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讀會
-
2 # 某村村花
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原來的皇帝駕崩,新帝登基後,面對父王留下來的後宮佳麗三千人,該怎麼處理其實也是個難題。簡單的總結一下,有以下幾個方法
1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是最殘忍的方法,殉葬。這個無需多解釋,就是跟著皇帝老兒去地下繼續侍奉他。很多皇帝也都是這麼做的。特別是在明朝,不但皇帝死了需要用活人殉葬,即便是諸侯死了,也會用活人陪葬,明朝的殉葬制度規定很細,哪些妃嬪應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規定。凡被刪封為貴妃等高等名號的,生過兒子並且兒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孃家原有功勳的也可 "恩免"。其餘的皆殉葬
2上文也有提及,位分比較高的,可以封為太妃,太后,在宮裡繼續養老。這個大家也都清楚,所以才會有後宮各種明爭暗鬥,卯足勁往上爬,只有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才有可能笑到最後3 兒子被分封出去的,等皇帝死後,可以去兒子的封地養老。
4遣散回家。沒有受過皇帝寵幸或者輩分很低的宮女可以遣散回原籍。相對殉葬,這個真的幸運好多了
5出家。為皇室祈福。比如甄嬛傳裡的舒太妃。
6容貌出眾被新皇帝看中的,可以繼續嫁給新皇帝。
-
3 # 時拾史事
1.比較慘無人道的:殉葬。明英宗繼位時,年齡尚小,就得和父皇的嬪妃們告別,因為她們都要追隨先帝於地下了。後來奪門之變,他奪取了弟弟的江山,又下令把弟弟的嬪妃們大部分殉葬。可是在臨終時,他卻良心發現,宣佈停止嬪妃殉葬制度,這也算他的一項仁政。
2.出家。先帝已經駕崩,嬪妃們又不能改嫁,唯一的任務就是為先帝祈福,等著與老皇帝會和。在唐朝,像感業寺、德業寺就是這樣的寺廟,武則天曾經在感業寺出家為尼,這也是她最低落的時候了。
3.守陵/老死冷宮。跟出家差不多,一個在廟裡,一個在墳邊,還有一個在後宮無人的角落,都相當於坐牢。等時辰一到,就可以結束無聊的後半生。
4.成為太后。這個算是最好的結果了,如果皇帝很小,還可以垂簾聽政弄弄權什麼的,比如慈禧太后。衣食上也沒有什麼憂慮,肯定能得到最好的。
5.投奔兒子。如果生下皇子,但又當不了太后,可以在老皇帝駕崩後到兒子的封地、府邸頤養天年。比如唐太宗的韋貴妃就是這樣,李世民駕崩後,她跟著兒子李慎享清福,有時候皇家開party,她也可以去湊湊熱鬧、陪陪笑臉,小日子過得還是挺舒服的。
6.嫁給新皇帝。這種情況極其特殊,歷史上比較少,比如隋文帝楊堅的宣華夫人、李世民的武才人,能夠讓新皇帝不計前嫌,收容入宮,想必也能獲得一些寵愛。
-
4 # 密探零零發
一旦老皇帝駕崩,後宮的妃子們只剩下了寂寞、空虛、冷,生活好不悲慘。古代社會男尊女卑,即使貴為皇上的嬪妃,也只是皇帝手中的玩物,一旦老皇帝嗝屁了,那麼她們的老日子就到頭了,只能被新皇帝任意擺佈了。
一、皇后或者皇帝的生母,命運最好。她們搖身一變成了太后,地位更加尊貴,子憑母貴,小日子依然美滋滋,只是只能一個人獨守空房,忍受寂寞、空虛、冷,要著富貴又有何用呢?
二、生育過皇子的后妃,可以投奔自己的兒子。這些生育過皇子的后妃,在老皇帝死後,可以出宮,住在自己的兒子的府邸,落得一個自在,也算安享晚年,也算不錯的結局。
三、出家做尼姑,老死於尼姑庵。一些與老皇帝發生過但沒有子嗣的妃子,會被新皇帝給安排在寺院或者養在宮中,以免她們在民間做了什麼有辱皇家臉面的醜事,說白了就是圈養起來,直到老死,也是夠悲慘的。比較著名就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後,他的才人武則天就被送入尼姑庵,去吃齋唸佛。
四、陪葬這個就比較殘忍了。古代一直就存在著陪葬制度,老皇帝死後,新皇帝為了以表孝心或者老皇帝有遺命,新皇帝會安排這些妃子們陪葬,手段殘忍。據歷史記載,在朱元璋死後,就有四十多個妃子為他殉葬,這真是太殘忍了。
五、新皇帝成為接盤俠,被新皇帝全部收。在古代,有一些新皇帝比較好色,在老皇帝駕崩後,將老皇帝的后妃收為己有,而且大有人在。例如唐高宗李治將自己自己老爸的女人武則天給接收了。
總之,作為皇帝的女人,在皇帝生前享盡榮華富貴,在皇帝死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甚至不如平常的普通人,命運悲慘,一入宮門深似海!各位,你們說呢?
-
5 # 四十五度說
後宮三千佳麗最大的依仗就是她們共同的丈夫皇帝,皇帝去世後這個靠山也就沒有了。如何處理這些女人,對於新上任的皇帝來講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儘管後宮中的女人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美人,但是沒有人願意吃已經被別人動過的菜,大多數皇帝也不例外。
在皇帝自然死亡的情況下,兄終弟及,父終子及,這些妃子的下場相比被外來入侵者殺死或者王朝推翻下場要好得多。如果王朝被推翻的話那麼皇室的血脈一個都跑不了,或許一命嗚呼或許因為皮囊被某些能夠庇護的人看上了,在人世間苟延殘喘。
後宮妃子拼命想生個孩子,就是因為除了皇帝之外,還可以依靠自己的孩子。母憑子貴,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夠當上皇帝,那麼這位皇帝的母親自然而然就成了尊貴的皇太后。風風光光,錦衣玉食,畢竟自己的孩子是一國之主,百善孝為先,大部分皇太后的待遇甚至比自己當妃子的時候還要省心。有些有政治頭腦的皇太后甚至還能參與朝政,滿足權力慾望。
還有一些生過孩子的妃子,皇帝時候待遇也是比較好。皇子那麼多皇帝只有一個,大部分的皇子都是到了年齡被髮配到封地,只要老老實實,沒有謀逆之心,憑藉著皇室血脈一輩子衣食無憂也是沒有問題的。
那些沒有被寵幸或者是沒有誕下子嗣的妃子,相對來說結局就比較慘烈。通常情況下會強制出家,有些甚至會被打入冷宮,這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最慘的無外乎就是陪葬,朱元璋就喜歡讓活生生的妃子跟自己一塊兒呆在陵墓裡,人殉制度自古有之。
-
6 # 搞史人
在中國的古代,皇帝要擔當傳宗接代、延綿子嗣的重要責任,經常會從民間挑選美貌、品行端正的女子進宮,能夠進宮的女子都是佼佼者,選秀的過程就像現在的選秀節目。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流中,後宮嬪妃佳麗的數量永遠都是皇族身份的象徵。
但是也由於後宮數量巨大,每當先皇去世的時候,怎麼處理先皇的嬪妃們就成為了新皇帝非常棘手的問題。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說說新皇帝究竟是如何處理那些先皇留下來的幾千嬪妃的。
晉級為“太后”或者王爺的母親——最幸運的方式尤其是最近看的熱播的清宮劇當中,宮中“母以子貴”就是宮裡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了,只要為皇帝誕下龍子,榮華富貴就可以伴其一生。(成為太后)
等先皇去世後,自己的兒子成為了新皇帝,自己就順理成章地晉升為太后,如果自己的兒子不是太子,等先皇去世,自己兒子變成了王爺,那也能做個王爺的母親了。
給先皇殉葬——最殘忍的方式殉葬是古代妃子們提到都聞風喪膽的事情,殉葬就是用活人陪同先皇一起下葬。新任皇帝會讓人寫一份殉葬的名單,然後在先皇去世的那一天,將這些名單上的嬪妃們關進一個屋子裡,屋子裡擺滿了太師椅和掛滿了白綾。膽大的嬪妃直接站上了太師椅,把頭鑽進白綾打的圈裡,兩腿一蹬,過不了多久就斷氣了。膽子小的嬪妃一看到這種陣仗,造就嚇癱了,一些太監就會把她們抬上太師椅,將她們的頭放進白綾扣裡,太監在撤走太師椅,過不了多久就死了。
被迫成為新皇帝的嬪妃(被寵幸的妃子)
簡單來說就是新皇帝看上了年輕貌美的小媽,什麼規章制度都不重要了。況且先皇嬪妃太多,有好多年輕貌美的嬪妃都沒有得到過先皇的臨幸,至今還是個“姑娘”。
給先皇守靈新皇帝還會讓很多嬪妃去給先皇守靈,看管墓園。這些妃子相比較上邊幾種妃子的處境要慘一些,因為給先皇守靈,要守到自己老死或者病死,最後才和先皇葬在一起。漢代的班婕妤就給漢成帝守靈一生。
削髮為尼先皇的妃子中,如果有妃子沒有給先皇誕下一兒半女的,就要被送去尼姑庵削髮為尼。所以每當先皇去世之前,總會有一些嬪妃假裝自己懷孕,以此來避免被削髮為尼或者被下令給先皇殉葬!
-
7 # 使用者94738516596
古代皇帝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三千啊。那麼一旦自己死了之後,新的皇帝都會怎麼來對待自己父皇留下來的這麼多嬪妃呢?
出去個別的之外,比如說楊廣把自己父皇的妃子也留下來寵幸的也是有的,還有武則天,李世民,李治兩父子都看上了。但是這樣的情況畢竟還是比較少的,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少有皇帝會繼續寵幸自己的父皇的妃子的。
那麼出去這些之外,最殘忍的一個就是殉葬了,這個在古代也是比較常見的,比較古代皇帝的妃子太多了,而且古代人都相信在地下還可以繼續享受在人間的待遇,所以殉葬在古代是很常見的。朱元璋就是如此。
其次就是跟隨自己的兒子,有當皇帝的兒子那就不必擔心了,就成為太后了。其餘的妃子如果是有兒子的話,那麼是可以跟著自己的兒子去封地的。
如果是沒有兒子的,那麼就比較悽慘了,強制去出家的,因為皇帝的妃子絕對是不能讓別人染指的,那麼出家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這個在唐朝是最常見的。
當然如果是新皇帝比較好的話,而且如果一些妃子沒有被皇帝臨幸過的,那麼也是有可能放出宮的,不過這樣的就更少見了。
-
8 # 歷史雜貨鋪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的好回答,後宮嬪妃如何處理,這個要看新皇帝心裡是怎麼想的,一般來說新皇帝上任之後,以前皇帝的嬪妃下場也就只有那麼幾種。首先第一種是比較慘的,給逝去的皇帝殉葬,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不多,可也不少。這種方式是比較殘忍的,到了漢朝之後人殉也被皇帝徹底禁止,當然依然有不少人私下裡繼續使用活人殉葬。
第二種妃子會被新皇帝接納,也就是說娶了自己的小媽,這種事情有違倫理,大臣們都會極力去勸阻,皇帝輕易也不會這樣做,畢竟這樣會導致自己在史書中的評價降低,所以說這種事情歷史上也很少見。
第三種就是妃子已經被皇帝臨幸過,這種妃子新皇帝一般都是找個妥善的地方安置,比如說讓她們住在寺廟之中,畢竟她和以前的皇帝有夫妻之實,如果任由其離開皇宮,萬一這個妃子嫁給其他人,那可是有辱皇家尊嚴。
第四種妃子是從來沒有被皇帝寵幸過,這種妃子如果遇到新皇帝心比較善,會給她們一筆錢,讓她們離開皇宮,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種妃子下場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到了民間之後,她也不缺錢,可以找一個好人家就嫁了,當然這個還是看皇帝是怎麼想的,如果皇帝不想讓她出宮,那她也會被安排去專門的地方度過一生。
第五種妃子是她們已經給皇帝生下了子嗣,這類妃子一般都會跟著自己的兒子去封地,這種是最幸福的,可以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並且還能夠遠離皇宮中的勾心鬥角。接下來就是最後一種妃子,這個妃子便是皇帝的母親,中國歷史上有句老話叫做母憑子貴,她的兒子做了皇帝,她自然也要在皇宮中繼續生活。
回覆列表
喜歡看宮廷戲的親們都知,後宮爭鬥一點也不亞於前朝。皇帝的嬪妃們,雖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卻也過得戰戰兢兢,如履溥冰。那皇帝駕崩後,她們的歸宿也不盡相同。
1,奉養於皇家養老院。紫禁城的西北角有專門為先皇的嬪妃們修建的養老院。像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慈寧花園這些行宮,都是。但是並不是所有皇帝的女人都可以在這裡養老,只有嬪位以上才有資格。
2,跟隨兒子。有子嗣的,那生活還是相當不錯的,不但可出宮跟隨自己的兒子,還有王太妃稱號,享朝廷俸祿。不過電視劇《甄嬛傳》中果郡王的母親是舒太妃,她卻是個例外。她本想在康熙死後殉情,結果被救了下來,於是請求出家修行,但不能離開安棲觀。
3,發配出家。那些位份低,又沒有子嗣的嬪妃們,則會被髮配出家當尼姑。唐太宗去世後,雖然美貌動人,與新皇帝李治友誼深的才人武則天,也不得不去當尼姑。
4,守陵。在《漢書·安帝紀》中就有註明“謂宮人無子,守陵園者”這就是說,沒有兒子的妃嬪只能去給皇帝守陵直至老死,她們還有一個雅稱:諸園貴人。唉,名字是好聽,但想想,那些妃嬪其實多數還是如花似玉的年齡,但卻只能守在陵前,直至死去,也是十分可憐的。
當然,比起上面那同種歸宿,最慘的還是殉葬。殉葬自秦朝就有,凡是沒有子者,都必須陪葬。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後宮的女人,都想盡辦法想要生下個龍子了。一來可母憑子貴,再來,不必擔心哪天皇帝體力不支西去時,自己還得陪葬。
要說殉葬人數最多的,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了。他死後,陪葬人數達到了46人之多。本來殉葬在漢朝以後,被已被廢止,但朱元璋他卻重新恢復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後,朱允炆按照朱元璋生前的遺囑,下令將沒生育過的嬪妃一起陪葬。一時間讓那些沒啥心理準備的嬪妃嚇得哭天喊地,場面是十分的慘烈。
不過這慘無人道的制度被明英宗在臨終前給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