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FaceID?屏下指紋?虹膜?
6
回覆列表
  • 1 # 鼎盛達人

    自從iPhone誕生的那一天起,這個世界上,手機的風向標就是iPhone最新技術。iPhone x剛退出的,人臉識別技術,不出意外的話,將會在明年五六月份,被一幫吃瓜廠商效仿。

    當然綜合成本考慮,個人覺得主流的解鎖方式2018年依然會是,指紋解鎖方式,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般一個新的技術,所應用的手機,一定會應用在,旗艦系列手機上面,然後才會逐級下走,你說對嗎。廠商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只有在旗艦機上應用,才能賺到錢。

    話又自相矛盾說,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是否會被廣大消費者,接受,還有待,廠家對消費市場的調研。任何一個品牌手機公司,推出的一款產品,都不會隨隨便便就打入市場的,它經過一番設計與調研,綜合資料,量產手機。

    風向標是蘋果手機,如果蘋果繼續,人臉識別,那麼2018這項技術同樣會被應用到安卓手機上,這是毋庸置疑的。總之跟著蘋果走還是可以賺到錢的。

  • 2 # 天賜同學

    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就是apple手機的face ID,以及三星的虹膜識別。

    屏下指紋技術,VIVO已經做出工程機,具體量產時間未能確定。

    哪個會在2018年更火?蘋果手機的Face ID應該會在新的iPhone和ipad普及;三星和中國產安卓機,應該會普及面容識別的功能。但是!apple的Face ID技術要遠領先於其它的面部識別。

  • 3 # 驢驢原上草

    FaceID、虹膜、指紋解鎖,哪個才是未來手機正確的解鎖姿勢?

    我們都知道,智慧手機經歷了密碼解鎖、圖案解鎖等繁複階段。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更便捷的指紋解鎖成為市面上最流行的解鎖方式。當然,業內少數有實力的手機廠商,也在嘗試其他創新方式給使用者帶來更先進的解鎖體驗,比如三星研發了虹膜解鎖、蘋果新機iPhoneX採用FaceID。那麼問題來了,指紋解鎖、虹膜解鎖、FaceID解鎖這三種方式哪一個將在未來成為主流?

    虹膜解鎖華而不實,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首先我們來看看虹膜解鎖。虹膜解鎖這個功能,作為三星新機S8、S8+、Note8黑科技的存在,可謂吸睛無數(然而它並不是三星首創,微軟之前就已經使用過)。其好處當然是解放雙手,使用者還可以輕鬆化解手溼無法解鎖以及天冷戴著手套不願解鎖的尷尬。

    但是呢,虹膜解鎖並不能完全讓人高枕無憂,就連三星也沒有一口咬定虹膜解鎖比指紋解鎖更加安全。事實上,虹膜解鎖的安全性確實存在重大隱患。國外一駭客團體Chaos Computer Club用三步就把虹膜識別給破解了——使用小DC夜間模式拍攝一張機主的眼睛照片—放大眼部,使用印表機打印出來—眼睛圖片的虹膜位置,覆蓋一片隱形眼鏡,即可偽造機主的虹膜解鎖其手機。難怪三星表示:虹膜掃描不是最主要的安全功能,而是與目前廣泛採用的指紋感測器並用的額外一重安全防護,使用者完全可以自由選擇使用與否。

    另外,虹膜掃描和解鎖對機主用機提出了諸多的嚴苛條件,比如所處環境光線不能太暗、手機與眼睛距離要在特定範圍內、必須是裸眼(不能戴眼鏡、美瞳)等等。所有種種,實在難讓人省事,倒是平添不少麻煩,實用性和普適性比起指紋解鎖還是遜色不少。要成為未來的主流解鎖方式在筆者看來,難度頗大。

    FaceID可能是一個過渡性的選擇

    最近蘋果iPhoneX的FaceID功能著實是炫酷了一把。蘋果描繪的藍圖是,使用者在開鎖時,只需看著手機,FaceID就能人臉解鎖,簡直是狂拽炫酷吊炸天。要深入瞭解FaceID,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原理:首先是人臉註冊,在註冊時,點陣投影儀會投射3萬多個點在人臉上,進而形成一張3D人臉圖,並儲存在A11晶片上;在識別時,手機上方的感應器會投射人眼看不見的光(在黑暗中也能識別人臉),並讀取使用者的臉部3D幾何結構圖,並將它與儲存在A11晶片隔區內的資料進行對比,如果兩者一致,iPhoneX就會解鎖。

    我們看到這個原理還是挺複雜的,光是感測器就多了好幾個,成本自然上升不少。作為使用者肯定是不願意看到這個結果,因為價格是變高,但是這也是蘋果“被迫”選擇的方案。因為iPhoneX採用的是全面屏,前面板自然是沒有了指紋識別區的安身之處,而後面板歷來是蘋果logo的專屬地。而採用屏下指紋識別吧,技術又不成熟。SO… …最終只能選擇臉部識別了。被迫妥協的方案,有些BUG也在所難免。

    安全性上倒是沒有虹膜識別那樣的隱患。蘋果聲稱,專門邀請好萊塢特效面具公司製作了一組面具,來訓練FaceID的控制中樞——神經網路,保證安全性。而且庫克在發表會上信誓旦旦表示,FaceID比TouchID更為安全,後者被破解的機率是五萬分之一,而前者是百萬分之一。至於會不會打臉,由於真機尚未發售,目前還無從判斷。

    但在使用場景上,由於FaceID的屬性使然,受限可能會比較多。比如臉受傷了、化妝了、冬天戴口罩了、整形了等是不是都會影響FaceID識別的準確性和速度?當然現在也只是筆者的一個推斷,至於實際使用如何,也只有等待市場的驗證。

    總體看來呢,FaceID更像是一個過渡性的功能。最基本的判斷在於,指紋識別不僅具有更好的便捷性,而且受外界因素和使用場景的影響是三者中最少的。而FaceID強調的容顏,識別起來更麻煩不說,而且隨著人的年齡、狀態(如瘦到胖)不斷在變化,人為改造因素(化妝、臉受傷等)也存在不少,想想實在難以順意。

    總結

    隨著全面屏熱潮持續發酵,全面屏手機已成為各大手機品牌爭先主推的王牌,筆者認為,這股熱潮越猛烈,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將進一步被促進,變得越發成熟。畢竟屏下指紋識別與全面屏是天生絕配的好搭檔,可以說屏下指紋識別就是為全面屏而生的,而反過來全面屏更流行也將促進屏下指紋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最終的結果是,主流的識別方式、會從實體指紋識別發展到屏下指紋識別,而FaceID很有可能成為兩個重要節點中間一個過渡性的節點。當然,也不排除未來形成以屏下指紋識別為主,FaceID和虹膜識別為輔的格局。

  • 4 # 三舍洋蔥頭

    應該是FaceID,現在只能手機行業的標杆就是iPhone。市面的手機很多,就連外形都是模仿iPhone 的,包括齊劉海。慢慢的應該也有很多出現。

  • 5 # 向陽花98143976

    所以與人身份相關地資訊最後都會整合在一起 比如手機上 但資訊會洩露造成各種損失 我希望以後地手機不需要手機卡插槽 由個人資料中心與手機進行資料交流 手機本身 無任何資料資訊 類似網咖上網一般 資料由個人提供 在晶片微小化的今天 個人資料整合晶片可以植入人體 用個人習慣動作語音進行解鎖 手機丟失 個人資訊洩露 被採集 都不會影響個人資料丟失 即使被強迫 也會無法解鎖

  • 6 # bbTiV

    螢幕下指紋

    想要做有顏值的全面屏,沒有螢幕下指紋技術基本都是耍流氓。隨著全面屏技術的普及,螢幕下指紋技術更顯得難能可貴。不管你們信不信,這絕對是亓紀最期待普及的技術之一。

  • 7 # 5G通訊

    Face ID、虹膜、屏下指紋:哪個姿勢會引領下一場手機解鎖革命?

    隨著新一代蘋果手機iPhone X的釋出,一種新的手機解鎖姿勢——Face ID,也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於是大家紛紛對未來手機解鎖技術的發展趨勢表示好奇。想要了解下一代的解鎖技術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新的驚喜與體驗。

    但是在展望未來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手機解鎖”的歷史與由來,通過歷次“解鎖”技術的發展趨勢,來探尋其演進軌跡,從而才能更加客觀、準確地推測出下一代解鎖技術的真實樣貌。

    首先,最早的“手機鎖”大約出現在2006年的功能機時代,在以諾基亞為代表的直板手機上最為常見。當時普遍的叫法是“Mobile phone keyboard lock”中文名為“手機鍵盤鎖”。

    而且它設計的初衷很簡單,當時的手機統一採用鍵盤操作,而直板手機由於鍵盤上未加任何防護措施,稍微受到擠壓就會出現反應。而當手機放在口袋中的時候,誤打電話、誤發簡訊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而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當時的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功能,能夠在待機狀態下鎖定手機鍵盤,鍵盤鎖開啟之前不能進行任何操作。而當時的解鎖方法也比較簡單,比如:長按“確認鍵”、連續按壓“選單鍵”+“#號鍵”等等,相信不少諾基亞的老使用者對此還留有印象。

    後來,出現了螢幕很大的觸屏手機。比如諾基亞系列的NOKIA 5230以及同期生產的一大批中國產山寨手機。但是當時的觸屏手機跟現在的仍有差距,當時的手機觸控式螢幕採用的是“電阻屏”,包括鑰匙、筆尖、塑膠等等,只要是在螢幕上稍微用力滑動,便能被螢幕識別,併產生相應操作。於是此時便出現了手機側面的滑動解鎖按鍵、螢幕滑動解鎖等方案。此時的“手機鎖”依舊比較簡單,而且主要是以防止使用者誤操作為主。

    等到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真正流行起來的時候,“電容屏”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鑰匙、塑膠等物品劃過螢幕的時候已經不會再被螢幕識別,一直以來以“防誤觸”為主要目標的“手機鎖”一時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然而,雖然單純“防誤觸”的手機鎖變得不再重要,但是隨著人們隱私觀念的加強,“手機鎖”開始被人們重新定義,開始主打安全防護功能。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指紋解鎖、密碼解鎖、九宮格圖案解鎖等方式開始相繼出現。

    大家或許都認為指紋解鎖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技術,其實不然,最早在1998年西門子就展示了自家的指紋識別手機,這也是世界上首款搭載指紋技術的手機。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擁有指紋解鎖的智慧手機是2011年釋出的摩托羅拉Atrix4G(ME860),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當時的指紋解鎖並沒有流行起來。

    直到2010年,智慧手機上才第一次出現了 “密碼鍵盤”和“九宮格圖案”的解鎖方式,並迅速為各大手機廠商所使用。

    而老早便出現的指紋解鎖,直到2013年iPhone 5S的誕生,才逐步被人們所認同並使用。此後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手機上使用最多的便是“密碼+指紋識別解鎖”方案。現在的指紋識別技術主要有光學式指紋識別技術、熱敏指紋識別技術和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以及聲波指紋識別技術,因為電容式指紋識別擁有體積小、適用性廣等特點,所以目前絕大多數智慧手機均採用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

    由歷史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解鎖方案若想得到大規模的應用,除了必要的安全性之外,還要有最大程度上的簡易性,畢竟“手機鎖”是為人服務的,不是給人添麻煩的。

    除此之外,解鎖方案的價格成本也在手機廠商的考慮範圍之內。使用者永遠會追捧最先進、最酷炫的事物,但手機廠商卻不得不考慮自己產品的成本和技術。如何有效控制手機的製造成本,採用一種成熟且穩定的方案是不少設計者心目中的上上之選。成熟代表產能充足,價格合理;穩定代表優良率高,質量有保障。正是因為如此,指紋解鎖才會在剛剛出現的時候鮮有人問津,而直到技術出現十幾年後才得以流行、推廣。

    文章分析到現在,大家心中也已經有了答案。Face ID雖然優秀,但是要配合蘋果自家的“A11仿生晶片”才能使用,而其他廠商所使用的面部識別解鎖方案,則面臨著安全性不強、識別率不高的問題。也就是說,當前的面部識別技術依舊存在著較高的技術和成本門檻,就連跟iPhone X同門的iPhone8都沒能適配,如果真的想要大範圍推廣,估計還要等上一段日子。所以老羅才會在自家的堅果Pro 2上集成了面部識別之後加入後置指紋。

    虹膜識別同理,需要前置攝像頭在嚴謹獨特的技術條件下,配合紅外線燈的同時協作工作,在掃描人眼的虹膜資料後,進行極速的錄入資料資訊的匹配,從而實現這一項對手機自身的技術條件要求頗高的安全解鎖等功能。而發展到今日,其應用過程也是困難重重,麻煩不斷。力推“虹膜識別”的三星甚至都不敢完全仰賴該技術,還要在手機背面加上“指紋識別模組”,所以“虹膜識別”雖然前途美好,但是當前可行性卻很低,甚至成熟度還不如蘋果的Face ID。

    至於所謂的“屏下指紋”則是光學式指紋識別技術和聲波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然而當前相關解決方案困難重重,其中提供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封裝的歐菲光等公司,目前還無法將體積縮到足夠小,識別準確率和速度也需要大幅提升。而指紋識別模組市場份額最大的瑞典 FPC 公司研發的基於光學和超聲波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也受困於相關模組的生產良率、成本、識別準確率與可靠性等問題,無法預估正式量產出貨的時間點。

    所以,雖然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確實令人感到震撼,但新技術的商用仍需要一定的週期積累。所以如果您想要在明年就體驗上指紋解鎖之外的新的解鎖“姿勢”,最好的選擇便是買一部iPhone X。

  • 8 # 氪星情報局

    屏下指紋技術,被認為是明年攪動手機行業的一個變數。但問題是:為何屏下指紋喊了這麼久,依然無法量產?

    所謂屏下指紋識別,就是透過螢幕玻璃下方完成解鎖過程的指紋識別,該技術最被看好的是超聲波、光學指紋識別手段,真正意義上實現屏下指紋解鎖,因為你只需要直接在螢幕上解鎖,不需要背部指紋感應凹口,也不需要前置指紋感應裝置,即便是在水下也能完成指紋解鎖。

    2013年,iPhone 5s釋出時Touch ID應運而生,隨後指紋識別成為智慧手機的標配,但市場上大多數手機都是屬於電容式按壓識別,而電容式識別時是不需要緊緊貼合就能透過微電流感應到指紋。

    屏下指紋識別時則不然,技術實現原理甚為複雜。當用戶手指接觸螢幕時,螢幕會發出光線,穿透蓋板到螢幕表面,接著用背光照射指紋,達到指紋的光線反射穿透螢幕,被指紋感測器接收後,將光訊號還原成指紋影象,經過軟體處理及演算法比對進行識別。

    與此同時,螢幕指紋識別在解鎖時,還必須集中一點的力度按下去,手指緊緊貼合在玻璃上才能獲得有效反射,而且需要配備OLED螢幕才可以,甚至要求螢幕的保護玻璃更薄。

    可以看出,屏下指紋識別實現起來,難度就比傳統指紋識別高很多。

    事實上,就在iPhone X釋出之前,行業內一致認為這款10週年特別款鐵定會配備屏下指紋。說起來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早在2015年蘋果就曾申請了在OLED顯示屏上實現屏下指紋識別的專利,並且這項專利已經獲批,所以屏下指紋也並不是新鮮玩意了,即便它有著很強的技術壁壘。

    考驗更多的是產業鏈整合能力

    毫無疑問,iPhone X面部識別給了少數人嚐鮮未來的機會,但根據主流市場的使用者需求來看,指紋識別依然是更舒適且自然的識別方式,屏下指紋技術自然被眾多廠商和上游產業鏈給予厚望。

    作為指紋識別模組市場份額最大的供應鏈公司,瑞典FPC已經在研發基於光學和超聲波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三星的首款屏下指紋識別機型很可能會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

    在終端廠商中,2017年6月份vivo就聯合高通展示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與此同時晶片廠商Synaptics(新思國際)早先正式宣佈,旗下Clear光學屏下指紋感測器已經批次生產,並且即將和vivo聯合推出採用屏下指紋識別的手機,更詳細的資訊顯示這款即將到來的手機結合了三星OLED螢幕和Synaptics的感測器。

    也就是說,一旦擁有足夠的OLED螢幕,加上Synaptics提供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再考慮到三星新旗艦機的不確定性,vivo成為全球第一家推出屏下指紋識別手機的廠商幾乎是已成的事實。

    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屏下指紋的實現,並不是某一個廠商可以單打獨鬥就完成的事情,必須整合全產業鏈的能力才有機會。很顯然,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與供應商的合作,vivo都是手機廠商中最為激進的一員。

    指紋識別和麵部識別,誰取代誰?

    屏下指紋識別是未來嗎?答案是肯定的。全面屏就是一個激發點,屏下指紋識別可以說是全面屏手機指紋識別方案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因為當全面屏成為主流,屏下指紋不僅不會佔用手機螢幕的空間,提升屏佔比,同時能夠讓手機在搭載指紋識別功能有更加統一的外觀。

    但是如果你問:屏下指紋會取代面部識別嗎?答案是否定的。毋寧說現在主流手機廠商都配備了面部識別,蘋果Face ID誕生之後,其他廠商也一定會跟隨。

    指紋識別和麵部識別之間的關係,就好像其他諸如虹膜識別、掌紋識別一樣,沒有誰一定取代誰,它們都只不過是生物特徵識別探索的一種方式。未來,真正安全的識別,極有可能是兩三種識別方式整合在一起。

    不過,當屏下指紋成為主流時,一定會出現一個問題,因為屏下指紋要求對手機螢幕的要求極高,不僅要薄,螢幕上也不能有太多覆蓋物。這就導致,貼上一層厚膜的手機,很多時候可能壓根無法解鎖。

    這意味著,一旦屏下指紋識別開始普及,就愈加考驗諸如三星、vivo等廠商對螢幕質量的苛求,而這些技術的研發和實現,就好像指紋識別隱藏在螢幕之下一樣,消費者都是看不到的,恰恰這方面的競爭才是未來決勝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當貼膜已經成為使用者習慣,屏下指紋時代的傳統貼膜者會不會失業?請放心,一種貼膜消亡了,必然有另一種手機膜出現,只不過這樣的貼膜不僅僅是手藝活,更是一門技術活。

  • 9 # 江蘇電信

    有兩個技術比較容易實現,一個是螢幕下指紋識別,另外一個是智慧手機生物識別技術。

    螢幕下指紋識別

    早先螢幕下指紋因為技術問題無法實現,直到去年夏天,MWC2017上海站上,vivo和高通聯合釋出了一個螢幕下的Demo,這個技術使用了Synaptics光學指紋識別方案,展示了可行性,雖然還不成熟,但至少給出了一個方向。

    根據現在的傳聞,vivo、小米、華為、一加(當然也包括OPPO)在內的國內品牌,以及三星等國際品牌都有可能在今年開始使用螢幕下指紋技術。

    智慧手機生物識別技術

    iPhone X採用人臉識別取代過往指紋識別設計,可以說是開創了手機生物識別技術的先河,目前該技術除了支援移動支付外,已經進階延伸AR相關應用領域。

    現階段,安卓陣營的智慧手機也已加入這場生物識別的“盛宴”。目前這項技術的應用範圍主要以3D感測技術以及螢幕下指紋識別的開發為主,其中光學及超聲波的技術正尋求突破,讓手機"一眼"就能認出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深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