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半仙兒啊
-
2 # 迷失在耶路撒冷
馬蹄有很多好處啊。它們比爪子更結實,能夠進行長距離的行走,如果是爪子的話早就毀了。馬就是馬,又不是鳥。蹄子們也是非常好的武器,能夠集中整條腿的力量蹄向一個地方,甚至足以致命。同時蹄子能夠為更大、更重且腿更長的動物提供更好的支撐力。
-
3 # 咖哩臘肉
看上去馬的祖先似乎的確有爪子;始祖馬為了在沼澤森林裡行走,它的小腳就有著分開的腳趾。
而現在,我們都注意到了,大多數生活在草原或者山坡上的動物都有蹄子,比如說牛、綿羊、山羊、羚羊、斑馬和其他動物。你可以從貘身上看到蹄子的雛形。蹄子適用於草地,高的岩石上和一些普通的爪子可能會搞砸的地方。並且有蹄子的話,在從食肉動物身旁跑掉的時候也比較好使,正如你在《動物星球》上看到斑馬從獅子身邊跑掉那樣。同時,它們也能成為真正厲害的武器!
現在,請記住,進化不是一個“為什麼”,因為進化沒有什麼“為什麼”。它就是這樣的。你可以說馬進化出了蹄子是因為馬就要進化出蹄子,或者更準確一點,馬進化出了蹄子,是因為那些沒有進化出蹄子的馬沒有能夠活到今天。
-
4 # 奔跑的大樹
人類原本就應該吃肉嗎?儘管我們每天都必須吃飯,但是究竟應不應該吃肉這個問題可能很少有人做過認真地思考。這一來是因為,當我們出生不久,還沒有具備思考此類問題之能力的時候,我們已經別無選擇了,父母給什麼,我們就得吃什麼;二來是當我們長大成人有能力思考此類問題的時候,我們似乎又覺得再也沒有思考此類問題的必要了,因為,我們早已經習慣成自然了,所謂的“成見”和“共識”已經深深地澆鑄在我們的意識深處了,因此也就不會再對此產生任何疑問了。然而,在這裡,我們將對此問題提出質疑,並展開討論。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按照通常人們的思維習慣,我們首先需要將人類與其它動物進行一番比較。眾所周知,生物學家們雖然從不否認人類做為一種生物物種所具有的種種優越性,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將人類認定為一種獨特的物種,而是將人類劃歸為動物的一種。那麼既然如此,我們或許可以用生物學方面的知識來分析一下人類的飲食問題。
從動物分類學上來講,人類是屬於哺乳動物中的靈長類動物。所謂哺乳動物,顧名思義就是這種動物是靠母體的乳腺分泌乳汁來哺育胎生的幼兒。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它可大致分成十幾個種類,其中最主要的幾個種類有靈長類、食肉類、鯨類、偶蹄目動物和奇蹄目動物等(見下表)。其中靈長類是哺乳動物中最高等動物,也是最聰明和最接近於人類的動物。
從飲食習性上來看,我們可以將大部分哺乳動物歸納為三類,即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和食果動物。食肉動物主要屬於食肉目,這些動物通常都是純肉食動物,靠捕食其它動物維生。食草動物主要以偶蹄目動物和奇蹄目動物為代表,它們大部分都是素食動物,主要依靠植物維生,其食物主要包括草、樹葉和植物根莖等。食果動物主要屬於靈長類,其食物主要包括水果和其它柔軟和多汁水的植物材料。從生理方面來看,食肉動物和素食動物有許多明顯的區別。
例如,食肉動物通常都有銳利的爪,犬齒粗大而彎曲,呈劍狀,便於刺穿和撕裂皮肉。素食動物則沒有爪,其犬齒一般也都不發達(個別素食動物具有發達的防衛性犬齒,則屬例外)。另外,為了咀嚼和磨碎植物性食物,素食動物一般在口腔的後部都有平坦的臼齒,上下臼齒透過相對地左右移動來嚼碎食物。食肉動物一般都沒有臼齒,其牙齒只能上下運動,無法嚼碎食物。因為肉食是濃縮性食物,不需要嚼得很碎,而素食大多都富含植物纖維,不易消化,所以需要嚼得很碎。不過關於臼齒的這一區別也有一個著名的反例,即大熊貓,大熊貓雖然屬於食肉動物(歸屬於食肉目動物),但卻是一個素食者,主要吃竹子和竹筍,為了咀嚼竹子,其臼齒很發達,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食肉動物與素食動物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食肉動物的腸道短小而結構簡單,素食動物的腸道長且結構複雜。例如,屬於食肉類動物的貓和狗的腸道長度僅為體長的3至4倍,大熊貓雖然已成為素食者,但其腸道仍然保留著肉食動物的特點,其長度僅為體長的4至5倍,而素食動物豬和鹿的腸道長度為體長的15倍,家兔為15至16倍,牛和羊則分別為20和25倍,馬和驢則為20倍以上。我們人類的腸道長度約為體長(軀幹)的12倍。這是因為肉類食物是濃縮性食物,比較容易消化,而植物性食物含有植物纖維,需要慢慢消化。另外,食肉動物的胃中也含有高濃度的鹽酸用來消化肉食中的纖維組織和骨骼,而素食動物的胃酸濃度一般都比較低。
透過以上幾個主要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食肉動物與素食動物在生理結構上有很大區別,相比之下,我們人類與食肉動物相差甚遠,而與素食動物則十分接近。另外,我們人類也不具備殺生吃肉的本能。現在吃肉的人雖然很多,但真正敢親手殺生的人則極少,至於象獅子和老虎那樣對活生生的“食物”進行生吞活剝的則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們人類在吃肉時,大多都要經過一番複雜的烹調,還要新增各種調味料來掩飾肉的原味,而我們在吃水果時則沒有這麼多講究。這一切都說明,上帝並沒有賦予人類吃肉的本能,人們也並不真正覺得肉好吃。因此,肉食不是我們人類的食物。
-
5 # 歐陽芊雙
首先呢,我們要分清爪子和蹄子的用處,蹄子是用來奔跑的,而爪子是用來抓住獵物、樹枝和挖洞的。
蹄子是由角質構成的,隔離了皮骨和地面的接觸,能讓動物長時間、長距離的奔跑。爪子則是由鋒利的指尖組成,能夠刺入動物的面板,能夠抓住樹木,當然也能挖土。
馬是草食動物,不需要捕獵,逃避危險的方式就是跑,所以需要的是蹄子。
老虎獅子這樣的動物是食肉動物,捕獵時,需要爪子抓住動物,進而切斷食物喉管。較小的食肉動物也可以拿爪子防禦捕食者。
另外像兔子這樣的動物,也是草食動物,但它長的是爪子,主要是用爪子挖洞,逃避危險等。
所以馬沒有進化成有爪子的動物是有道理的。
-
6 # 賽翁
馬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分植食性哺乳動物和肉食性哺乳動物。不同食性的哺乳動物,在體態特徵、腳趾樣式、牙齒形狀、眼睛的位置、盲腸發育程度、種群數量、壽命長短、耳朵大小等方面都有不同。 1.植食性哺乳動物體型龐大、有發達的槽齒用來磨碎植物莖葉,因不用撕裂肉類而犬齒不發育,有發達的盲腸用來消化植物纖維,壽命比肉食性哺乳動物長,因需要警惕獵食動物,所以眼睛長在頭部兩側,視野開闊,耳朵一般長而靈敏,種群數量大,如植食性哺乳動物角馬,其種群遷徙數量可達數十萬,甚至百萬之眾。2.尤其是植食性哺乳動物,四肢粗壯,腳趾呈近似的圓形,有偶蹄類(腳趾呈兩瓣狀,如羊、牛、鹿、駱駝、犛牛等)和奇蹄類(腳趾如獨頭蒜,不分瓣,如馬、貘等)兩大類,這兩大類哺乳動物,都是植食性的,以吃地上的草或樹枝、樹葉等植物為生,不需要捕獵,只需要張嘴啃食或吃食這些植物就可以了。 而肉食性哺乳動物,不僅長具有立體視覺的雙眼、尖銳鋒利的犬齒,以及強勁有力的四肢,還有尖細銳利、彎曲如刀的趾爪,一是為了捕獲植食性動物,快速奔跑;二是為了用靈活有力的前肢抓捕獵物,如猛虎捕食,獅子伏擊獵物,獵豹追捕獵物等,都是利用它們有力的前趾爪,捕獲獵物。
生物的體態行為特徵、生活習性等都是生物不斷進化的結果。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繁衍,進化出適應環境的能力,鳥兒長出羽毛般的翅膀,蝙蝠發育出肉膜的飛翼,翱翔於天空;鯨魚、海獅、海豚等進化出流線型身體和用於游泳的鰭,遊戲于海洋;大象進化出靈巧的長鼻;以及能夠挖土刨洞的地鼠等等。自然界的生物可謂千姿百態,在漫長的進化歲月裡,進化出特有的功能,有的嗅覺靈敏,有的目光如炬,有的擅長奔跑,有的善於挖洞,……這些都是自然環境下,生物進化出多樣性的結果。現在自然界有近千萬個物種,僅昆蟲就有130多萬種,哺乳動物有5000多種,不同的哺乳動物居於不同的生態位,形態特徵不同、體型大小不一,吃不同的食物,住不同的地方,不同時間捕食或進食等。 馬之所以進化出蹄子而不是爪子,一是因為馬是植食性哺乳動物;二是因為馬是最善於奔跑的植食性哺乳動物。此外馬還具有其他植食性哺乳動物的許多特徵,如眼睛長在面部兩側、具有發達的盲腸和槽齒、體型相對高大而修長、細長的耳朵等。
回覆列表
生物進化的規律有跡可循,對於馬這樣的食草動物而言,進化出馬蹄而不是爪子的原因也可以用達爾文自然選擇的生物進化理論來解釋。
首先我們來認識下馬蹄的“特殊構造”:1 frog cleft / central sulcus 蹄叉中溝
2 heel bulbs 蹄球
3 bar 蹄支
4 heel buttress 蹄支角
5 frog 蹄叉
6 forg apex 蹄叉尖
7 collateral groove 蹄叉側溝
8 sole 蹄底
蹄底是馬蹄底部的提供天然的一層防護,它不承擔太大的重量,所以它是輕微的向內凹陷的。
蹄叉呈“V”字形,它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可以幫助馬減輕奔跑時的震盪,通常情況下,蹄叉兩側的蹄叉側溝內部會積蓄許多像泥土雜草等異物,所以在摳蹄時需要用蹄勾將這裡的異物清除乾淨,以保持馬蹄的健康。
1蹄骨 2舟骨 3冠骨 4系骨
5趾枕 6蹄壁 7白線 8蹄底
蹄壁含有豐富的角蛋白,這使得馬蹄非常堅硬,是馬蹄的稱重結構,每月會增長約6mm,但如果馬蹄直接和地面接觸,受地面的摩擦,積水的腐蝕,也會很快的損壞脫落,釘馬掌可以延緩馬蹄的磨損。
為何是馬蹄不是馬爪?根據自然選擇的理論來講,達爾文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即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馬在不斷進化。因其為食草動物,不需要用尖銳的爪子捕獲獵物,反而是堅實的馬蹄可以幫助馬快速逃跑,以免被天敵捕食。
到了後來,人類主要利用馬當做交通工具,為了能長時間奔走,厚實的馬蹄顯然比爪子來的有用。相應的,如果馬蹄越堅硬,越適應長時間的奔走,越能被人類保留下來進行繁殖。而那些馬蹄相對弱的馬匹就面臨被殺食用等命運。這也是一種“選擇”,相當於是“馬蹄堅硬”這一優良性狀被更多的保留了下來,而降低了馬蹄變成其他形狀這樣的基因變異發生的機率。久而久之這樣的形狀被穩定下來,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奇特的馬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