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三歲了,只會叫爸爸媽媽和奶奶,會說一和二,但是跟他說什麼都聽得懂,什麼東西一學就會,也經常發聲,就是無法清晰表達,這樣的寶寶多嗎?該不該著急呢?
6
回覆列表
  • 1 # 書霞育兒說

    你們平時抽多長時間陪孩子,會經常帶他去玩,多和同齡孩子玩遊戲嗎?會講故事給孩子,多問題讓孩子回答嗎?孩子給爺爺奶奶帶,你們做甩手家長嗎?

    有心理醫生建議,把孩子送到了小託班,進入幼兒園之前有個過渡,同時也可以和小朋友們多接觸,在和同齡人的溝通交流中,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隨著城市節奏的加快,很多年輕的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把孩子交由老人照顧。

    平時,孩子與父母缺乏溝通,老人們大多認為孩子說話早晚不是問題,說話越晚越聰明。這就往往導致等孩子上幼兒園了,父母才發現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

    然而,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還會影響孩子後期智商的開放和學習能力,甚至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長遠的影響。

    正常情況孩子基本上在3~4個月時就有單母音的喃語,7、8個月會發出有母音和子音結合的聲音,1歲-1歲半左右會開口說話,譬如爸爸媽媽和一些簡單的字詞,2歲多可以說詞句,3歲以上就能夠用恰當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情緒。

    一般來說,男孩的語言發展略晚於女孩,但如果孩子2歲半之後仍然不會說詞語和短句,不能和其他人交流,父母就應當引起注意了。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一般分為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環境原因。

    1.生理原因主要包括:聽覺器官是否正常,大腦發育是否正常以及構音器官是否正常。

    2.心理原因通常是指孤獨症、選擇性緘默症等,這種情況下的孩子一般來說聽力和構音器官都沒有問題,但就是不願意說話或是不肯多說話,於此同時還缺乏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

    3. 因家庭語言環境造成的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有很多種,譬如:父母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缺少模仿語言的氛圍;父母性格急躁,壓抑了孩子表達需求的慾望;而最常見情況則是由於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看護,老人和孩子間缺乏交流,同時家庭中普通話和方言並存,導致孩子理解困難,影響了語言發育。

    如何讓孩子儘早開口說話?

    1.父母的語言儘可能做到標準,儘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孩子交流。

    2.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

    3.經常念一些壓韻的詩歌或童謠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韻律的趣味性。

    4.選擇一些適齡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

    5.鼓勵孩子與年長的孩子玩,在遊戲中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對於孩子說話晚,父母也不必太過擔心,兒童的語言發育延遲大多隻是暫時性的,只要及時加強語言訓練,隨著年齡增長,終會追趕上同齡人。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方面,隔輩帶孩子的現象日趨增多,爺爺奶奶們往往更傾向於馬上滿足寶貝當下的需求,卻並沒有提供一個合適的語言環境。

  • 2 # 莆田貝貝爸

    建議去專業的兒科醫院做檢查,最好是省級醫院。不要去相信貴人語遲孩子三歲了,再過一點時間就是小班了,語言障礙需要幫助孩子。自閉症爸爸留,現在急比以後後悔好應該要早點去檢查

  • 3 # 優加學院姜老師

    《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兒童溝通發展階段:認證標準:3-4歲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一些正常交流的語言能力,而像上面描述的,孩子可能是存在言語方面的發育遲緩,建議要去醫院進行專業的診斷。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如果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需要查詢病因,然後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進行治療和言語訓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手機越用越慢越卡,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