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見4567890
-
2 # 小湯圓的味道
和原來的我很像啊,後來自己看了一些書籍以後,發現自己是九型人格中的完美主義者。
解釋完美主義者定義。
完美主義者要求自己完美優秀,他們認為只有完美優秀才能讓自己感覺良好。因此他們常擔心自己做事不完美或者做事沒做好影響自己的形象。當事情沒做好或自己的行為脫離自己心中標準時,他們就會陷入深深自責。
為什麼會形成完美主義者的性格呢?
因為自卑、自卑、自卑,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完美;所以就會形成只有自己優秀做事完美,別人才會喜歡我的錯誤認知。(以前看武志紅的部落格時,看到一句話“自卑是最大的自戀”。)
現在來探究你的問題出在那些方面。
1你缺乏自我認同感。
你把自己的自我認同感給抹殺了,你只重視來自社會外界的認同感,從你很在意別人看法中可以表現出來。人是群居動物,追求外界認同感無可厚非,但是凡事有個度,水滿則溢。
2自我邊界不清晰
心理邊界是用來分隔你自己內在世界帶來體驗和外在世界帶來的體驗。而你的邊界則不清晰,你做錯事以後陷入自責,你害怕外界因此對你形成不好的看法。
3投射錯誤(這也是一個認知錯誤,就不多詳述)
怎麼解決問題呢?
1增強自我認同感。
一個人的好壞與優秀是客觀的,這個客觀值與別人對你的看法沒有直接關係,而且做錯一兩件小事也不能對你的優秀造成極大的損害。
現在拿出一張紙,在紙上寫出你的優點,要比較客觀,這些優點就是屬於你自己的,無論外界如何改變,這些優點都不會改變。(比如我自己寫自己的優點是會用精神分析解夢,這個優點將會伴隨我一生,不會改變。)
當下次做錯事時,就告訴自己:沒事的,他怎麼看我不能決定我的好壞和優秀,而且除了在他面前展現的這個缺點,我還有其他優點,而且這些優點會在接下來的相處過程中展現出來,會把好的印象補救回來。就這樣慢慢地增強自我認同感。
2改變完美主義的認知錯誤。
學會給自己灌輸這樣一個觀念,世界上沒有真正完美的人或事物,我也不例外,畢竟人無完人。我的客觀條件還可以,而且我勤奮我努力,我可以慢慢地去改變這些缺點。
改變自己的認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的認知是根深蒂固的,需要長期的練習和積累才能有效。所以要多對自己重複這個人無完人的觀念。
另外要給自己一個寬容的環境(也就是心理上的抱持性環境)
想想小學一些和藹可親的老師,當我們做錯事時,他們沒有責罵我們,而是安慰我們,告訴我們沒關係,做錯了可以改正。
現在的你就要給自己這樣一個寬容性環境,當你做錯事以後,在心裡面默默告訴自己沒事,還可以慢慢改正,不要太急躁了。
3不要給自己定下過高標準。
每次在做一件事前,給自己定一個低標準,不要過高。這樣當你完成自己給自己定的低標準的時候,你就會產生滿足感。比如以前我自己看書的時候,我經常強迫自己一個小時看完半本書,並且做好筆記,每次都沒有完成。一沒有完成,我就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就直接不想繼續看書。在看了一些心理學書籍以後,我發現自己對自己標準過高,於是我現在給自己定了半個小時看完三十頁,並且做好筆記。
4預想法
當你在準備做一件事的時候,去想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最壞的結果,然後想象你怎麼解決這件事,儘量想得比較詳細。並且在做事之前,告訴自己有可能會出現最壞的結果,自己要做好心理準備。
5拳頭放鬆(漸進放鬆療法改編而來)
當你做錯事或者緊張的時候,先把手緊緊地握住,握成拳頭,然後再慢慢、慢慢地舒展開。再在心理面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過於自責。
6正念法
聽一個朋友說挺管用的,但是我還沒有嘗試過。朋友說他是想象自己是一束Sunny,照著大地的角落。正念法我研究不夠,只能推薦。
回覆列表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情況,先就是在說話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衝動,然後亂說話。其次就是說錯話了之後,一定要道歉,不要讓對方對你形成誤會。再來就是後悔了就要改,落實到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