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得有店
-
2 # 破勢數字商業
社交電商,簡單說就是透過線上社交網路來銷售產品服務,今天社交電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早期微商在微信朋友圈裡賣面膜,現在流行的微信群裡團購買水果,拼多多拉人拼團低價購物,餓了麼/瑞幸分享優惠券,愛庫存這樣S2B2C讓寶媽們分享賣品牌庫存服飾等等,內容/直播電商一定程度是基於IP網紅人設的帶貨,也是社交電商的一種形式。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交易線上化,社交線上化,社交電商誕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淘寶京東為首的電商平臺已經很好的教育了廣大消費者在線上購買消費。QQ,微博,微信,Linkedin,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平臺和社交媒體層出不窮,尤其是微信,是最基礎最廣泛的社交工具,全中國幾乎人人都有。人們不需要線下見面就能夠建立聯絡,傳送訊息,能夠透過一個主題興趣認識一群人,能夠透過朋友認識朋友的朋友(可以瞭解下六度人脈的概念),人與人的觸達和連線突破地域的限制,人脈網路快速放大,這個人脈網路也是一個資訊高速公路網路能夠快速傳播資訊。當一件好的商品分享給朋友時,有熟人或者偶像(網紅)的信任感知,很多人就會檢視或者購買,如果有適當的激勵機制,甚至轉發安利給更多人,就會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就像病毒一樣能夠裂變。社交裂變,病毒式傳播的網際網路理念由此出現和流行。比起傳統平臺電商透過廣告模式獲客,社交電商的獲客成本也非常低。傳統平臺電商淘寶上市用了10年,京東上市用了5年,而社交電商起家的拼多多隻用2年3個月上市,目前市值近700億美金超過京東,活躍使用者4億快速逼近淘寶。
社交電商:從萌芽到野蠻生長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工具不斷湧現,並開始佔據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同時,這些社交工具成為現代人打破年齡圈層的全民級社交平臺,也正是因為如此, 為社交電商萌芽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因社交而帶來的巨大利潤在萌芽時間得以彰顯,以拼多多、雲集、小紅書等為代表的一批平臺型的社交電商逐漸興起。客戶透過利用平臺去發展自身的社交資源,最終透過電商的方式進行賣貨變現。
伴隨著大資本的注入,這些社交電商平臺得以迅猛發展。從2018年開始,社交電商也進入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階段。2019年,更是社交電商里程碑的一年,除了知名的平臺社交電商,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中小商家也湧現出來,也湧現出了更多的創新玩法,進一步促進了社交電商的野蠻生長。
白皮書表明:促使使用者在移動社交應用內購買產品的因素中,朋友或網友的分享推薦佔到了61.4%。到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的使用者數和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4.22億人和20605.8億元,增加至7.73億人和30000億元。
“無社交,不電商”,產品和服務才是關鍵社交關係總體是熟人或準熟人網路,透過熟人推薦,能幫助自己迅速找到想要的商品,實現供需高效匹配。有朋友向你分享誰家的產品質量好,誰家又在做活動,你都能夠快速獲取到資訊,這樣的熟人推薦更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