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部2006年的動畫短片,只有16分鐘,豆瓣評分高達8.1分,估計看過的人也不多,如果你看過,怎麼評價?
8
回覆列表
  • 1 # 渡滅生

    《桃花源記》的故事大眾早已耳熟能詳,將它拍成動畫片又能有什麼新意呢?又怎樣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愛?這難度不可謂不大。但動畫片版的《桃花源記》卻在十六分鐘的時長內,很好地完成了這兩個任務。2006年,該片榮獲日本TBS電視臺舉辦的DigiCon6+2數字作品大賽最優秀作品、中國國際動漫影視作品“美猴獎”大賽最佳短片等大獎。本片的畫風相當具有中國特色,所有背景均是水墨或水墨淡彩山水畫,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而人物形象取材於皮影戲和剪紙,人物只有側面,沒有正面,活動的關節處都被處理成“鏍絲釘”的樣子,人物身長腿短,臉上、身上還帶有花紋和刺青與唯美的背景形成強烈地視覺反差。

    本片採用倒序的手法,一開始就是漁人被太守吊打,只因沒有找到傳說中的桃花源。這就很方便地迴避了《桃花源記》原文中的一句:“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漁人在桃花源中被眾人款待,臨走時又被桃源人叮囑“不足為外人道也。”為什麼漁人不保守秘密,要去稟告一直欺壓他的官吏?他的動機很容易被判斷為,想出賣世外桃源為自己謀利,這樣也就削弱了觀眾對漁人悲慘遭遇的同情。而動畫版將這點繞過不提,並未點明。

    漁人被劉子驥所救,出入桃源的故事都是以漁人的口吻來講述。當漁人在世間過著貧困卑微生活之時,他周圍的一切也都只餘下殘山剩水,黑白水墨。當他因心存善念放生了一尾小魚,被小魚送至桃源時,終於出現了大面積的緋紅桃林,在淡青山水的映襯下,雲蒸霞蔚,渾然不似人間。

    而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時代,政治腐敗,軍閥混戰,賦稅徭役繁重,民眾生活苦不堪言。他寫下《桃花源記》不過是寄託自己對理想社會的嚮往,更自比於“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想去尋找桃源,卻因病身死,終不可得。桃源中人熱情地招待了漁人,但漁人卻為什麼要離開桃源呢?原文中是:“停數日,辭去。”在本片中,漁人的自敘是:“我起了清早,想悄悄地回到家,把一切安排好,再回來。”漁人生活得窮困潦倒,只有破草屋一間,破船一條。為何不拋開世間的一切,留在這桃源仙鄉終老一生,也落得平安喜樂。

    想想原因不外乎幾條。一是漁人雖然窮,但破家爛罐值千金,越是窮越是覺得自己擁有的那一點可憐的財產非常可觀;二是漁人以為自己還有機會回來,出去一次,只是拿回自己的財產,並沒想到根本回不來的結局;三是漁人有了這樣一番奇遇,若留在桃源之中,無人去聽他的故事,讓他的傾訴慾望得不到滿足。

    無論為了什麼,漁人回到了嚴酷的現實世界,講述了他的桃源奇遇,卻除了劉子驥之外,再無人相信。待劉子驥死後,漁人回到自己已經倒塌的草屋旁,種下了一顆從桃源帶出的桃核後,繼續他悲慘又貧窮的生活。幾年後,漁人種下的桃樹,開出與桃源相同的灼灼桃花。這紅豔豔的桃花又代表著什麼呢?

    有人說,代表著漁人即將死去,在死後他可以去那個平等沒有壓迫的理想世界;有人說,代表著漁人最終找到了桃源,他又回到桃源過幸福的生活;有人說,這不過是漁人的一個夢幻,他在山上睡了幾天回來編出的故事而已。我卻更喜歡另一種解釋,所謂的世外桃源也是由人力一手打造的,最初桃源也不過只是片絕境。世外桃源難尋,但人們卻可以透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將自己的世界也打造成一個公平而富足的社會,那樣人間何處不仙鄉。

    最後,引用秦觀的一首小詞《點絳唇》來結束本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 2 # 無名修仙組織

    當初看完這部短片,真的很震撼!

    《桃花源記》大家都學過、背過,相信都不陌生。桃花源本就應該是屬於陶淵明自己的,一個理想化的烏托邦…裡面的人物可以說既有特點,也沒特點。原因是他描寫的就是很普通的人間百姓,魏晉時期戰火連綿,人人都為生存下去而東奔西跑。動畫片裡,拋開了漁人最基本的人性問題,運用獨特的方式,來和我們講述一遍我們陌生又熟悉的,桃花源記!

    漁人一開始被太守音說謊而吊打,然後被劉子驥巧言救下。

    這裡人物形象就很明顯了,因為是臉譜式的角色面部,所以角色的性格 所代表的特性就出來了。太守象徵著生活的壓迫 無論是官僚也好自然環境也好。劉子驥是有想法的官員,漁民是窮苦老百姓。

    桃花源,無論是真實的 還是漁夫的夢,還是所謂的陰間,甚至有的人說這是未來!這些都好,都可以理解和值得被贊同。這裡桃花源所指的就是百姓想要得到的那隻無壓迫,生活休閒自得,人們之間以禮相待的社會。對於劉子驥這類人,桃花源就是他們所想建立的社會,就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

    這裡太守不信任或者不支援代表著,不相信會有這樣一個社會。或者不願意有這樣的社會存在。

    而無論是夢見還是真的見到桃花源的漁民、最終病死的劉子驥,則是窮其一生追尋著這樣一個世界。

    最後這裡,最終漁民在劉子驥舊居旁邊,看到了自己種下的桃樹種子成的大樹。無論大家怎麼樣去理解這裡的桃花源,最後的結局,我認為有兩種想法。

    一種是漁人最終在絕望的生活中找到了希望。

    另一種就是漁人最終在現實的黑暗壓迫下,去了無痛苦的桃花源的世界~

    無論這樣的世界存不存在,能不能追求到,最終還是當地居民所說的那樣:不足為外人道也。 是啊,這樣的世界,這樣的社會,在慾望和人的本性面前,難免回變得汙濁。如此完美的桃花源,也許只有存在於我們的夢想裡面,才能延續他的美好吧~

    1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天去哪裡看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