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劍書

    康熙末年,九子奪嫡,雍正也是火急火燎的,他的門客戴繹寫密信給雍正說:當年天子康熙大帝是天下第一聖明天子。自古以來,當英明神武皇帝的兒子都很難,你不聰明吧,你父親看不上你,認為你無能,不佩當儲君,當太子。你如果表現太積極了,鋒芒畢露,皇帝就擔心你會謀權篡位,他的皇位不穩,他會打壓你。戴繹說勸雍正,高調做事,低調做人。雍正看後,心領神會,照著這樣做,成為笑得最後的人。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翻翻二十四史,都是這樣,越是英明神武的皇帝,繼承人都很慘。

  • 2 # 野樹春秋

    這個問題需要拆成三個問題來看:

    1、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真的是徹頭徹尾的一世英名麼?

    2、大牛的繼承人們真的很弱雞麼?

    3、為什麼都是開國君主的繼承者出問題呢?

    首先來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真的是徹頭徹尾的英明麼?

    未必。

    很多雄才大略的君王未必是像我們想象的英明的。只是因為他們的雄圖遠略把身上的瑕疵都給掩蓋了。

    舉例來講:

    秦始皇就有好大喜功的毛病,而且到最後醉心於神仙方術,追求長生不老;

    漢武帝也脫不開奢侈、黷武、方士之弊;

    唐太宗有很多毛病,魏徵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唐太宗的毛病太多了;

    宋太祖千古薄情第一人,前有背叛舊主黃袍加身,後有杯酒釋兵權。

    大牛的繼承人們很弱麼?

    也未必。

    秦始皇中意的繼承人是大公子扶蘇,只不過被趙高和李斯假傳聖旨,把二世胡亥扶上位,扶蘇被陷害了。更何況,胡亥也未必有多麼弱雞,為虎作倀的趙高才是秦末禍亂之源。

    漢武帝的接班人漢昭帝劉弗陵,這可是個牛人,實現了武帝后的盛世,是典型的賢明君主。

    唐太宗的接班人李治的確有點弱雞,更重要的是千古第一女帝武則天太強勢了,好在李顯的弱雞並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問題,武則天繼續貞觀遺風,唐朝就此興盛。

    宋太祖的接班人是自己的兄弟趙光義,趙光義雖然是一個小人,但是武功還是有的。可以說宋朝的江山,一半是趙匡胤打下來的,另一半是趙光義打下來的。

    為什麼都是開國君主的繼承者出問題呢

    明太祖朱元璋大殺功臣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典故:

    朱元璋把一根棘杖丟在地上,讓皇太孫朱允炆去撿。上面都是刺,朱允炆面露難色。這時,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劍削去上面的刺說我替你把這些刺削掉,再交給你!

    能和開國君主共事,打天下的人,個個都不是平凡之輩。開國君主的繼承者們往往都出問題在那些有本事的舊臣身上。

    秦始皇手底下的趙高李斯就把扶蘇玩殘了;

    李顯就被武媚娘玩殘了;

    趙匡胤的兒子們被他叔叔玩殘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舊臣被自己殺了個差不多,可惜兒子朱棣沒捨得殺,最後出問題就出在了燕王朱棣身上!

    有些時候,開國君王的繼承人出問題並不是君王識人不明,而是自有其歷史原因。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一一來回答:

    一、秦皇是出了差錯。

    六國剛滅,天下應該修養生息。但始皇帝建阿房宮、修自己皇陵、修長城,折騰個不休,工程量太大,百姓苦不堪言,太子扶蘇多次勸諫他,但始皇不僅不聽,還把扶蘇派到幻匈奴作戰的前線,與名將蒙恬率幾十萬人守長城。始皇巡遊,把小兒子胡亥帶在身邊,同時在身邊的還有掌管玉璽的胡亥老師太監頭子趙高。結果秦皇突然生重病,奄奄一息,死前囑咐長子扶蘇來咸陽主持喪禮,但因扶蘇既不在京師又不在始皇身邊,給野心家、陰謀家創造了機會,野心家趙高拉了陰謀家丞相李斯(妒賢嫉能設計滅了師弟韓非子的傢伙)發動了“沙丘之變",矯詔改立胡亥為帝,矯詔逼扶蘇自殺。後來趙高又幹掉學生二世胡亥,秦終於二世而亡。始皇有錯,這是定論。

    漢武打敗匈奴,功在千秋。但晚年有些窮兵黷武,相信江充等人的蠱術,逼反太子,最後皇后衛子夫、衛太子被逼自殺。所幸漢武臨終繼承人問題處理得尚好。他指定鉤戈夫人之子八歲的劉弗陵即位,武帝誅殺鉤戈,同時委託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輔政。弗陵一代名君,先是識破上官桀、桑弘羊陷害輔政、大將軍霍光的陰謀,後滅了桑弘羊、上官桀及叛亂的哥哥燕王劉旦,隨後修正了父親的國策,恢復漢初輕徭役、減賦稅的國策。停止了和匈奴的大規律戰爭,使國家漸漸扶平戰爭的創傷,百姓豐衣足食,威服四海,可惜21歲早亡。他是個挺不錯的接班人。

    唐宗在繼承人問題上有些頭疼,李承乾貴為太子,但後來並不太爭氣,尤其是一次摔斷腿之後,變得暴戾。世民更喜歡像和他同一模子刻出的兒子李泰,讓李泰的排場待遇不遜於太子,承乾深感不安,居然出了暈招,勾結老丈人兵書尚書侯君集造反,這是老鼠啃刀一找死的節奏啊!世民一代英主,戎馬一生,曾經掃平天下諸侯,連四夷也尊他天可汗,曾經豪邁地對愛將尉遲恭說:憑你手中槊,我肩上弓,可橫掃天下!打仗,承乾不行!搞陰謀,世民當年和敬德、咬金、無忌僅僅十幾騎,勾結常何在玄武門幹掉了擁有數千私人武裝的合法太子建成、元吉!承乾更不是對手!

    承乾被廢,在長孫無忌力挺下,李治接位,李治也開創了“永徽之治“,與“貞觀之治"也毫不遜色。李治輸在身體時,體質差,常常不臨朝,皇后武則天又太驃悍,漸漸大權旁落,這不能怪世民,他不是華佗扁鵲,也不是算命的大仙,責之不公啊!

    宋祖並沒有選定趙光義做接班人,匡胤杯酒釋兵權時漏了他這個弟弟,仍讓他兵權在握,還擔任了首都開封的府尹,可:光義眼裡兄弟的情義遠沒有皇位含金量高啊!作為開封府尹的趙光義大陰謀家一個!最後兄弟倆雪夜一頓酒,匡胤暴斃,死因成謎。但光義難逃嫌疑,從他接位後的一系列處治看出他是個當之無愧的陰謀家,與丞相趙普裝神弄鬼,弄出了太祖之母杜太后的“金匱遺詔”,妄圖讓光義接位合法化,又逼死他的第一順序繼承人弟弟子美、侄子……

    趙匡胤當時正當壯年,沒想到會猝死,另外兒子成年不久,能否真正壓得住驕兵悍將們的陣腳也是個未知數,想拉年長的弟弟趙光義作後援,也屬正常。談不上大差錯。

    接班人問題本身就是天下第一難的問題,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華人祖傳的韜光養晦,華人都知道,你怎麼考?怎麼察?怎麼選?

    望斧正。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確實,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古代很多英明神武的帝王,最終都是因為沒有選好接班人,使得好不容易開闢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就因為後代的爭鬥,而把國家搞得很亂。原因在哪裡呢?

    (秦始皇)

    第一,英明神武的皇帝忙工作,沒有時間管兒子們的教育問題。這些皇帝中,很多早年都在為了統一江山出生入死地拼殺,很多次九死一生。他們的兒子們,肯定也經常隨著他們顛沛流離,受盡驚嚇。所以,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等到他們坐穩江山以後,他們又得勵精圖治,忙於朝廷的問題,當然也沒時間管他們的兒子。等到勵精圖治得差不多了的時候,他們又想著長生不老,怎樣得道昇仙,更沒時間教育後代了。所以,這些皇帝的兒子們往往先天不足。

    (漢武帝)

    第二,英明神武的皇帝忒瞧不上他們的兒子們。因為他們很厲害,他們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兒子們,所以常常會覺得他們的兒子們一個都沒有能入得了他們法眼的。這其實是個教育規律的問題。我們說孩子需要鼓勵,你要是多欣賞你的兒子,多鼓勵你的兒子,多表揚你的兒子,你的兒子長大後就一定能成為你想要的模樣。反過來,你要是各種批評,橫挑鼻子豎挑眼,孩子就會長得唯唯諾諾,畏畏縮縮,不像個樣子。

    (唐太宗)

    第三,英明神武的皇帝不想過早讓出自己的權力。不想過早讓出自己的權力,就不想很快確立太子,對太子加以培養。因為要是過早確立太子的話,作為潛力股的太子,自然是所有大臣巴結的物件,這樣一來,權力就會很快轉移到太子黨手裡。太子以及太子身邊的人,為了早一點走上政治舞臺,勢必巴不得皇帝早死,有一些甚至會鋌而走險奪權。誰願意自己的權力給兒子奪去甚至因此喪命呢?所以皇帝在立太子上,往往模稜兩可,這樣,又從另一方面引起兒子們的自相殘殺,亂成一鍋粥。

    (宋太祖)

    第四,英明神武的皇帝的兒子們作為國二代的劣根性。無論是官二代、富二代、國二代,其實都是貶義詞。為什麼這些人會成為大家瞧不上的物件呢?因為他們的暴發戶心理。他們不像他們爹那樣,經過艱苦奮鬥。他們是突然就闊起來的,突然闊起來的人,常常就會不學無術,只求吃喝玩樂爭權奪利。所以,他們先天素質都比較低。

    有這樣一些原因,英明神武的皇帝想選好接班人也不容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瓜豆醬做菜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