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底,在亞洲金融風暴正勁之時,我開了戶。那時是用電視機看實時行情,電話委託操作。大約在2000年初,我買了手機,操作就方便多了。
由於是小打小鬧,開始那幾年做得如何已沒有印象也無法查知了。但我開戶時上證指數是1200多點,2001年初是2000點出頭,上漲了約60%,估計也沒虧什麼錢。
從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整整4年時間股市一蹶不振,我的近2萬元資本最低時縮水到4000餘元,真是慘不忍睹。2005年證監會搞“全流通”改革,大盤開始緩慢上行,牛兒抬頭。我見股市上漲就增加了新的投入,陸續買入絲綢股份,並只持有絲綢股份。2007年4月在絲綢股份股價漲到6元多的時候分批賣出了大部分股票,賺了1.7倍。後來絲綢股份徑直衝高到21元多,一度讓我後悔不迭,忍不住又小幅參與了一些,結果物極必反,2008年底又跌回到了3元,折損了大半多的盈利。總之,在這個A股歷史上最大的牛市中,我也幸運的賺了一筆錢。
此後經濟蕭條,股市在底部徘徊。幾年折騰下來基本持平。這種靠牛市運氣賺錢的方法不可持續,於是我開始總結經驗教訓,尋找好的操作方法。在分析之前的一次次操作中,我發現贏利的要麼是運氣好的操作,要麼是堅持得好的操作;而虧損的要麼是所謂的止損操作,要麼是驚恐之下的倉促操作。於是我徹底放棄了止損理論及其操作。並非止損理論不正確,而是它只適合短線的炒作。但不止損了,長期被套也不是一個辦法,於是又進行了安全操作的研究。我開始更加重視計劃和執行,決定每次計劃和操作都要作記錄,然後比較操作跟計劃是否改變,如果改變了,改變的理由是什麼,是否充分,然後不斷分析、總結和反思,有意將基本面、技術方法、經驗教訓和人性特點結合起來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股票價值投資操作法。其要點是股價分割槽,依據股票自身價值,以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歷史波動狀況、分配習慣、成長預期等將股價分為高安全區、安全區、價值區、風險區、高風險區,股價在價值區以下以建倉為主,在風險區以上則控制倉位甚至清倉。
我也喜歡波浪理論,但不執迷於幾波幾浪,而是關注股票的活躍性,雖然股票都有波動,都有機會,但活躍的股票機會更多。波動在一定時期雖然存在趨勢,但卻沒有規則,因此我操作的基本方法是分批分量,將股票的安全性與活躍性結合起來。
2011年,股市已蕭條了好幾年,大多優質股票的股價跌得被稱為“白菜價”,極具投資價值。因此,我又加大了投入。這段時期我的股票價值投資操作法基本成型,體會更加深刻,主要有這麼幾點:
一是選股用長線思維去衡量,必須質地優良;買股用中線思維去計劃,即使等不到低價位,也不能價格太高,必須處於股票的價值區間,大機率有中線上升機會;賣股用短線思維去操作,即短期內出現了可觀的漲幅也要有賣出操作。
二是股市永遠不缺機會,計劃操作,嚴格執行,不要後悔。
三是不要太過追求熱點,而是要利用好波動,熱點是變化的,可遇不可求,而波動是永恆的,應經常抓住。
四是不貪婪不恐慌,漲了賣點,跌了買點,分批分量,一次賺點小錢,積少成多,終有所成。
因此,從2013年開始每年都有一些收穫,即使沒有賺錢甚至虧損,也會賺一點股票。但我的這個操作模式賺不了大錢,只是比較平穩,平均每年大約有10%左右的收益。比如,就是在2014年下半和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盈利也不是很多,只有60%左右,但隨後的股災也沒有什麼損失,反而在減倉過程中抓住幾次大起大落的行情適量參與波段操作,不僅保住了全部成果,還有大約10%的盈利。
1998年底,在亞洲金融風暴正勁之時,我開了戶。那時是用電視機看實時行情,電話委託操作。大約在2000年初,我買了手機,操作就方便多了。
由於是小打小鬧,開始那幾年做得如何已沒有印象也無法查知了。但我開戶時上證指數是1200多點,2001年初是2000點出頭,上漲了約60%,估計也沒虧什麼錢。
從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整整4年時間股市一蹶不振,我的近2萬元資本最低時縮水到4000餘元,真是慘不忍睹。2005年證監會搞“全流通”改革,大盤開始緩慢上行,牛兒抬頭。我見股市上漲就增加了新的投入,陸續買入絲綢股份,並只持有絲綢股份。2007年4月在絲綢股份股價漲到6元多的時候分批賣出了大部分股票,賺了1.7倍。後來絲綢股份徑直衝高到21元多,一度讓我後悔不迭,忍不住又小幅參與了一些,結果物極必反,2008年底又跌回到了3元,折損了大半多的盈利。總之,在這個A股歷史上最大的牛市中,我也幸運的賺了一筆錢。
此後經濟蕭條,股市在底部徘徊。幾年折騰下來基本持平。這種靠牛市運氣賺錢的方法不可持續,於是我開始總結經驗教訓,尋找好的操作方法。在分析之前的一次次操作中,我發現贏利的要麼是運氣好的操作,要麼是堅持得好的操作;而虧損的要麼是所謂的止損操作,要麼是驚恐之下的倉促操作。於是我徹底放棄了止損理論及其操作。並非止損理論不正確,而是它只適合短線的炒作。但不止損了,長期被套也不是一個辦法,於是又進行了安全操作的研究。我開始更加重視計劃和執行,決定每次計劃和操作都要作記錄,然後比較操作跟計劃是否改變,如果改變了,改變的理由是什麼,是否充分,然後不斷分析、總結和反思,有意將基本面、技術方法、經驗教訓和人性特點結合起來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股票價值投資操作法。其要點是股價分割槽,依據股票自身價值,以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歷史波動狀況、分配習慣、成長預期等將股價分為高安全區、安全區、價值區、風險區、高風險區,股價在價值區以下以建倉為主,在風險區以上則控制倉位甚至清倉。
我也喜歡波浪理論,但不執迷於幾波幾浪,而是關注股票的活躍性,雖然股票都有波動,都有機會,但活躍的股票機會更多。波動在一定時期雖然存在趨勢,但卻沒有規則,因此我操作的基本方法是分批分量,將股票的安全性與活躍性結合起來。
2011年,股市已蕭條了好幾年,大多優質股票的股價跌得被稱為“白菜價”,極具投資價值。因此,我又加大了投入。這段時期我的股票價值投資操作法基本成型,體會更加深刻,主要有這麼幾點:
一是選股用長線思維去衡量,必須質地優良;買股用中線思維去計劃,即使等不到低價位,也不能價格太高,必須處於股票的價值區間,大機率有中線上升機會;賣股用短線思維去操作,即短期內出現了可觀的漲幅也要有賣出操作。
二是股市永遠不缺機會,計劃操作,嚴格執行,不要後悔。
三是不要太過追求熱點,而是要利用好波動,熱點是變化的,可遇不可求,而波動是永恆的,應經常抓住。
四是不貪婪不恐慌,漲了賣點,跌了買點,分批分量,一次賺點小錢,積少成多,終有所成。
因此,從2013年開始每年都有一些收穫,即使沒有賺錢甚至虧損,也會賺一點股票。但我的這個操作模式賺不了大錢,只是比較平穩,平均每年大約有10%左右的收益。比如,就是在2014年下半和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盈利也不是很多,只有60%左右,但隨後的股災也沒有什麼損失,反而在減倉過程中抓住幾次大起大落的行情適量參與波段操作,不僅保住了全部成果,還有大約10%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