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菁
-
2 # 農人小張生活錄
一、宿根甘蔗的栽培
從新植甘蔗收穫後的蔗苑萌發成長的甘蔗稱為第一年宿根,依次類推。
國內外蔗區均廣泛地進行宿根甘蔗栽培。宿根年限多為1~2年,也有4-5年的,宿根甘蔗的面積約佔植蔗總面積50%以上。因此,發展宿根甘蔗,提高其產量和質量,對多產食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甘蔗栽培的一項重要制度。
二、宿根甘蔗的優點
(1)節省種苗 多留宿根蔗可節省用種。
(2)節省勞動力,錯開農事季節 栽培宿根甘蔗,可以節省整地、下種、覆土等新植蔗的一系列工序所耗費的勞力。同時,由於宿根蔗早生快發,早管理,可以錯開春耕農忙季節,有利於整個農事安排,可促進當地農業生產發展。
(3)早熟由於早生快長,蔗糖分積累較早,相應較早熟。
(4)增產潛力大 宿根甘蔗芽藥多,出苗早,生長快,能提早利用良好的自然條件,積累更多的幹物質,為增加甘蔗有效莖數和提高單莖重打下基礎。
三、宿根甘蔗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1)長期連作不利於土壤肥培 宿根年限過長,作物佈局不合理,造成蔗田土壤理化性狀變劣,又缺乏深耕,使土中的有機質不斷減少,加之有效養分不足,有毒物質積累過多,造成土壤肥力嚴重下降。
(2)地下蟲害嚴重主要是蔗龜幼蟲為害較嚴重,致使蔗根發株差,有效莖數不足,直接影響甘蔗產量。
此外,由於生產程式相對簡單,容易造成人們思想上不重視宿根蔗的管理,如不及時開壟松範、少施肥料、不及時除蟲等,造成長勢差,產量下降。這種情況雖然不是耕作制度和作物本身的問題,但生產實踐中卻常常出現,應引起注意。
四、宿根甘蔗栽培關鍵技術
(1)選用宿根性強的甘蔗品種 宿根甘蔗產量的高低、年限的長短,與選用品種的宿根性有直接關係。宿根性好的品種,根系比較發達,活芽多而生活力強,萌芽快,發株多,抗逆性較強,適應性較廣。因此,選用宿根性強的品種,是甘蔗高產的基礎。但是良種要配合良法栽培,高產基礎才能發揮作用。
(2)加強新植蔗管理,培育健壯蔗範 新植蔗的蔗苑是宿根蔗的生長基礎。
第一,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肥。上季甘蔗孕育芽、筍的數量及長勢強弱,同新植時的土壤結構有密切關係。要使土壤有良好的結構,就必須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質肥料,使蔗作土質鬆軟,土層深厚,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改善甘蔗地下根、芽的生長條件。增施有機質肥,特別是在低溫、乾旱的冬季有霜凍的蔗區,對防寒護苑更為重要。要廣闢肥源,如積制豬牛欄糞;間種花生、黃豆、綠豆、太陽麻等作綠肥壓青;蔗葉回田漚制,結合培土施於蔗畦;充分利用糖廠的濾泥,施塘泥、海泥肥;利用垃圾、草皮肥;積極積制腐殖酸類肥等。
第二,適時收穫,注意砍收質量。上季甘蔗的收穫時間和砍收質量的好壞,均對翌年宿根甘蔗芽萌發發株有很大的影響。各地蔗區應從實際出發,確定要留宿根的甘蔗適合的收穫期。
中國蔗區除海南省外,大部分屬亞熱帶、溫帶,四季溫差懸殊,特別是溫帶蔗區,冬季霜凍嚴重,不利宿根萌芽越冬。一般來說,每年都有低溫霜凍的蔗區,保留宿根的甘蔗,應在重霜前收穫完畢,並要覆土和蓋蔗葉、稻草等,保護蔗,過冬,以利儲存較多的活芽;氣溫較高、霜凍較少的蔗區,如華南蔗區,在大寒過後收穫新植蔗較為適宜,過早收穫因越冬期間尚有一段較長的低溫乾旱期,蔗田裸露,土壤水分不足,若缺乏地上保護,則會削弱蔗莞的生活力,增加死芽數。在立春前後砍收新植蔗最好,此時氣溫已回升,雨水將至,有利於宿根蔗芽萌發。
(3)貫徹“四早”管理技術 宿根蔗與新植蔗相比,其主要特點是一個“早”字,即早萌芽發株,早分櫱,早封行,早伸長撥節,早縮尾,早成熟等。故宿根蔗的管理措施也應相應地提早。
早開壟松苑 由於前造甘蔗經一年的培土、踐踏、雨淋、日曬後,通常土壤板結,通氣不良,甘蔗根系發展受到影響,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開壟鬆土。就是將壟的兩邊犁翻,把範周圍和蔗株之間的土徹底鬆開,犁翻時要靠近蔗範兩邊進行,深度達到蔗苑基部,蔗地破壟後,緊接著冬季雨少乾旱,嚴重抑制宿根蔗根芽的萌發生長,尤其是高旱地蔗區比較突出,故保持土壤有足夠的水分很重要。有灌溉條件的蔗區,應在砍收後儘快灌1次發株水,或結合開壟松範後灌水。
早查苗補莞 宿根蔗會因病、蟲、旱、凍等不良條件影響,造成缺,死苗現象,為保證宿根蔗有效莖不減少,就必須及早查苗補莞。
早防蟲 防蟲必須抓緊抓早,可在開壟松苑後結合施肥、回土施藥防蟲。
(5)覆蓋地膜 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宿根蔗可增溫、保溼、保肥,在宿根蔗開壟松苑、施肥、灌水後應隨即覆蓋地膜,以提高萌芽發株率,增加有效莖數和單莖重,增產效果顯著。
-
3 # 爆笑的小丸子
1、甘蔗品種的選擇:選擇宿根性好的甘蔗品種表現為發株多而且整齊,這是高產穩產的基礎。在新植時,應選用宿根性好的品種,如新臺糖16號、新臺糖25號、桂糖11號等品種,可延長宿根年限。
2、種好上季蔗,為宿根蔗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宿根蔗蔸具有良好的根系和健壯的地下芽,發株早、壯和整齊,上季甘蔗必須種好管好,這是獲得宿根蔗高產穩產的前提。因此,新植蔗要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創造深、肥、軟的土壤條件,合理密植,防治蔗龜、蔗螟、棉蚜,維持蔗蔸生活力,使蔗蔸有更多的活根和活芽。
3、管理好上季蔗蔸:適時收穫甘蔗,保證收穫質量。避免雨天砍蔗,儘量不踩壟頂,以免土壤板結;用小鋤低砍,蔗頭不裸露出壟面,以減少病蟲和霜凍危害;如有霜凍的蔗區應在霜凍到來之前收穫,並以蔗葉或地膜覆蓋蔗蔸安全過冬。春暖後砍去秋冬筍,燒掉蔗葉,既能除病蟲草,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宿根蔗怎麼樣管理能提高產量?
4、早開壟松蔸,促進發株:開壟松蔸是指將蔗壟和蔗蔸周圍的土翻開,讓蔗蔸完***露在地面。以利於土壤風化,消除有毒物質,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促進低位芽萌發、分櫱和生長。開壟松蔸後,要根據天氣、土壤水分、蔗芽萌發等情況適時覆土。
5、早施肥灌水,促進早生長:早施肥灌水,能早補充養分,促進宿根蔗苗健壯,生長整齊,成莖率高。施肥方法:首先要在雨後或灌水後回壟前近蔗蔸兩旁,每公頃施農家肥7500~10500kg,過磷酸鈣肥750kg,鉀肥300~450kg,尿素105~150kg,呋喃丹60kg,然後將土回壟培到蔗蔸的兩邊,培土厚度以基本蓋住蔗蔸為宜,在6月底完成。
宿根蔗怎麼樣管理能提高產量?
6、早查苗補苗,保證株數:一般宿根蔗缺株斷壟嚴重,要早査苗補苗,以保證全苗及分佈均勻。補苗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開壟松蔸時發現有缺株斷壟達50cm以上的,可在蔗蔸較密的地段挖蔸補缺,或從不留宿根且品種相同的蔗地裡挖蔸補缺。第二次在施苗肥時,從發株較多的蔗蔸裡移密補稀,或用預備苗補苗,不能用種莖直接補苗。補苗後要淋定根水,成活後多施一次提苗肥,使全田蔗株生長均勻,提高成莖率。
7、早防治病蟲害,保證穩產:宿根蔗田是甘蔗病蟲的越冬場所,宿根蔗發芽出土快,早見青葉,易招引病蟲,危害早且嚴重,必須早抓防治病蟲工作,除了在施回壟肥的同時結合撒施農藥防治地下害蟲外,發株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要早於新植蔗。
-
4 # 奇台艾力哥
一、宿根蔗地下部的生長特點
1、宿根蔗的根系:宿根蔗的根系由老根和新根兩部分組成。原來老蔗蔸的老根能生長許多支根,上面密佈根毛,在7月份以前吸收能力強;新的株根發生早,生活力強。所以,宿根蔗在前、中期因有兩套根系而具較強的吸收能力,這也是宿根蔗前、中期生長較快的主要原因。但由於宿根蔗根系分佈比較淺,容易導致其後期生長慢、早衰快和容易翻蔸倒伏等。
2、宿根蔗的地下芽上季甘蔗收穫後留在蔗粧上的地下芽較多,以每公頃約為75000條蔗莖、每個蔗樁上有6個芽計算,共有蔗芽約450000個,這相當於新植蔗下種芽數的4~5倍。然而,活芽數只佔總芽數的40%~50%,其中能萌動的芽又只佔活芽數的50%~60%,其餘為休眠芽。另外,所有的萌動芽中,高位芽生長很弱,又易受到乾旱、病蟲的危害,成莖率低,所以,只有低位芽是宿根蔗有效莖的主要來源。
-
5 # 吳小呆
一、 整地及播種
(一)深耕整地。播種前最好進行蔗地機械深耕深松,耕地深度為30-40釐米,深松深度達30-40釐米。實踐證明,蔗地進行深耕深松是提高糖料蔗單產和含糖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降低生產成本和增加蔗農收入的有效措施,可促進甘蔗的可持續發展。據驗收,進行機械化深耕深松與傳統人畜力耕作相比,平均畝產增1.64噸,每畝節約成本261.2元,增產增糖效果十分顯著。沒有機械化耕作的土地也要儘量做到精細整地,使耕作層達到深、松、碎、平,創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氣和增溫的土壤條件,以利於甘蔗的發芽和根系的生長。同時要根據蔗地的地勢狀況平整土地或修築成梯田,以利於大雨來臨時的排水。
(二)開好種植溝。旱地甘蔗宜提倡“深溝淺植”。中等肥力以上的蔗地要改變傳統的窄行種植(90-100釐米)為寬行種植(120―130釐米),溝深20-30釐米、溝底寬25-35釐米;水田種蔗,肥水充足,行距要適當加寬。同時要注意開好排水溝。為了便於機械化管理和操作,行距可根據使用的機械進行調整。我區目前推廣的新臺糖品種具有較強的分櫱能力和宿根性,且生長旺盛,要奪取高產必須具有較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實踐證明,推廣1.2-1.3米的寬行種植,不僅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還能確保糖料蔗健壯生長,促進有效蔗莖增加, 且蔗莖長、粗、重,從而易獲得較高產量。
對一些瘦、瘠的旱坡地行距可為100釐米,以增加蔗地的畝有效莖數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而達到高產。旱坡地還要按等高線開行,這樣可以減少雨水沖刷土壤,起到保水保肥保土的作用。
二、採用良種,選好蔗種
(一)選用良種。因地制宜地選用適宜當地栽培的良種是奪取高產的有效措施,糖料蔗良種是指抗逆性強(特別是抗旱力強)、適應性廣、宿根性強且高產高糖的品種。目前廣西推廣的良種有新臺糖16號、新臺糖22號、新臺糖25號、新臺糖26號和新臺糖27號,桂糖94/116、桂糖94/119,臺優、粵糖93/159、粵糖94/128、粵糖95/168、園林1號、園林2號、園林3號、園林6號等品種(各主要新良種的介紹見第五節)。實踐證明,選用良種,各地可根據品種的特性和本地的氣候特點、土壤條件、各品種引種時在當地的表現以及早中晚熟品種搭配等多項因素進行選擇。一般來說:水田和水肥條件較好的旱地應選用新臺糖系列品種,有利於充分發揮品種的高產高糖特性,取得高產高糖產高效。土壤較為貧瘠可選用桂糖94/116或桂糖94/119等品種,桂中偏北的地方要注意選擇耐寒性強的品種,同時要注意同一塊地甘蔗品種在新植的時候要輪換,同一蔗區內甘蔗品種宜安排種植3個品種以上,避免品種的單一,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二)種莖的的選擇。甘蔗既可用全莖作種又可以用部分莖作種,所以蔗種又可分為全莖種、半莖種和梢部種,在生產上一般選用植株梢部以下40-50釐米的幼嫩莖作種,或者說選用梢部生長點以下10個芽作種最好。因莖梢含糖份低,含葡萄糖、果糖、澱粉、蛋白質等較多,而作為原料蔗進廠回收率低價值低,同時由於其莖芽保護較好,用其作種既可減少原料蔗的損失,減少用種量,可提高發芽率。特殊情況下可採用全莖做種。但無論用那一段作種對種莖的要求是一樣的,那就是要新鮮、蔗芽飽滿健壯、無病蟲害、品種純正。
(三)種莖處理:1、砍種:首先按每段種莖2-3個芽進行斬種,斬種要先剝除葉梢(蔗殼),然後將種莖平放木墊上,芽向兩側,用乾淨的利刀快速斬種,儘量做到切口平,不破裂,作業時要眼明手快,一邊砍種一邊要及時將死芽、爛芽、蟲芽、氣根多和混雜品種剔除掉,以提高種苗的質量。砍下的種苗就按芽的成熟程度分別放置,即較老的放一堆,較嫩的放一堆,這樣到地裡種植,出苗就比較整齊,便於管理。2、種莖消毒,把斬好的種莖放入50%可溼性多菌靈125-160克兌水100公斤的溶液中浸5-10分鐘即可。也可用其它消毒農藥按照說明進行消毒處理。冬春植蔗特別要做好種子消毒工作,切不可麻痺大意,廣西高溫高溼,越冬的病源多蟲口密度大,病蟲滋生繁殖快,很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的病蟲害,如發生鳳梨病,造成爛種爛芽、缺苗斷壟,影響全年的甘蔗生產。
三、施足基肥。甘蔗是高產作物,不僅需水量大,而且需肥量也大,所以要放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農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要將甘蔗全生育期所需的磷肥鉀肥全部作為基肥,氮肥則施20%左右。一般要求每畝農家肥500-1000公斤,鈣鎂磷肥70-100公斤、氯化鉀15-20公斤,尿素10公斤混合作基肥。或用氮、磷、鉀含量分別10%複合肥100-150公斤作基肥,用氮、磷、鉀含量分別25%複合肥50--100公斤作基肥。其中有機肥和磷肥應先堆漚15天后再施用。基肥的施用,一般選在天氣晴朗、土壤溫度較低的種植前一天施下較好。化肥的應均勻施放在種植溝內,然後將肥料與土壤拌勻後再下種,儘量避免蔗種與肥料直接接觸,以防止燒傷種苗。
如有條件的地方使用酒精廢液噴淋甘蔗技術,在甘蔗下種後畝施5―6噸酒精廢液,可不施用化肥作基肥,也能滿足甘蔗的生長需要(具體施用技術祥見本書第 節)。
四、合理密植。目前我區推廣的良種中大部分為中大莖種,要求每畝基本苗數為5000-6000株。春植蔗下種一般7000-8000個芽;冬植可適當增加15-20%的芽,約為8500-9000個芽;而秋植蔗下種量可減少15-20%個芽,約為5000-6000個芽。要保證每畝中大莖種有效莖數為4000-5000條,中小莖種有效莖數達5000-6000條,這樣產量才有保證。
擺種要求:種莖豎向以品字形或鐵軌式雙行窄幅擺放,兩行種之間距離8CM左右,種莖與土壤緊貼,芽向兩側。一般人工擺種,下種時手用力往下輕壓,利於蔗莖吸收土壤水分及新根的入土。寬行(125釐米以上)種植的種莖可進行橫向擺放,以增加行內的苗數。
五、使用除蟲藥和除草劑。擺放好種莖,由於種莖糖份高,易引來各種地下害蟲的咬食為害,因此要及時撒上除蟲藥,如每畝用特丁磷 4--5公斤,撒施在種植溝內,也可每畝用3-4公斤克百威或4-5公斤甲基異柳磷撤施植溝。然後蓋土3-5釐米。甘蔗由於行距寬,萌芽慢,因此行間雜草滋生快,影響甘蔗的前期生長,為此最好能在蓋土後(一週內)施用除草劑,除草劑可選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畝;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畝;25%敵草隆200克/畝。兩種藥減半量混合施用效果更好。均兌水40―50公斤噴霧。此外,進行覆蓋和間套種作物減少雜草的生長。
六、地膜覆蓋。地膜覆蓋是一項保護性的栽培技術,多年來應用於甘蔗上增產增糖效果顯著。地膜覆蓋為什麼能增產呢?一是提高了土溫;二是保持土壤水分;三是維持了土壤疏鬆;四是抑制了雜草的生長;五是加快了土壤養分的分解。從而促進蔗芽的早萌動,早出土,提高甘蔗發芽率。蓋膜的方法如下:在完成下種、施肥、噴除草劑等工序後,選用寬40―45釐米、厚0.005―0.010毫米的地膜,鋪開拉緊,使地膜緊貼蔗行,膜兩邊用細碎的泥土壓緊壓實,使地膜露光部分不少於20釐米,蓋膜時土壤必須溼潤,土壤乾旱時要淋水後才能蓋膜。目前許多地方使用蓋膜犁來覆蓋地膜,一次就可完成蓋土、蓋膜等工序,且蓋膜質量好,工效高。
綜上所述,播種田間作業的順序為:開種溝→施基肥→蓋薄土→擺放種莖→撒防蟲藥→蓋土→淋水(雨天或土壤溼度較大時可不淋水)→噴施除草劑。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加蓋地膜。
甘蔗是中國的主要糖料作物,甘蔗糖約佔中國總產糖量的80%。中國2002年~2003年植蔗面積約103.93萬公頃,其中廣西、雲南、廣東三省區佔90%以上。中國甘蔗總產量僅次於印度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但單產較低(約4.2噸/667平方米),是甘蔗生產上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文就中國甘蔗栽培的豐產技術進行綜述,旨在推動甘蔗“三高”栽培的進一步發展。
一、選用良種,合理輪作。推廣應用甘蔗良種是提高甘蔗單產的最有效途徑,必須選用與蔗區環境條件相適應、抗逆性好、宿根性強的良種,才能獲得高產。廣西植區選用新臺糖10號、16號、20號、22號和粵糖93/159等早、中、晚熟品種,既保證高產又能兼顧糖廠按時開榨和確保糖料蔗的高含糖分。
由於甘蔗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產量高、對土壤養分消耗較多,長期連作或宿根年限較長,土壤肥力下降,養分失去平衡,病蟲草害也較嚴重。合理輪作對甘蔗穩產高產的作用很大,有兩種方式:(1)水旱輪作,可使土壤疏鬆,不易板結,蔗稻兼益;(2)旱地輪作,甘蔗新植1年並宿根1~2年後輪種花生、大豆、芝麻、蠶豆、甘薯、玉米、穀子等短期作物,有利於改善土壤物理效能。
二、蔗地深耕,重施基肥。一般採用牛犁翻耕或機械深松耕。前者實行兩犁兩耙,犁至30釐米,耙碎土壤;後者用沒有犁壁的硬土層破碎器深度鬆土,犁35~45釐米深至底土。通常在整地時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的磷、鉀化肥為輔。一般用1000千克~1500千克/667平方米,腐熟農家肥和10千克~15千克/667平方米過磷酸鈣及硫酸鉀,均勻撒施於蔗田;也可在下種前將土、肥拌勻施於植蔗溝內,邊施肥、邊下種、邊覆土。
三、精心選種,浸種消毒。選擇蔗莖粗壯、不空心、不蒲心,蔗芽飽滿,無病蟲為害的蔗莖做種。通常採用生長點以下50~67釐米的一段蔗梢做種,用利刀砍成單芽段、雙芽段或多芽段,切口要平整,避免破裂。
浸種能增強種苗吸水能力、促進發芽,也可殺滅種苗上的部分病蟲害,包括清水浸種、2%石灰水浸種和藥劑浸種。不同方法浸種時間各不相同,長則1~2小時、短則5~10分鐘,藥劑浸種可用50%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浸泡5~6分鐘。催芽能縮短種苗萌發出土的時間、提高萌芽率,有堆肥釀熱催芽法和蔗種堆積催芽法兩種。催芽時間大約1周,當種苗上的根點突出、蔗芽脹起呈“鸚鵡嘴”狀時,即可下種。
四、適時下種,深溝栽培。甘蔗下種有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根據下種期的不同,分成春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等栽培制度。春植蔗下種在立春至清明節令之間,適當早植有利於甘蔗提高產量。秋植蔗在立秋至霜降期間,下種不宜太早也不宜太遲,以中間時期為佳。冬植蔗在立冬至立春兩頭溫度較高時下種最好,溫度較低時要用地膜覆蓋,保證蔗苗安全越冬。
深溝栽培可以確保前期種苗萌發和後期土壤積蓄水分,利於生長,增強抗旱能力。
1.深溝淺種法。溝深5040釐米,下種時再挖溝底7~10釐米,施入底肥後下種,然後蓋土10~15釐米,效果較好。
2.深溝板土法。邊開植蔗溝邊下種,在開挖第2溝的蔗溝時,用其溝底溼土蓋第1溝的種苗,而後進行鎮壓。
3.穴植聚土法。在坡地上免耕(或者耕犁1次後)挖穴,後一穴挖起的耕層熟土聚於前一穴內,將深層生土置於穴外風化,穴深40釐米,穴與穴距離100~120釐米,穴直徑70~80釐米。
4.槽植法。沿等高線深開溝,然後閉壟成槽。槽深和寬各30釐米,每隔10~20釐米留1個20釐米寬的隔埂,形成槽狀。
五、合理密植,覆蓋地膜。旱地甘蔗出苗率較低,分櫱少,應加大下種量保證有效莖數。行距在1米~1.2米,比水田種植密度大8%~16%,下種量在12萬~13.57個/公頃有效芽,或者移栽7.5萬~9萬株/公頃有效苗。新植蔗種植後,應全部噴施芽前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先噴種植溝,蓋膜後噴膜外裸露地面。每公頃用阿特拉津750毫升加乙草胺1500毫升對水900千克均勻噴施。芽前除草劑應選擇陰天且土壤溼潤時噴施,藥效可持續50天,防效達95%以上。選用厚0.005毫米、寬45釐米的地膜,蓋膜前要求土壤持水量85%以上,地膜充分展開並且緊貼種植溝兩側,邊緣用碎土壓好,透光面在20釐米以上,無通風漏氣現象,達到增溫保溼的效果。
六、抓好宿根蔗護理。宿根蔗要選上一年高產、蔗株分佈均勻、無病蟲害的蔗地。砍後7~10天將蔗葉隔行還田,並破壟松蔸。出現斷壟30釐米以上的蔗行進行補種或移蔸補缺,確保無斷壟現象。松蔸應徹底掘淨蔗頭周圍的泥土,但不挖離原位,保證蔗芽能夠萌發。施基肥後及時覆蓋地膜和進行化學除草。
七、查苗補苗,追肥培土。在萌芽末期檢查蔗田,發現有30釐米以上的缺株斷行,就需補苗。補苗與間苗相結合。
追肥以有機肥配合一定量的氮素化肥為宜,一般3~4次。在施“攻苗肥”時小培土3釐米可促進分櫱;在施“攻櫱肥”時中培土6釐米能保護分櫱;在施“攻莖肥”時大培土20~30釐米,能抑制分櫱;部分高產蔗田還需補施“壯尾肥”並高培土,可有效防止倒伏,為翌年宿根蔗栽培奠定基礎。
八、中耕除草,合理排灌。甘蔗封行後,應及時剷除雜草。人工除草與中耕鬆土同時進行。雨後中耕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增產28.8%,增糖3.6%。用化學除草劑代替人工除草,減少耕作次數和施肥次數,使土壤少受干擾和破壞,也具有保水抗旱的效果。
甘蔗苗期需水量少,適逢雨季,低窪地塊應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切忌“浸泡”。伸長期是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土壤必須保持溼潤狀態。成熟期耗水量逐漸減少,應保持相對乾燥,利於蔗糖分的積累。
九、防治蟲害、鼠害。秋、冬植蔗及冬管宿根蔗開春追肥小培土和春砍宿根蔗破壟松蔸施肥時,按每公頃用量60千克~75千克要求施放呋喃丹或特丁靈,可預防二點螟、條螟、蔗龜和其他地下害蟲。條螟防治也可在“花葉期”初期用甲胺磷1000倍液噴霧防治。5~7月發現綿蚜蟲為害時,用40%樂果乳油對水700倍噴霧,或用50%霹蚜霧750克對水600千克噴施。在生長後期,注意防治鼠害,一般用滅鼠劑拌谷,分點施放于田間誘殺。
十、適時砍收: 高糖早、中熟品種和淘汰蔗地須在2月中旬前砍收完畢,按照先熟先砍,即秋植一宿根一冬植一春植順序,先砍淘汰蔗,後砍留宿根蔗。宿根性稍差的高糖品種如新臺糖1號、10號等適宜在12月15日前或翌年立春後砍收。因為這2個品種在12月中旬至1月底期間的低溫陰雨天氣出苗較差。砍收時宜用鋒利蔗斧砍入泥3~5釐米,並儘量減少蔗蔸破裂,做到增收。
-
6 # 農村阿英
今天,我們來看看宿根甘蔗的作物,種植好的甘蔗是宿根種植的基礎,在上個季節收穫後落在土壤裡的蔗蔸會發多少側芽,生長的如何與甘蔗本身的質量直接相關,以及所含營養素的狀況。生產實踐證明,新甘蔗生長旺盛的甘蔗田,甘蔗蔸的基本物質良好,宿根的生根和萌發也很好,因此,種植新甘蔗是宿根栽培的關鍵。
1挑選宿根質量好的物種:甘蔗物種的宿根質量的差異較大,而且物種間宿根質量的區別也因為環境的因素和管理上的不同而產生差別,雲南蔗區氣候條件差異較大, 管理耕作的水平不盡相同,要根據選擇適合當地生長條件和當地條件的品種。
2種好前植蔗,培養好“三筍”,前植蔗地下芽(筍)的多少與強弱,直接影響宿根蔗的發株和生長直至最終蔗莖產量。生產實踐證明,宿根蔗的減產決定於有效莖的減少。因此,培育好前植蔗“三筍”(秋筍、冬筍、地下筍)是保證宿根蔗穩產高產的關鍵。
3深耕深種:透過深耕細耙,一是加深耕作層,增施有機肥,為甘蔗根系的生長創造深、松、肥的土壤環境,使根部扎得很深,並範圍擴大,從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養分;二是深溝深種,可以降低蔗種的種植位置,增強根系吸水吸肥抗旱的能力;三是深耕深種,植溝深利於培土、施肥,有效截留降雨,對甘蔗的生長十分有利;四是深耕種,地下芽位低,能使用小鋤低砍,提高收砍質量,使收穫後的甘蔗樁有深層土壤覆蓋,有利於甘蔗的安全越冬和宿根期限的延長。
4因此,堅持新植蔗深耕深種為甘蔗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是培育好“三筍”,保證宿根蔗穩產豐產的基礎條件。
追施壯尾肥:追施壯尾肥對新植蔗來說,主要是防止早衰,避免“縮尾”,而對來年宿根來說,則是增加地下蔗蔸營養,培育更多地下壯筍的必要措施。施用壯尾肥的時間因地域和品種而異,一般可與中後期地下防治害蟲結合在一起使用。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指上造新植蔗透過選擇合理的行距和下芽量保證新植蔗有足夠的基本苗量,併力求苗壯苗勻,做到缺株少而蔗莖粗壯,是增加宿根蔗有效莖的基礎條件。新植蔗過密,地下蔗蔸細小,宿根發株雖多,但發株細弱,成莖率不高。相反,過稀則宿根蔗蒐發株總量不足,造成收穫時的有效莖少而產量低。
防治病蟲害:危害甘蔗的病害很多,在雲南蔗區對宿根影響較大的病害有前期的黑穗病、中後期眼點病、砍收後的鳳梨病等,生產上主要採取選用抗病品種,並採取相應的農業防治措施加強防治。
生產上危害宿根蔗蔸較為普通的害蟲主要有螟蟲、金龜子、白蟻、綿蚜蟲等,這些害蟲不同程度地取食甘蔗的根、生長點,葉片等部位,不但影響新植的生長和蔗糖分的積累。而且,嚴重影響著宿根蔗的發株。生產實踐證明,受害嚴重的蔗田其宿根發株率僅20%~30%。
及時收穫,甘蔗保護蔸:甘蔗作物對雲南甘蔗地區甘蔗的影響主要是溫度和溼度。收穫過早因越冬期還有一段低溫乾旱,蔗蔸脫離母莖供養,易於感染病害,營養物質減少,且生活力逐漸衰退,加之甘蔗收砍後蔗田裸露,土壤水分蒸發加劇,地下活芽容易幹壞悶死。造成發株少,缺塘斷壟,影響甘蔗產量。生產實踐證明,在雲南省的甘蔗地區,還留著的宿根的甘蔗土地適合在大寒前收割甘蔗,春節前後切割更好。因為此時氣溫已開始回升,有利於蔗芽的萌發出土。此外,砍收時還要注意,砍蔗的質量,根據甘蔗溝的深度,儘可能低砍,甘蔗切割機應該削尖,以減少宿根生根的發芽,並減少甘蔗樁的破裂。
移苗補缺:宿根蔗蔸常因受病、蟲和各種環境的影響,難免出現缺株斷壟的現象。由於宿根蔗發株早和封行早的特點,必要儘快核實幼苗短缺。補苗可以用塑膠薄膜育苗以促進幼苗移植,也可以用分蔸和移蔸的方法進行補苗。
-
7 # 谷芳芳小朋友
早提苗、早壅樁:宿根蔗齊苗後,每畝施速效氮肥20斤,過磷酸鈣100斤,土雜肥2000—3000斤,然後壅樁蓋土。
早施肥、早培土:5月份蔗苗開始拔節時就進行中耕培土大壓,把施肥總量的50%以上的肥料一次施下,對提高成莖率有良好的作用。
早防治病蟲害、及時清園:早割黑穗病苗及枯心苗,早噴農藥治蔗螟和棉蚜,並做到陰天不砍留樁甘蔗,看砍後的蔗田枯葉,邊收邊清園,消滅殘留蟲害及病源。
-
8 # 黃岡王大咵
宿根蔗是上季蔗砍收後蔗蔸上的芽萌發長成的甘蔗。中國蔗區宿根蔗佔甘蔗栽培總面積40%左右,一般宿根1—2季,也有3季以上的。宿根蔗在生產上減少了整地播種工序,省工省種,成本低,並且早生快發,成熟早。栽培上應選用宿根性強的品種,上季甘蔗培育好地下芽,適時砍收,保證砍收質量,徹底開畦松蔸,提早田間管理。
-
9 # 梁小妮兒
宿根甘蔗是甘蔗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栽培面積約佔甘蔗總面積的60%,宿根甘蔗具有節約用種,節省勞動力,利於農事操作,提早成熟,有利於加快良種繁殖的優越性,栽培管理好宿根蔗,對甘蔗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下面介紹甘蔗宿根種植要點。
早松蔸:在甘蔗砍收後,立春節令開壟鬆土,斬除過高的蔗頭和秋筍,做到快鋤斬不爛頭,樁頭平齊,田頭不見青,開壟鬆土能增加土壤通氣,提高土壤溫度,有利於蔗芽的萌發。
早補苗:在松蔸後第一次灌水時,採取催芽種苗或老樁苗補缺塘斷壟,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對補植苗應加強肥水管理,施偏肥使補上的新苗趕上老苗。
早提苗、早壅樁:宿根蔗齊苗後,每畝施速效氮肥20斤,過磷酸鈣100斤,土雜肥2000—3000斤,然後壅樁蓋土。
早施肥、早培土:5月份蔗苗開始拔節時就進行中耕培土大壓,把施肥總量的50%以上的肥料一次施下,對提高成莖率有良好的作用。
早防治病蟲害、及時清園:早割黑穗病苗及枯心苗,早噴農藥治蔗螟和棉蚜,並做到陰天不砍留樁甘蔗,看砍後的蔗田枯葉,邊收邊清園,消滅殘留蟲害及病源。
回覆列表
宿根蔗下種法 ?甘蔗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
宿甘蔗種植較簡單:採用宿根方法,就是當原料甘蔗採收時,不挖蔗頭,採收後再經過切頭、開根、排土、施肥即可。
其它甘蔗怎麼種
1、品種選擇:要選用高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好、口感好的優良品種,選種時應選蔗莖粗大,均勻無裂縫,蔗梢粗壯,葉片寬大青綠,無病蟲的蔗梢作種,忌選用有病蟲害蔗梢。
2、浸種:選用飽滿、無病蟲害、無傷的雙芽苗,採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種1—2天,可提高蔗種抗旱能力,也可達到消滅病蟲害的作用。
3、合理密植:植蔗溝每100釐米播蔗種5—6個,畝播雙芽苗蔗種3000—3500個。栽植密度一般掌握在每100釐米20芽左右,保證畝有效莖4500—5500株。
4、寬行:甘蔗種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有利於通風透氣、植後田間管理。
5、淺種:蔗種回土蓋種深度一般在5釐米左右。
6、下種方法:採用雙行對空下種,蔗種要平放在植溝,芽向兩側,回土蓋種時先將種苗輕壓入土後,再回土覆蓋、壓實,以利髮根。
通用之甘蔗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
一、種植技術:
1、選地和機耕:甘蔗種植要選擇排水便利,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條件,以充分滿足其根系生長的需要,從而使根系更好地發揮吸收水分、養分的作用。如果上茬為甘蔗,首先要用旋耕機打碎蔗頭,這樣不僅土塊細碎,還可以減少甘蔗鋸天牛為害;耕地要用大馬力拖拉機深犁,最好達到35—40釐米深,溝底寬20~25釐米,耕後的泥土要細碎、平整!
2、行距和開行:如果水肥條件好的地塊,行距可適當加大,行距為1米至1.2米為宜;如果是坡地,可選擇小行距種植,行距0.8米至1米為宜。坡地開行要和等高線平行,行向不要順坡而下,否則降雨會把肥料和蔗種沖刷出來。
3、合理密植:蔗種要平放在植溝,芽向兩側,回土蓋種時先將種苗輕壓入。土後,再回土覆蓋、壓實,以利髮根。植蔗溝每100釐米播蔗種5—6個,蔗種要平放在植溝,芽向兩側,回土蓋種時先將種苗輕壓入土後,再回土覆蓋、壓實,以利髮根。甘蔗種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蔗種回土蓋種深度一般在5釐米左右。栽植密度一般掌握在每100釐米20芽左右,保證畝有效莖4500—5500株。
二、注意事項:
水果甘蔗栽植時間掌握在當年的9月到次年2月,時間過早沒有蔗種,過晚影響產量和品質。
通用篇甘蔗怎麼施肥
1、提苗肥:出苗後結合第一次除草進行,畝施肥尿素15公斤。
2、生長期施肥:大田生長期結合每次培土,每畝施過磷酸鈣(或鈣鎂磷)10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或氯化鉀)10公斤。
3、適時施用葉面肥和平衡肥。生長期視苗情噴施複合、高效、多元、有機生態葉面肥“容大豐”300倍液3—4次;定苗後對弱苗.勤澆5%碳銨水於根部。
通用類甘蔗常見的蟲害及防治
甘蔗蟲害主要有蔗螟,其次是紅粉蚧、綿蚜、蔗龜。防治方法有一下幾點:
1、農業防治:主要採取健身栽培,合理密植,科學管理和施肥。選蔗莖粗大,均勻無裂縫,無蟲孔的蔗梢作種。種植溝距120釐米,溝深40釐米以上,溝底寬20釐米,每公尺播20芽左右。保證畝有效莖不少於4500株。生長期及時撥除枯心苗,枯梢集中燒燬,用注射或用針刺殺莖內幼蟲。
2、物理防治: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安裝頻振殺蟲燈誘殺成蟲。
3、化學防治:抓住發生高峰期(3—4月、6—7月、9—10月)和發生動態進行防治。甘蔗在種植之前需要做好選種的工作,然後進行選地和整地,在整地的時候要適時的施好基肥。種植之後需要加強管理,不同時期施肥的量也是不同的,大家要多注意。甘蔗也容易遭受蟲害的侵襲,所以防治蟲害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我是農學知識天地,如有知識面未全面之處,請指正,最後祝您豐產,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