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智玩家
-
2 # 理查德22969453
前輩武人的精神體悟爾,肉體修煉到一定程度,開始有閃電反應和控制每寸肌膚的能力,蠻超現實的。後續更高境界還有秋風未起而蟬先知,那是未發先有感應的超能力,那就是科幻小說的境界了。不會功夫,不評判真假
-
3 # 我真的不是歌神
這句話說的是,在太極拳,的勁道上,運用得如火純青!
太極拳練習的是聽勁,也就是說,用面板,聽到對方的勁道。
太極拳的聽勁,練到一定程度後,對勁道的感覺會變得非常的敏感。
就連蚊蟲和羽毛落到身體上,那種細微的勁道都能感覺到。
只有聽勁還不夠,還需要能夠化勁,也就是說化掉對方的勁道。
一般的情況下,聽勁和化勁,都在同步成長當中,能夠感覺到很細微的勁道,就能夠化解很細微的勁動。
太極拳取的是動中之靜。
也就是說,在練太極拳的過程當中入靜。
人只有在入境之後,感覺才會變得非常的靈敏。
-
4 # 高山與雲海
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裡面的一句比喻。太極拳論是中國關於太極拳描述的最早武術著作,被太極拳界奉為圭臬!王宗嶽乾隆年間山西人,據乾隆六十年(1795)佚名氏為《陰符槍譜》的序言稱:宗嶽少時即喜讀經史與皇帝、老子之書及兵家言,悉心研究拳術理論數十年,有精闢見解。著有《太極拳經》。據武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稱,此書於1852年在河南舞陽一家鹽店所得。《太極拳論》短短不足五百字,是當時僅有的太極拳理論文章,武禹襄根據比書比照參悟,結合實際,常召來大力士與之較技,檢驗實際效果,終於成為一代武學大師。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這是形容太極拳修煉的最高境界,身體的感覺極盡靈敏,達到了空虛靈動之際!直接解釋就是一根羽毛都不能加於身上。大家不知道看過《出彩華人》一根羽毛的重量節目嗎?在層層搭建的樹枝上,最後放一根羽毛,把羽毛拿掉後,整座架構平衡被打破,全垮了,說明這個平衡術的精細之極,像羽毛那樣輕微,如同太極拳練家虛靈感覺一樣,輕至羽毛之重而知之。蠅蟲不能落,也是同樣道理,蒼蠅,小蟲子都不能落於身上。落不上的原因就是極度的虛靈,那蠅蟲的細細的小腿剛一招到他身上就有感知,想落他在他身上就是落不上!沒有立足之地,空空如也!!這種感知,在後來的太極拳大家楊露禪身上也有體驗,據說鳥在他手掌裡,就是飛不起來,‘’鳥不飛‘’的功夫。但是他也還沒有練到蠅蟲不能落的地步。
這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了,古今學者有幾人能做到呢???嗚呼,太極拳乃神拳也!今人知之者又有幾何?
-
5 # 馨緣XY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說的是太極拳化勁練到一定程度,能感知細微的勁力變化,一根羽毛落到身上亦可透過聽勁而知,並隨即化去,到此境界,一隻蠅蚊也無法在身上降落。極言聽勁的靈敏與化勁的及時。
不管是武術還是別的什麼技藝,靠的是經年累月的鍛鍊和學習方能有所成就。它這裡說的是已經到了至臻的境界和爐火純青的地步。能夠到達這種,這種境界的人不能說沒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少之又少!但如果說少我們就可以否定他的存在,好像也有失偏頗吧?
-
6 # 賢王明月m
這是太極拳最高境界了,是太極大師王宗嶽的個人體悟,現實中可能還沒有人都達到古人的層次了!!我個人認為,自身的松靜達到了加一羽而知之,落一蠅而重之!!如砝碼稱重,加很微小的重量,天平就會傾斜了,這個層次就是全身通靈,到了神意的階段。
-
7 # 小太極猴劉永明
羽暗指鳳,蠅蟲指成龍的初級階斷,暗指龍。不是形意字,是轉心舞的意思。龍鳳合一是太極真形,龍鳳合一是道家真意,練的是太極心。心在骨上。
-
8 # 使用者飛沙子
這是意身合一練到高階階段的表現,太極包括內家拳都是必須建立一個力量模式做基礎,不然就不是內家拳,這個力量模式也是內家稱為勁的東西,這個模式也類似道家丹修意守丹田,初看就是體感靈敏,全身用力,全身力量可以任意點運作任意點發力,博擊現在為什麼強於武術實打,問題就在這裡,博擊的核心技術很容易得到,而傳統武術核心技術你就是聽都不容易聽到,怎麼去爭強,不過也不是完全沒門,至少現在意拳大成拳把內家的入門基礎公開出來了
-
9 # 龍城強哥Jason
“一羽不能加”是形容感覺的靈敏,”蠅蟲不能落”是指化勁的精巧。
這些都是形象形容之詞,練楊式的文人,功夫沒有,胡謅一流,他們據此編造出的所謂:"鳥不能飛”,則完全是臆想出來的玩意了!
回覆列表
要理解「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是什麼意思,需要理解這句話的出處,王宗嶽的《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為一貫。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太極拳論》的這段話,徹底揭示了太極拳的奧秘。
只要是搏擊,不管是西方搏擊,還是中華功夫,訓練的,都是三個方面:力量、技巧、反應。
太極拳與現代西洋搏擊最大區別在於,西洋搏擊訓練的只是肉體的力量、技巧以及大腦的反應能力。
太極拳則不是,用我們一直在講的【重疊世界】原理來講,太極拳練的不是肉體,而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身體,那個身體上的力量就是中華武術界一直在講的【勁】,【勁】不是肉體上的【力】。太極拳的拳法也是建立在這個【勁】的基礎上的,並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肢體套路。
太極拳的反應能力,當然也不是大腦的反應能力,而是經過心智系統轉換以後的第二套心智系統。這就是《太極拳論》中講的「神明」。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對「神明」反應的描述。
「一羽不能加」是講慢的時候的「神明」反應:動緩則緩隨。就好比一根羽毛就要飄到身上,就在羽毛即將飄到身體上的那一剎,身體隨著羽毛飄動的節奏一起飄,身體與羽毛若即若離,羽毛卻始終無法落到身上。這就是「一羽不能加」。
「蠅蟲不能落」是講快的時候的「神明」反應:動急則急隨。就好比一隻蒼蠅就要停到身上,就在蒼蠅即將落到身體上的那一剎,身體隨著蒼蠅的飛舞一起快速的舞動,身體與蒼蠅若即若離,但是,蒼蠅就是無法落到身上。這就是「蠅蟲不能落」。
從這兩句的描述,讓我們瞭解到了太極拳真正厲害的地方,其實就和《庖丁解牛》一樣:官知止而神欲行。是太極拳的超人的感知、反應能力。有了這份「神明」的感知、反應能力,自然就能做到英雄所向無敵。
所以,太極拳的功夫,從本質上來看,是心智系統轉換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