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總會在電影片尾字幕裡看到攝影師和攝影指導這兩個職位,是不是它們不是同一個工種?
34
回覆列表
  • 1 # camerafish

    攝影師只是操機的,攝影指導是根據電影情節及表達方式的需要給出具體拍攝要求,說白了就是一個給出計劃和要求,一個是具體執行。

  • 2 # 鏡頭裡面鄉村

    攝影師就是操作工具拍攝人,一定要按到攝影指導去拍畫面,攝影指導就按導演要求去佈光線場景,鏡頭推進A攝影師拍大景B攝影師拍特寫C攝影師拍遠景等。當然好攝影師是不要指導甚至可以不按導演要求捕捉演員某個要求細節,當然這樣攝影師與導演是多年合作相互理解對方藝術感。

  • 3 # 愛攝影的老甘

    電影劇組裡的攝影指導和攝影師,是兩個不同的職業。一個劇組裡攝影師可以有好幾個,但攝影指導只有一個。

    首先說攝影師,攝影師在劇組裡是具體執行拍攝工作的,也就是掌機的,根據機位的不同,一個劇組裡攝影師可以有好幾個,比如說三機位拍攝,至少就得有三個攝影師操作三個攝影機。攝影師除了執行具體的拍攝工作,對燈光佈置也有發言權,一般燈光師要按攝影師的要求布光,所以一個好的電影攝影師一般來講都是一個好的燈光師。

    再說攝影指導,攝影指導負責貫徹導演的畫面意圖,指導攝影師工作。一場戲裡需要架幾個位機位、用什麼樣的拍攝手法、燈光怎麼佈設才更能突出主題,一般都是由攝影指導決定,指導攝影師來貫徹意圖。比如這場戲要表達恐怖的意思,那麼攝影指導就來告訴攝影師怎樣拍才能表達出恐怖的味道。

    攝影指導在劇組裡的地位要高於攝影師,僅次於導演,日工資一般都在5000元起,高的有上萬的。一段鏡頭,導演說“過”,還要攝影指導看畫面是否達到要求,如果攝影指導不滿意,那還得重拍。

    一個劇組裡最重要的就是導演、攝影指導、美術指導了,這個三個角色的藝術素養和配合默契程度,對所拍攝的電影至關重要。

  • 4 # 鯨魚電影

    不同的電影,對於這種職位的安排也不同,甚至連工作內容也都不一樣。

    攝影指導簡稱是DP,也就是首席攝影。在美國,攝影指導要肩負起所有的攝影內容,包括布光、佈景、移動攝影機等。而在歐洲,攝影指導只是“攝影燈光師”,也就是隻負責測光和布光,剩下開拍以後的事情,就都交給真正負責掌鏡的攝影師去做。

    比如英國出生的攝影指導大衛·沃特金,在片場佈置好了燈光之後就去一邊睡覺了。後來他憑藉電影《走出非洲》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上臺領獎的依然是他,而他也不忘在臺上對一起工作的攝影師們致謝。

    美國電影攝影協會成立之後,入會的攝影師都自稱自己是“攝影指導”,以此體現自己的高水平。而在劇組裡,攝影指導的地位也會高於一般的攝影師,比如劇組開準備會和技術碰頭會的時候,參加會議的都是攝影指導,而不是攝影師。

    在咱們國內也是如此,舉個例子,比如去年上映的《繡春刀2:修羅戰場》中,片尾字幕裡以大字形式出現的攝影指導是韓淇名,而在後面的小字字幕裡則是跟著一連串的攝影師名字。

    韓淇名大學畢業之後就直接做了攝影指導,沒做過一天的攝影助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誠,自己在拍攝《繡春刀》系列時,從頭到尾也沒有掌機。他認為掌機只是攝影工作的一部分,而他所要做的是要跟劇組其他部門,像機械、燈光、演員、服化道等進行溝通配合,所以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平衡現場上,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他還說他已經在籌備階段做好了電影視聽節奏的準備,因此到了實際操作階段,就可以交給別人去做了:“在前期導演和我花了很長時間去做分鏡頭,甚至對於一些鏡頭我們都有了長時間的演練,也是在努力規避拍攝現場其他元素的不確定性。因為在現場,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高效地用在最有用的環節上。”

    其實在我看來,有“攝影指導”和“攝影師”區別的標準,往往跟影片自身的投資多少有很大關係。比如票房炸彈《戰狼2》中的攝影指導是敖志君,而在片尾字幕中,整個攝影組的人竟然多達58人(包括水下攝影團隊)。而敖志君的工作內容其實跟韓淇名差不多。

    但對於一些小成本電影來說,這兩個職務就通常會合並在一起。比如萬瑪才旦的《塔洛》,就只設有“攝影”一職,呂松野既要做攝影指導的工作,也要實際掌鏡。

    是不是成了攝影大師,就可以只負責發號施令而不用掌鏡了呢?其實也未必,像李屏賓這位獲獎無數的攝影大師,在拍攝楊超的《長江圖》時,依然實際參與掌鏡,令人敬佩他的敬業精神。

  • 5 # 陳sir視點

    不是一回事的,攝影師負責具體的攝影操作,屬於動手的那個,攝影指導通常是負責攝影技術的指導,一般情況下不會親自動手操作拍攝機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從事資料探勘方面的工作,考研應考什麼專業?前期要有什麼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