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年輪
-
2 # 我是林林馬
電影敦刻爾克里的救世主,那個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在緬甸以曼德勒會戰作為要挾,讓中國遠征軍精銳在喬克巴為英軍撤退充當肉盾,在我軍完成阻擊戰任務後,他們卻跑到了印度,更不可原諒的是他們在逃跑途中寧願把罐頭,汽油等物資燒掉,也不願意留給一心求戰的中國軍人。最後我軍在後路被斷的情況下,杜聿明不得不帶軍走入野人山,最後全軍從戴安瀾將軍以下,整整兩萬鐵血男兒沒死在日軍的槍炮之下,而是死於餓病,屈死在異國叢林之中,亞歷山大的赫赫戰功是建立在中國遠征軍的鮮血與累累白骨之上的,現在他們要用藝術的手段來洗白自己,作為一個華人,難道連整日泡在羅曼蒂克夢境裡的法華人都不如嗎?抵制它,不是因為別的,就為了那兩萬屈死的英靈。這個理由,夠嗎!?
-
3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敦刻爾克潰退,英國儲存了一些實力,但英帝國出賣了整個歐洲!德意志也儲存了比英法更強大的實力,堅定了希特勒稱霸歐洲的野心。使歐洲更多的國家捲入了法西斯發動的戰爭,尤其是前蘇聯在輸出代價後崛起,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
4 # 司徒伯雷
瀉藥!
敦刻爾克大撤退對英華人很重要,如同其他答主所言,為英國儲存了有生力量,這些人成為英國日後反攻歐洲大陸的基礎,但也就僅此而已。敦刻爾克大撤退對歷史的影響遠沒有後人吹噓的那麼大,事實上,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二戰中少有的大潰敗。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二戰爆發初期的英法兩國,都是老牌殖民國家,在與德國的戰爭中,一開始英法並沒有什麼正義性。在這裡,簡要回顧下二戰全面爆發的標誌:1939年9月1日,150萬德軍對波蘭發動“閃擊戰”,作為波蘭的盟友,英法隨之對德宣戰,然後法軍100多個師和幾十萬英國遠征軍就躲在馬奇諾防線背後,坐觀波蘭亡國。在波蘭被滅亡後,德軍揮師西進,荷蘭、比利時相繼投降,最後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將英法聯軍截成兩節,最終幾十萬英法聯軍被包圍在敦刻爾克,這才有了所謂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沒有英法的綏靖政策和坐山觀虎鬥,可能根本就不會有這次撤退。
其次,我們不能忽略,英華人之所以能順利撤退,與希特勒的一個命令有關:5月24日,就在德軍裝甲部隊向敦刻爾克撲去的時候,希特勒突然下達了停止進攻的明令,由此英法聯軍才得到喘息的機會,大撤退才得到必要的條件。
最後,我們才能說英華人的迅速組織,舉國動員為幾十萬軍隊的撤退創造了可能,這一點,還是不得不佩服英華人的行動能力。
總結而言,敦刻爾克是由大潰敗引起的大撤退,為英華人保留了反攻的火種,但對二戰的整體局勢影響沒那麼大?沒有蘇聯,歐洲早就淪陷了,沒有美華人的支援,英國怕也早早投降了。
最後的最後,講一個人——哈羅德·亞歷山大,此君堪稱千里轉進的大師,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此君擔任第1軍軍長,組織英華人撤退,受到丘吉爾高度讚揚,代價是讓幾萬法軍殿後。後來,此君又擔任英國駐緬甸遠征軍指揮官指揮對日作戰,此君害怕中國遠征軍駐紮在緬甸,搶了英華人的勢力範圍,竟然拒絕給中國軍隊提供車輛和食物,相反,自己拼命搶修逃亡印度的退路。
1942年4月下旬,哈羅德指揮的英國軍隊突然撤出陣地逃往印度,將中國遠征軍的右翼完全暴露給日軍,最終,在日本人猛烈進攻下,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往國內,其中最慘烈的撤退路線為野人山線路,第200師傷亡率達到75%,師長戴安瀾也於此役陣亡。
這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指揮官哈羅德導致的第二次大潰退,所以請問讀者,英國士兵的命就是命,法國士兵、中國士兵的命就不是命嗎?
-
5 # 你的小紅帽已上線
敦刻爾克這種撤退敗退,這種建立犧牲中國十萬遠征軍的狼狽逃竄,這種背信棄義的英法美聯軍,這種所謂的大片,這種所謂的名導,這種叫囂著吳京不陪與其相提並論的大導演,戰狼二在國外被抵制,為什麼這鐘爛片卻被華人膜拜?華人長點志氣,別去崇洋媚外了,堅決抵制 堅決不看 堅決不讓這種片子賺華人的錢!
-
6 # 探測衛星A
儲存了防守英倫的最低程度的陸軍力量,給英國堅持對抗如日中天的德國提供了實力支援,爭取到時間等待戰爭的決定力量-美國的加入,也為反法西斯的力量樹起了一面不屈的旗幟。同時為以後第二戰場的開闢,直搗法西斯老窩提供前提條件。
回覆列表
如果,英國遠征軍主力無法撤回英國,對於英國而言,如此慘重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儘管英軍失去了大量的裝備和軍需物資,但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為以後的戰爭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戰鬥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敦刻爾克的意義就在於,英國保留了繼續堅持戰爭的最珍貴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爾在6月4日向議會報告敦刻爾克撤退時所說:“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征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
“敦刻爾克大撤退”使得毀滅性的慘敗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勝利,顯示了英華人在逆境中不言放棄的決心和勇氣。在那些灰暗的戰爭歲月裡,敦刻爾克事件讓英華人民對未來有了信心。
希特勒的猶豫和失誤,改寫了歷史的程序。他發出的“停止前進”的元首令,是德國發動戰爭以來犯下的第一個後果嚴重的戰略性錯誤,他給英法聯軍提供了死裡逃生的機會。如果德軍的包圍圈形成,英國可能將不得不投降,戰爭就此結束,英國將加入希特勒暴政和邪惡的同盟。4年後,正是這支逃回英國的部隊,又從諾曼底登入,成為最後打敗希特勒的重要力量。
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一次戰役,甚至可以說,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儲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為將德意日法西斯最終送上斷頭臺奠定了基礎。 英國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亨利·莫爾指出,歐洲的光復和德國的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這絕不是一場奇恥大辱的敗退。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則把敦刻爾克撤退列為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戰役之首。而納粹德國陸軍上將蒂佩爾斯基在戰後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滿懷敬意地寫到:“英華人完全有理由為他們完成的事業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