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師肖雪萍
-
2 # 朔月初心
接納自己:學會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對孩子的愛,往往是出於恐懼,而不是真的愛。大家聽到這句話心裡是什麼感受?你在當時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愛是一個美好的詞彙,它可以代表所有正向的詞,積極、理解、樂觀、信任,也是從那以後,我有意識的反省和提醒我自己要信任我的孩子。直到今天,我依舊我相信,天生的血緣親情,讓我們每一個父母都能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在自己身上和在很多很多的成人的身上,不得不說,我們對於孩子總總行為表現或是狀態存在的恐懼、焦慮、不確定卻是如此真實的存在。比如經常遇到很多媽媽給我提供的各種各種各樣的難題: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我家孩子專注力好怎麼辦?我家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叫不聽,說不動,總是要你發火了,才哭著說自己錯了。我也不想發火啊,但真的快被氣瘋了。哥哥不讓著妹妹,一點都不懂得分享,現在孩子怎麼這麼自私。甚至,孩子不愛寫作業,孩子太安靜,孩子太活潑了……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我一直很感激,大學畢業後,紅黃藍親子園給我的親子啟蒙教育,那個時候第一次接觸到:理解、接納、尊重這些詞語,我相信,大部分的爸爸媽媽也都在各種的育兒書籍或者理念中看到聽到,感受到這這些詞語給我們帶來的興奮感,開始似乎讓我們豁然開朗,對育兒充滿信心和力量,而在孩子層出不窮的各種敏感期和狀況之後,內心可能又會有一些無奈,有時候情緒積壓到極點,我們大概會有對天長嘯一聲:臣妾做不到啊!這種無力感。八年前也是這幾個詞讓我內心充滿力量,對於一個內心力量很薄弱從不敢直面拒絕他人的我來說,第一次感受到,我有權利去體察自己的內心意願,接納自己和表達自己。也驚喜的發現原來對孩子的溝通和對成人的溝通其實都是一樣的。因而開始了8年的自我成長。我很確定,在我們想著怎麼和孩子去溝通之前,我們需要先學會由內看自己。我們學會愛他人之前,需要先學會愛自己。看見自己。
當我們成為父母的時候,奇怪的現象就產生了,我們開始賦予自己新的職責,開始在孩子面前代表著權威,是付出,給予和奉獻的一方。而忘記了我們是人,而人會犯錯,有侷限性,有真實的情感,但我們經常會以優於孩子的狀態出現,認為自己有權利去對孩子的各種行為指點,以免孩子走更多的彎路。我們揹負著重大的責任,我們現在很多的育兒知識會告訴我們,我們要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我們的孩子,要時刻保持公平和公正,我們一知半解的理解著,也一知半解的做著,深怕把握不好那個度,但是如果我們因此忽略掉自己的需求,掩蓋掉真實的自己,甚至委曲求全,那這些就不是良性的發展。虛假接納實際上,我們都是普通人,對於孩子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有兩種不同的感覺——接納或者不接納。假如我們用一個表格來表示,我們暫且稱之為:孩子的行為視窗。而在這個窗口裡會有父母兩種不同的態度:可接納行為和不可接納行為。這裡的行為可以代表孩子的任何行為,如孩子連續看電視時間超過半個小時。大家覺得這是可接納的還是不可接納的?是的,這個接納的程度卻是會隨著不同的人群的接納程度而改變,比如有的父母接納度很高,覺得孩子在房間裡打球都沒有關係,而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如果把地板不小心弄髒都是無法接受的,哪怕是相同的人,也會在不同的環境下或者情緒裡有不同的接納程度,如孩子星期六早上在家裡看電視,你能自由的做些自己的事情,你可能就能接納孩子的行為,但是如果孩子在你心情煩悶的時候看電視,你覺得聲音吵到你了,又變成了不可接納的行為。影響到父母接納線移動的除了父母本身還有孩子也是影響,有些孩子可能具有一些攻擊性或者多動,愛哭的孩子等等,也會經常讓父母覺得難以忍受。而對於一些乖巧,配合度高的孩子,偶爾不小心做一些不好的事,我們很容易原諒。所以說對於不同性格孩子做的相同的事,我們的接納程度也是不一樣的。而所謂的公平公正的看待,就會顯得特別的言不由心,我們也會因為自己做不到對孩子的“公平”而產生愧疚感。這樣父母前後不一致,態度不一致,其實是無法避免的,如果我們一味的追求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就會變得不真實,包括說:父母應該建立“統一戰線”也著實為難了,至少是為難父母雙方其中的一個。而這種內心不願意接受而強迫自己接受的方式也就形成了:虛假接納。例如,一個五歲的孩子半夜不肯睡覺,這個時候媽媽很生氣,因為這個媽媽有自己的需求,她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與哄孩子相比,她更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同時又擔心孩子不睡覺會影響明天的上學遲到,睡眠不足會亂髮脾氣。所以媽媽就秉著“寬容,理解的原則”不去對孩子發號施令,這個時候媽媽實際上就表現出了虛假接納,雖然行為上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和耐心,但內心卻不免惱火,沮喪甚至憤恨。而我們的孩子天生對父母的態度是非常的敏感的,他們最終會從父母這些“非語言資訊”眉毛、眼神、動作感受到父母不喜歡我不接納我。而虛假接納對孩子的心理上也會產生副作用,這些混淆的資訊會讓孩子覺得左右為難,如果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就會不斷的去試探父母,確認父母對自己的態度,久而久之,孩子會焦慮,缺乏安全感無法信任父母等等。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成為一個真實的父母。有血有肉,真實存在的活體。哈哈,但是這個不是說我們從現在開始可以對孩子放開自我,想打打,想罵罵。那就大錯特錯了。正因為我們是父母我們是成人,因而我們能有更高的自控能力和內省力讓我們在第一時間來判斷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時候,是誰出現了問題,該如何幫助孩子或者自己來解決問題。
-
3 # 使用者70565424157
父母要給孩子接納,並且要無條件地接納。
什麼是無條件地接納,首先就是尊重孩子這個個體的身心發展的規律,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種了一棵迎春花,我們知道它是在春天開放,我們就不會要求它在冬天開放,而是靜靜地等待它在適合的條件和季氣開放。
因為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點,發展程度不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不同,心理的需要也不同。再加上每一個家庭的傳統、氛圍、生活模式都不同,所以沒有兩個孩子是完全相同的。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家庭的雙胞胎也會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點。那麼,對待孩子的成長,我們真的需要耐心地等待。
曾經有一位媽媽來找我諮詢。她很焦慮,因為她認為她的兒子智力發展緩慢。當時她的兒子上幼兒園大班,大概五六歲。我問她:你為什麼認為你的兒子智力發展緩慢呢?她說:鄰居家的男孩只比她的兒子大一歲,就可以自己完成一個很大的拼裝玩具,可是自己的兒子連一個小個兒的也完成不了。
這位媽媽就很著急,她就給孩子買了好幾個拼裝玩具,強迫孩子自己在那裡拼。但孩子不會拼,爸爸媽媽也不幫她,就坐在那裡哭。媽媽也沒辦法,也很著急,就找我來訴說。
我就給她舉了種迎春花這個例子,並且問她,我說:你的特長是做什麼呢,或者你很擅長做什麼?
她說:我喜歡用勾針勾衣服、各種小物件,我家的沙發罩什麼的都是我勾的,大家都說我很手巧。
我說:可是我什麼也不會勾,一點也不會,而且對這個手工藝活根本就不感興趣,那麼你認為我智力低下嗎?
這位媽媽就笑了,對我說:你怎麼會智力低下嘛,你不會勾東西,但你會做別的,每個人的特長都不同嘛。
當她說完這句話,她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愛好不同、發展程度不同,怎麼能用別人的孩子為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呢?
小時候,我的母親一直不接納我,漸漸我養成自卑,不自信,還有易生氣的性格。現在面對女兒,我發現自己走上母親的路,不能接納孩子的不足。面對她的缺點我就焦慮,易怒。彷彿看到小時候那個不被接納的自己。不想對女兒造成傷害,請問如何能學習做真正接納孩子?
回覆列表
慶幸的是題主現在已經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正在重複你小時候你的母親對待你的方式,也看到了你之所以無法接納你的孩子,其實是因為你小時候就從未被自己的母親接納過,你還看到了你的自卑、不自信、易生氣等性格特點。這已經是很好的一個開始!
因為當人們能夠看到自己時,改變就已經在悄然發生。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改變更加穩固,更加明顯,給你的母女關係帶來良性的影響,你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1、確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接納你自己。接納自己的標誌是,同意自己本來的樣子,並在此基礎上慢慢去提升,直至你成為自己心目中美好的自己。
這並沒有那麼容易做到。尤其是當你小時候無法被自己的母親接納時,那種被接納的感覺對你來說很不熟悉,甚至是很陌生的。所以你剛開始時會覺得不知道該如何去接納自己,但只要你開始在心裡有了“自我接納”的意識,相信你慢慢就能找到接納自己的感覺。
2、你可以透過以下做法幫助自己,慢慢接納自己。A、經常觀察自己,並且是不帶評判地觀察自己。當你看到自己的樣子,自己的行為、想法、感覺、反應,就對自己說:嗯,這就是我,我現在的樣子。我要接受我現在的樣子,我要愛我現在的樣子。B、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嘗試真實地做自己,不扮演、不假裝,真實表達。剛開始可能很難做到,你可能有很多恐懼,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可愛,不美好,那可能會更加害怕這樣做。但起碼你在認知上明白,那是你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知道如果你能做到那樣,你內心裡會有力量,你會更加喜歡你,你會活得更輕鬆,很舒服。C、你還會學習去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夠容納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慢慢和情緒友好相處。至於管理情緒的方法,網路上實在有很多,你還可以閱讀我的心理自助書《成長,長成自己》,裡面有大量行之有效的管理情緒的方法。
3、如果你可以開始溫柔地對待自己,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哪怕那個樣子不夠完美,你自然就能接納孩子的不足,坦然面對她的缺點。相信你在意識上很能明白,人是不可能完美的,孩子一定是有她的缺點的。就像你不完美,也有缺點一樣。如果你能接受自己不完美,能接受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當然會覺得,孩子的不完美和缺點其實也有可愛的地方。那是一個真實、完整、有活力的孩子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祝福你和你的孩子,願你們收穫幸福溫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