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惠水濟善

    項羽的回答是破壞性的,劉邦的回答是建設性的。從個人角度出發,項羽的快意恩仇,打破了一箇舊世界,而且成功了,。從群體角度出發,劉邦的君臨天下,建設一個新漢國,也成功了。八兩對半斤。但是,從歷史角度講,項羽為私,劉邦為公。高下立判!秦始皇就不說了。

    項羽的爺爺被秦國打敗自殺,秦又滅了楚,家仇國恨,立誓要滅秦,也在情理之中,他沒有為天下的理想。他很光棍的愛我所愛,恨我所恨,也想當老大做霸王,怎奈劉邦不願意。劉邦確實是想做天下,百折不撓,多有犧牲,多有委屈,最後,他勝利L的。

    深層次考慮,他們說的話,既是他們的理想,也暗含了他們的結局。

    你造了嗎?

  • 2 # 月望與東山

    這兩句話分別是項羽和劉邦秦始皇出遊時所見時,心裡發出的語話。當時,秦始皇出遊時的隊伍相當龐大,項羽看得不由心頭一怒,對著秦始皇的座駕叫囂:“彼可取而代也!”

    意思是說,我可以取代秦始皇。

    項羽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幹的。所謂取代,他不僅僅是取代秦始皇雄霸天下的位置,讓我們回顧一下項羽的一生,看看他到底做了些什麼“取代”的工作。

    陳勝吳廣造反後,項梁響應造反,率八千子弟殺過江東,橫行天下。項梁被章邯幹掉後,由宋義掌大權,項羽奮身而起,殺宋義奪大將軍之印,同時率軍北擊秦軍。終於,他以一當十打敗王離二十萬大軍,後來章邯也被迫投降。

    然而就在項羽率軍前往咸陽城路上,項羽做了一件千古以來極受非議的一件事:坑殺秦軍二十萬士卒。

    這是項羽的第一件“取代”,他首先要取代秦朝的軍隊。

    進入咸陽城以後,項羽火燒咸陽城,三月不滅。咸陽城可謂為當時的國際性大都市,他為什麼一點都不留戀和珍惜呢?

    原來,項羽燒掉它就是為了更好的取代。因為他想建都彭城,而不是咸陽。

    緊跟著他又做了第三件“取代”之事,裂秦朝之土,分封十八路諸侯。我們知道 ,秦朝是實施郡縣制的大一統國家,而項羽竟然分封十八路諸侯,並且自己號稱西楚霸王,從社會制度上來看,確確實實是“取代”秦朝的制度。

    那麼,項羽這個所謂的“取代”效果怎麼樣?後來不多久,齊國反了,然後漢王劉邦也反了,天下通通跟著反了,終後,項羽終於落了個烏江自刎之名。

    接著, 讓我們來看看劉邦是怎樣對待秦始皇的。

    同樣的出遊,劉邦前往咸陽城辦事,看見秦始皇出行的隊伍,不禁昂頭嘆息:“大丈夫當如此也!”

    此話的意思就是說,有理想有夢想有追求的大男人,應該像秦始皇這樣。

    所謂的應該秦始皇這樣,到底是哪樣?難道僅僅是秦始皇這樣過著大排場的生活麼?

    最初的劉邦似乎如此。

    所以, 當他在項羽之前一步進入咸陽城時,以為自己就是那個關中王了。看著華麗的宮殿和無限後宮美女,他似乎要實現秦始皇一樣的夢想了。

    後來是樊噲粉碎他這種無厘頭的夢想。樊噲告訴他,項羽都要殺過來了,如果你還不切實際地留在宮裡 ,將是死路一條。

    樊噲一個殺狗人出身,劉邦根本就沒把他放眼裡,一句也聽不進去。於是樊噲就去找張良,最後在張良的勸說之下, 他在恍然大悟:他此生要想過秦始皇那般華麗而又排場的生活,就必須擁有秦始皇之志,橫掃天下。而如今,項羽軍隊就要殺過來,他都自身難保,哪有福氣享受這種虛幻的生活?

    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當劉邦被封漢王,屈居漢中之時,他依然渴望平天下。當蕭何對他說,如果你不想委屈在漢中之時,就必須封韓信為大將軍,讓他率兵東出與項羽跟霸天下。

    那一瞬間,劉邦一點也不猶豫了。

    終於, 在韓信的幫助之下,劉邦平了天下。

    所謂大丈夫應該像秦始皇那樣,不僅要像秦始皇那樣橫掃天下,而且也要像秦始皇那樣建立不朽之功業,供千古膜拜。在這樣的模仿與學習的思想之下, 劉邦沒有犯項羽的過錯,而是在本來定都洛陽城的情況下,遷都長安城。然後橫掃天下諸侯,恢復天下一統的穩定格局。

    更重要的是,劉邦不是僵硬的模仿,而是在模仿中學習。秦始皇之所以亡秦,是因為實施了暴政。而劉邦上臺以後,實施了寬仁之政,同時變通了秦始皇當時的郡縣制,變為郡縣制及分封制相結合。

    那麼,為什麼取代秦始皇的項羽失敗了,而模仿秦始皇的劉邦卻成功了呢?

    因為項羽是為復仇而戰,是為簡單的取代而取代。他的祖父項羽項燕被秦將所殺,所後楚國滅亡 。最後他竟錯誤地以為, 滅了秦始皇,恢復了戰國時代的格局,就是千古不朽了。

    他錯了。

    只有劉邦才是對的。

    劉邦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大道之上,糾錯了秦始皇的過失,將漢朝之中國帶上了更加輝煌的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學習S7-300的程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