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咖爆米花
-
2 # 正陽資訊
名著之所以經久不衰,傳播久遠,是因為它反映的內容吸引了人,甚至能觸及到人的內心世界。文字、聲音、影視等都只是名著傳播的一種形式,如果以人們喜愛的形式來表現,名著傳播的範圍會更寬、速度更快。幾十年前電視受眾面廣,重播形式新穎,所以名著翻拍成電視劇傳播效果顯著,有利於讓更多的人瞭解名著。但如今瞭解名著的媒介形式眾多,翻拍成電視劇的影響肯定不如從前。但無論如何,電視反應的名著也是集聲音,畫面一體的動態效果,感知更豐富。
-
3 # 波若波羅密20425599
翻拍可以有!但重拍不可以!這麼多的優秀作品,一遍一遍的重拍,對不起原著!
支援翻牌,不支援重拍!
-
4 # 混水撈娛
如何看待名著翻拍成電視劇的現象?
能夠使文字活起來肯定是好的,我非常贊同將名著改編成電視劇!理由如下:
①:影視受眾範圍廣。我並不認為活躍在文字上的名著只適合知識分子享用。但就現實情況而言:很多普通的勞苦人民沒有時間和精力透過閱讀原著來放鬆身心,只能依靠這種直觀、鮮活的方式獲得情感體驗。
②:影視能夠對原著進行昇華。電視透過“形”來吸引觀眾,文字透過“言”來達到情感共鳴。不過一部好的原著,會使讀者產生多重理解,易出現困惑之感。如果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上,再次觀看影視,就會發現其中有昇華之處,然後從中獲得收穫。這種方式就相當於重讀文字。
由文學名著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成功典範有很多。例如:小說《圍城》、《四世同堂》,第五代導演張藝謀早期的電影大多也是改編自當代文學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妻妾成群》;《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高粱地》;《活著》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等等。還有近幾年非常受人追捧的“琅琊榜”、“甄嬛傳”等,都是典型的改編小說。
此外,電視劇87版紅樓夢的翻拍可謂是“高度還原小說,經典中的經典”,恐怕後來的系列翻拍很難超越了。導演王扶林在角色、場地、陳設、道路的選取上都十分尊重原著,但也有所創新。飾演87版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曾經花費了3年的時間研讀紅樓夢,她的一言一笑、舉手投足都宛若書中的林黛玉。而她也完全的走進了角色,無法逃脫。2007年,陳曉旭拋下事業和家人遁入佛門,法號“妙真”。後來才得知,原來她患上了乳腺癌,飽嘗病痛之苦後決定削髮為尼,剃度3個月後不幸逝世,眾人感嘆“世間再無林妹妹”。
但針對改編原著現象,很多人也表示十分不滿,並且對此猛烈抨擊。像一些差強人意的改編主要來源於青春文學、玄幻仙俠等。如“何以笙簫默”,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都有很多人吐槽其不恰當的改編。反對的相信也是有原因的:近幾年原創劇本質量下降, 其更多的關注商業價值(收視率、票房),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從而急功近利、膚淺浮誇。
在我看來,改編的原則是保留原著精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當創新,但不可歪曲立意,將核心內容抹滅甚至轉移為次要,這樣可能就算作是抄襲,而非改編了。
總之,我還是贊成將名著翻拍的,相信只要改編有原則和標準,應該會獲得大眾普遍認可。
我的回答結束啦。可否留下一個贊呀,咔咔的!
名著翻拍成電視劇,已成為潮流。近幾年《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就是典型,但為了吸引人,電視劇的改編和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或多或少失去了對原著的尊重,你覺得名著應該翻拍成影視嗎?
回覆列表
我覺得很好,有的人不喜歡花大把的時間看書,那就可以看電視劇啊。
從影視中瞭解名著,也是學習的一種吧!大多數的名著都拍成了經典的影視劇,透過觀看電影、電視我們可以輕鬆、直觀地瞭解名著的主要內容,熟悉名著的主要人物,並且能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有的名著的電視劇確實拍得不錯。像老版的紅樓夢,那是經典啊!
要說弊端的話,我個人覺得有些拍得過了些,沒有把握好度,沒有忠於原著,也沒有了原著的魅力!
看看如今大多數翻拍成影視劇的名著,都帶有商業色彩,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各種惡搞改編,使名著都變了味。不是有一種說法嗎,名著小說一旦進入到影視作品的改編階段,小說就失去了文學性。
當然,影視劇的主創們理應按照影視劇的創作規律進行改編,但為了貼合觀眾喜好而進行的改編,並不意味著消解原著的文化力量。
為了讓影視劇變得更精彩,更有懸念和耐人尋味,新增一些新的故事情節,加入一些新花絮和新花樣,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我相信觀眾是可以接受的。影視劇主創改編一定要把握好度,在精神核心上應與原著保持一致,改編的更加通俗易懂——講好這個故事!表達出原著想表達的精氣神,讓原著中的人物和情節變得有血有肉和生動鮮活,因而更易受普通電視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