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財不用懂太多
-
2 # 奇葩財經說
不是我更看好哪個的問題,而是哪個產品更讓人放心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肯定更看好股票和P2P,但這兩個產品一是風險高、二是對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所以,股票和P2P只適合一小部分投資者,不屬於大眾理財產品,再加上目前股票和P2P的大環境也不好,更不再是投資者的天堂。
現在我最推薦的是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存款的優點在於無任何風險,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幾乎為零的老年客戶,缺點在於利率較低、只能儘量延緩現金貶值的腳步;銀行理財產品的好處在於預期收益率較高、風險性相對較低,適合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客戶,缺點在於產品各項能力都不突出、很“中庸”。
綜上所述,十全十美的理財方式是不存在的,畢竟風險和收益永遠都是成正比的,我們只能挑選其中價效比最高的理財方式,而且還得適合絕大多數理財客戶,其中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最符合要求!
-
3 # 劉鵬輝VG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就是理財的話注意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達到財富增值的目的,各種理財產品如銀行定期風險小,利息低,股票之類風險高,收益高,一不留神也可能損失更大,大概就是這樣的
-
4 # 財到到
本來沒有價效比比較高的理財產品,因為每一種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都是相對的,每一個理財產品都好,每一個理財產品也都不好,主要體現方面就是收益和背後的風險,承受的風險多大,相對於風險小的理財產品,取得更大收益的機率也越大。
理財本身就是需要選擇的,沒有高低好壞之分,即使在P2P普遍暴雷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有P2P理財可以選擇一個穩定取得高額的利潤,但是從P2P理財市場的大角度來判斷,用P2P進行理財不是明智之舉,很多人都因為P2P而導致了損失,所以在進入P2P理財的時候需要仔細選擇,謹慎投資理財,可見學習理財知識是多麼重要啊。
如果沒有學會理財知識,找不到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和種類,例如理財產品的安全性高但是收益率卻是極低,而投資者的理財風險承受能力是有的,這樣無形之中就讓自己的理財變得極其不合適。
每一種理財沒有高低好壞之分,所以沒有哪一款理財產品是價效比高,但是如果非要選擇一個性價比最高的理財產品,就我來看,我認為貨幣基金的理財價效比是最高的。
個人認為貨幣基金是最高性價比的理由則是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高,可以達到貨幣基金這樣的流動性的理財產品很少,而且貨幣基金的理財收益率比同期的銀行理財產品高不少,在風險相對可控的前提下,價效比最高。
-
5 # 遁逃者
首先,通常情況下,潛在收益率越高的產品,相對風險也越大,這2者之間基本就是這樣的對應關係。
其次,各種理財方式中,常常是專業性要求越高的,就越有可能獲得超高的收益率。所以,像銀行定期存款這樣的產品,收益率常常是最低的。用題主的話說,那就是價效比比較差的了。那像股票這樣的品種,一般人是很難做好的,就是因為專業性更高。
再次,除了收益率和風險因素外,個人對理財產品更看重的一點是流動性,從這方面來說,各種貨幣基金和P2P有明顯的優勢,相對來說,定期存款或者銀行理財就差太多了,基本沒什麼流動性。
-
6 # CM4184
對於理財產品來說,價效比的性與價對應的是風險與收益。風險低而收益高即意味著價效比高。各類理財產品是不同風險與收益的組合,一般來說風險和收益都是匹配的。銀行存款風險低,收益也低,股票等風險高,期望收益也高,而p2p之前的高收益可能已經讓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
但是,不同的時期,都有相對來說更加合適的投資機會,比如股市的底部期間,獲取高回報的可能性要比股市頂部要大;升息週期裡的存款利率高於降息週期;行業規範後的p2p會有較為可控的風險等。這些離不開對於宏觀、行業和微觀的分析,才能發現在目前有價效比的投資方式。
目前普遍認為股市處於摸底階段,提前佈局,有機會獲取未來股市上漲的趨勢性機會;p2p雷潮告一段落,選擇優秀的頭部平臺依然有較好的回報和可控的風險;此外,隨著美元加息週期預期減弱,黃金和債券也有投資機會。
因此,每個階段,有“價效比”的投資方式都是不同的。記住,投資有風險,不管有沒有價效比。
-
7 # 你的懷舊歌單吖
我工作之外想琢磨點投資,剛開始是在支付寶買點基金,起初什麼都不懂,結果剛好10月份股市大跌,我入手1000塊錢虧了80多塊錢。後來研究了一段時間,明白基金怎麼玩,然後開始一兩百,兩三百的入手,就算虧了我也不心疼。慢慢的掌握住竅門,雖說還沒有把實現盈利,但是已經把虧的80多塊錢,變成虧了40多塊錢。基金這東西有風險,收益率也高,不過可以拿一部分閒錢來投資,還是蠻可以的,重點在於你選基金靠不靠譜,這是我選的兩隻基金,觀察很久的,低買高賣,不長久持有,一般十天半個月賣出去一次,賣一次能掙10來塊錢吧。
-
8 # 九嶺資本
就情況而論,每種投資都伴隨著和收益相當的風險,股票可能漲跌停日化你也可以達到10%以上收益,期貨加槓桿可以讓你資產翻倍也可以讓你傾家蕩產,國債和信託相對安全壁壘較高,但是投資門檻不低,一般淨值人群參與比較困難,基金和P2P風險相對股票和期貨小很多(排除那種本來開始就計劃跑路的),但是也需要定投短期很難實現盈利,銀行理財安全壁壘最高但是收益實在太低了,所以就價效比而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最好,單一的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單一,個人建議綜合投資多種理財產品根據自己的收入按比例合理分配,舉例:我有資金200萬,投資股票60萬,期貨20萬,國債信託買入40萬,基金和相對安全的P2P投資60萬,剩餘購置一部分保險和平時生活開銷,如果真要單論一種投資品種個人建議股票,市場有牛熊但是中長線收益往往是可期的!
回覆列表
根據這個問題,先梳理一下當下常見的理財方式,什麼叫常見,就是適合我們老百姓的,能讓我們看的懂的,有能力投的。
常見理財方式1、銀行存款,就是我們把錢存在銀行,有活期和定期之分。活期存款,隨用隨取,利率大概0.35%;定期存款,看你存的年期是多少,比如存3年期,現在大概2.75%利率,滿三年的時候,你可以到期日取回本金和利息;如果中途要取的話,也可以。但就是定期存款利率就沒有了,只能拿回本金和按天算的活期利率;
銀行存款安全係數應該是所有理財方式中最高的了,在我記憶裡,這是我父母一輩最常用的方式了,當然他們那個年代也沒有其他的方式。安全係數高,並不代表絕對安全;世界上哪有絕對的事情啊,萬一哪天銀行倒閉了呢?現在沒有銀行倒閉,並不代表將來不會有,最近包商銀行、恆豐銀行、錦州銀行被接管或者重組,經營出現重大問題,只是國家隊都低了,市場將來越來越開放,國家不可能一直這樣兜底的。
中國目前每家銀行也實行存款保險制度,是限額賠付,最高50萬元,假如你存了100萬,銀行破產,最高賠你50萬,剩餘的自己承擔風險;
銀行存款在我看來它已經不是一種好的理財方式了,2019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2.9%,這個資料已經超過三年期利率水平,意思就是物價上漲會把你的存款利息全部吃掉還不夠,還要吃一部分本金,你的存款購買能力會越來越低;
2、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一些債券類產品,長期收益在4-6%之間,比銀行存款高一些,但高不了多少,也只能和通貨膨脹率打個平手。
投資門檻一般在5萬元起步;安全性也相對較多,但是經常出現實際收益最終低於預期的情況;
3、基金
相當於一種間接投資工具,我們把錢給到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拿著收集到的資金去投資各類資產。
根據他們投資資產的側重點不同,分為貨幣基金,我們熟知的“餘額寶”就是了,貨幣基金比銀行理財產品具有更高的收益率、流動性,安全性差不多;
債券基金,就是80%以上的資金買的是債券;債券價格是與市場利率負相關的,像現在處在利率下降通道,債券基金則表現不錯。一般來說,債券基金風險相對不高,但是由於利率週期性變化,也可能出現賬面浮虧的情況,可以透過定投加倉降成本
股票基金,就是80%以上的資金投了上市公司股票;股票基金是這三種基金裡邊風險最高的,隨著股市的波動而波動,雖然風險大,但是長期投入和持有,收益是這三種基金裡邊最高的,能夠抵禦通貨膨脹這隻老虎;
在股票基金裡邊又分為主動型股票基金和被動型股票基金;主動型的呢,主要看這位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了,很多基金經理的投資收益長期來看是跑不過股票指數收益率的。
被動型股票基金,主要是指數基金,基金經理不參與選股,是根據一定的規則選股票,買入賣出;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推薦一些指數基金:滬深300、上證50,恆生指數,消費行業指數、醫藥行業指數等;
4、股票
股票本質就是把企業分割成很多份,你買了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你買了股票,就相當於你擁有了這個企業的一部分,這個企業的經營狀況與你息息相關了。同時股票上市交易,有相當於一個賭場上的籌碼,每天很多人在這個場上押大小,紅紅綠綠,漲漲跌跌,讓每個參與者腎上腺激素飆升,群體市場情緒起來那就相當恐怖的。
大家都聽過在股票市場上“七虧二平一賺”,也就是大部分人是不賺錢甚至虧錢的。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太難了”。
股票投資,心態很重要。你想想你買房子是怎麼買的?買房前,你要看看這個小區的地段,交通方便嗎?離醫院近嗎?離市場近嗎?小孩能上什麼學啊?周邊其他小區的價格怎麼樣啊?將來周邊是什麼樣的規劃啊?這個小區綠化咋樣?我買的這套房戶型是咋樣的?陽臺朝哪……一系列問題,你都要考慮,都要弄清楚;買了以後呢,你沒有天天打聽,我這房子價格是漲了還是跌了?你只會記得我每個月什麼時候還款,還多少款?
但是很多人買股票是怎麼買的呢?我有一個兄弟告訴我買了那種股票,我問你是怎麼選到的這種股票?回答我,憑感覺!憑感覺買了以後,每天心裡癢癢,時不時開啟證券軟體看看,漲了還是跌了,聽到什麼訊息出來了,忍不住買一點或者賣一點。這種心態真的是在炒股票,而不是在投資股票!
股票投資,必須擺正心態,避免受股價波動影響。你既然是買的企業的一部分,你要清楚這家企業是不是利潤好不好?產品銷量如何?這個價格值不值得你投資?如果你買的是一家很掙錢的企業,估值也很合理,每天漲漲跌跌,就隨他去吧,長期看你一定是掙錢的。
針對永遠不變的“七虧二平一賺”,奉勸大部分投資者,還是買指數基金比較靠譜。
5、黃金
自古以來,黃金就是財富的象徵。黃金是不是一種好的理財方式呢,我覺得不是;黃金本身,無法實現增值。10萬元,你投入企業,盈利了,可以賺到12萬,這叫增值;1公斤黃金,你放在那裡,他永遠也不變,還是那一公斤,這就是沒有實現增值。長期看,黃金價格是上漲的,但是你要記住通貨膨脹的影響很重要,同時它的波動,也主要是市場情緒的影響。
當然理財方式還有很多,比如房產、債券、可轉債、期貨、信託等等,有些門檻較高,信託要100萬起步;有些我們普通投資者還是不要投入為好,比如P2P,近兩年接連暴雷,血本無歸,不要被所謂的高收益所迷惑。
要投哪種?至於提問者提到,哪種價效比最高?我覺得不存在,只是找自己最適合的,你能承受什麼樣的風險。不存在普適性的價效比高的理財方式;
財富增長的前提,你得有節餘下來可供管理的資金或者資產,那就要好好工作,努力提升自己!
少一分貪婪,多一些理性。投資理財,慢就是快,努力工作,慢慢買入優質資產,讓錢生錢,實現財富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