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井茶痴
-
2 # 老范家信陽毛尖種植
信陽毛尖處於江北茶區,溫差大,茶葉生長髮育期有明顯的季節性,同時病蟲害也是有季節性的。
茶樹打農藥和不打農藥分兩種情況:一個是自然環境影響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危害程度,另一種是為了促進產量和質量來衡量要不要打農藥。
消滅病蟲害對茶樹危害要分不同情況,病蟲害嚴重爆發期,如果不打農藥會造成嚴重減產或者絕收,屬於搶救性施藥,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夏季和早秋,因為昆蟲過冬休眠期會有相當一部分被凍死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順溜過冬,一部分能夠安全過冬的會成為新的一年裡病蟲傳播的種源,這些種源一般在三四月份出土適應性活動,並且少量產卵繁殖,由於春天氣溫不穩定忽冷忽熱,嚴重影響繁殖速度,並且前一兩代蟲子數量不多,不足以嚴重危害茶樹,所以就沒有藥治病蟲的必要,而且這個階段處於春茶生產期,茶葉採摘可以帶走部分幼蟲和蟲卵,有利於控制病蟲害的發展 ,只有等到夏季溫度高雨水多了,病蟲害繁殖速度加快,當一片茶園受到爆發性危害 才會利用藥物治療。否則一般沒有人願意打農藥的,因為農藥和人工成本都很高,會增加茶園管理成本。
還有一種情況是為增加產量,打農藥儘量減少病蟲害危害茶樹,促進快速生長,這種茶是在收入比較高的情況下才會有,因為產值低了還要以藥物促進生長,會得不償失甚至掙錢不落錢,一點點收入都投資到茶園了。
常年不打農藥的茶園確實存在但佔比不大,這種茶園生態環境好,比如周邊植被豐富,日夜溫差大,迎風坡等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雖然這些茶園也有病蟲害的存在,但自然條件不適合害蟲大面積發展繁殖,害蟲經過幾代的發展仍然數量有限,所以不需要浪費人力財力去做沒必要做的事情。
-
3 # 年年大事件
茶葉有農藥殘留≠農殘超標,大可不必對此過分緊張。很多茶友一談到茶葉農殘就色變,其實茶葉有農殘與農殘超標完全是兩碼事。只要使用農藥就難免會在產品中出現農藥殘留,國家標準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有一定的標準,只要殘留量在限值之內,就是安全的。大自然中有許多毒害物質殘留,比如我們日常飲用的水源,呼吸的空氣裡面都會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質,但它們的劑量比較低,每天的攝入量遠遠沒有達到會危及人類安全的程度,所以被忽視了。茶葉上的農殘也是一樣,需要看是否超標,如果在安全範圍內,就可以放心飲用。
再來,也不是所有的茶都會噴酒農藥,像紫金縣蟬茶,一種被小綠葉蟬叮咬後製成的茶葉, 為了製作這種獨特的茶葉,為了”引蟬入室“,茶園一般採用綠茶有機種植,不噴灑農藥,紫金蟬茶也 是公認的綠色無公害有機茶。
-
4 # 新會陳皮調研手記
茶葉安全一直是廣大消費者最關心的一個話題。一直以來,人們談農藥色變,誰都知道農藥有很多危害,可為什麼我們還要用它呢?我們不妨先來普及一個常識,人會生病,植物也會生病;人生病要用藥物來治,植物生病也需要藥物來治,茶葉也是如此。
茶葉會得哪些病?炭疽病、茶餅病、茶雲紋葉枯病、茶輪斑病、茶芽枯病等。茶樹的蟲害就更多了,小綠葉蟬,綠盲蝽,茶蚜,黑刺粉蝨,日本龜蠟蚧,茶葉癭蟎,茶橙癭蟎,茶尺蠖,茶尺蠖,大造橋蟲,扁刺蛾,紅點龜形小刺蛾,茶褐蓑蛾,螺紋蓑蛾,白囊蓑蛾,茶黃薊馬,黑絨金龜甲等。不論何種病和蟲害都會影響茶園正常生長、茶芽葉殘缺導致品質下降、減產減收、甚至顆粒無收。
自從農業誕生以來,世界各國的農業領域沒有一個國家不在使用農藥,透過噴施農藥,人類大幅降低了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威脅,使得農業有了穩產的可能性,農產品產量提高10%以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調查,全球每年仍有35%的作物因各種原因損失,經濟損失達1200億美元,若離開農藥,損失將高達70%,甚至可以推斷世界人口(2012年達到70億)將減少一半以上。
20世紀上半葉化學肥料的發明與應用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但是,在20世紀之前,農作物所需要的氮肥,來源卻是十分有限的。正如人類生長需要營養一樣,肥料就是是植物的糧食,沒有肥料植物就難以生長,在同一地塊連續耕作,若土壤失去營養農作物產量就難以提高。正是肥料品種的不斷增加,施用效果越來越好,農作物的產量才有可能越來越高。就可以這麼說自從有了農藥和化肥之後人類才真正可以填飽肚子、糧食開始有盈餘。
農藥、化肥是雙刃劍,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另一方面使得農業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急劇擴大。農藥對於動物、人類的毒害作用,以及化肥對於水體的汙染,使得農業變得不再環保,成為了地球最大的面源汙染源,嚴重影響了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這就是現代人的覺悟,也是現代人的矛盾所在。
中國的農業領域幾乎沒有不用農藥化肥的,水稻、小麥、油菜、棉花、蔬菜、包括茶葉,如果不能再用農藥化肥,中國的農產品將無法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數億農民將回到貧困線以下。
作為農產品消費最有文化的一個群體,茶葉消費者自然會對茶園用藥、施肥產生強大的牴觸心理,如果真正要較真,那他們吃的大米、麵粉、蔬菜中的施肥量、農殘含量要遠高於茶葉中的農殘含量。只是大米、麵粉、蔬菜是生存的必需品沒得選擇,而茶只是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而已。
對於一年生的草本農作物來說,由於生長週期短、管理強度大、產收成本高等原因會用大量的農藥化肥。而屬於木本類的茶葉由於生長週期長、管理較粗放、採收季節性較草本類農作物長等原因,所用其實用的農藥化肥會比草本類農作物少很多。
從生計角度講,不讓茶葉種植戶用藥施肥是不現實的,只是說要把握用藥的度和量倒是真的;從道義角度或食安問題來講讓消費者為有農殘的茶葉買單也是不道德的,但也不能全部用道德制高點綁架茶農群體,很多時候生存比一切都重要。
這是一柄雙刃劍,關鍵是傷了誰都不行。所以科學利用農藥化肥或用替代手段解決用濫用農藥化肥問題才是我們未來該做的事。
就茶園除草來說,新種茶園頭三年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除草。因為茶苗根系短,與草根差不多,勢必會造成雜草搶茶苗的營養,加上草本植物生長快,就造成了草蓋過茶苗的現象,如果不除草,茶苗會又缺營養又缺光合作用,非常不利其生長。當下的許多茶葉從業者覺悟也並非消費者想的那麼低,很多人都在老老實實的僱人拔草,拔了又長、長了又拔,頭三年虧的一塌糊塗的很多,後面茶園慢慢開採了又要補前面的財務窟窿,讓他們感覺經驗茶園很累人。
所以還是有一部分人用除草劑除草,省成本,見效又快。站在他們自身利益角度來講,這些人也許沒錯。
而要改變這種現象就需要現代農業技術的介入與普及。還是以茶園除草問題為例:
1、栽種茶苗可以使用無紡布覆蓋種植技術,茶苗在生長過程中既透水透氣,又能保溫防草,只是前期成本會大些,但摺合頭三年的除草成本還是划算的。
2、成齡茶園無需除草,三年後的茶園根系遠長於淺根系的草本植物,雜草已經不會與茶葉搶肥,茶、草共生反而有利於茶園土壤不板結、夏季保水、冬季防凍的功效,在雜草生長最旺盛時進行修割攤放,還可以讓雜草腐爛成為茶葉的綠肥。然而至今還有大量種植戶將茶園的雜草收拾的一乾二淨,這種傳統的農耕意識形態還亟需農技部門的引導與糾正。
例如茶園防蟲問題:
任何蟲害都會對茶園造成損失,只是或大或小的問題。如蚜蟲,只要對嫩芽葉進行及時採摘或修剪就可以解決。但如茶毛蟲,如果不把它控制在萌芽狀態,它會像蠶寶寶一樣把你的正片茶園的葉子全部吃光,大面積的爆發不得不用藥,如果不打藥只能深刈燒燬,工作量很大、成本很高。
小綠葉蟬在加工東方美人茶的茶園裡是個寶,但在綠茶產區是個十足的害蟲,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嫩芽葉會變形、萎縮、停止生長、老化,大面積爆發會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只有打藥滅除。
如蚧殼蟲,叮在老葉背面或茶葉枝條上,靠茶樹內物質為生,影響茶樹的生長和免疫力,必需用藥,除非深刈,但對於尚處於高產的茶園來說進行一次深刈實在是損失不起。
比如說炭疽病、葉枯病,發病快,傳染快,老葉枯萎,造成茶樹光合作用不夠,影響茶嫩芽葉生長,輕則減產,大則茶樹死亡,要麼深修剪,還得將修剪下來的茶枝條遠移或燒燬,要麼用藥,相比之下還是用藥更方便、更省成本。
而在茶園裡打催芽素這種拔苗助長、殺雞取卵的做法無論對食品安全、茶葉品質、茶園生長管理都是不可取的,是令人唾棄的。
由於所處的立場不同,造成了茶葉種植戶與消費者之間的隔閡。種植戶認為我不用藥不施肥哪裡有收成!消費者認為我要買你乾淨安全的茶你為什麼要用農藥施化肥!
不得不說在中國不用農藥不施化肥的茶園極少極少,三千多萬畝茶園中,可能連百分之二都不會有,關鍵是他們在用什麼樣的農藥、施什麼樣的肥。
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理念在進步,當下全社會各個層面已經意識到了農藥與化肥對土壤、環境、食安等等方面造成了負面影響,所以在用農藥方面已經廣泛使用低毒性、低殘留的新型農藥,並利用粘蟲板、滅蟲等等手段進行物理除蟲,劇毒類農藥幾乎很少,絕大多數省份已經絕跡。
相關部門也在鼓勵源頭種植戶使用更安全的有機肥,除了一部分做高階茶提倡有機種植的茶場主外,在廣大茶農散戶中由於有機肥的成本高、見效慢等問題,仍是推廣的主要制約因素。要扭轉現在茶產業中用藥、施肥的種種不良習慣,需要行業規範的豎立和源頭種植戶觀念的轉變,雙管齊下,缺一不可。
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並不會因各種厲害關係而停止,無論種植戶與消費者、茶葉源頭與消費終端;無論利益與食安、生計與道德都不應是一種博弈關係,雙方都應該換位思考、相互尊重,兩者相依相存,因為這是一個產業共同體,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但這一切仍需要時日。
-
5 # 清魚來聊天
對於“有些茶葉都用農藥,還能喝嗎”這個問題,我第一個反應是“如果說茶葉不能喝,那你什麼都不能吃了,因為就是農村自己種的蔬菜也是要打藥殺蟲的”。
我們山區農村一直種植茶葉的,可以說茶葉是純天然綠色飲品。因為茶葉只需要偶爾打藥除草,那些藥水也是低毒,過幾天就會被空氣稀釋掉。而且大部分都是人工除草,茶葉的生命力頑強,幾乎不需要人伺候。到了冬天修一下茶枝就行了。來年開春就可以採茶製茶了。我這說的是茶場,主要以賣茶葉為主。
而我們自己山上的茶葉,從來沒有用藥水打過草,都是自己除草。偶爾會施肥,那茶葉就胖乎乎的。茶葉這種真正的健康好東西,怎麼會都用農藥呢?這是胡說八道。
茶葉一般就是分紅茶和綠茶,發酵和不發酵之分別。至於別的碧螺春、毛尖、、銀針、大紅袍、普洱等等,都是茶葉的做工細化了。更適合大家的選擇而已。
至於提問者說因為擔心國內的茶葉質量,而買了英國紅茶喝。我要說的是,沒關係的。國內的茶可以喝,國外的茶也是一樣的,也可以喝的。不用擔心農藥的問題,就好像我們每天吃的蔬菜,哪一樣不打藥呢?而且都比茶葉打的多。
所以對於“有些茶葉都用農藥,還能喝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就是“可以喝,在我的認知和常識以及從小到大的所見,茶葉不僅可以喝,而且是最健康的飲品” -
6 # 山頂上的狗尾巴草
現在哪有不用農藥的東西,記得有一年我家院子裡種了一小片生菜,長得非常好,有一天看見葉子生蟲了,葉片有被咬過的小洞,母親說自己吃的不用打藥,蟲子又吃不了多少,然後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夜之間生菜就剩杆子了,上面爬滿了青灰色的肉蟲子,現在想想還覺得不可思議,怎麼能吃那麼多,長那麼快!
-
7 # 河北張家口的貟
一個扯淡的問題,農藥?什麼農藥?我家也就是我母親,農民,88年我家有了溫室大棚,到現在,好多人不知道溫室是什麼概念,他們只知道大棚。
而農藥,好多人更是不知道不清楚,都認為農藥可以致命,說實話,曾經的農藥包括溴氰菊酯,那是真的要命,噴霧器噴出的霧氣,沾染面板,都可能送命,但是磷酸二氫鉀,喝上二兩,未必危及生命。
雖然不能危及生命,但是有害的肯定拒絕,那麼不管是任何地區,都在引入新的管理機制,拒絕使用農藥,而大多數喝茶的人,有一種依賴性,比如喜好一種,輕易不會改變,但是你以為喜好一種,真的不知道出現了異味嗎?那是經銷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旦喝茶的人選擇另一種也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茶葉的市場丟失,真的可以讓經銷商丟失曾經的市場,永遠找不回來。
現在,又說到我家曾經的溫室,那麼為了增加抵抗病蟲害和增加產量的問題,有時候並不需要農藥,88年,我們這裡的溫室種植戶就知道一項農業技術,就是用噴霧器,向葉片噴灑白糖或者牛奶稀釋液,增加產量,把新泰2號的產出期,從68天縮短到62天,這就是農民的驕傲,但是實際應用,來自以色列的大棚技術,還有滴灌,二氧化碳增產技術。
而茶葉,現在也利用了各種新技術,減少了使用農藥,保證了飲食健康,我只能說,提問題的人,心理想的可能是別的原因,印度,從150多年前,偷走中國的茶葉種植技術和茶葉枝苗,這種問題肯定會出現,利益總會出現爭奪,方法各種各樣而已。
-
8 # 國之強盛1
現在這麼說吧,抗菌滅蟲生物調節,農藥幾十種不用這種用那種,所有農作物都用農藥,只不過現在的農藥是高效低毒的,
挺喜歡喝茶的,喝了幾年了,因為最近看到各方面的新聞,說中國的茶葉普遍是用農藥的,我呢也不太相信,我家的阿姨是安徽的,她們的家鄉都是茶農,她也每年到了四五月份吧,都會回家去摘茶葉的,所以呢,我就問她相關問題,還叫他回家,去問問其他的茶農,今天答覆我了,說種茶葉肯定得打農藥,不光打農藥還要撒生長劑的。除非是原生態的茶葉,但是原生態的,茶葉是非常少的,就算一些名貴的茶葉,也要打農藥的。
茶葉還能喝嗎?現在買了進口的英國紅茶,用農藥嗎?
回覆列表
我做茶葉批發十餘年了,接觸茶葉自己喝茶從93年開始,二十多年了,從小就是在茶葉圈長大,也算是比較熟悉瞭解茶葉了。因為你這篇問題比較多,我用一些小段來逐段回答。
第二,茶葉農殘的說法大都出自福建雲南的茶商茶人,根源是對綠茶在中國的產量消費的佔比,或者就是直白說是潑汙水吧。茶葉在農藥化肥等使用上其實是比不上一些蔬菜糧食水果類的,因為蔬菜糧食水果的生產期更短,而且除了冬天蔬菜外,其他時間的種植都要打藥的,這是合理的管理方式,並不是杞人憂天的模式;
第三,現在農藥的使用和種類,國家這些年一直在限制生產使用劇毒農藥和不可分解的農藥,也就是大家使用的都是低毒能降解的農藥,有些是生物製劑對人體無傷害,大多數農藥只要管理妥當是安全的,沒有那些鼓吹陳茶神茶大葉子茶別有用心的人忽悠的那麼厲害;
第四,茶葉中平常使用農藥的實際情況 ,春茶是最安全的,春茶期間一般是不用打藥的,現在的管理比以前好,很多茶葉都在三月份四月上旬就結束了,以江南地區為例,蟲子出現危害是在穀雨四月下旬,沒有蟲子還打藥?除了福建雲南人的汙衊我是想不出理由,因為他們是大葉子開面葉採摘,他們採摘遲有蟲子就以為其他地方一定打藥了,殊不知道很多綠茶都是芽級採摘加工的;
第五,名產地的打藥次數和頻率會高於普通茶區,這個很意外吧?名產地的茶葉價格高,管理嚴格,打藥次數也多,農藥也是茶園管理的成本之一,反而是一些非核心產地,茶葉成了副業,投入就少了,像我在杭州對他們茶農夏天經常討論蟲子司空見慣了,像我們老家春茶一結束就重修剪,然後整個夏秋茶就是留樹冠,杭州人是捨不得樹冠變小的,因為產量和收入關係太大了;
第六,加工工藝對農藥的影響,其實不光是農藥其他藥品都一樣都有一些儲存要求,就是避免高溫避免Sunny直射放置在陰涼處,像美國的新冠疫苗要零下幾十度,而大多數的茶葉加工都需要高溫殺青發酵等工藝,這些都是破壞分解農藥的成分的,反而是汙衊茶葉農殘的普洱白茶這些金融類茶葉,低溫殺青甚至直接曬,想想看曬太陽的溫度和炒鍋的溫度屬高屬低?
建議,從上面的那些實際情況來說,農殘並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可怕,中國還有幾億喝茶的人都是這樣消費的,在選擇茶葉的時候,可以選擇春茶,芽茶,高溫加工等安全性比較高的茶葉,其次比農殘更要緊的是新增,尤其是港臺茶商有關的(我不點名了),茶葉是食品飲品可以參考食品安全去選擇,最後一點是防火防盜防普洱,少聽這些忽悠炒作的金融類產品的宣傳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