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顧哥玩武俠

    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稱乞巧節,就是家裡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乞巧的方式地區不同,方式也不同。另外,還有在這一天曬衣服的,富豪們一曬自己綾羅綢緞,心裡自然就別提多美了,窮人們沒法子,就曬曬書,用學識與財富抗衡。乞巧的習俗後來傳到南韓和日本,保留至今。說句閒話,七夕這天發生的故事是人們熟悉的牛郎織女傳說,於是今天居然有不少人把這個七夕節附會成中國情人節,還藉機大賣特賣,真是有了錢,底線規矩全不顧;為了錢,什麼事都幹得出(一笑)。

    歷史上吟詠這個日子的詩詞非常之多,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有兩個,一個是唐朝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另一個是宋朝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一詩一詞屢屢出現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有一定傳統文化修養的武俠小說作者更經常在書中加以引用,相信不少人是從武俠小說中知道這兩首詩詞的。

    其他知名詩人、詞人如唐代的李商隱、白居易、李賀、王建等,宋代的蘇軾、李清照、吳文英、范成大等人都有關於七夕的詩詞作品傳世。明清兩代同樣有不少關於七夕的詩詞作品,如清朝顧貞觀的《步蟾宮·閏六月七夕》:

    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 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早收回、溽暑換清商,翻借作,蘭秋重閏。

    七夕是女兒節,很多男人還是幹自己的事的。清代名詩人黃仲則寫有《七夕懷容甫遊採石》兩首,因為這天他遊採石時想起了遠方的友人,但和七夕本身卻沒關係,顧哥就不抄錄下來了。

  • 2 # 馮煤山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 ·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3 # 南陽野人2

    七夕情

    南陽野人

    千里傳書覓知音,

    萬里相聚染風塵。

    意滿銀河浮雲輕,

    情傾兩岸天地沉。

  • 4 # 西安晚報

    古人的七夕情

      歷代文人雅士,曾留下大量嘆詠牛郎、織女悲歡離合及七夕風俗的詩文。

      《詩經·大東》中最早記錄了牛郎、織女的情事:“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詩中的牛郎、織女分隔於天河兩岸,終日辛勤勞作,使人感覺到二人那份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三國時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說:“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感嘆牛郎、織女是一對長期被天河所阻隔的戀人。

      自古以來,心靈手巧的女性都備受人們的讚賞,南朝梁簡文帝有詠誦“穿針乞巧”之句:“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來。”(《七夕穿針》),“疑月”、“恨風”表現了穿針女想盡快將綵線穿入針孔的急切心情。南朝梁時詩人劉遵、劉孝威各有《七夕穿針》詩一首:“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花抽一縷,舉袖弄雙針。”及“縷亂恐風來,衫輕羞指現。故穿雙眼針,持縫合歡扇。”前詩寫穿針女子於花前月下,以穿雙針爭強鬥巧;後詩中的女子於七夕穿針,不僅乞巧,更重要的是向織女祈求愛情的幸福。詩人藉助具有特徵的事物,以暗示的手法,推開了穿針女的心靈之窗,讓人們看到了她們七夕穿針時內心的隱秘。郭沫若寫的一首有關七夕的詩也獨具風味,表現了詩人的浪漫情懷:“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不甚寬廣。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不信,請看那顆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七夕詩雖然浩瀚如煙海,但寫出新意的並不多。清代,江蘇鎮江有個王氏女,14歲那年的七夕,她作了一首詩:“四海煙沉望下方,笑他痴女忒荒唐。小仙果有無窮巧,如何一歲一見郎。”從詩中可以看出,這個少女並不相信“乞巧”,而是借用織女之口寫詩,意境清新而又不落前人窠臼;清代浙江秀水縣有個叫黃箴的才女,著有《文韻閣詩集》,她也寫過一首《七夕》:“造化玄機卻總才,名花終古少常開。阿依不乞天孫巧,但願年年送拙來。”因為上天都忌妒有才的女子,因而自古以來才女大多薄命。作者別出心裁地寫出了自己偏不向天孫(織女)乞巧,而要求乞拙的想法,這實際是對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控訴和鞭撻;另外,民間流傳著一首七夕迴文詩:“星雙照處展雲羅,好夢鴛衾一半多。屏畫倚嬌含睇女,青娥淡掃夜如何。”此詩意境大新,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在七夕節,人們最關注的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最讚賞的是他們堅貞不移的愛情,最同情的是相愛的人難相聚。這個日子,使得紅塵中的我們,在這一天仰望星空,讚賞永恆而美麗的愛情;這個日子,也一直深深地打動著華人的心,致使牛郎織女的傳說透過文學、藝術、風俗等渠道,滲透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中。

    □作者 張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易烊千璽的時尚表現力怎麼樣?他在時尚圈地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