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否阮呢兒
-
2 # 山景城改裝
根據使用需求來選擇,常規越野建議選擇百路馳KO2. 或者固鉑stt pro,綜合性能不錯,價效比高。泥地或者是岩石等地形駕駛,可以選擇KM3或MT型號,優點是越野防護效能高,缺點是噪音大,增加車輛油耗
-
3 # 天和Auto
越野車輪胎分為兩類:AT&MT
名詞解釋:
AT_all terrain tire,釋義為全地形輪胎。
MT_ mud terrain tire,釋義為泥地輪胎。
這是越野車最常用的兩種輪胎型別,其中實際佔有率更高的AT全地形。這裡所謂的全地形並不是指“ATV全地形車”概念的越野能力有多高,而是指輪胎適應的路面涵蓋鋪裝公路。量產車使用AT輪胎的車型多為硬派SUV,ORV以及中高階皮卡車;從這些車的車型特點可以得出AT輪胎的另一個定義——全能型輪胎。
輪胎的胎冠花紋紋路是區分型別的主要參考因素之一,AT的胎冠是以塊狀突起的橫紋路為主,縱紋路則沒有像HT普通公路輪胎那麼規整。這種設計的特點是能夠在非鋪裝路面提高抓地力,通俗的描述則是利用塊狀突起之間的間隙在泥土砂石或雪地上壓出起伏,利用大密度的橫向突起別住地面被壓出的凸起實現脫困。AT輪胎還是偏向戶外使用的全能型輪胎,下面來看一看AT的缺點。
如上所述,AT輪胎的縱紋路由密度較大但間隙不算大的塊狀凸起組成,縱向槽還算有一定的一致性或稱之為連貫性。在積水路面行駛時可以利用橫槽捕獲路面的積水,再透過縱槽利用車輪旋轉的離心力從車輪甩出。這種結構有一定的排水能力,不過相比橫縱槽設計更加合理的HT輪胎而言要差的多,下圖為HT輪胎的紋路特點。
參考上圖,HT公路輪胎是鋪裝路面抓地力與排水能力最均衡的型別,橫向區域可以有效提升抓地力;只是間隙的設計並不能在泥土路面實現有效抓地,而且過於窄的間隙也很容易被泥土填滿而成為“光面輪胎”。所以HT輪胎不適合爛路,但橫紋路的特殊角度可以更有效的捕獲積水,在透過縱槽有效地甩出;在雨天駕駛裝備HT輪胎的汽車會更加安全,反之AT輪胎則很容易打滑或側滑失控。
MT輪胎=ATPLUSMT泥地輪胎完全不考慮鋪裝公路的抓地力與排水能力,而是將塊狀凸起之間的間隙進一步放大,同時也加大了胎冠凸起的深度。這種設計可以讓車輛在泥地上壓出更高且強度更大的凸起,輪胎與地面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讓車輛有效脫困。越野是MT輪胎的唯一功能,所以一般只有專業越野車或越野發燒友才會使用這種輪胎。
總結:AT輪胎能夠兼顧越野與公路,但是在公路上的積水路面很容易打滑,所以在改裝後要注意控制車速。MT輪胎則完全不考慮公路操控,駕駛裝備MT輪胎的汽車在混凝土或瀝青路面駕駛一定要主要安全,否則轉彎速度稍快既有可能造成車輛側滑,而ORV的車身高度普遍很誇張,所以側翻的機率也是非常高的。普通SUV不建議使用AT/MT輪胎,因為此類車即使有四驅系統也基本沒有越野能力。
回覆列表
對於越野愛好者來說,平時出去玩一趟,爆個胎什麼的已經是見怪不怪的情況,因此,選購一條合適耐用的輪胎,也是玩越野前至關重要的一環。
輪胎對於越野車,就相當於鞋子對於行人,有一雙結實耐磨的“鞋”,才能帶著你去跋山涉水,去戈壁沙漠,去詩和遠方。究竟什麼樣的輪胎才適合越野車?騷氣十足的大花胎?心思縝密的公路胎?還是帶釘帶鏈的雪地胎?
在瞭解越野輪胎之前,
我們先來聊聊輪胎上花紋的那些事。
老司機們都知道,汽車的抓地力跟輪胎的著地面積有關,越大的著地面積代表著越可靠的抓地力,而我們日常駕駛的買菜車、代步車的輪胎還要兼顧排水性,於是加上了下圖的花紋設計,但為了保證足夠的抓地力,普通輪胎的花紋塊面積也高達75%-80%。
普通輪胎充足的著地面積,保證了家用車的公路駕駛性,但遭遇碎石路面時,由於花紋之間的間隙很小,較大的石塊無法被花紋吸納,反而使輪胎接觸面被頂起彎曲,導致著地面積大大減少。這也就是普通輪胎在碎石路上出現打滑等情況的主要原因。
同時,普通輪胎還有一個問題一直被大家所詬病,就是細小的石子在進入花紋間隙後,很難被排除,這樣不僅會嚴重影響到輪胎的排水、抓地功能,甚至會提升胎噪,大大增加你的爆胎風險
我們再換一種路況,在遭遇水路泥路時,普通輪胎的侷限性就更加嚴重了。在雨天開過土路的司機們都知道,普通輪胎在積水路面很容易發生水滑或者泥滑的現象,這兩者都是因為輪胎沒有及時將水或泥排出胎面導致的。
為了降低胎噪,普通輪胎胎面花紋均採用封閉式設計,且間隙緊密,故排水排泥性一般。其次,打滑的普通輪胎由於花紋深度淺,無法插入泥坑下的堅實路面,所以發生打滑時,反而越掙扎越難開出,這也是普通輪胎在野外讓車友們腦瓜疼的一個點。
輪胎型別這麼多,
到底哪種才是越野輪胎呢?
言歸正傳,在越野圈聊到輪胎,你肯定會聽到類似HT、AT、MT、ST、EXT等名詞,這些都是輪胎的型別,HT等公路輪胎,指的是普通輪胎,AT指的是全地形輪胎,MT指的是泥胎,ST指的是雪地胎,EXT指的是雨林蜈蚣胎等極端地形輪胎,當然還有更多雪地沙漠攀巖等極端路況的專用輪胎。
拿出你的筆記本,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揭秘它們的神秘面紗。
大部分越野車在出廠時,配備的都是HT胎,即中性的道路花紋輪胎,原因當然是因為便宜啦。一般來說四個HT胎的價格,才能抵得上一個優質的越野胎,所以很多人在改裝越野車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輪胎給換了。
不好意思,昂貴如大G標配也是HT胎
不過通用也有通用的好處,HT胎的胎壁比較柔軟,胎面花紋細密,能帶給你良好的公路行駛感受。如果你開車最多的情況只是每天上下班代步,極少數去城市郊區耍耍,那HT胎無疑是你最佳的選擇。
AT胎的全英文命是All Terrain,顧名思義指的是全領域哪都能開,因此這也是被越野愛好者使用最廣的一種輪胎。比起公路胎,AT胎的花紋設計更加大膽粗獷,胎紋間隙比較大,有效彌補了公路胎在碎石、泥濘路段的效能。
但AT胎越野效能的提升,是建立在公路效能的下降上的,粗獷的花紋和間隙,會導致胎噪增大,公路駕駛舒適性下降等情況。如果你的越野車平常代步,偶爾出門自駕或越野,那AT胎一定是不錯選擇。
同時,AT胎也屬於一個比較大的類別,不同的花紋的胎面導致不同屬性的傾向,有的傾向於公路行駛,有的傾向於沙地越野,但它們肯定遵循一個規律,即胎面著地面積越大,公路效能越好,胎面花紋越粗獷,越野效能越好
泥地胎的英文全名是Mud Terrain,如果你的越野車用到了泥地胎,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晉級成為越野發燒友或者資深越野人。
關於MT胎,你可以這麼理解,它是和公路胎恰恰相反的存在,MT胎的胎壁異常堅硬,擁有和AT胎一樣誇張的胎牙,但花紋間隙更大,為的是在泥地行駛時,快速有效得排出泥水,在碎石路段,也能有效吸納碎石,保證充足著地面積。
但是在公路行駛時候,不足的著地面積,只會增加胎噪,並且明顯影響汽車的剎車和轉向效能,在下雨天也容易出現失控現象,所以是否使用MT胎,在何時使用MT胎,老司機們都要有一個明確準確的判斷哦~
ST胎英文全名是Snow Tire,因為很容易讓人誤解為street tire或者sport tire,所以一般都叫中文名。
雪地胎胎面有很多細小紋路或者金屬釘,可以有效增加抓地力,不過輪到它出場的機會可不多,在比較寒冷的地區例如戰鬥民族俄羅斯等,人們在冬天會使用這種輪胎。
為了提高汽車在冰雪路面上的駕駛性,雪地胎反而採用了更為柔軟的材質,精心配置的二氧化矽混合物橡膠,能使胎面和冰面接觸更緊密,並且溫度越低,胎面越軟,為的就是保證汽車在冰雪路面上的安全性
雨林輪胎是極端地形輪胎中的典型代表,即我們俗稱的蜈蚣胎(看胎面像一條巨大的蜈蚣)。蜈蚣胎經常出現在一些含有大量泥地密林的賽事上,能幫助車輛快速脫離困境。如果你在越野圈遇到了用泥地胎的人,那麼快和他拜把子吧,這人肯定是常年越野的大神,因為這種輪胎很難在公路上正常行駛。
會辨別輪胎就夠了嗎?
不,這才第一步
看完這麼多關於越野輪胎的介紹,想必各位車友們也有了清晰的認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並不存在萬能的越野胎,選對輪胎不光看胎面和品牌,還要看輪胎的規格(輪胎表面的字母),輪轂的引數(ET值和J值,前者跟輪距有關,影響到轉彎,後者是輪轂的寬度,影響到安裝)。
除了選對輪胎,車主對輪胎的護理和使用也會極大影響輪胎的壽命。一般越野輪胎的花紋溝內都會有彈石膠條,能有效彈出卡在花紋溝內的石子,如發現個別頑固分子,也請及時清理。
普通輪胎的胎壓是不需要改變的,但越野輪胎是天生就適合低壓行駛的“怪胎”,降低氣壓後,反而能提升輪胎的包容特性,在減震的同時,增加著地面積,所以老司機的後備箱都會常備放氣工具&打氣泵~
最後,為你的越野車換上一副騷氣大花胎,不僅能讓它看上去“野”味十足,更能讓你越野如虎添翼,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換輪胎記得一定要找專業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