仗,第五句和第六句對仗。

    另外,還有其他對仗形式。上面是講的常用的對仗。

    具體是,詞性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量詞對量詞……以此類推。如果是合成詞,那就對合成詞,等等。

    我喜歡反對。比如上對下,低對高,等等。

    以上反對為個人愛好,僅供參考!

  • 14 # 使用者6756634026

    不踏黃土不踏天,且將船板作詩篇。腰間席帶千年艾,手上捧無半文錢,舟人問我家何處,本是羅浮第七仙。(我這首存下耒的詩叫什麼句什麼仄?)

  • 15 # 6084709335

    我寫了一首排律,除了首聯和尾聯外,中間每聯都要對仗:

    麗江行(排律),

    今生有幸麗江遊,獨特風光眼底收。古樂悠揚隨客轉,清泉靜緩繞街流。玉龍巍峻夏時雪,木府輝煌昔日酋。虎跳峽前驚膽魄,金沙水畔嘆沉浮。女兒國裡思春夢,瀘沽湖中蕩葉舟。寧蒗花樓憐隻影,走婚橋上亮雙眸。華坪酒店贈書畫,永勝山莊望兔鉤。臨別主賓頻握手,車行雖遠總回頭

  • 16 # 觀雲樓主

    除了五、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外,還有長律(排律),十句以上稱長律,不管長到多少句,除首尾兩聯可對可不對外,其餘的聯都要求對仗。

  • 17 # 王晉平5

    我認為詩是勞動文化的結晶,不一定死規硬套,只要讀者上口,偶意深刻,寫自民心,平仄不對,亦萬古流芳如一村民寫一首詩曰:狗吠有生人,雞鳴曰欲升,民以食為天,何不勤耕耘。押韻嗎?不,在理嗎?在何為詩,何為詞,生於民,而成於聖,聖者,文化之精英,

  • 18 # 薩小刀

    小夥子,看百度解都看懵了吧,我來告訴你吧。五絕七絕可兩兩相對,亦可三四句成對。五律七律宜三四、五六對仗,若無力,儘量保證三四句成對。為什麼?因為這兩句除了點睛之外還要承上啟下,否則便是斷了“氣”。有人又說了,一二句難道就不能成對嗎?不然,只是難出好詩罷了。如例

    一、七絕: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二、七律: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 19 # 詩人劉志強LZQ

    五絕

    【仙境】

    綠地長流水,

    藍天幾片雲。

    魚兒歡戲鬧,

    樹上許多禽。

  • 20 # 詩人劉志強LZQ

    七律

    【長征】

    一條血脈染征途,

    彈雨如飛煉火爐。

    壯士邊頭爭保塞,

    農夫村外盡幫廚。

    煙巒消樹驚息夢,

    雪浪雲濤切鏤圖。

    百萬功名多浩氣,

    豔陽高照暖多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厲害的人越謙虛,越理解別人,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