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帝煮
-
2 # 墨與末
鍋包肉,原名鍋爆肉,是一道東北菜,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
鍋包肉是為適應外賓口味,把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餚。通常將豬裡脊肉切片醃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
東北亂燉,又名豐收菜。素有“大雜燴”之意,即將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種蔬菜,與排骨一同燉至熟即成。東北亂燉簡單易煮,有葷有素,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香噴噴,是一道常見的東北家常菜。
溜肉段,是東北的一道傳統菜,具有外酥裡嫩,味香可口的特點。成品外酥裡嫩、味香可口,百姓飯桌上的家常菜。由溜肉段衍生出的鍋包肉更是東北菜中的經典。
"地三鮮"是很有特色的一道東北地方傳統家常菜,選用了三種地裡時令新鮮的食材:茄子、土豆和青椒來搭配,不僅在於鮮濃的味道、天然綠色的食材,更勝於它涵蓋多種食材的營養,讓三味非常普通的蔬菜做成鮮爽無比的佳餚。 “地三鮮”是永遠的經典菜,百吃不厭。但是這道美食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三樣食材過油鍋,這樣本來很健康的素菜,吃起來卻有負擔。為了家人的健康著想,還是要努力將油分降至最少,又能保留其風味。
白肉酸菜血腸是滿族傳統食品,普遍為各族人民所喜愛。又是城鄉居民殺年豬之後,宴請親友的一道主菜。[1] 其全稱應該是“酸菜燉白肉血腸”。東北地區有一首著名的網路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最後一句說:“翠花,上酸菜!”這裡的酸菜就是指“酸菜燉白肉血腸”。
拔絲地瓜是以地瓜、白糖、油等食材製成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民族傳統名菜。
小雞燉蘑菇,被曬乾的榛蘑散發著濃濃的香氣,勾引著饞蟲啊。在東北,榛蘑大多用在燉菜裡,特別是與雞肉搭配,更是美味濃郁。
迫不及待的燉個東北純樸硬菜,小雞燉榛蘑。買只比較容易燉熟的三黃雞,切成中塊兒。泡軟一把榛蘑,再泡軟一把粉條。不需要什麼烹飪技巧,也不需要加什麼特別的調味料。只要將幾種食材放到一起,開燉即可。千萬別忘記準備米飯,一定會美味到抱著鍋子吃都不為過。
殺豬菜,原本是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所吃的一種燉菜。在東北許多地方常年開設殺豬菜,形成東北飲食一大特色。過去,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麼配料、調料,只是把剛殺好的豬血斬成大塊煮熟後切成大片放進鍋裡,然後邊煮邊往裡面放酸菜,加水和調料製作而成。
晚安,麼麼噠( ⸝⸝⸝⁼̴́⌄⁼̴̀⸝⸝⸝)
-
3 # 好吃嘴聯盟
四川臘豬舌頭。農家散養土豬舌頭吃起來非常的有嚼勁,肉質緊密不鬆散,口感非常的不錯,下酒非常合適的一道菜。
四川臘土豬後腿肉。農家散養土豬肉醃製而成。土豬柴火煙燻後腿肉相當瘦,肉香醇正,薰香撲鼻。
四川臘豬耳朵。洗乾淨了慢慢煮,要不很難切得動的。煮熟後,可以炒來吃,也可以直接涼拌。美美的,香香的童年味道!
四川臘豬蹄。可以清洗乾淨後直接燉,燉的時間要長,否則嚼不動,但也不要太長,太長就軟了,吃起來沒那個嚼勁。
四川柴火煙薰香腸。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因系柏枝熏製,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四川臘排骨。用開水沖洗兩遍後直接清燉,不用加任何調料,燉至排骨軟爛但不能離骨,這個時候你就能聞到濃濃的臘排骨的香味了。
-
4 # 周延龍詩歌原創
久違的鄉愁
http://www.toutiao.com/i6350523432521695745/
回覆列表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色!
對於遊子來說“家”的味道就是那些特色的,家鄉小吃.
對於閩南人來說
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這幾個了
1、豆漿
2、花生仁湯,打個雞蛋拌拌味道更棒
3、面線糊配送一根油條
4.閩南特色的各種鹹飯
5、石獅牛肉羹,鹹飯的好搭檔
6、東石海蠣煎,非常鮮美
7、小到路邊攤,大到酒店 都有供應的 糖醋肉
8、最具民俗代表性的“潤餅”,多種多樣的菜結合在一起的精華
9、作為紫菜產地之一不能沒有“紫菜蛋花湯”
10、小到家宴 大到各種宴席的閩式“冷盤”
11、冰涼降火氣的“安海土筍凍”
12、閩南“菜粿”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安海菜粿和東石菜粿,材料不一樣。口感也不一樣
13、深滬的“壺仔飯”配上牛肉羹那是一個字 美
14、深滬馬鮫羹,非常勁道 鮮
15、張林的“薑母鴨”
16、廈門“沙嗲面”,數不清的料供你挑選
17、五香雞卷也就是說的春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