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剪劇為樂的蕭千戶
-
2 # 悠然布衣
雪中的江湖,不僅僅講得刀光劍影,還有諸子百家和他們學說的影子。其中佛家、道家、儒家三教鼎盛,聖人輩出,攪動江湖。三教當中,就以儒家最為特殊,他似宗教而非宗教,天下讀書人皆為儒生,都算是儒家中人。但是相比起佛家和道家的陸地神仙(聖人)代代有人圓滿、飛昇。百年以來儒家聖人最難出世,即便出世也是轉瞬即逝(但是實際上雪中三教聖人當屬儒家聖人出現的最多了……),從張扶搖到曹長卿,皆不得善終。困守一山的軒轅敬城、寫春秋以敬天地的黃龍士、由儒道轉霸道的曹長卿,竊龍樹僧人氣運成就儒聖的陳芝豹,拋妻棄子卻一事無成的謝觀應,還有初代儒聖張扶搖。
《雪中悍刀行》的儒生與我們常識當中所說的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還是不同的,更貼近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就像張扶搖,還是作為儒家的初代聖人,學識自然不必多說。八百年前,呂祖都曾經跟他請教過學問,天下讀書人,人人讀子曰。而世人皆知張家聖人的學識出眾,卻不知道負笈遊學,儒衫仗劍也是起始於他。張家聖人,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文弱書生。正如孔老夫子也不僅僅是教書而已,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御是駕車,射是射箭。所以,文能詩書禮樂,武能騎馬射箭,這個才是儒家培養的正確方向吧。
同樣的,儒家的聖人也向來與其他聖人不同,正如黃三甲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實際上是北宋理學家張載所說的)儒家聖人都是有大智慧的大賢,不像道家或者佛教的聖人更重在追求天道,儒家聖人一直以來都是不憂自身憂萬民、憂後世。都懷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胸懷,都在慷慨赴死。
而作為儒家的祖師爺,張扶搖一直被眾人供在神壇之上。一個八百年前的人物,正常人都以為他應該已經飛昇或者轉世了吧。但是誰曾想,他一直生在了人世間。烽火在前期,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在上陰學宮劇情當中,寫到這麼一個細解,在被天下讀書人認作的聖地的上陰學宮當中,能夠被徐渭熊稱作是先生的,不是兩位授業恩師,也不是大祭酒,而是一位目盲的琴師。而後提到道德林的目盲琴師來到北涼了,世外高人,仍在人間。直到後面徐鳳年與張扶搖一戰當中,說道你不在上陰學宮的道德林扮你的瞎子老琴師了。才發現,原來烽火早就有寫道這麼一位隱世高人,不過我們一直沒有察覺到罷了。
張扶搖從正式出場到退場,也就寥寥幾章,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感嘆。一人敵鄧太阿、徐鳳年兩大宗師。先手口含天憲,言出法隨,一語成讖將鄧太阿放逐到吳家劍冢。而後喚出聖人泥像將徐鳳年的真武法相打得稀碎。再阻徐鳳年和鄧太阿聯手喚來的吳家劍二十萬劍。待到徐鳳年強開天門,試圖將張扶搖逼走時,張扶搖說道:當年呂洞玄能夠過天門而不入,我不可以嗎?非不能,實不願也!隨後張扶搖碎裂了天門。
徐馬踏六國,打斷春秋脊樑,中原遍地新墳。可以說張扶搖的徒子徒孫也有不少都死在了徐驍手中,上陰學宮也被鎮壓不少。但是張扶搖此行卻並非為報仇而來,而是為徐鳳年打通竅穴積淤。他龜縮人間八百年,獨斷儒家八成的氣運,使得天下儒生再難成聖。但是他此舉卻並非是貪圖長生,靠氣運續命,而是為天下人鎮守人間。在考核完徐鳳年的決心以後,便自行兵解為李玉斧和徐鳳年在斬出天人之隔前抗下天道壓力,將八百年書生意氣,盡散人間。
正如軒轅敬城所說:莫道書生無膽氣,敢叫天地沉入海!
-
3 # 劉十勇
我來回答雪中悍刀行 初代儒聖 張扶搖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坐鎮人間八百年,滄海桑田盡雲煙。
這句詩詞來形容他最恰當不過了。
他是初代儒聖,榜外之人,仗劍遊學的祖宗,黃三甲的師傅,書中說人間人與此人為敵如蜉蝣憾樹,並不誇張,主要是張扶搖的氣運可以獨斷人間了,800年前呂祖也論道於他。武當山輕鬆力壓兩大宗師,幫徐疏通了氣,笑破天門,簡直爆炸,萬世之師,境界第一在當之無愧!
他是陸地天人境,被譽為儒家第一人。
關於張扶搖相信大家一定十分清楚,作為張家老祖,他的年齡已經達到了誇張的800歲,可以說是一本行走的歷史。此外,他捨棄自身隔斷天上神仙與人間感應,本身積累十分深厚,是一個讓人不知道深淺的高手。
-
4 # 讀史觀察局
徐鳳年“我鎮守人間已有八百年,滾你的天道迴圈!”這是初代儒聖張扶搖的的強勢宣言。
張扶搖可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書生世間讀書人皆是儒生,可不是隻會讀書的書呆子,而是以書修行的一類人。而初代儒聖張扶搖更是獨斷萬古的人物,戰力可想而知。在轉霸道之前的曹長卿的功力,也要差張扶搖一籌。
布衫仗劍走天涯,是儒生的特點,也是初代儒聖張扶搖所創立的。其他派系都是修天道,而儒家則是修煉己身,心懷天下。正如開頭所說,我已鎮守人間800年,滾你的天道迴圈。
八百年前,呂祖都曾經跟他請教過學問,其知識淵博,曾以一敵二將鄧太阿和徐鳳年打得鄧太阿和徐鳳年無還手之力。
為人間,捨己身張扶搖為了人間能夠和天道抗衡,在打通徐鳳年的經脈後,將自己獨佔800年儒道氣運的分散給大地各處,代價就是兵解己身。獨斷幾百年的儒聖最後為了人間奉獻了自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張扶搖用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間對抗天道。
張扶搖讀書為己身,執劍走天涯,最後卻捨己為人。最後用一句詩來概括張扶搖:坐鎮人間八百年,滄海桑田盡雲煙。 -
5 # 書蟲三鵝
《雪中悍刀行》的江湖人,歸根到底分為兩種人:
一種人支援天上與人間的聯絡,希望可以成仙飛昇,並受仙人指導與保護,但要貢獻氣運,離陽龍虎山、北莽道德宗、離陽皇室的練氣士、拓跋菩薩等都是此類人。當然還有一部分人也支援天上與人間保持聯絡,如王仙芝、隋斜谷等人,只不過他們的目的是使江湖之人有成仙的出路。
另一種人是要斬斷天上與人間的聯絡,天上的事兒仙人管,人間的事兒人來管。徐鳳年、李玉斧、李淳罡、鄧太阿是這種人,而張家聖人張扶搖則是斬斷天地氣運聯絡的最大功勳!
北莽藉助天人來壓迫北涼,徐鳳年與李玉斧攜手斬斷氣運線,張扶搖則是二人背後的功臣,張扶搖以自身800年氣運,抗下了天道的威壓,使得李玉斧才能順利斬斷氣運。
所以,張扶搖是什麼人?用張載的話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回覆列表
雪中裡的儒教在三教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它不像佛、道兩教有明確的信仰和教條,天下只要是讀書人皆可以自稱儒教門生。而且佛宗有佛頭,道門有道首,兩教每一代基本上都會有公認的一教魁首。可世間儒生公認的至聖先師卻只有張家初代儒聖張扶搖一人而已。
儒教自八百年前大奉朝立國直至離陽王朝江山定鼎,歷朝歷代的帝王也都將張扶搖尊奉為至聖先師,每個儒生也都以踏入朝堂,可以在死後陪祭在其左右為無上榮耀。可是當世人都以為這個儒教初代儒聖早已飛昇或者轉世,張扶搖卻默默隱匿人間八百年。
儒教至聖先師世人都知道儒生負笈遊學的傳統是源自這位初代儒聖,可很少有人知道儒生布衫仗劍走天下也是他開創的。張扶搖主要儒生“禮樂射御書數”全面發展,也曾帶領門下弟子周遊諸國,其淵博學識連呂洞玄都曾虛心請教。春秋三大魔頭之一的黃龍士曾是他門下弟子,在張扶搖的影響下樹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後在上陰學宮以目盲琴師身份隱匿人間,卻依然能夠讓縱橫十九道手談天下無雙的徐渭熊,低頭尊稱一聲“先生”。
儒教初代聖人三教中人想要成就聖人境界需要很大的氣運,可是佛道兩教依然有聖人輩出,唯獨儒教要出以為儒聖艱難無比。這正是因為張扶搖成就儒聖境界後,獨斷儒教八成氣運,令天下間再難出第二位儒教聖人。可是成就儒聖境界的張扶搖言出法隨,曾獨身一人戰桃花劍神鄧太阿和北涼新涼王徐鳳年。
其時口含天憲,一句“鄧太阿、太阿劍、吳家劍冢!”,便瞬間將殺人技天下第一的桃花劍神放逐到吳家劍冢。再以聖人泥像將徐鳳年的真武法身錘得稀碎,又阻鄧太阿與徐鳳年聯手御來的吳家劍冢二十萬柄飛劍。最後逼得徐鳳年要強開天門,只為迫使他知難而退。可是張扶搖放言道:“當年呂洞玄能夠過天門而不入,我不可以嗎?非不能,實不願也!”接著便隨手破碎天門。
八百年人間鎮守張扶搖身負八百年儒教八成氣運,仗著自己儒聖境界的通天修為直接逼得徐鳳年陷入絕境。可是即便陷入絕境,徐鳳年也沒有動用絲毫北涼氣運來抵擋張扶搖,結果張扶搖卻助徐鳳年打通周身竅穴淤積。原來張扶搖逼戰徐鳳年便是為了考驗他守護北涼的決心。
待到徐鳳年透過考核,便散去自身揹負了八百年的儒教氣運,將一身書生意氣盡散人間。後自行兵解,替武當新掌教李玉斧和新北涼王徐鳳年抗下天道壓力,為兩人爭取斬斷人間與天人的氣運連線前的條件,讓人間擺脫被天上仙人肆意垂釣氣運的境遇。
這位儒教聖人有言:“我輩讀書人,自我張扶搖起,雖善養浩然氣,卻從不求長生!滾你孃的天道迴圈!我鎮守人間已有八百年,便看了你們仙人指手畫腳八百年,如今你們竟然還想得寸進尺?!”
儒教初代聖人張扶搖,應如是:儒聖膽魄,一人獨斷氣運;書生意氣,孤身鎮守人間。莫道書生無膽氣,敢叫天地沉入海!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