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顧東走走

    《桑格莉之夏》導演談論電影的時候曾說,她希望她的青少年時期,能有這樣一部電影。

    導演Alanté Kavaïté小時候在立陶宛長大,後來去了法國,這是她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同時她也是編劇。整部電影在立陶宛拍攝,因為導演本人認為,森林,湖泊和飛翔的願望(立陶宛曾出過著名飛行員)是立陶宛的特質。

    這部電影的配樂也超棒,是由JB Dunckel創作。Dunckel是法國二人組合Air的成員,他們曾經給很多電影,如索非亞科波拉的處女自殺和迷失東京做過配樂。整部電影演員畫面配樂整個都是美!美!美!

    為一部有青少年同志成分的電影,桑格莉之夏迴避了“青少年同志的自我認同”這個話題,也並沒有討論奧斯特和桑格莉如何定義他們的關係+如何在他們朋友面前相處,同志電影最沉重的話題,通通避開了去。導演有意的展現了桑格莉和奧斯特愛情中最美好的部分——湖泊森林的環繞下,兩個人腳踏車的追逐和爭吵也是美好的。

    結局兩年後的對話更像是久別重逢,不瞭解對方的近況,生疏的可以。兩人性格似乎換了,桑格莉話多了而奧斯特好像怕打擾對方但依舊一臉關心的樣子。電影的最後,桑格莉穿著連體的飛行員服裝,在跟老師比劃方向盤。奧斯特過來看她,兩個人走進室內坐下。簡單寒暄之後互相介紹了近況:桑格莉說她即將要參加飛行比賽,而奧斯特說她已經被設計學院錄取。兩個人簡單交流後,桑格莉回到了飛機上,回頭看看奧斯特。奧斯特望著飛機起飛,飛走。

    而對於結尾,導演的解釋如下:

    “我同意兩個女孩的再見面是重逢。需要這個結局有兩個原因:我需要看到桑格莉成為飛行員,而兩年足夠證明。在那個年紀,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飛速改變著。兩年後,兩個女孩不再有那麼多相同之處,儘管互相的感情依然存在。但是這些感情不足以維繫一個持久的愛情。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結局。”

    很喜歡這部電影,它是一次直面對同性愛欲的嘗試,這種嘗試就像女孩直面恐高一樣,用直面戰勝自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追求新的夢想。與愛情無關,愛情在這裡是一種推動力,疏遠的親情所不能給的力量,是美好的成長,是一種年輕的心態和一種生活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喉鵐好養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