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聖傳媒

    執筆的位置和所寫字的大小相關,一般而言,字越大,筆所需揮灑的範圍越大,執筆就應當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書執筆位置比楷書高,草書執筆位置比行書高。就像拿筷子一樣,筷子拿得越高,揮舞的範圍越大;但同樣越難控制。所以需要根據字型和字的大小去決定執筆的位置。

    執筆位置低時,手腕可以枕在紙上;

    執筆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執筆位置高,則手腕離開桌面,手肘支撐桌邊書寫;

    執筆位置更高的話,則應該懸腕書寫了;

  • 2 # 熱愛生活的姬禮

    一般來說是靠下一些,大約離筆肚一寸遠,行書時二寸遠,草書時三寸遠。 這是從古到今最有說服力的用筆法了,當然還有別的說法,古人對用筆的觀點都不大一致。不過古人云的:“真一,行二,草三。”田英章都說這是最標準的了。

    對所有想把字寫好的人來說,練字沒有訣竅。但有方法。兩大步:

    1、認知。瞭解什麼是好字,寫好漢字的關鍵是什麼。 2、實踐。寫好字的決心,經常練習與經常觀摩的習慣。

    1、認知。瞭解什麼是好字,寫好漢字的關鍵是什麼。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有遞進也有互補。先說什麼是好字。

    主觀上,一定仁者見仁。但再主觀,也終於逃不掉審美認同。100個會寫字的人中,有90個都覺得這個字瞅著舒服,「寫得好」,那麼我們至少認為這個字不差。

    客觀上,漢字必有自己的骨架和書寫邏輯。倘若首先能正確認識漢字的間架結構,又能領會漢字書寫的收放、停走、筆鋒、筆健,還能在自己的日常書寫中,將其融為自我風格,那麼,這樣的字,可以稱為好字。

    而做到這一切,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

    柳體顏體米芾蘇軾王羲之,被公認為好字,為何?

    首先,他們的字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審美。更重要的是,這些傢伙的字,極為系統,包括:正確認識了間架結構、領會悟透了漢字書寫的收停鋒健,並融合了自我風格。

    先以飽受爭議的龐中華鋼筆字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我念初中,假期必被要求練字——1cm見方鋼筆字格+4.5cm見方毛筆字格。上初中的小屁孩什麼不懂,練字用什麼?龐中華鋼筆字貼。畢竟,那時候龐字正風靡全國麼。當時我就想,此人的字怎麼會寫這麼好、這麼整齊統一?!這是人能寫出來的麼?成年後,我逐漸不喜歡他的字了。一是我看得多了,二是我膩了。當然,我也瞭解了當年該字能紅,多半還是由於此人的確太瞭解中文字的間架結構了、太能把字擺佈順當了、太有自己的鋒健了也太自成系統了;最後,他的字,簡直太過了。

    龐的字如下。確實非常整齊劃一,從個人喜好上,我不喜歡。但這可不是印刷體,而是手寫。寫成這樣,總是不簡單吧?而這字不論是間架結構還是美觀程度,都沒有什麼問題的吧?假若我們的字能寫到這個程度或者超越這個程度,再來詬病它,可能會好一點吧?

    主流與否,不過社會變化;喜歡與否,不過你我的自由。這些都絲毫不影響龐某練就的一雙魔手。很多頂好的東西,我們見多了,難免有些膩歪。非要找個膩歪之外的理由,還真沒有。

    現在我不喜歡龐的字,是覺得他的字練得宛若印刷體,了無生趣。但反過來說,這恰恰才是他最牛叉的。從練手的角度,要把一雙手練成機器一般,沒有紮實的基本功、過人的恆心、毅力與勇氣,根本不可能達到。王羲之涮筆把池子涮黑這傳說都知道?好,其實他那個池子還不大;那他用爛的毛筆桿子最後盛了滿滿一小茅屋你可知道?就算這茅屋小得不行,一平米見方的茅屋,高度就算2米多,體積也該有2.5立方,如果單純放毛筆桿子,有沒有算過會放多久?

    很抱歉,為了不影響這個回答的初衷,這裡我小插一段。過了猴年春節看評論,發現不少知友對龐極不屑。這我理解,那麼我本人並不喜愛他,也無意推他的字,只想以這個曾經瘋魔也似練字的人為例,闡明凡人練字所能抵達之極端,並認為這極端之原因,一定有根可尋。諸君或可引以為界,或一笑而過。鄙人這篇文章,說到底不過是欲與諸君聊聊鄙人自以為還靠譜的練字的認知與方法,希望給某些真正想寫好字的人點點啟發罷了。至於在鋼筆字書寫界孰高孰低,並非本文主題。寫字而已,對吧。其實真相是——對於我們大部分想把字寫好的人來說,就算練龐的字,若能照著龐的字練好練到位,在日常書寫方面就已然超乎大部分周圍的人了。所以,初期你練哪位名家的字,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寫字的基本認知和基本功。流派的事情,交給社會吧。

    好了,扯回來。說到字的極端,我以為不過幾種——人,妖,魔,神。

    如龐中華的字,多半不是人了,大約在妖魔之間,或者,已然成魔。

    王羲之的字,神。

    但最初王前輩也無外乎是人。由人到妖到魔,靠的是苦練與等待,強大的定力;而由人到神,靠的是苦練、琢磨、揣摩、領悟、感覺以及對這個過程長期的週而復始。當然,神麼,我們不得不猜想,他們也許是有些天賦異稟的。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從來寫字都被大家認為不好的人,他怎麼去了解什麼是好字?

    看自己周圍人的字覺得好就開始學?汲取眾人之長?可是有的人寫自己名字帥爆,寫點別的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還有的人寫字太具自我風格以至於「自我」已經佔據了對漢字的基本認知。如上種種,你讓他如何去學?實際情況是,學周圍林林總總的「我體字」,不論物件優劣,對沒有多少基礎的人,畢竟難了點。這個過程應該是後期才會做的。我們在初始狀態下,連什麼是好字都不知,便看太多的「我體字」,極有可能被誤導。

    你有沒有感覺到,有些字你怎麼寫都寫不好?有沒有感覺到,某些字從認識它們那天起寫了這麼多年,連它們偏旁部首究竟應該佔多少比例都不知道?你的小學語文老師從未告訴你什麼比例結構,只是曾經讓你謄寫該字500次?有沒感覺到有的字,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寫出來會令自己都覺得想說:「唉」!

    那麼,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什麼是好字,最最開始的,最最好的,我誠懇地告訴大家,還是各種各樣的,人的手寫出來的,楷書字帖。

    諸君切莫小看此事。只有範本式的楷書字,才能告訴你,你所需要寫的字,寫成怎麼樣才是最好的。這也主要是因為,我們日常所寫的鋼筆字或硬筆字,除了特殊需要,不可能會寫成其他體。但假若你想去幫藥店便利店寫寫POP體廣告字,則需專門字型學習,也就忘了我所說的一切吧。

    有朋友走極端,問我,你說楷書?那電腦打字輸出也有楷體,難道不可以照著練麼?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很不妥。為什麼印刷楷體不妥?一,太小,你看不真切。二,印刷體太整齊劃一沒變數,完美得比龐老師還過,你覺得有意思有生趣麼?三,沒有人味,練字為何?

    我幼時在祖輩父輩強制下練過些字帖,楷書居多,隸書其次。彼時年幼經常抗拒,比之書氣濃厚家教甚嚴的一些朋友,臨帖不算多。我現在認為,多練絕沒有害處。多練,至少在認知上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只有先知道什麼是好的漢字,才能有目的、有楷模,然後,知恥而後勇。

    在寫字這件事上,沒幾個人生來就會,所以,天賦絕非藉口。書法家們再有天賦,不練,顯然不會名留青史。真相是,如果你發現你周圍有些人被認為「字寫得還不錯」,那麼請相信,他們99.99%不是因天賦,而是緣於某個時段甚至長期的練習。而這些練習,絕大多數也不緣於他們在渾然不知狀態下發生的自行演練,而是臨帖——你所看到的好字,不過是他或她在某個時段或長期臨帖練習後,形成有自我風格的字,鮮有例外。由於有一定家庭環境,加之自己也愛好寫字,我從小到大接觸過很多寫字不錯的人,也接觸過不少參某書法賽、獲過某書法獎的人。他們無一例外,進行過或長或短的臨帖練習。當然,我遇到的都是凡人。凡人的特點在於差別。有人練一兩年竟可力透紙背;有人練三五年還算將將就就;有些不輟練下十年二十年覺「初成氣質」;還有人號稱練過、斷續許久卻很一般,比如我自己。這就是凡人的差別。這些差別,與耐性、心性、悟性、環境皆有關係。可我們總是希望遇到神,不是嗎。

    綜上,對於大多數人,在想要練字的初期,尤其在初期,你最好的參照物,不是旁人,不是雜家,而是書架上的可以賣幾元十幾元或者幾十元錢的,各種楷書字帖。當然,從「範本級別」這層意義說,書法展覽上的楷書,也應該可以是你的老師,但凡你還有一點心思和時間去觀摩觀摩的話。

    那麼,接下來,寫好漢字的關鍵是什麼?或者說,為什麼一定要臨楷書?

    首先要知道,漢字的間架結構。簡單說,也就是一個漢字,偏旁部首和若干筆畫怎麼排布與擺放,才能最合適、最恰當、最美觀、最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

    假若非得說練字有什麼訣竅的話,那麼,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及其規律,乃是最最首要的。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也可使得練習事半功倍。初期請勿掛念風格和骨氣。因為這些你遲早都會有的,甚至可能你已經有了。風骨,等到你練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出來。但你最初,至少得知道,一個漢字怎麼寫是最好的。

    之所以說楷書,是認知好字的範本,是因為客觀來看,目前書店裡很多流行的楷書字帖,不管他們號稱什麼體、什麼派、什麼家,他們有一個絕對共通的優點:間架結構都是沒有問題的。與此同時,楷書筆畫清晰可辨,可令你完全不費勁地分析這些字。不信明天你就可以去書店看看,比如你可以注意單人旁、反文旁、走之旁等在字型裡的比例,看看這些大牛們是否基本相似。另外,你還要知道,他們之所以出名,往往卻因為其鋒健和風骨。但這是緣於他們都有「間架結構根本沒問題」的大前提。所以剛開始就奔著他們的鋒健和特色去練習,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可能無疾而終。

    我在網上找了幾張圖,用以闡釋真正的好字其間架結構的驚人相似。下面兩種字型分別是柳體及顏體。大家特別注意不同字帖中相同的字——儘管是不同風格,但是其間架結構都極為相似。比如,左右結構的「都」,均做到了右面的耳旁比左邊的「者」略瘦,也比左邊的「者」略低;而上下結構的「奉」,上部分的撇捺,均對下面的小字形構成半包的勢態。我只是聊舉兩例,其他字型大家還可對照字帖自行比較。

    練習楷書,熟悉點橫撇捺豎的基本寫法是基礎之一,而更重要的基礎,就是熟悉和掌握不同漢字的間架結構。瞭解並熟悉大部分漢字的間架結構,是使練字更有目的、更有效率的不二法門。 這一點,卻往往被人忽視。

    其次,一定是其次,才是鋒健的練習。

    等到鋒健出來,屬於你自己的字,也就出來了。而鋒健再怎麼帥,字的間架結構沒有領會掌握,字就不會好看。

    很多知友關心「如何練字才能提高對間架結構的認識與掌握」。兩個利器:練字用格。楷書字帖。

    先簡單說練字用格。即練字時,儘量使用有格子的紙進行練習。關於這一點,應該是童年時期就應該被教導。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不要怨自己的小學語文老師。大部分人在小學低年級學寫字時被警告過字一定「不能超出這個格子」,至於為什麼不能超出,語文老師的說法也往往是「因為格子在那裡」。也許他們不知道,即便知道,他們更關心全班語文成績的年級排名。你只需會寫這個字、寫出來看起來是這個字、不要把屢屢把字寫出格子,就行了。

    真相在於,練習的格子,只是用來約束和方便練習漢字的間架結構及其比例。練字的格子,如果不是米字格(或田字格),那就一定是無用的格子——除了方便老師檢查作業,毫無用處。隨著社會進步,很多字帖開篇或多或少說明了這一點,格子也大多是米字格或田字格了。

    特搜了張米字格的範本,參見下圖。之所以要用米字格(田字格)練字,也因為初期我們不熟悉漢字間架結構和漢字比例分成,需要一定的劃分輔助而已。練字時使用劃分了上下左右甚至對角線的格子,只是一種提高認知的手段,最終目的在於熟悉及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那麼,在正確的認知下,練字完全可以不用格子。但如要用格子,請使用米字格或田字格,哪怕你剛開始會慢很多。一定放棄裡頭什麼都沒有的“口”字格。

    請諸君一定不要糾結於此。

    好了,再說下楷書字帖。臨楷書字型的目的,是去有效瞭解漢字的間架結構。在還沒有太多個人喜好和練字基礎的情形下,我的建議是,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大家公認好的柳體顏體歐體等等,都可以去買,看,臨,對比。實際上,這些字帖中現在也有不少其實也有關於間架結構的說明。另外推薦本帖子,叫《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這是我幼時就開始練的,專門針對間架結構學習的字帖。黃前輩把漢字分成九十二種,每一種的擺佈方式也總結出來。然後再去練各種體。我認可並推薦這種認知和練習手段。九十二法的字我拍了幾張,如下:

    比如,「風、鳳、飛、氣」四字,他說,「縱腕宜曲勁」——即這種型別的字,我們得把右彎提這一筆,寫得有點弧形並且有點力道,字就美觀挺拔了。

    比如,「呼、吸、峰、峻」四字,他說,「左旁小者,齊其上」——如果左邊那偏旁是個小字,那麼不妨儘量把這個偏旁,寫得你右邊的字靠上面一些,字就美觀了。

    比如,「此、七、也、乜」四字,他說,「斜勒者不宜平,平則失勢」——即在寫這型別的字時,儘量不要把中間那一橫寫得太平,需要有一點點向右上斜,否則,字就沒有感覺。

    再比如,「句、勺、勻、勿」四字,他說,「勾衂者其勢不可直長」——即在寫這型別的字時,切忌把橫折鉤這一筆畫,寫得過直過長,而要寫得向左下有斜度、長度適中。

    還有很多很多,不一一說明。文言很淺顯,大家可以自己讀和揣摩。

    若不信,諸君可試試。看看對平常覺得寫得不好的字是否有幫助。

    2、實踐。寫好字的決心,經常練習與經常觀摩的習慣。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字寫得好看一些,但不是都有著練習的決心。這個決心,其實並沒有男人戒菸女人減肥那麼難。字是手寫出來的,想要寫好,一定是多練手。最初,照著一本你能看懂的好楷書字貼練,此為主線。然後或同時,就可以多看看你認為寫得好的字,揣摩,臨摹,形成習慣。

    首先不要牴觸臨帖,其次不要畏懼臨帖。對成天都用電腦的你來說,這幾乎屬於休閒活動。你不過是先買幾本甚至借幾本你看著還算順眼的楷書字帖拿回家,不會有人嘲笑你對吧。字帖大多都很便宜,網上更是賣得那叫一個廉價。所以你也不心疼那幾個錢對吧。你終於開練了,是的,你練兩下就覺得沒感覺、很快會練得一點信心都沒有,沒錯。但要知道,你只要每天或定期都練練,堅持一段時間,總會有些心得、總會有些成就的。更何況,你不需要使用毛筆,更沒有嚴厲的祖輩父輩規定你必須每天寫完多少字,然後在一邊監督、唸叨、喝斥,甚至看不順眼就啟動戒尺打手、飛來一掌打掉毛筆、寫不好不讓吃飯等等中華特色傳統教育,你有什麼不幸福的呢?

    你頂多是練給自己罷了,頂多是為了自己的字得以略微改觀罷了。

    想要得到,又不想付出必要的時間或者精力。我們都是凡人,一定要跟天賦較真嗎。

    練字沒有決竅,沒有速成。只有提高認知,掌握方法,然後練習。

    然後,習以為常。以下有色紙部分,是我當時在本科畢業前夕做的練習。分別是美術體、隸體、POP體、仿宋體。當時的感覺是,不論什麼「體」,間架結構始終是需要掌握的。然後有些平常練習時寫的字,水平實在有限,也只能這樣了。我時不時塗寫幾筆,權當是個愛好。說大一點,便是深知對於寫字,我還遠未到拼天賦的時候。

    以上方式,僅針對硬筆。

    有知友提到,臨帖是否需用毛筆?我認為不必。一來毛筆練習很漫長,大部分人在無基礎及條件的情形下練起來會很慢,除非有心寫好毛筆字;二來日常書寫多為硬筆,使用熟悉的工具進行練習會更有效。再者,練毛筆字在瞭解間架結構的同時,必須注意筆畫寫法及鋒健練習,方法不同而更顯複雜。當然,練毛筆對漢字之鋒健的掌握,卻是最好最理想的,也會影響到硬筆字的提升,但這畢竟不是首要的事情了。

    末了,還是解釋一下,因為不是每個人生每個回答都需要那麼彪悍。首先對此前做過回答的某位知友表示歉意,我不同意某一種練字方法,但我始終尊重之。其次,我提供一種方法,不過提一己之見,意與諸君分享。這並非要去證明,我自己的字就是好字。我想我最多可能是啟蒙者,還好沒有自大到預設自己是榜樣、一定要現身說法。此非我寫下此答的初衷,也無意為之。我只是一個還算喜歡寫字的人,無意間看到此題,有些心得體會,也敢於把自己的練習貼出來,與諸君共勉。我僅僅希望這些說法,對想寫好字的人們,會有一絲幫助,如是而已。

    回答放在這裡,蒙諸君之支援,對自己多少有欣慰,亦是約束。眼看自己之前包括現在的字,長覺汗顏。所以零星時間亦有練習。逢猴年中秋,謄詞一首,願諸君人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3 # 故宮吸貓俠

    你可以不會寫毛筆字,但你得知道怎麼拿毛筆,順便可以假裝大師糾正一下小盆友。

    拿毛筆是這樣的,高和低並不是主要問題,以舒適為好,如果不能懸肘作書,高低得適合把胳膊放在桌子上。

    這樣的

    和這樣的

    雖然,古人拿毛筆也有好多不同的方法,你按以上拿法,至少能假裝上過正規的大字課。

  • 4 # 平谷書畫

    不同時期不同字型有不同的握筆習慣!

    因人而異!

    書法是活的,人亦是活的,豈有一定的規矩定性!

    自古至今,環境在變。

    倒如:桌子最早矮小尤如小几,漢以前,人們無論吃飯,書寫等等都是在案几上,那會案几放在哪,床上。

    直到大唐,桌子才是咱們熟知的桌子!

    那咱們能說唐以前的書法不如唐以後嗎?

    不能!

    至於說握筆位置,在初學習字的時候,肯定對毛筆的效能不熟悉,為了穩定性,想來手大部分都靠筆的下端,(當然有極特殊存在)而隨著書寫的熟練成度,掌握了筆墨的效能有所調節。

    餘下的就是我開始提出的,因人而異!

    書法有魂,人有靈!

  • 5 # 決戰2021高考

    聽過一些書法家介紹經驗,實際上執筆姿勢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觀點不同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發現,書法家們怎麼樣拿筆的都有,最近我才發現有人竟用拿鋼筆的姿勢拿毛筆。結論如下,怎麼舒服怎麼來。

  • 6 # 千年蘭亭

    因人而異吧,執筆方式、高低沒有定論。筆者見過執筆很低者,也見過頂端執筆者,依個人習慣和喜好而定,以方便書寫為宜。

    不過一般來說,寫小字執筆低,大字執筆高。

  • 7 # 中州耕牛堂主

    這個沒有硬性規定。應順應個人的執筆習慣。但是,我認為,以手執筆桿的中端最佳。執筆見功夫。書寫的執筆還應以書寫大楷、中楷、小楷,而適當調整執筆位置。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無論怎麼執筆,手心中須能放下一個雞蛋,且筆桿一定是上下垂直,書寫時靠腕力運動。

  • 8 # 子衿書法

    看你的字型,大小,運筆的方式而定。

    小楷,離筆尖一寸左右。有利於運筆的穩定和精確。小行書,離筆頭一寸六七左右。握筆太低,手腕必然和桌面接觸,影響運筆的轉動。草書,離筆頭二寸一二分左右。使肘腕的能更加順暢的執行。若是以肘臂運筆,則高低無定,隨手習慣。有人抓住筆桿尾部的,也有捏到筆頭根部的。

    說來說去一句話,執筆無定法。以自己舒適為好。上為單鉤法,適合書寫小楷。此為雙鉤法。是現在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執筆法此為捻管法。適用於大字榜書。此為蘭花指法,適合美女擺造型。

  • 9 # 快意詩畫

    這個與寫字大小,字型應該有些關係。一般來說寫大字執筆應該高些,小字低。寫行草高些,楷,隸,篆相對低些。這也與個人習慣相關。

    昨日晚課,不吝賜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帝駕崩,新皇帝上任,後宮的嬪妃將會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