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品誠聊天

    認知 _→_→情緒 →_→行為的過程,情緒營銷關鍵在於讓客戶有一個好的認知,從而帶來愉悅的情緒,產生成交的行為。

  • 2 # 曉曉嫣223

    快過年的時候,你一定在尋思著要在這個傳統節日熱點裡,做一些有情感、有溫度的內容來打動消費者。所以你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呢?親情、鄉情、團圓、喜慶。。。這些元素確實是根植在咱中國老百姓心裡的情感,但是,卻很難表達受眾的情緒,全民的熱點,無數品牌都在跟,憑什麼要被你“老掉牙”的創意感動啊。

      去年春節,支付寶釋出的一組“春節六大劫”的社會化海報深得我心,春運劫、逼婚劫、紅包劫、應酬劫、面子劫、酒精劫,尤其是逼婚劫這張,女主被七大姑、八大姨絮叨崩潰的表情,以及一句特實在又很貼合品牌的吐槽文案,看完真的是爽爆了,然後我真的把僅剩的一點錢存到了支付寶錢包。

      這種畫風跟日了狗一樣誇張,文案跟吐槽帝一樣直白的海報,近幾年在網際網路行業尤其是電商企業特別流行。

      後來,不少傳統企業也積極加入,比如去年5月,陳紹團團長給小天鵝做的“我媽說”轉型戰役,為了取悅年輕的心態、價值觀和氣質,做了這樣一套社會化海報和影片,上氣不接下氣的文案和誇張的畫面,讓“說”變得更有情緒,實則表達對“我媽”又煩又愛的心理。不管是畫面還是文案,上面這些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的效果——放大使用者情緒。

      碎片化閱讀過程中,大家對那些籠統的、不痛不癢的情感已經審美疲勞了,而對於那些能夠引發自己情緒的內容,不僅在社交媒體上的聲音馬上會很快多起來,而且還會勾起人們的消費慾望。

      前陣子很火的自媒體人咪蒙,為什麼很多人關注她,愛讀她的文章?不僅僅因為她燉的一手好雞湯,更重要的是她燉的都是有情緒的雞湯啊。她會說:俗話說的好,沒有耕壞的的田,只有累壞的哞,我們推車推個幾下就沒氣力了那麼“尾心”bt~c然後在後面跟12——01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耕的她哇哇叫。“我擦。你創業你牛逼啊?你弱你有理啊?” 她會說:“如果善良就是縱容你們這幫傻逼,我願意一輩子都歹毒下去。”咪蒙在說自己,也替觀眾把那些還沒來得及爆發的情緒表達出來了。

      依託外部事件渲染使用者情緒

      跟借勢營銷一樣,情緒也可以藉助外部熱點。

      去年6月份,整個股市血流成河,個股創7年以來最大跌幅,眾股民集體哭暈在廁所,對這些人來說,有苦說不出的煩惱和鬱悶,急需一個話題幫他們發洩出來。這時候百度糯米洞察到了人們的情緒變化,藉助情緒勢能做了一個社會化活動,在北京某證券公司門口拉出橫幅:#炒股不如炒爆米花#,迅速在線上線下傳播開來,借情緒宣洩之餘,將很多使用者沉澱到了百度糯米的促銷活動中。

      依託內在引導使用者情緒

      除了藉助外部的情緒勢能,有些品牌還很善於透過挖掘自身來刺激消費者情緒。

      兩年前加多寶就抓住了群體的“仇富”心理,用一組海報向王老吉和觀眾示弱示弱再示弱, 在第一時間贏得了不分青紅皂白的情緒聲援。

      雙十一電商大戰,神州專車和Uber,百事和可口可樂,沒有什麼比對戰和撕逼更能引發網友的情緒了。不過有的品牌用力過猛,難免也會傷到自己。

      依託事件或者熱點的情緒營銷,對於品牌來說是不夠持久的。情緒化的內容,就像塑造品牌人格一樣,貫穿在日常的使用者溝透過程中,最終成為凝聚目標消費群的精神力量。文案、畫面、TVC、音樂、產品包裝……每種承載內容的媒介都是表達情緒的工具。

      善用人物表情也是最直接表達情緒的表達方式。除了經常說的Emoji表情符號,最近內內也看到了一些新鮮玩法。比如這個叫森永乳業的日本企業,就推出了一系列專以小朋友面部表情特寫為主的TVC廣告,以人物哀與樂的強烈對比,將產品的情緒傳遞給觀眾,分分鐘刷出幸福感。

      對於一個人來說,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憫鄙敬,以及一些莫名的情緒,豐沛著我們的生命。而沒有情緒的品牌,就像一個沒有生活樂趣的傢伙,總是很難挑起消費者的興趣。

  • 3 # 小丁說娛樂

    情緒行銷簡述

    即指基於消費者的心智進行深度洞察,建立品牌的消費情緒(定位),與消費者產生情緒共鳴,並透過情境設計(視覺識別)將情緒進一步轉化成為獨特的品牌聯想(視覺),讓品牌以一個“獨特的印記”進入消費者心智。

    在品牌傳播過程中,將這種獨特的品牌情緒以可識別的方式、應用於所有的傳播渠道之中,與消費者建立心智(情緒)互動——從而將品牌從被動的販賣變成顧客主動的購買。

    與現有定位的不同

    相對現有的定位模式,“情緒行銷”論摒棄以往純粹的方法論,思考模式更簡潔,始終堅持於對消費者的心智進行洞察與聚焦,從而更有利於找準影響消費者情緒的獨特利益(關鍵詞),情緒行銷其最終點是建立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及獨特聯想,從而產生與消費者情緒對稱的消費驅動。

    情緒對稱

    “情緒行銷”理論力圖在消費者心智之中,為品牌建立情緒對稱,滿足消費者更深層的心智需求(角色、身份、情感、心理、生活),基於消費者更“微觀的人心”(圈層)進行戰略性行銷思考。

    情緒行銷組合

    品牌資產:與品牌相聯絡的資產集合。

    品牌情緒:消費者的簡單認知。

    情境設計:消費者的視覺聯想。

    視覺識別:品牌視覺識別系統。

    品牌寫真:品牌真實客觀的簡單描述。

    建立者簡介

    熊珩歡/“品牌情緒行銷”理論獨創者/《品牌情緒行銷》作者/中國營銷傳播網、全球品牌網、世界經理人特邀作者/陳希麟®商標持有人/長期關注“快消品及時尚產業”的市場發展,對於中國式品牌戰略及市場傳播有獨特見解/擅長品牌戰略診斷、包裝及策劃,致力於為中國品牌發展獨特情緒與個性。

  • 4 # 星宏慧眼

    情緒是影響人日常生活、交際的重要元素,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情緒同樣是營銷業的強大武器。部分科學研究證明,人類是情緒化的物種。一個營銷策略或者1則廣告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便取決於它能否調動起消費者的情緒,並與之產生情感共鳴。情緒在對於消費者的影響到底有多重要?可以說,80%的成交都是基於“感性的情緒”而不是“理性的邏輯”。

    在如今的新媒體環境下更是如此。短影片或許是最能代表當下網民生活狀態的“表情”。在碎片化的時代,注意力成了稀缺資源,在大量內容的填充之下,人們的情緒越來越難以被調動或刺激到。隨著每天接觸到的產品資訊與購買渠道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已從受產品和價格影響逐漸轉變為受內容的影響,更準確地說是受“內容價值”的影響。內容的價值體現在有趣、有料(實用價值)、有共鳴(情感、情緒)。

    然而同樣的內容放在不同的場景之下,對消費者的影響也有著千差萬別。比如同樣是製作水果沙拉的影片內容,在精品店播放可能會增加沙拉碗、刀叉的銷量,在鮮果超市播放便會增加水果的銷量;同樣是城市形象宣傳片,在機場、火車站播放是“城市名片”,在旅遊景區播放會帶動消費特別是旅行紀念品、地方特產類消費。

    在大資料洞察的基礎上,我們在投放廣告或影片種草內容的時候就更能夠有的放矢,在超市、便利店、賣場等消費場景中精準投放高匹配度內容,切實提高營銷轉化率。

  • 5 # 創業啟蒙師

    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答案,感覺不夠專業。

    什麼是情緒營銷?其實就是利用人性弱點來達到營銷目的。

    第一點:恐懼

    讓使用者產生危機感。現在的青少年長青春痘如果去百度,出現的答案很多都是青春痘會引發各種嚴重疾病的資訊,就是給使用者傳達青春痘必須治療的危機感。電視上出現最多的恐懼營銷就是:不補腎會導致男性陽痿,女人不清腸胃會老得快,孩子不補充某某元素會影響智力和身高。

    利用恐懼心理使使用者產生強烈的危機感,然後告訴使用者你的產品可以解決他的問題,成交率會提高很多。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問我怎麼辦,馬上用XX”。

    第二點:怒

    憤怒會降低人的智商,人在憤怒時智商會降低百分之三十。

    有些事兒普通人看來八竿子打不著,但有頭腦的人卻能把它們聯絡和利用起來。

    在南海事件中,無數華人紛紛響應抵制菲律賓產品的愛國行為,有一部分在淘寶上賣菲律賓芒果乾的店鋪,讓“愛國者們”收藏自己的店鋪方便監督,結果短時間內這些店鋪收藏量暴增,人氣提升好幾級。這個例子中商家就是利用了華人的憤怒情緒,讓自己店鋪權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人在憤怒時,智商的短暫降低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消費行為。合理運用好這點會讓營銷事半功倍

    第三點:懶

    讓使用者感受到方便。人類最大的天性就是懶,太多的發明都是為懶服務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讓別人動手的自己就不會動手。能讓別人思考的,自己就不會主動思考。所以才會出現下面這些:

    減肥產品,很多胖的人雖然都知道運動減肥才是最好的,但TA們就是懶,都說自己沒有時間去鍛鍊,但你要相信,比你成功的人每天都會擠出時間去鍛鍊。因為懶所以催生了一大堆的減肥藥和懶人減肥器械。

    資源整合,把使用者想要的東西整理好,讓使用者拿去就可以用。比如羅振宇的 ‘得到’,就是把一些有關商業運營以及深度思想的東西整合到一個平臺上,直接發給使用者,滿足那些時間緊湊的企業家和白領們。

    外賣平臺,美團,百度外賣,餓了麼這些平臺就是讓那些懶人和時間緊湊的人,不用下樓就可以吃到可口的美食。

    所以我們的營銷活動中,儘量要讓使用者少動手,少思考,他們更喜歡現成的東西。比如你去AB兩家電商平臺買東西,B的操作最便捷,步驟更少,你是不是更喜歡B平臺?

    第四點:貪

    客戶一般不會拒絕額外的饋贈,TA們總是想用最便宜的價格得到更多的東西。超市一有打折,積分換商品等活動,總是會吸引一大批的消費者。利用好人性的貪慾會產生非常強的效果。

    第五點:從眾

    大多數人都是隨大流的,生活中有很多從眾的現象,比如馬路邊有一堆人在圍觀,很多人會陸續去圍觀,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吃飯,很多時候會不由自主選擇客人多的飯店,因為潛意識會告訴我們,生意這麼好味道肯定也好。

    當用戶的從眾心理被觸動後,往往不會再過多的思考。既然這麼多人買,那肯定不會差我也買,這麼多人用,我也用。現在很多平臺,比如唯品會,它自稱會員註冊人數一億,(實際人數無從考證,但數字是有魔力的)就是在給潛在使用者傳遞一個資訊,相信它使用它的人非常非常多,原本不是唯品會使用者的人一看,原來用的人這麼多,那肯定挺好用的,我也下載一個。於是,營銷效果達到了。

    人為製造出熱鬧的氛圍,透過第一批使用者吸引更多的潛在使用者,運用好從眾心理會讓你的客戶源源不斷!

  • 6 # 心理諮詢師四四

    情緒營銷,就是以滿足消費者某種情緒需求,讓其產生共鳴後有購買需求的營銷手段。比如餓了麼的小確喪系列。就是一種嘗試,將流行文化與產品結合,雖然賣的是食物,可顧客感受到的確實有趣的“喪文化”。這種迎合年輕人需求的營銷手段很容易獲得好感,但是否能長久生存,還是需要產品質量過硬。

    其實情緒營銷早在廣告行業就已盛行。遠的不說,就說最火熱的電視銷售,那些買藥的商家,看準了老年人市場,每次的廣告中都一定會有的元素就是專家坐診,顧客現身說法,以及現場成交,讓不明所以的老年人在看電視的時候誤以為自己真的看到了一場“健康之路”,並且信以為真他們的療法。其實整個廣告以訪談節目的形式包裝起來,就是調動了目標客戶的情緒,從主持人介紹疾病開始,就一直在調動目標客戶的情緒,先讓他們好奇,再產生“這病我也有,我看看他們怎麼治的”想法,在一步步的強化自己產品的療效時,讓顧客情緒上也跟著調動,從懷疑到深信不疑。共鳴是情緒營銷的重要手段。人們在生活中無外乎追求兩件事,一個是嚮往幸福,另一個就是迴避苦難。如果廣告能讓消費者在看到廣告時,將產品和情緒建立起聯絡,就很容易達到在消費者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我們每天都看著賣腦白金的倆老頭老太歡樂的跳舞,逢年過節一想到給老人買禮物,自然就蹦出了這個電視上曾經調動我共鳴情緒的產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芳華》電影中,《絨花》這首歌是嚴歌苓劇本里原來就有,還是後來馮小剛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