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品

    朴樹錄音大哭的影片傳出,錄音中的朴樹唱著送別,唱到一半的時候情難自已,泣不成聲,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最簡單的音樂最打動人心,很喜歡朴樹唱歌的感覺,很真摯,很有自身的一種常年沉澱後的感覺,真的很喜歡!

    或許是勾起了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感吧!

    我沒有故事,所以不知道他為什麼唱哭。

    唯一一個一直喜歡的歌手。

    突然覺得這首歌很好聽

    朴樹!!真正的歌手!!!永遠的歌手!! 一個有故事的人 想去聽一場你的演唱會

    有故事的人聽有故事的人唱有故事的歌流有故事的淚…

    有些人生來就是站在崖邊的。眾生抬頭看天看雲,轉頭看芸芸萬物,而他們,低頭看到脆弱、恐懼、離散與無常,看命運的深墮。他們看到得更多,因此深知擁有的無稽。

    能寫出“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的弘一法師曾站在崖邊,朴樹此時也站在這裡,唱“知交半零落”,唱“來時莫徘徊”,他們共享同一種下墜。

  • 2 # 知也2017

    朴樹在錄製節目時失控大哭,這兩天幾乎有刷爆螢幕。最怕到了某個年紀,突然懂得了一首歌。哪個人的一生,不是不斷“送別”的過程呢?

    朴樹,44歲了!他的一生經歷過太多離別……他送別過年少的自己。曾經,他意氣風發,被稱作“當紅歌星”。

    那時候,大街小巷都在唱《那些花兒》,街邊小吃店,喧鬧步行街,四處都被朴樹的聲音包圍著。突然而至的名利,讓這個羞澀的大男孩不知所措。他總是低著頭,沉默不語,他覺得歌星朴樹,不是自己。於是,他消失於公眾視野沉寂下來。

    他送別過摯友。2011年年底,他的吉他手程被診斷患上胰腺癌。朴樹開始帶著他四處治療,但結果卻仍回天乏術。經紀人問朴樹:這幾個月治療,花掉了你幾年的收入。你要想清楚了,你卡里的錢根本不夠。

    他說:不夠我就去籤公司,賣身嘛!跟救人比起來,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又算什麼。

    幾天後,友人去世了。朴樹最後對他的承諾是:我會照顧好你媽媽…最終留不住的,只能送別!

    他送別過愛情。曾經大家都認為朴樹和周迅是最般配的一對,兩個人很有默契,只有他們能懂彼此的語言。高曉松說過一個故事:凌晨,他突然接到兩個人的電話,他以為出了什麼事。原來,深夜兩三點鐘,兩人開啟冰箱,說孤獨是三角形的,然後打電話想把曉松邀出來,探討這個結論。

    高曉松說,他倆都是燃燒自己的藝術家。湊在一起,太燦爛了!

    他們都老了吧?

    成長和成熟原本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朴樹是,我們也是。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磕磕碰碰受了傷、燙了疤,長出繭,心尖上厚厚一層。七分痛透過這厚厚的死皮只感到三分,十分歡喜到心裡也被擋去了部分。

    但總有一些人,執拗地掀走死皮磨去角質,露出血粉色的血肉。這就是一個“出走半生,回來仍是少年”的朴樹!

  • 3 # 冷麵顏王

    首先先不管經歷了什麼,唱歌到一定程度都是帶入感情的,更何況是歌星用心去唱歌,帶給我們的是真情的流露,更何況朴樹今年都44歲了,走過的路比我們吃過的鹽還多,離別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點感慨也是正常的,那麼唱《送別》失控大哭也一定有有原因的。

    朴樹是個非常聰明的歌手,為了音樂放棄了首都師範大學的機會,組織了一隻樂隊,開始都是順利的,但上天不眷顧,跟朴樹一起的吉他手程鑫,被查出患了胰腺癌,朴樹花了幾百萬給他的吉他手治療癌症,但最終還是走了。

    其實最怕的就是聽懂了這首歌,音樂就是開心的時候聽的是耳朵,傷心則用心聽;開心時,你聽的是旋律,傷心難過時,你聽懂了它的歌詞。

    一直以裝扮樸素隨和的朴樹在這次錄製節目時依然如此,其實我們最怕的就是在某個年紀,突然聽懂一首歌,而朴樹的這首《送別》又是親自演唱出來的情感自然更深入,一個看起來這麼灑脫,自由的朴樹活的單純、自我、不商業,很隨性在娛樂圈是極少的。

    先不說這歌的感情程度,光看圖片就讓人有種心酸難過的心情,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突然想起人生所經歷的不愉之事呢?儘管時間已過去許久但是依然懷戀和遺憾?

  • 4 # 西紅柿沒看見雞蛋

    先來看一下朴樹版的《送別》這首歌

    名為《送別》,每一句歌詞,都充滿了離別之意,而這個曲調,配合歌詞,很容易將人帶入了離別的意象

    我聽完這一曲,便像是與過去的自己長談,並送別那個自己,而這一切,都在我的腦海裡完成

    過去的自己像一個多年的老朋友,知道自己所有過往的經歷,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與自己促膝長談,談經歷,談以往,談成長,唏噓世事,心酸人生。太多所有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情,都可以毫無顧忌地與他聊起。

    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曲終就是我與他道別之際。喝完最後一杯酒,晚風吹來,遠處傳來斷斷續續悠揚的長笛聲,走在夕陽西下的古道,回首望去承載整個對話的長亭,道路兩旁紛雜的樹葉似乎在說世事繁雜,悠揚的送別曲調突然讓我明白這個過去的自己再也不會回來了,各種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我沒哭,但我心裡也很難受

    我猜,朴樹也肯定在唱這首《送別》之時,與著什麼事或者什麼人道別吧,無法得知他真實的想法,但他的情緒,應該是與曲子達到高度一致,產生了情感共鳴

    唱到動情之處,唱到哽咽,所有的情緒只有自己能懂,送別隨著曲子的推進到達高潮,大哭也是情緒使然

    人到底是感性動物,感情豐富是特點之一,而作為那麼優秀的歌手,情感到達這裡也就更正常不過了

    所以,題主問他唱到大哭,到底經歷了什麼,若只是想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事,那便可以去網上搜索,這裡就不再進行復制貼上了

    若是想知道這些事情,在他心裡映射出了什麼經歷,那怕是除了當事人,無人可答

    建議題主,戴上耳機,用心去聽這首音樂,用心去感受,你便會明白,這曲子為何有讓人失控大哭的魔力。

  • 5 # 凡俗之塵

    朴樹到底經歷了什麼?他經歷了他自己的凡塵渡劫,經歷了世間的悲歡離合,經歷了每個人都在經歷的一場人生。如果把以音樂為職業的人稱為歌手,那麼視音樂為生命全部的人就叫音樂人。朴樹就是後者,甚至用音樂添滿並支撐著整個靈魂。首先,他對音樂完美而偏執的追求,以及拒絕世俗的性格讓他內心註定孤獨。那不是與世隔絕形單影支的孤單,而是淹沒在川流不息人海里,茫然無措,不能隨波逐流的孤獨。其次,44歲的朴樹冷眼看盡了世態炎涼,娛樂圈的追名逐利,也經歷了很多的相遇與分離。也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聚散,當你享受了歡聚的甜,就要面對離分的傷,因果迴圈,冷暖交替,再簡單的經歷也難免心潮起伏,更何況從事業輝煌又迴歸平靜的朴樹呢?經歷了一次次的送別,他的親人,他的吉它手,他的大金毛,也送別了他的青春,他的過往……他的很多作品都用音樂詮釋了這種感傷,如《那些花兒》所唱: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朴樹不是在做音樂,他是在音樂裡修行,用音樂裡參悟一切緣聚,也許是唱到: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霄別夢寒時,讓他從音樂的世間跌落到凡塵的回憶,一切恍若隔世而瞬間感慨不已,瞬間淚流滿面。所以當你靠近他的內心,回顧了他的歷程,聽懂了他的音樂,瞭解了他的孤獨,你就理解了他唱《送別》時的淚水。拙見,敬請諒解。

  • 6 # 神奇天夏

    朴樹2017年出了專輯《獵戶星座》。他似乎沒有表現出激動和喜悅,他淡出娛樂圈14年之久,期間,個人生活一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歌唱時觸景生情,就容易落淚!最近唱的老歌《送別》,更是泣不成聲,傷感的情緒一度感染了現場觀眾。好歌手全身心投入,在用生命演繹一段傳奇!我們為老歌手朴樹復出鼓掌。他為事業拼搏的勇氣和專業認真的態度,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 7 # 七月七日長生殿下

    談論朴樹我多少會帶點尊敬。感覺這樣“只聽其名不見其人”的歌手很少。他每一次作品都是誠意滿滿,至少我能感覺到他的赤誠,認真。

    我覺得每一個人,或是大部分人都充滿坎坷。但是又有幾個人能把自己的憂傷,懷瑾,用作品表現出來。所以,這就是才華。才華不是慟天徹地的哭幾句,本人是很不喜歡刻意煽情的東西的。而朴樹他的確很有才華。那些花兒,他沒有刻意煽情。而是像在聽回憶娓娓道訴。平凡之路,一種返璞歸真的感情。

    人的心都是柔軟的,就算你包裹的再嚴實。也總會有東西觸碰到你內心的柔軟。可能是街頭的一首歌,也可能是一次故人的偶遇,一個相似的場景,一句溫柔的問候。還有可能是一杯溫暖的下午茶。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忠告。

    你得到你想要的嘛,換來的是鐵石心腸。人心是好的,世間難如願啊。在這裡遙祝朴樹一切安好。

  • 8 # 花兒戶外

    關於朴樹

    1996年他出道,開始自己的音樂之路

    2000-2004前後大紅大紫,就在這時候,他黯然退場,選擇銷聲匿跡,有人說他得了抑鬱症,有人說他被封殺,各種緣由千奇百怪,只有他和他親密的人知道。

    2017年4月30日,朴樹終於出新專輯了。朴樹哭了,在唱《且聽風吟》的時候,他說,好久沒有哭得這麼痛快了。如果對比其它歌手,這場演唱會甚至可能有點“寒酸”。朴樹的這場演唱會,音響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一個人一場演唱會只穿著同一套衣服,沒有嘉賓。但是他對著所有人說“我會認真唱歌”。所以他最後唱哭了自己,也唱哭了歌迷。有人說朴樹哭是在哭窮。他窮嗎?他不窮,如果他不是一個想把所有都投入音樂的人。朴樹除了演唱會,幾乎不參加任何活動,也曾明確表明不再會上綜藝節目。可是他卻食言上了《跨界歌王》,他說因為他很缺錢。

    2017年12月17號,網路上流傳出,他在唱《送別》時,失聲痛哭。

    他最好的朋友曾經寫到:

    你可能無法想象,一個成名十幾年的歌手,不久前還在為他的房租發著愁。

    你也不曾知道,他為了救一個吉他手,帶著全部身家,陪著他四處治療。明知回天乏術,還是沒有放棄一線希望,幾天後吉他手去世,臨終前朴樹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會照顧好你的媽媽。

    高曉松說:“他創作靠的不是底蘊而是燃燒自己”。

    魯豫說:“他之所以受那麼多人喜歡,除了歌好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又種特別可貴的東西---脆弱。”

    他的很多歌,我們都耳熟能詳。

    就從遠一點的《生如夏花》跟《平凡之路》說起吧。

    “十年前你說生如夏花般絢爛,十年後你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夏花的生命那麼絢爛,因為擁有燦爛Sunny的而繁華綻放,但是夏花越輝煌,凋謝之後就越顯暗淡,“在Sunny下,獻給你我最好的年華。”這個世界是美好而又遺憾的,生命在綻放出無限的光芒之後,也會在消逝中留下無限懷念。

    十三年前面對採訪他表露,曾經認為第一張專輯出來之後,一夜成名對他來說是一個錯誤。但是後來,他看到了身邊很多有才華的人,卻不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時,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幸運的。

    生命的閃爍,本來就是短暫而燦爛。

    朴樹留下了這首歌之後,就消失了。《生如夏花》在短短四個月內為朴樹幾乎拿遍了所有內地男歌手能拿的獎,可是在這個事業最為輝煌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音樂世界裡尋找突破,沉寂了十年。

    十年後,他帶著《平凡之路》回來了。

    “少年已成人,忘卻了詩人和牧笛,心中偶爾渴望原野,只是當年的風不再。”

    《平凡之路》唱的是經歷吧,唱進了那麼多人的心裡。朴樹很有才華對不對,可是他也一樣在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片被內心反噬的黑暗之中,看著早已成為泡影的曾經輝煌,無論多接近完美,最終還是會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之人。

    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經歷過對現實的迷茫和對未來的執著,經歷過孤獨,也經歷過絕望,但是卻還在堅持努力,沒有放棄。我們走過的路那麼不一樣卻又那麼相似,想到我們經歷過的那些時光,生活那麼困惑,理想總是被現實侵蝕,前方還是模糊不清,最終顛簸著走到平凡之路。

    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到底經歷了什麼?這個答案只有自己最清楚。

    《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 9 # 音樂城堡

    多少年過去,歸來仍是少年,朴樹的真實寫照。他曾經說過:如果能寫出《送別》這樣的歌曲,他死而無憾。唱這首歌,他一定想起了往事,想起了這麼多年來的不容易,或許他也想起了已經逝去的他的前樂隊成員,朴樹真的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做真實的自己,做誠懇且不媚俗的音樂。

  • 10 # 音樂域記

    在這裡,我並不想深究朴樹歷經的種種,因為我只想好好感受一下朴樹的“音樂心”。會當場失控大哭,因為他是朴樹,因為他是那個“耿直Boy”。朴樹是個真性情的歌者,他曾經在多次直播演唱時,因為嘈雜的耳機或其它問題而中斷,並直接生氣地講出來,然後再致歉重唱。而臺下觀眾也都是回以熱烈的掌聲,給予朴樹最大的鼓勵。朴樹真的太醉心於音樂了,到了“為它痴迷為它狂”的境界。在音樂的國度裡,朴樹就是那個“最強王者”,他容不得音樂受到一點的玷汙和踐踏。我想,每當在臺上演唱或者在幕後錄歌時,每當朴樹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時,他會是最舒服的,也是最自然的,他會很享受與音樂用心交流的這個過程。他也只想認認真真唱,給我們帶來最完美的。這次朴樹在《送別》中奔潰大哭,其實我們應該是“見怪不怪”的。此刻毋庸多言,我們只需要去默默心疼一下朴樹。因為我看過這個影片,朴樹在歌曲開頭就有悲意,而且中間明顯是忍了很久終於忍不住才哭的。唱歌時,朴樹一定是想起了一些不為人知的過往,想起了一些“不敢輕易碰觸的回憶”,所以終於沒能忍住這“決堤的傷悲”。朴樹是在唱完“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這句歌詞後,情感出現爆發的。是的,已成為大叔的朴樹的確經歷過不少別離,而這句歌詞本身又把離殤烘托到極致,我聽著也想落淚,更別說這個“真性情的人兒”了。而且,有種眼淚很難忍,但是一旦爆發出來就會是滔天巨浪。因為我在送畢業的朋友時,也歷經過這種,自己深有體會。朴樹這次的大哭,再次重新整理了我對他的認識,並讓我更加喜愛這位與眾不同的男歌手。朴樹是一個歷經滄桑的男人。但是,這個男人在與“律動的生命”互動時,他在音樂裡的那種“長不大的孩子氣”就會不自覺地表現。他不藏著掖著,而且勇敢地把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呈現出來。他迷戀音樂,雖“走火入魔”仍不悔。有著“赤子之心”的朴樹,在這個世上註定是難得的,別緻的。我從《平凡之路》開始知道朴樹,並瘋狂聽遍他的歌,喜愛他到今天,我想我這次終於得到了答案。

    對於李叔同先生的《送別》,朴樹有言:“如果此生我能寫出這樣的歌詞,雖死無憾。”真性情可見一斑。現在,我只想抱抱那個淚流滿面的“小孩兒”,給他輕輕拭去眼淚。朴樹不哭,你還有美好的音樂,和愛著你的人們。

    朋友,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又有什麼感受呢?

  • 11 # 林二走江湖

    你們都本末倒置了,讓朴樹泣不成聲的,並不是他自己的遭遇,而是《送別》這首歌。如果我們不懂《送別》,就不會了解朴樹為什麼泣不成聲。

    《送別》的作者是李叔同,在現在聽起來沒什麼特殊含義,但是在民國時期,這可是一個轟動全國、又有爭議性的人。在40歲之前,李叔同是個風流才子的代名詞。他是個教育家、書畫家、劇作家、音樂家等等等等,在多個領域成就都很高深。他把中國書法推向了極致,講究“樸拙圓滿,渾然天成”,魯迅等人以獲得他的一幅作品為榮,同時他也培養出了豐子愷這樣的著名畫家。在他36歲的時候,寫出了《送別》這樣傳唱不息的著名歌曲,影響身後上百年的人,其中就包括朴樹。

    之所以說他是風流才子,是因為他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成立書社,參演話劇,受邀當大學教師等等。在當劇作家的時候,跟歌手、名妓等多有往來。李叔同有過多次婚姻,最後一段是在日本留學期間,與一個演員產生感情,將其帶回了中國。

    這樣一個交友廣泛的人,我們一定會認為他是個情商很高,左右逢源的人,恰恰相反,李叔同很多時候顯得很古板。在日本生活期間,他的日本丈母孃來看他們,走的時候天下了雨,妻子要把家裡的傘拿給丈母孃。李叔同卻堅決不同意,“我娶妻子,可沒說會有一個來借傘的丈母孃的。(大意)”最後丈母孃不得已,冒雨去鄰居家借了傘。

    這是李叔同40歲之前的人生,40歲之後,就沒有李叔同了,剩下的,是佛門大德弘一法師。40歲的時候,李叔同撇下妻兒,不顧親朋好友勸說,毅然決然在杭州虎跑寺出了家,法名演音,號弘一。現在流傳最多的,其實是他的號。出家之後的弘一法師,依然不放棄做學問,他精研《四分律》,一手恢復了南山律宗,奠定了自己在佛學界的地位。

    1942年10月13日,63歲的弘一法師圓寂。在圓寂之前,他留下了四個字,成為佛學上的經典,“悲欣交集”。這四個字可以看做是弘一法師圓寂前,對人世的悲憫,一生所學在最後時刻的情緒性釋放,高度概括了一生的體悟。

    為什麼要提到“悲欣交集”四個字呢?這四個字跟《送別》其實有著莫大關係。知道這四個字,就能知道朴樹為什麼痛哭流涕。

    我們聽得最多的《送別》,不是什麼明星演繹,而是是孩子唱的。為什麼呢?因為這首歌本身調子輕快,旋律簡單,適合孩子演唱,而且帶著稚氣的童聲也非常清新悅耳。但矛盾的是,《送別》其實是一首悲傷的歌,講的是老友送別,此時一旦分離,以後可能見不到面了。仔細想想以後的路,不禁悲從中來,淚流滿面。

    為什麼這麼傷痛的歌,會用這麼情況的語調來唱呢?這是這首歌的魅力所在,也融合了“悲欣交集”的境界。我們都經歷過離別,仔細回想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大部分人送別的時候,都沒有哭哭啼啼。很多人都是面帶歡笑,把悲傷藏在心裡,然後對親友說著一路順風。雖然我為了離別而傷痛,但還是要把最好的祝福帶給你。這是最最生活化的離別場景。《送別》把矛盾的旋律和歌詞統一起來,完美的呈現了這個場景。

    朴樹觸到了這種境界。我們去聽他錄製完成的版本,那時他唱的語調輕快,完全不是影片裡痛哭流涕的樣子。朴樹是個很純潔的人,人到中年,依然還配得上純潔二字的人,是非常高的讚賞了。正是因為這個純潔,他才能看得到弘一法師的境界,體會到“悲欣交集”的感覺。

    朴樹曾說,能寫出《送別》這樣的歌,死而無憾。他這樣說,也正這樣做。他的嗓音單純,歌曲的旋律簡單,但是《生如夏花》、《那些花兒》、《平凡之路》等等都是膾炙人口。他並沒有把歌曲唱的拗口,而是用人人都能唱的方式演繹。朴樹天生就是在向著弘一法師靠近,假以時日,他會達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境界的。

  • 12 # Sir高點

    想多了,他就是自己把自己感動得稀里嘩啦的。他本人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經歷。當然也可能是為了表演效果努力的結果。

  • 13 # 使用者5838100543872

    個人覺得這歌特別悲傷,自己每次一個人彈吉他唱這首歌,到第三句芳草碧連天眼淚就下來了,所以一直都是偷偷的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在哪個國家價格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