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現在要連在一起用?
35
回覆列表
  • 1 # 金剛菩提淺談

    先秦時期地區名和地方政權名。主要在今四川、重慶境內。東部為巴國(國都重慶),西部為蜀國(國都四川成都)。

    秦在滅蜀國之後,隨後也滅掉建都江州(今重慶)的

    巴國

    。後又從楚奪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

    所以後來就俗稱四川地區為巴蜀。

  • 2 # 僅佌侕已3004877

    巴與蜀是古代西南地區的兩大部族,古人常將巴蜀連稱,可見二者關係非同一般。常璩《華陽國志》從地方誌的角度,分別撰寫有巴志與蜀志,但在追述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蹟時,亦常常將巴蜀並提。例如《華陽國志》卷一說大禹“會諸侯於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又說“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這些記載說明,巴蜀在先秦時期關係是比較密切的,所以常常一起參加很多重要的政治軍事行動。

    先秦時期的西南地區,部族眾多,文獻記載透露大大小小的部落至少有百數十個。史料中稱這些部落首領為“戎伯”,或稱為“諸侯”與“邑君”。《尚書·牧誓》記述協助周武王伐紂的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這些都是比較大的部族,才有實力出兵參與伐紂。其中的蜀當然是勢力最強的,《戰國策·秦策一》就說“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巴與蜀相鄰,《後漢書》卷八六記述“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鄭氏”,共立巴氏為廩君,後來射殺了神女鹽神,“廩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常璩《華陽國志》卷一說巴國“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其屬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蠻”;同蜀國“雄長僚僰”一樣,也是勢力比較強大的。巴蜀與西南地區諸多部族的關係,很可能是一種聯盟的形式。正如蒙文通先生所說,“古時的巴蜀,應該只是一種聯盟,巴蜀不過是兩個霸君,是這些諸侯中的雄長”;或稱為是“兩個聯盟的盟主”,各自都曾夥並了一些諸侯來擴大境土與勢力,到秦滅巴蜀之前才發展成兩個比較大的國家。蒙先生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巴蜀曾長期和平相處,由於地域相鄰的關係,在文化與經濟上的往來一直比較密切。如《華陽國志》卷三說杜宇教民務農,發展了蜀國的農業,使經濟變得非常繁榮,當時的巴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巴亦化其教而力務農,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就是這種密切關係的一個最好例證。但巴與蜀在民俗民風上又有很多不同,《華陽國志》卷一說巴國“其民質直好義,土風敦厚……而其失在於重遲魯鈍”,又說“巴師勇銳”,“郡與楚接,人多勁勇,少文學,有將帥才”;卷三說蜀國既有“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又有“與秦同分,故多悍勇”,並且“多斑彩文章”,在音樂方面“有夏聲”,烹調方面“尚滋味”,商貿方面很善於致富。常璩的記述,便真實地反映了巴蜀民風的差異。

    巴蜀雖然友好,但也常鬧矛盾。到了戰國時代,這種矛盾已有擴大與加劇的趨勢。《華陽國志》卷一說“巴蜀世戰爭”,卷三說開明王朝後期“巴與蜀仇”,蜀王的弟弟苴侯因為私下與巴王為好,“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於秦”。當時秦國正在謀劃攻取巴蜀,如果巴蜀友好,結成同盟,秦國就要調整戰略了。遺憾的是,正是由於巴蜀相互仇恨,給了秦國可乘之機,從而各個擊破,終於將巴蜀納入了秦國的版圖。

  • 3 # 單鍋小炒

    巴蜀,統稱為四川。中國只有西南三省雲貴川,而不是雲貴巴蜀。所謂的巴蜀大地,巴山蜀水,都是四川的地域稱呼。重慶因為三峽工程直轄以後,一部分頭腦發熱,刷優越感的重慶人,竭力想撇清重慶與四川源遠流長,血濃於水的關係,把巴蜀這個四川的代名詞分開解讀,楞生生的弄出啥子巴山渝水,渝菜,渝劇這些“新名詞”,完全體現出這部分重慶人的虛榮心和自大的心理,他們把巴蜀解釋成重慶和四川,甚至是重慶和成都,實在是不顧歷史事實,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 4 # 燭火點點1

    看諸大俠回答,頗慨。橫貫陝西的秦嶺為南北地理分界,南部與北部無論風俗,口音大不相同。秦嶺南有漢水,漢水北部稱秦地,南部的地方便是巴地。巴地與四川,湖北相鄰,歷史上,長江北漢江南的廣大山地,便屬巴地,今重慶一帶,.陝西安康都是巴地,如今,那裡的人也自認這片土地文化為巴文化。

  • 5 # 江東白鶴

    都不得要領。

    巴是東起宜昌,北至漢中,西到榮昌,南抵宜賓的長江嘉陵江流域古漁獵部落聯盟的統稱,而蜀則是嘉陵江右岸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區農耕文明部落聯盟的統稱。巴蜀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巴亡於楚,蜀滅於秦,巴地復又為秦所據,分置巴蜀二郡,至元才設四川省統轄巴蜀。現在的重慶市有約三分之一的巴地。《華陽國志》並非嚴肅的史學著作,不足為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會有又喜歡又討厭這種感情或者人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