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詞文江湖

    “百善孝為先”,極為認同;人行於世,身體髮膚皆受制於父母,;作人知識皆受制於師長,如若棄孝而言善,有如空中樓閣;孝為百善之基礎,處世之根本,人無孝則不立!

  • 2 # 檢驗師也愛歷史

    “百善孝為先”,古人很多的話有時候就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人間的大恩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很無情,沒有一點關愛之心,用狠毒來形容一點不過分。

    一個狠毒的人,就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人,他關心的只有他自己,他又怎麼可能善良的對待別人呢?

    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一個模範丈夫,一個盡職盡責的父親,他一定是個孝順的兒子。

    對待同事都充滿暴力,對待妻子沒有一點關心,只關心自己的情緒,這種人我敢肯定,他我不會善待他的父母。

    因為“百善孝為先”,他對他的父母都很無情,別指望他對任何一個人有情了。

  • 3 # 社交縱橫七十二術

    是否贊同“百善孝為先”這句話,首先要理解“孝”字的含義是什麼,什麼是孝?

    莊子給“孝”劃分了四種境界:“敬孝、愛孝、忘親、使親忘我”。

    《莊子-天運》中說:

    “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敬孝、愛孝、忘親、使親忘我,這就是孝順的四種境界,由易到難,從低到高。

    第一種境界,也就是最低層次的“敬孝”。

    什麼是“敬孝”?就是指在說話上、態度上,對父母畢恭畢敬,作為子女該做的事,應盡的義務也都做到了,這就是“敬孝”。也許你會問,這還不行嗎?怎麼只是孝順中最低的層次?

    為什麼是最低的,那我們看後面更高的境界,就知道它為什麼是最低的層次了。比“敬孝”高一個層次的孝順是“愛孝”。

    第二種境界,“愛孝”

    什麼是“愛孝”?就是指你的這些孝順行為,不是出於為了盡義務去做的,不是為了刻意遵守“孝順”這個道德規範,而是因為心中懷著對父母的“愛”,自發地、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去做的。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完全是出於母愛、父愛的天性。即使世界上沒有“孝順”這一道德規範,我們也會去做,因為我們有一顆愛父母的心。看到父母缺吃少喝或是身體病了,我們的情感上就受不了;一定要讓他們健健康康的,我們心裡才踏實。這就是自發於內心的愛。叫“愛孝”。

    第三種境界,“忘親”

    “親”,指雙親,即父母。“忘親”意思就是忘記我對父母的好,忘記我對父母做過什麼。它的含義是什麼呢?我舉個反面的例子,大家就容易理解了。有些人因為贍養父母或繼承家產的事與兄弟姐妺對薄公堂,在公堂之上,會滔滔不絕地述說我曾經為父母做過什麼,如數家珍一般,哪年哪月我給過多少錢,我是怎麼伺候吃伺候喝的,我是怎麼不容易的,我付出過多少辛苦,等等。把自己對父母的好,記得清清楚楚。這就不是“忘親”。

    什麼是“忘親”?為什麼會“忘親”,為什麼記不清楚自己對父母的好,記不清楚自己為父母做過什麼?因為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要得到“回報”,沒想過要分家產,所以沒有“記賬”,只是覺得這是自己自然而然要做的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你會記得清楚你每天都是怎麼吃飯睡覺的嗎?人的大腦不會去記憶對今後沒有意義的事,所以你不會記得很清楚。那麼在為父母做事的時候,你是覺得自己在為父母“付出”嗎?甚至被自己的孝順之心自我感動嗎?還是根本沒有感覺,沒有感動,只是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做完了也不記得。如果是後者,你就達到了“忘親”的境界。

    第四種境界,“使親忘我”

    就是不僅我不記得我對父母的好,也使父母不記得我對父母的好。什麼意思?打個比方,比如你的母親因病住院,你天天守在醫院照顧。雖然你沒有把自己的付出當回事,已經達到第三個層次,但是你的母親卻很當回事,一是母親會對你懷有感恩之情,心裡唸叨著“孩子對我真好!”二是母親心裡會擔心把你累壞了,擔心你耽誤了工作,因此母親心裡會感到不安,甚至會因為擔心而急著出院。這就沒達到“使親忘我”的境界。

    那麼什麼是“使親忘我”,就是讓父母感到你的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既不會有對你“感恩”的想法,也不會為你擔心。你讓父母所感覺到的只有“舒適和心安”。比如你以前天天給父母按摩身體,今天又按摩了一次,父母一定不覺得什麼,已經成為習慣了;如果你從前從未給父母按摩過身體,今天給父母按摩了一次,父母一定會很感動呀,孩子真孝順啊,甚至會說“可別累著你呀”。前者就是“使親忘我”,讓父母忘記了我的好處,只感覺“舒適和心安”。這才是孝順的最高境界。

    孝順,就是要出自愛心,出自本心,不是為孝而孝,孝順成習慣,孝順成自然。這才是真正的孝道。如果是這樣的孝,那麼“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就是對的!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孝,就談不上“善”,也更談不上“先”。

  • 4 # 倍兒爽8

    我同意。但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解釋。從前一家5——7個孩子,能活命就很不易。此時成長起來的孩子多守孝道…。計劃生肓是人情的淡漠始,它違背了人類繁衍的使命,故造就了獨身子女。這幾代人若說孝不如談生活,但願今後能改變。

  • 5 # 求如何獲得健康的答案

    你怎麼這麼會提問的呢?我很贊同。父母在孩子心中最大,對父母不孝的人,無法跟他講其他社會關係中怎麼尊重感恩責任。你跟他說了,他會回答:我父母都沒要我怎麼怎麼,哪裡輪到你來指手畫腳了

  • 6 # 曰如斯乎

    有道理

    通常父母對子女的奉獻是沒有利益追求的,很無私。我們始終追尋友情, 愛情,這些人際關係最理想的狀態也不過如此。以心換心,交友尚如此,而孝順親長卻舉棋不定的人,又怎麼值得我們託付信任。

    孝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如果不瞭解孝的尺度,那麼可以先把自己代入父母的角色。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裡面有父母的愛,子女卻感受到約束,不能理解的痛苦,換言之,行孝過程中即便如父母待兒女一樣無私,也難做到百依百順。人總歸是群體動物,這個小家與社會大家的利益矛盾出現時,總需要取捨,所以一旦被束縛住,捨棄變通,從生活中的諸多事例來看,反而對於一個大家庭來說,得不償失。

    當今世界上有七十億人口,中國更是佔據了五分之一,環境不同,文化各異。法律也不能有普世的約束力,道德層面的孝更難說能適用於每個人。我們沒有權利給每個人都扣上這個帽子,強行批判,可恨之人有時也有可憐之處。為人處世,能做到將心比心,心有善念,就很好了。百善孝為先,個人理解,如果生活中做能把這孝字考慮在前面,再綜合評判,取捨,這或許已是難得的善良。

  • 7 # 撕書小築

    我贊同這句話。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順的話,稱不上是一個善良的人。

    古人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對自己身體很看重,但他們更看重的是對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的回報。

    如果連對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顧好,一切其他的善只能是偽善。

    當你供養父母,撒下財富的種子時,未來必定收穫財富大樹;當你孝順關愛父母時,等你老了,兒孫就會孝順關愛你,畢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很多人只顧自己享受,顧全自己的臉面,拋棄自己的父母。只想自己利益,忘記父母恩情,嫌棄父母頑固不化、愚鈍不明等一切不完美的地方。

    父母是子女的最大福田、活佛菩薩。我們埋怨生活各種不順,殊不知孝順孝順,孝了才能順啊!真正的孝順不是給父母金錢,而是真情陪伴,誠心奉養。

    父母在世的人才是無比幸福的人,反之,如同費玉清宣佈退出娛樂圈時,在信中寫的:“當父母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和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加孤獨。”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此生只剩歸途。父母在的時候,不管你是健康還是病弱,也不管你年紀有多大,總覺得還有人幫你頂著一片天,但父母不在了,一切都只能自己撐著了。這是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深切領悟的痛。

  • 8 # 漁陽掛月

    這句由古至今老祖宗留下的語句文字不多,但內涵深遠至極。理解“孝”字的第一層含義是為何孝?父母不僅僅十月懷胎孕育我們並且給予我們生命,更為主要的是含辛茹苦把我們養育成人,羊羔都懂得跪乳之恩,何況我們人類。父母老去,特別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子女們在外界打拼,很有有人長期陪在他們身邊,很多老人都是空巢,倍顯孤單孤獨,所以我們有時間,要經常回家看看,或者如果老人習慣生活習性,我們也可以接上老人一同居住,使老人在兒孫滿堂的環境中老去;另外一層意思是小愛與大義父母恩碰頭時,這就需要我們抉擇,如何對待在父母面前盡孝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講得“自古忠孝難兩全”的問題。那麼就形成“忠”與“孝的問題。為了大愛,放下小愛,為了大義,放下私情。也就是為了祖國和人民,我們要發揚“對祖國的忠就是對父母的孝。”總之,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處理好孝順父母問題!

  • 9 # 網暈者

    百善孝為先,九十九跟進,僅孝自家門,作惡在外境,此孝為偽善,閻羅看得清。古有大盜賊,行孝奉萬金,殺人越貨色,此金佔血腥。不日擒去衙,斬首慰寃魂,無常捉將得,森羅閻王審,盜魂求寬恕,自言孝父深,王曰休狡辯,爾罪殊不輕,孝雖屬善先,其餘比重真,一白難以抵百醜,爾雖孝子貌猙獰,冥間有杆天平枰,善惡兩邊判分明,爾孝自家無公心,善小惡大鋸分身,再入油鍋烹一烹,再想投胎爾無份。

  • 10 # 糖小姐666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我還是很贊同。

    但是這個“孝”具體指的是哪些:單純孝順父母,還是愚孝?

    如果只是單純孝順父母,那肯定沒錯。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

    如果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那他的人品肯定也有問題的。

    那如果只是愚孝,就很難去贊同。

    可能會有人問:什麼是愚孝?

    我之前看抖音上介紹一個很老的影視劇:有個女孩是和那家裡的老二談戀愛,當初結婚也是和老二舉行的婚禮。

    但是到了晚上,男方父母以老大還沒結婚為由,讓老二把媳婦讓給老大。

    老二雖然強烈反對,但是為了孝順父母,最終同意。

    所以,女孩子就和老大一起過日子,還每天被老大打。

    老二又重新找個媳婦還帶回家了。

    有天這個女孩實在受不了被捱打,在做飯的時候,給裡面放了藥。

    除了女孩自己生的孩子沒讓吃飯,一家人包括老二和新媳婦全都被du si了。

    如果老二當初拒絕父母的要求,帶著媳婦小兩口自己過日子,那也不會有後面的悲劇發生。

    所以,這就是老二愚孝導致的後果。

    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但有時父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就應該及早拒絕。

  • 11 # 大懶蛇

    個人感覺這是對的。“百善孝為先”出自清代著作《圍爐夜話》。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

    孝是人的根本。沒有孝就沒有傳承。

    孝是孝順,孝敬父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心。

    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感恩都沒有,他哪還有其他的善呢?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成人,我們要有感恩之心。

    再說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是我們的依靠。從母親懷孕10個月的艱辛,到生產時的非人疼痛。都是讓你在世上的根本。沒有父母的辛苦世上哪裡有你呢?

    從你牙牙學語,到現在的自力更生。哪次有離開過父母呢?不管在多遠的地方,不管你深處何種境遇,不管你少還是老。你都是父母的牽掛。

    這樣處處為你設想,處處為你擔心,處處為你付出的父母你都不知感恩。更何況是跟你毫無關係的陌生人呢?你哪裡來的善呢?

    孝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根本的人倫,根本的共識。所以放之四海而皆準。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也是善的開始,只有懂得感恩,你才能看得見別人對你的付出,你心中才有愛,才有為他人做好事之心。

    因此我覺得《百善孝為先》是對的。

  • 12 # 執匕者說

    不贊同。

    首先來說,為什麼要說百善孝為先呢,這都是基於傳統儒家所奠定的倫理關係,等級分明,尊卑有序的氏族中,最需要的就是順。說到底,孝為表面,順為根本。

    為了體現氏族長者的權威性,任何不順從的行為被冠以不倫的罪名,不孝,不忠,不義,都是在傳統社會中最為唾棄的行為。

    以青春期為例,這本是每個人一輩子當中最美好的年華,在中國卻被冠以“叛逆期”的稱號,何為叛,反叛,何為逆,謀逆,這在傳統社會來講,都是一等一的大罪。

    只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的小孩逐漸形成自我,脫離大人的掌控,就被扣上這麼大的帽子,這是完全不應該的。

    家長揮舞著道德倫理的大棒砸向正走向獨立的孩子,結果就是孩子失去了獨立,變得自卑,懦弱,家長贏得了“勝利”,不讓孩子脫離自己的掌控,按照他的意志去做每一件事,從學習到擇業到婚嫁,無一例外。

    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從孩子身上想要索取的就越多,即所謂養兒防老。

    所以從出發點上,“孝”就是個偽命題,一開始它就是功利性的。情感本是人自然流露的,不帶任何功利的,而帶有功利性的情感,那就不是情感了,而是命令。

    由此推理,愛國云云,皆是如此。

  • 13 # JASONLIN53

    見父知孝;見兄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這是一個人的良知,就在我們心中,不假外求。假若一個人孝心不顯,說明其心不正。其心不正,何以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

    也許有人會說父母也分好壞,“蘇大強”式的父母可能在你的童年留下了需要一生去治癒的傷痕,以至於自己被“不忿”的私意矇蔽了本心,認為這樣的父母就不該孝順。然而你忘了,父母即使再不對,也有生養之恩。世上除了父母,還有那麼多不平事,你如果被“忿心”矇蔽,如何明心見性,從容應付。唯有做好本心,才能致知見仁,可以直到治國平天下。

    當然我也反對“二十四孝”式的愚孝,我贊同的是發自內心的主動孝順。

    可以舉例關於舜和他老爹瞽叟的故事,舜的老爹是個瞎老頭,老婆死後,他又續絃。這個女人後來又生了個兒子叫象,當時的社會傳統可能是這樣的:家產都要由長子繼承,所以舜理所當然是瞎老頭家產的繼承人。但是他老婆和象不允許這樣,瞎老頭也不希望舜能繼承,於是就和老婆還有最小的兒子象聯合要置舜於死地。他們想出謀殺舜的方法很多,比如要舜挖井,當舜下到井中後,瞎老頭團伙就把井口封死。舜死裡逃生,因為他挖井時就知道父親要謀害他,所以在井壁上挖了條通向地表的隧道。瞎老頭又讓舜去修理房頂,當舜登上房頂後,瞎老頭就把火把扔到房頂,那上面都是茅草,舜要麼被燒死,要麼就跳下來摔死。但舜又死裡逃生,因為他上房之前藏了一把梯子,所以安然無恙地落到地面。對於這兩件事,舜都假裝不知道,瞎老頭見舜是個機靈鬼,又見舜沒有責怪自己,所以從此再也不謀害他了,還和他恢復了父子親情。

  • 14 # 文史刨拋炮

    “百善孝為先”出自清代著名的品評家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它的大體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孝道(孝順父母)在所有的善事中應該是排第一位的。

    首先談談我個人的拙見。“百善孝為先”當中的‘孝’字我覺得就是說的孝順父母。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自己母親經過堅辛的十月懷胎,然後經歷痛苦的一朝分娩才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人世間。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咿呀學語到我們開始學習知識開始認識世界;從我們逐漸長大到我們娶妻生子。我們人生的前半生部分所經歷的每一步幾乎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與陪伴,我們人生的每一步都傾注了父母的汗水與期望。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而為人的權利。客觀的說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我們身上流淌著父母的血,從生物學上來說父母也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血緣關係最親的人。

    各位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給了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孝順的話,那麼這個人在社會上他能對別人好到哪去呢?

    答案顯而易見,一個連自己至親都不孝的人他對別人一定也會漠不關心更談不上做什麼善舉啦。

    綜上所述所以我覺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是非常正確和有哲理的。我們只有把最基本的善舉(孝順父母)做到了才有資格和可能去做別的善事,才能更好的為人處世。

  • 15 # 讀點古文

    “百善孝為先”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圍爐夜話》。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在儒家經典《論語》中講到:“孝悌也者,其仁之本與?”孝在孔子看來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孔子講究推己及人,即有秩序有等級的仁愛,以自己為中心,一圈一圈擴散。因而,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長輩都不孝順怎麼能指望他對眾人有利呢?

    《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孝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孝經·諫諍章第十五》: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廣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孝文化是傳統儒家文化的根本要求之一。

    我們再從字形看孝字,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說文》講“孝”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這是長幼尊卑的次序,禮節。也可以視為子承老,兒子背老父母,這是象形,更是直觀的孝行。

    所以人生在天地之間,《論語》記先師之言曰:三十而立。為何是三十才稱為“立”?“立”,是以人倫人道人理立在天地之間。以德行道理立,斷然不是以“財利”立。人生到三十歲的年紀,非但自己為人子女,並且已作人父母,應上知人子之道,下知為父母之道。關於人為何而來?如何而來?將往何處?當做何行?這些根本的知識,應有一番體認。這種體認,並非一定用文字文章文采編織成錦繡出來,比如鄉間的老人,他們不識字,卻行善積德,友待鄉鄰。這種知識,不是從書本而來,不是從錦繡文章而來,而是數十年為人之行的體認。因為“道不遠人”(《中庸》),根本的道理是最簡單易行的。這就是,《論語》中的「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文”在“行”之後,這是根本的次序。

    並且,假如,人在未有“餘力”(餘力是行的餘力,孝行德行的餘力),德行未修,不能稱“立”的時候。故作文采(文采包括文字功夫等等一切文藝的技能),他的心,必定在文章中表現出來。所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總之一概的行為,都將其內心表露無遺。因為一切的行為,都是心中作祟,才付諸於行動。

    由於家國同構、君父同倫,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順父母,父母給你建立一種生活方式若不聽從即為不孝;大孝則是忠於主子,對於主子個人意志制定的方針政策及政治體制若有所叛逆即為“不忠”,對統治者的“不忠”是滅門大罪,株連九族,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毀傷都是不孝,更何況自己人頭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兒子女都要共赴黃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說“孝”的範圍比忠大,不僅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對君父的忠,可見“忠”、“孝”是統一併不矛盾的,為君父利益服務是其共同點。“孝”就是這樣完成了從人倫感情出發達到其鉗制人民思想和行為的政治目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從保持自己身體完整開始到當官光宗耀祖結束。

    中國曆來是一個宗族勢力強大的宗法專制社會,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政治統治,中國的統治者選擇了“孝”來作為其主流價值觀,從而隱蔽的利用情感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所以而歷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春秋戰國儒家便提倡實行“仁政”,主張“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漢代的“察舉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與“孝廉”作為中國政治範疇的重要內涵一直髮展傳承著。直到21世紀的今天大陸依然稱官員“父母官”,君如父,官入母。這也是孝文化穩定社會的政治意義。

    在中國古代,由孝文化衍生出的制度、禮儀、故事比比皆是,漢代“舉孝廉”,流傳廣泛的“二十四孝故事”等都可見一斑。因而,百善孝為先從大是大非角度來說非常正確,但是也不能蓋棺定論,不能說為了實現所謂的孝而去為非作歹,傷及他人,這就不叫孝了,而是“愚孝”。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孝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 16 # 貳零貳零共同創新

    1:中國有一句老話,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孝順父母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2:中國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講究忠孝治國,所以說“百善孝為先”把孝作為一個好人的第一條件,父母生育了我們,給於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成人,養育之恩大於天。

    3:父母對於我們的愛,往往真的是感動天地,父母供我們吃、供我們穿,世上只有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奉獻的,不求回報的,常聽老人說生個孩子怕他一輩子,當時年齡小不明白,現在自己也身為人母,才明白,怕他一輩子是啥意思,從生下來開始,就怕他吃不好,穿不好,怕他受委屈,長大後又怕他在社會上混不好,受難為,掙錢不夠花,等等吧!父母恩情比海深!

    4:不孝之人,不可與交,我常常和自己的孩子說,交人交心,首先看他是不是孝順父母,如果一個人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順的話,這種人不可交朋友,“百善孝為先”這句話不是教我們怎麼行善,而是以這五個字作為看人的最低標準,把孝順父母作為一個好人的第一條件。

    5: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父母傷心,不孝順父母,不管這個人地位有多高,無論他多有名氣,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一次生前的孝順,勝過身後百次掃墓,清明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人類發展到現在,用道德和法律都要求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要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人類能延續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 17 # 溫馨原創詩詞

    非常讚賞這句話!這話蘊含了識人的哲理。

    善,就是善良、賢良之意,指的是人品之一;孝,即孝順,是持有感恩之心,是子女對父母至親的關心、愛護與尊重,是言與行的統一;是最為重要的人品。

    一個人,唯有懂得感恩,有反哺之心,才稱得上“孝”;也唯有“孝”,才有可能善!

    試想,一個不孝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去關心、愛護與尊重,甚至虐待或冷暴力,去傷害父母的心,讓父母心身致病,不能頤養天年,這是泯滅人性。這種不孝之人,還能配稱“善”嗎?不孝,是大不善!

    孝,是一面照妖鏡;善否,首先得看其孝否。孝,是對“善”最為真實的檢驗。因此,在百善中,孝,乃是做人第一位的“善”,應居百善之首。

  • 18 # 瘋瓶兒

    百善孝為先這是古人的經驗總結,放在現在一定是有道理的,很簡單一個善良的人他首先就是要孝順。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應該就聽過舜,他就非常孝順,自己的哥哥父母甚至想要整死死自己,他最後還能堅持孝順他們,雖然這也許只是傳說,但是說明在中華名族的文化中孝是非常重要的。

    後來歷代的君王同樣也是以孝治天下,在古代對於忤逆不孝的子孫還有專門的刑法約束,家裡輩分越高的人地位也就越高,可以說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文化得以流傳的根本。

    為什麼說百善孝當先呢?假設有一個人他對外人很好,很善良,但是對自己的父母卻忤逆不孝,你會覺得這個人是真的善良嗎?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那麼對別人的善良不過也就是一層偽裝而已。

    當然孝只是善良的第一步,通常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人那麼也很難是一個邪惡的人,當然也說不定有例外,但應該很少。但孝順是善良的最好證明,因為孝順是需要時間證明的,所以孝順一定是真善而非偽善。起碼一個人是否孝順判斷的眼光不在於外人,而在於其親人長輩父母,想要偽裝出孝順是非常難的。

  • 19 # 群音之下

    這個要看怎麼去理解這個“孝”字了,我個人從養兒防老的分析下。

    中國自古以來都注重孝道,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如果一個人連孝道都 不施行的話,那麼這個人也就不會有道德可言,更別說他的為人了。俗話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父母為了養育孩子,付出了他們的所有。

    而他們卻從不求回報,只求自己老時可以兒孫滿堂,熱熱鬧鬧的。 歲月催人老,轉眼間便是 幾十年的光陰匆匆而過,歲月在父母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滿頭斑白的頭髮,一 臉深深的皺紋,還有那低沉的聲音,老花的眼睛。

    歲月這把無情刀不光在割著父母的容顏,更是在割著兒女的心。辛苦一輩子的父母為我們默默付出,而我們只是不停地索 取,很少回報。 父母不在乎我們是否富貴,是否榮華,他們在乎的是全家的平平安安、 團團圓圓,可以說,父母給子女的是他們全部的愛。

    善待你的父母吧,只有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才會是一個真正有良知的人,才會被 別人欣賞,從而獲得機遇。父母對兒女的要求不高,只是在他們感到孤獨寂寞的時候多 陪陪他們而已。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

    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有思想有良知的人呢?。

  • 20 # 王棋ing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傾盡一切陪我們長大,我們也要守護父母變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需趁早,且行且珍惜。給父母一個溫暖的擁抱,與父母說幾句貼心話,這都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最大的回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電影上映時,聯盟玩家和部落玩家在電影院門口打起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