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戴眼鏡的學霸

    我們就從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對利益集團的研究來解釋一下這個現象。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先講講做蛋糕和分蛋糕。

    經濟學裡有個很流行的比喻,經濟增長就是把蛋糕做大,而收入分配就是分蛋糕。你是關心把蛋糕做大呢,還是關心如何分蛋糕呢?經濟學家的主流看法是,先把蛋糕做大,然後再考慮分蛋糕。這就是所謂的效率和公平之爭。經濟學家擔心,如果大家都關心分蛋糕,為誰分的多,誰分的少爭吵不休,就沒有工夫把蛋糕做大了。

    誰關心分蛋糕?各個利益集團最關心分蛋糕。之所以會有很多利益集團,十有八九是為了團結起來,分更多的蛋糕。所以,利益集團太多了,就會阻礙經濟增長。

    奧爾森說,經濟學家這是低估了利益集團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利益集團哪裡是文質彬彬的紳士,圍著一塊蛋糕開會討論。事實上,他們是要搶奪這塊蛋糕的!在搶的過程中,利益集團就像闖進了瓷器店的公牛,會把店裡的瓷器撞個稀巴爛。在涉及國家政策的時候,“小而靈活”的特殊利益集團就紛紛出洞了,它們行動力很強,可以透過遊說等活動影響政策制定者做出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決策,比如政府補貼、貿易保護、改變收入再分配的方案等。特殊利益集團為了一己之利,往往不顧社會整體和長遠的利益,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奧爾森對國家興衰的解釋,主要是從利益集團這個角度觀察的。

    如果一個社會承平日久,就容易滋生更多的特殊利益集團。而特殊利益集團的數量越多,就越是會降低社會效率,同時加劇政治生活中的分岐——大家都忙著搶蛋糕,願意從事生產活動的人就少了。假如工會或行業協會的力量過於強大,那麼,可能會導致原來的企業、工人失去競爭力,革新就會遭到抵制,創新就很難實現。

    舉個例子,發達國家的醫生、律師收入都很高,為了維護這種高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限制新人進來,於是,律師和醫生的團體就會遊說政府,要求新進入者必須要考執照。看起來,考執照是為了保護病人或害戶的利益,但要真是這樣的話,那每隔幾年,老醫生、老律師也要參加考試,不然他們怎麼趕上知識的更新呢?為什麼這些資格考試都是僅僅針對新進入者呢?所以,這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自我保護的巧妙機制。如果擠進既得利益集團,就能得到這麼多的好處,那麼,這些集團就會變得越來越封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過去的王族和貴族都時興互相通婚呢?就是不願意把好處給了外人。

    大量的既得利益集團都來搶蛋糕,於是,政府幹預經濟的程度越來越深,管制變得越來越複雜,讓市場參與者寸步難行。這時候,這個國家就得了制度僵化症。出現制度僵化症之後,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打碎既得利益集團,而打碎既得利益集團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出現了革命或戰爭。回想奧爾森在歐洲所觀察到的,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在戰後之所以迅速發展,他認為主要得益於戰爭對既得利益集團的破壞。

    先來看德國,希特勒上臺的時候,把國內其它政黨、社會組織全部幹掉,把軍事、政治和經濟權力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裡。二戰之後,盟軍透過1947年的反卡特爾法和反納粹計劃等措施,又把右翼的既得利益集團一掃而清。再看日本,軍國主義上臺之後,消滅了原來的左翼組織,二戰之後,盟軍佔領日本,在1947年實行了反壟斷法,並以戰爭罪的名義清洗了原來的大財閥和高官。

    當既得利益集團都被清除之後,經濟增長的道路也就暢通無阻了。相比之下,英美戰勝國的利益集團分利聯盟不僅沒有削弱,還進一步強化了,英國有龐大的特殊利益集團網,美國則有以利益集團遊說參眾兩院為代表的各式各樣的“院外活動”。

    奧爾森認為,正是分利集團的"尋租"活動導致了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遭遇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的“滯脹”現象。

    這樣從利益集團這個角度來看為什麼二戰失敗的國家經濟發展的反而比戰勝國更快,是否更具有說服力呢。

  • 2 # 放眼看天下

    外因兩國經濟恢復發展的共通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國推行了“非工業化”政策,而隨著世界格局兩級對峙的發展變化,同盟國為了對抗蘇聯(共產主義)扶植這兩國。二戰後美國全面佔領日本,為了遏止前蘇聯和中國的發展必然需要扶植日本經濟發展,其後越南戰爭的爆發促進日本經濟進一步的發展,美國需要日本成為其戰爭資源後方根據地;美英法共同佔領西德,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透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援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同盟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其次,亞洲的兩場區域性戰爭(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為兩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尤其是北韓戰爭的爆發大量戰爭物品訂單飛向兩國促進了其經濟發展。

    具體內因分析:日本:政府在歷史各個時間段制定了符合當時正確經濟發展策略,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指導、調節新型工業的發展;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了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的推動;教育的積極影響,開放的文化以及不服輸的態度和汲取外部文化和先進技術的思想。德國: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削弱軍事力量上,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的演講代表了同盟國對西德的扶持援助政策態度:“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1948年西德參加歐洲重建計劃。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充套件只有儘快的回覆歐洲的經濟。因此130多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裝置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其次,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援,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再者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掌握知識和技術的廉價勞動力。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以及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也就是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政府接著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援下實行了幣制改革,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緊緊抓住了北韓戰爭這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挽救了西德經濟。

  • 3 # 大臉貓愛吃愚

    戰爭只能摧毀有形的物體,摧毀不了人的智慧。二戰日本就能造航母了,德國更不用說老牌的工業強國。在加上國際政治因素。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 4 # 海洋海鷹

    主要是日本和德國與美國的關係極其密切。一直都是美國的盟國(起碼上實際)。2個國家從未進行過任何實際的戰爭賠款。還有日本和德國工業基礎,科技基礎,人才基礎從未被破壞過。最主要,也是最被忽略的是兩次世界大戰都掠奪了大量的黃金,白銀,及其它財富從未償還。這些是才是德國和日本戰後崛起的最核心的原因。日本在二戰期間,就掠奪了幾千噸黃金,這些黃金讓日本戰後瘋狂。任何忽略這一原因的,要麼就是為了美化日本,要麼就是貶低中國,甚至二者都有。德國也掠奪了大量的黃金。也是沒有日本多。日本掠奪中國財富極其驚人。僅黃金就有幾千噸。戰後,又被刻意隱瞞。但尤其日本掠奪中國財富太多無法保密。這才是最真實的日本和德國戰後崛起最核心的原因。

  • 5 # 臥聴蕭竹

    因為一個國家發展是快是慢是好是壞,並不在於它已經建有多少高樓大廈造了多少機器裝置,核心在於它的文化、科教、體制是不是跟上時代,全民的勞動力是不是得到了解放。德、日之所以成了二戰策源地,就是因為他們文化、科教、制度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社會的組織方式已經能夠發掘廣大民眾的勞動力,所以國力迅速上升,有了重新劃分世界的企圖。戰後,即便國家建設被完全摧毀了,人員傷亡也很大,但國民的文化、科技、覺悟、國家意識並沒有倒退,依然能夠迅速發展。

    當然,也離不開沒有戰爭的外部環境和美帝的充血了。

  • 6 # 19556083

    這顯然與他們所推行的一系列對內對外政策不無關係!戰前強大緣如此,戰後短時間內又迅速復甦,自然又如此!反觀那些動亂,貧窮,落後的國家……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多從自身找原因吧

  • 7 # 靜夜史

    很簡單啊,因為內部底子硬,外部壞境好!

    1、內部基礎

    作為後期之秀,德國和日本的崛起速度可謂一日千里,在英國、法國等老牌殖民帝國經過漫長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同樣遲緩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和日本已經將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合二為一了。而且起步較晚的德日兩國還高起點出發,摒棄落後的技術,直接從最先進的技術開始,這讓德國和日本有了後發優勢。

    二戰後同樣也是如此。德國在二戰後被美蘇等國瓜分,其原有的廠房設施被蘇軍大規模拆卸運回蘇聯,這讓德國被動地開始了技術的更新換代。從1947年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開始,德國追隨美國技術,經濟迅速恢復。

    而日本也同樣如此,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獲得了美國數千件專利的低價轉讓,使得日本能夠在廢墟上迅速完成重建。

    德日兩國作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其共同點就是本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且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這些人才能夠吸收和借鑑最先進的技術,幫助國家完成戰後重建和經濟的騰飛。

    2、外部環境

    二戰結束後,美蘇冷戰隨即開始。

    作為戰敗國,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瓜分,隨後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成立聯邦德國,而蘇聯佔領區則成了了民主德國。

    在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影響下,計劃經濟時期的民主德國迅速崛起。而資本主義的聯邦德國,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支援下,和英法意等國一樣,獲得了美國大量的資金技術,這些技術幫助聯邦德國在戰後十餘年就完成了經濟的復甦和騰飛,兩德成為冷戰的前沿。

    而日本比美國更加幸運,1950年半島戰爭爆發,日本成為聯合國軍的大本營,所以聯合國軍的戰爭軍備訂單雪片一樣飛向日本,日本藉此機會迅速完成戰後的資本積累。

    作為冷戰的前沿,美國將日本作為在亞洲對抗中蘇等社會主義陣營的前線,因此大力扶持日本經濟的發展。1968年,日本的GDP已經躍居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

    冷戰給了德日很大的經濟發展空間。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您的關注!

  • 8 # 仁觀天下

    二戰結束後,國際形勢迅速發生變化。德意日軍事失敗後,美蘇共同的敵人消失了。原有的合作基礎不存在了。從合作抗擊軸心國,變成全球爭霸態勢。

    為了全球爭霸,美蘇透過各種手段,網羅勢力,試圖成為地球上唯一的霸權國家。在這一大目標驅使下,美國急需有實力的幫手。

    而德國和日本原本在二戰前就是世界經濟和軍事強國。在美國的扶植下,迅速成長起來並非難事。以德國為例:噴氣式飛機、導彈、直升機等都是德國最先開發和應用。日本在航空、造船、機械、電子等也有多年的積累。在太平洋戰場,日本的航空母艦曾經讓美軍吃盡了苦頭。大和號戰列艦也是當時最大的戰列艦之一。

    下圖:二戰後期德國的噴氣式飛機亨克爾He 162

    二戰不過是摧毀了工廠、建築而已。科技人員、教育系統、工廠的工程師、工人等都還在,只要有錢,做硬體重建,迅速發展起來沒有什麼障礙。

    美國首先透過馬歇爾計劃,給歐洲國家提供了戰後重建的資金。德國、法國、義大利等迅速發展起來。二戰中,英國本土只是受到空襲,義大利、法國成為戰場的時間很短,所受到戰爭破壞都不算嚴重。恢復起來都很快。德國受損相對嚴重,但主要在硬體上,還有少部分被美國、蘇聯搶走的科學家,算是損失。

    日本則直接受益於北韓戰爭,在戰爭中充當美軍基地,提供物資補給中積累的資金,重建了工業。並在美軍與蘇聯在遠東的對抗中受益。

    德國、日本都在美國的支援下,發展起來,同時還享受了美國的軍事保護,軍費開支負擔減少,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

  • 9 # 社會我亮哥

    德日兩國都是二戰的戰敗國,經濟都遭受戰爭的重創,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割槽佔領,日本則完全由美國軍事佔領,兩國戰後的經濟都是極度虛脫,戰爭剛結束時,有人站在德國柏林街頭哀嘆:“即使清除這些瓦礫也要二十多年時間,要想復興,真是比登天還難!”可見戰爭對兩國造成的破壞。二戰結束後兩國能夠迅速崛起併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

    一、首先有其共性的原因:

    1、兩國都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革,這是兩國經濟騰飛的根本因素。德國就是清除納粹,日本就是根除軍國主義,兩國向現代民主政治過渡;

    2、兩國都是非軍事化國家,這樣可以有大量的資金用於發展經濟;

    3、兩國在戰前和戰爭期間都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都有雄厚的工業基礎,這是戰爭消滅不了的;

    4、美國的大力扶植,歐洲美國有個馬歇爾計劃,對日本,美國為了圍堵中國和蘇聯,自50年代初開始,美國調整了對日政策,開始大力扶植日本;

    5、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科教興國在兩國身上都有明顯的體現;

    6、人民的犧牲奉獻精神。以德國為例,當時西德工人的工資水平都要低於英國和法國,這大大增加了國家積累;

    6、正確的經濟政策。即都採取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這一政策創造了戰後整個資本主義發展的奇蹟;

    二、其次是當時的國際環境。一方面大戰剛剛結束,戰後國際局勢相對穩定;另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新技術紛紛應用於生產領域,它創造的效益是驚人的;

    三、還有一些個自的原因。如日本製定合乎國情的民展戰略,即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出口,搶佔國際市場;而德國的發展與這一時期歐洲的聯合密不可分,從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合作計劃,到1967年歐共體正式建立,西歐國家在經濟是日益密切的經濟合作為德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 10 # 貴桂永恆

    二戰結束後,成立了聯合國,美帝控聯合國,成立所謂聯合國軍,侵略北韓。後中國志願軍參戰,日本借北韓戰爭,日本成了美軍的後方基地,日本剩機開動軍工生產,軍火全部供應美軍。美日關係逐漸改善,最後發展成美曰同盟。曰本軍工經濟帶動整個經濟大快發展!

    二戰後,曰德都沒有本國的國防軍,曰本只有自衛隊,國防交由美軍託管,日本也省去大量軍費,用於其它民營企業。二戰後,因北韓戰爭,日本除介處了武裝軍隊,但政治並設有徹底清算天皇的政治責任,,經濟上也沒有對中朝韓進行戰爭賠償。所以,日本皇室政府和財閥們並沒有傷筋動骨。!因曰本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與美國經濟貿易很快對接,美國專注開發生產尖端軍工產品。將低端民用市場,都對日,德等國開放。對中蘇實行封鎖。所以,日德經濟很快發展起來。這就是當時的大環鏡,我的介答如此。謝謝!

  • 11 # 今古達觀

    德日民族的內部因素加上國際環境的有力幫扶,使德日兩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內部因素:

    1.德國日本兩個民族超邁群雄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就是決絕如一的智慧和行動力,這種智慧和行動力反作用於兩個國家也就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德國能產生偉大的藝術、哲學,也能產生惡魔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既能統一德國成為歐洲強國領袖群倫,也能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日本民族勇於學習、勤於借鑑,早早成為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東亞一流國家,但它常常以小搏大的僥倖獲勝,先後在甲午戰爭打敗大清帝國、在日俄戰爭打敗沙皇俄國,反而得志更猖狂成為二戰的另一個戰爭策源地,最終招致了原子彈的降臨報應不爽。所謂好能百世流芳,惡能遺臭萬年之謂也。2.德日兩國早早成為工業化國家的深厚積澱。這種積澱不惟有器物有形的製造歷練,更有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技術儲備的良好傳統機制。

    外部因素:

    1.現代體系改造的成功。二戰勝利後,戰勝國美英法深知德日戰爭潛力不解除必將留下大患,他們沒有“以暴制暴”只求痛快,而是用現代體系改造這兩個國家,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就是靠法律追責嚴懲罪犯的現代嘗試。繼之的種種法規體系出臺,無一不是從根除德日的戰爭潛力角度考量,讓其走向良性發展道路。

    紐倫堡審判

    2.冷戰紅利的及時反饋。二戰結束代之以冷戰開始,美華人出於世界新的經濟貿易體系建立,以馬歇爾計劃為開端的歐洲復興計劃帶動了歐洲特別是德國的超常規發展,北韓戰爭的巨大需求又給了日本難得的經濟復甦機遇,德日兩國在美國的羽翼下心無旁騖發展。

    這樣內外部因素的疊加使得德日兩國迅速崛起,不約而同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德國日本得到了他們曾經醉心戰爭發動攫取而沒有得到的東西。在當今世界舞臺上,很多國家都想成為世界性大國,但世界性大國更多這意味著責任和擔當。德日兩國政府對世界性大國的誘惑難以抵擋,但兩國民眾的反戰、反軍事化潮流趨向同樣不可忽視,因為他們也知道戰爭的罪惡,知道和平的珍貴。刷存在感很流行,但我始終認為人民的福祉最大,德日兩國還是一心一意作世界性經濟大國的好。

  • 12 # 淡然小司

    我們先說德國,德國對二戰以後被美,蘇分別佔領。德國在戰爭中損失的是一大批的科學家,還有工廠,但是德國的一些產業技術工人並沒有喪失,這就是一大筆寶貴的財富。德國也因此快速的恢復了戰前的經濟水平。

    在希特勒執政時期,德國大量發展軍事工業。整體國家經濟水平在歐洲屬於第一位,這為德國積累了大量優秀的產業工人。在戰後恢復經濟的過程當中,這些優秀的功能發揮出主導的作用。

    而同時,為了對抗強大的蘇聯。美國提出了著名的為歐洲復興的“馬歇爾計劃”。德國因此而受益。畢竟當時的西德,直接面對的是蘇聯所扶持並且支援的東德。“馬歇爾計劃”讓德國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再加上德國大批的技術,產業工人,得以讓德國經濟快速恢復。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國際環境。雖然說有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對抗,但是整體歐洲國家處在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這就給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大家快速恢復經濟,相互促進經濟發展,使整個歐洲經濟快速恢復起來。這樣就讓德國很快成為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再說日本,日本這個國家,擁有大量的產業技術工人要比德國多得多。日本在二戰期間損失了一部分的工廠,但是本土的科學家並沒有遭到掠奪。二戰之後,由於諸多原因。日本並沒有被分別佔,而是由美國一家駐軍,這樣就導致了日本沒有被分裂。這一點很重要,這也讓日本能夠得以集中精力快速恢復經濟。

    而且北韓戰爭的爆發,直接給了日本機會。美國為了對付北韓,把日本作為戰爭戰略物資的中轉基地。日本在這期間,大量的彙集資金,為戰後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保障。為了募集資金,日本政府甚至鼓勵日本婦女為美國大兵服務而賺錢。可見日本這個民族的整體國家凝聚意識有多強。

    美國在亞洲發動的另一場戰爭也讓日本受益非淺,那就是越南戰爭。作為戰爭中轉基地的日本,擁有北韓戰爭物資基地基礎,這就成為越南戰爭最合適的後方基地,兩場戰爭,直接讓日本經濟快速的恢復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80年代猖狂的日本,甚至叫囂要買下整個美國。並且發行針對美國的書籍《日本可以說不》,不可一世的日本,忘記了美國拴在脖子上的鏈子。結果一個《廣場協議》,就把日本不可一世的心,徹底打回了原型,以至於日本這20年來都沒有徹底爬起來。但是在2010年之前,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最後德日兩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美蘇的冷戰對抗,德,日兩國由於美國的駐軍保護。兩個國家不用耗費大量的資金用於軍事保障方面的投資。這樣節省下來的國防費用就可以為經濟恢復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而兩個國家可以安心的發展經濟。最後兩個國家分別佔領了世界經濟不同領域的制高點。 圖片來源於網路

  • 13 # 東方閏土養木

    謝邀請。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以後可以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於首先他們兩國地處冷戰前沿,西方需要它們快速發展起來以增強自身實力對抗華約陣營,同時也可以更多幫西方老大分擔軍費。其次二戰以後50年代到70年代這20年由於戰後重建令全球經濟大發展,它們正好搭上了順風車。

  • 14 # 西涼宣撫使

    筆者致力於二戰之後的國際社會領域研究,對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很多國家在戰後的發展步伐有著較為深刻的瞭解,不才在這裡為大家總結一下德日兩國(也可以包括義大利在內)戰後迅速崛起為經濟大國的前因後果。

    首先,寬鬆的國際環境。二戰結束後,三個戰敗國都受到了國際仲裁和處置,並且都成為了美國的擁蹙,西方資本主義陣營都受到了“馬歇爾計劃”的春風,積極求得美國的經濟支援和幫扶,美國的支援在那個一片廢墟的時候的意義是重大的,而且這三個戰敗國都因為自身身份的原因,不允許發展軍事,諸如德國即使加入了北約,也不必為安全責任承擔過多的軍事費用,可以將大量的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在百廢待興的狀況之下,寬鬆的國際環境為經濟的崛起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推力。

    其次,這三個國家都有著改變時代的政治家。雖然歷史的發展從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但是一些風雲人物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是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的。德國的阿登納、日本的吉田茂、義大利的加斯貝利,這三位優秀的政治家在戰後竭力擺脫戰敗國陰影,致力於經濟重建與復興,為自身國家的經濟崛起做出了無可代替的貢獻,還為積極融入國際社會做出了關鍵性的事情,也因為他們在那個關鍵歷史節點上起到的巨大作用,阿斯貝利被稱為“歐洲之父”,阿登納的執政時期被稱為“阿登納時代”,吉田茂被譽為“日本戰後崛起之父”,他們與這三國的經濟崛起有著很大關係。

    其三,是戰爭之後的復興是歷史規律。我們可以從人類社會很多例子來看,每次大規模戰爭之後的建設,由於將精力轉移到生產的發展,人口會出現激增,社會生產力會迅速膨脹,這是社會規律,比如中國古代很多的盛世和治世也都是大規模戰爭結束以後出現的,這種清零後的增長是很驚人的。

    其四,是德日能夠崛起為經濟強國的原因,那就是兩國的發展基礎好。雖然二戰帶來巨大的摧殘,但德日兩國都有著非常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實力基礎,兩國都十分重視科研與教育領域的投入,並在戰後還有所發展,譬如日本長期堅持的“工匠精神”,德國製造業的一貫嚴謹,這是兩國成為強國的技術基礎。

    德日兩國的崛起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國內國際諸多元素造就的,復興是這兩國在戰後發展歷程中的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批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職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