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來現實
-
2 # 榮華之武器堂
在冷戰年代,1962年發生的古巴導彈危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蘇美關係史上第一次直接的核對峙,使世介面臨一場核戰爭的嚴峻考驗。
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人民透過武裝鬥爭推翻了巴蒂斯塔親美獨裁政權,取得了革命
的勝利,從此打破了美國在拉美的“一統天下”。美國對此是極為仇視和不安的。而古巴革命的勝利給蘇聯提供了一個滲入的好時機。1960年,蘇聯和新生的古巴政權建交,經濟貿易往來迅速增加,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也隨之宣稱拉美已不再是被看作美國獨佔的禁區了。
面臨這種挑戰,美國則採取了激烈的行動。1961年4月派古巴逃亡者組成一支僱傭軍入侵古巴,但在吉隆灘遭到慘敗,這不僅使美國的拉美政策遭到嚴重挫折,而且把卡斯特羅推入了蘇聯的懷抱,這就出現了美國曆史上對拉美政策中企圖防止的那種局面—蘇古結盟。入侵失敗後,美國則對古巴採取了“枯萎”政策,對古巴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威脅破壞,企圖把古巴革命扼殺在搖藍中。赫魯曉夫利用了美古這一深刻矛盾,利用古巴經濟上被美國封鎖造成的困難處境,對古巴進行支援和援助,並把導彈運進了古巴。
對赫魯曉夫來說,在古巴部署導彈無非出於以下的原因
-保衛古巴,爭奪一塊基地。蘇聯難得在西半球有一個衛星國,對於這樣一個重要價值的盟國,赫魯曉夫自然不能聽任古巴垮掉。這就是赫魯曉夫的首要考慮。當時蘇聯在拉美的目標就是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擴大蘇聯的影響,保衛社會主義的古巴,並削弱美國依然佔優勢的地位。
赫魯曉夫本人由於蘇聯1957年洲際導彈發射成功,對蘇聯核導彈的威懾效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政策的冒險程度陡然上升,奉行了以洲際導彈為基礎的對外政策。他認為美古矛盾激化是蘇聯採取行動的極好機會,肯尼迪剛上臺,年紀年輕沒經驗,這些因素應好好地利用,於是就出現了秘密運送導彈的一幕。
-和美國有資本討價還價
古巴危機的出現同迫在眉捷的柏林危機聯絡在一起。德國、柏林問題是戰後東西方關係的焦點。德國地處歐州戰後力量均勢的中樞,這使它具有特殊的意義,蘇美一直密切注視著它。蘇美對世界的爭奪,重點一直在歐州,西柏林又是其重點的重點。古巴導彈危機的背後就隱藏著柏林的影子。赫魯曉夫很瞭解古巴在美國國內政治中所起的異常敏感的作用,他企圖利用這些導彈基地在一次最高階會議上或在聯合國中作為同肯尼迪交鋒時討價還價的籌碼—以這些基地換取他所需要的柏林協定。
1962年10月14日黎明,美軍U-2偵察機拍攝到了古巴蘇聯中程導彈陣地的照片。10月16日,肯尼迪在白宮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隨後5天裡,美國出動U-2飛機17架次,對全古巴98%的區域都進行了拍照,發現蘇聯共運往古巴42枚中程導彈以及42架伊爾-28轟炸機、42架米格-21殲擊機、4座岸防導彈發射裝置和12艘導彈艇等。
10月22日晚上19時,肯尼迪發表電視講話,隨即美國三軍進入戰備狀態,之後10月24日上午10時起,美國海軍將在加勒比海實施海上隔離任務。而蘇聯也針鋒相對在10月23日宣佈蘇聯和華約武裝力量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此時,蘇聯駐古巴的軍隊已經完全做好了戰鬥準備,36枚中程導彈可以在幾小時內攻擊美國境內目標。千鈞一髮之際,駛向古巴的全部25艘蘇聯船隻都已經停航或者調轉航向。最終10月28日秘密外交談判終於成功,蘇聯拆除所有導彈。到11月9日,最後的8枚導彈裝上回蘇聯的貨船。
而蘇聯之所以讓步,一方面是美國實行了政治、外交多重壓力,相對處於有利地位;另一方面是美蘇戰略核力量的巨大差距。當時,美國擁有各種核武器27387件,蘇聯只有3322件。美國擁有洲際彈道導彈294枚和各種戰略核彈頭5000枚,而蘇聯僅有56枚和300枚,實際可以投入使用打到美國本土的不過20枚而已。
當然,蘇聯並非在危機中一無所獲。蘇聯撤出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導彈和42架伊爾-28轟炸機,而美國則答應不侵略古巴(儘管沒有書面簽署,不過日後確實也沒有再入古巴)和在次年4月從土耳其和義大利撤出部署的“丘位元”導彈而告終。
-
3 # 西門飛碟
古巴導彈危機蘇聯為什麼要服軟撤出所有武器,個人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儘管當時蘇聯不斷各種跟美國叫板,但是當時蘇聯的整體實力不如美國,這個蘇聯領導人心知肚明。特別是在戰略核力量方面,美國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並且蘇聯能不能打擊到美國本土都是問題,一旦爆發核戰爭吃虧的肯定是蘇聯,所以不敢硬碰硬。
第二、古巴導彈危機觸碰到了美國的底線,雖然美國也懼怕蘇聯,但也表現出一副要跟蘇聯玩命的架勢,要麼你死要麼我亡,赫魯曉夫被美國嚇的瑟瑟發抖,認慫了。
第三、古巴導彈威力美蘇的主要角力場在加勒比海地區,當時蘇聯在這個地區連個像樣的海軍基地都沒有,自家海軍遠洋作戰能力也不行,被美國海軍打壓的抬不起頭,處於嚴重的劣勢,所以選擇讓步跟美國和解。
第四、美國給了蘇聯臺階下,蘇聯也照臺階下了,雙方都不想撕破臉,畢竟打起來誰都撈不著好。
鑑於以上幾個原因蘇聯最後做出了讓步,從古巴撤走了導彈。古巴導彈危機使當時蘇聯顏面掃地,國際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回覆列表
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先認慫?
1962年10月15日至28日,美蘇較量達到了白熱化地步,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
當時,蘇聯在古巴建立了導彈基地,把核彈運到古巴,開始組裝這些核彈,目標對準美國。
要知道古巴離美國最近的佛羅里達州只有145公里,導彈起飛後分分鐘可以打到美國,蘇聯此舉嚴重威脅到美國本土的安全。
美國太注重本土安全了,要知道,一戰二戰這些世界大戰都沒有影響到美國本土,這也是美華人引以為豪的一點,美華人一直信奉“美洲是美華人的美洲”,如今刀架在脖子上了,豈能容忍!
面對蘇聯挑釁,肯尼迪也毫不示弱,美國封鎖了古巴海域,幾百架滿載核彈的戰略轟炸機嚴陣以待,美國航母群全部出動,拿出一副抹去古巴的架勢。
當然,美華人主要目的還是透過封鎖迫使古巴人和背後的蘇聯人認慫服軟,美蘇同為核大國,核戰打起來誰也沒有好果子吃,這也是雙方乃至地球人的共識。
但萬一蘇聯人不服軟呢?
事實上蘇聯起初也是這樣做的,雙方立場僵持住了,美蘇核戰至少在看起來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危機持續了13天,最終是蘇聯主動認慫,赫魯曉夫寫信給肯尼迪,向美國表示我願意和解,並且主動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核彈。
那麼,古巴導彈危機蘇聯為什麼先"認慫"呢?
首先,美國在外交上非常主動,蘇聯非常被動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導彈危機爆發前不久,跟肯尼迪會面的時候,一再表示蘇聯不會在古巴部署進攻性武器。
蘇聯駐美國大使也在導彈危機爆發一週前跟美國國務卿的會談中曾經重申了這一保證。
美華人從U2高空偵察機在古巴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了蘇聯正在將運過去的導彈部件進行組裝,然後在聯合國大會上指控蘇聯的時候,蘇聯駐聯合國代表矢口否認。
最後美國代表拿出鐵證的時候,蘇聯才無法抵賴,在全世介面前丟了臉。
美國在導彈危機爆發後,積極對美洲國家進行攻關。
當時美洲國家並非是鐵板一塊,意識形態讓他們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立場。
美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工作,投票時間一再延長。
在最後時刻,出席美洲國家會議的美洲國家代表全票贊成,透過一個抗議蘇聯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無條件撤走的決議,並且在聯合國大會上宣讀。
美洲人“眾志成城”促成的一系列外交行動讓蘇聯非常被動,在道義上處於不利地步。
二、美國破釜沉舟、蘇聯沒有把事搞大的準備赫魯曉夫當時並沒有玩大的心理準備。
蘇聯人認為,美華人太膽小,肯尼迪是個軟弱的總統,不會跟蘇聯來硬的,只會對蘇聯部署古巴的核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美國外交部就是一個復讀機,除了"抗議",還是"抗議",最多是"強烈抗議"。
蘇聯國家檔案館在1972年公佈了導彈危機爆發後,美國總統跟赫魯曉夫交換過9封信件,肯尼迪給赫魯曉夫5封,赫魯曉夫回信4封。
從信中的內容來看,“一貫軟弱”的肯尼迪的姿態非常強硬,都是最後通牒的口吻;而“一貫強硬”的赫魯曉夫的措辭卻先硬後軟,態度飄忽不定。
12月22日,美國宣佈對古巴附近海域進行全面封鎖。
10月24日,執行任務的艦隊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的護衛下駛入封鎖地帶。
10月24日,蘇聯12艘駛向古巴的船隻在抵達封鎖線之後忽然匆忙掉頭,首先在事實上認慫。
美國所有轟炸機裝滿核彈在空中24小時在空中盤旋,這些轟炸機上搭載的核彈當量是300億噸,相當於150萬枚廣島原子彈。
美軍的海基和陸基導彈發射系統全部進入戰鬥狀態,目標全部對準了蘇聯城市。
包括位於歐洲德國和義大利的核導彈也嚴陣以待。
一旦這些核彈成功施射並爆炸,不到兩個小時,將會有近兩億蘇聯人消失,相當於一天之內,打了三場世界大戰。
當時肯尼迪已經對全國發表了電視講話,表示美國"絕不退縮",誓死捍衛"美國的民主價值和生活方式。"
美國各大城市已經進行了空襲演習,美國五角大樓已經制定了對蘇聯的空襲計劃。
蘇聯情報部門獲得訊息,美國對蘇聯進攻的時間定在10月30日。
蘇聯大使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說,這是最後一次和平的機會。
(實際上,美國這麼強硬,是因為堅信蘇聯不敢開戰,當時美國在本土作戰,而且軍事實力也更加強大,天時地利人和,面對蘇聯完全不虛。而蘇聯如果真的開戰的話,不一定打得過,而且還得揹負主動挑起核戰爭的臭名聲)
三、蘇聯跟美國核力量對比處於絕對的劣勢在導彈危機時,美蘇在戰略武器方面的比例是17:1,美國大約領先蘇聯10年。
美國核武庫的新成員和美國製定的打擊軍事力量戰略給蘇聯的核力量帶來了巨大的威懾。
此外,美國具有新式的情報收集技術,也確定了蘇聯核基地的準確位置,使蘇聯更進一步處於被動地位。
洲際導彈技術還不成熟,蘇聯的遠端轟炸機數量少,缺乏將核導彈投放到美國本土的能力。
就這樣,古巴導彈危機以蘇聯的“認慫”和平解決了。
蘇聯人提出的美國不首先入侵古巴的條件,美華人答應了,讓美國撤除在土耳其的導彈(這也是蘇聯人挑起古巴導彈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美華人也答應了,美華人給蘇聯提供了一個臺階,蘇聯達到了目的,也借坡下驢,最終也不算作是完全輸掉了這場較量。
古巴導彈危機已經過去了58年,希望現在的世人還能記住,當時人類距離核戰爭攻擊帶來的毀滅結果,曾經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