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出雲16
-
2 # 谷竹74891629
儒家屬於寄生型態,也是宗教的一種思維,同樣都是非黑及白對立思維,所以這種各個宗教思維或主義的道德倫理標準不同演變成道德戰爭,當成真理高大上,嚴重的教條化抑制生命思考的活性,過分的規劃生命思考,個人認為道德倫理過盛才是抑制人類高度發展的原因,當覺得對方的道德標準不需要進而摧毀,自己反而不道,道德標準只是生活習慣,隨著地域不同而有所改變,因地而宜,所以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
-
3 # 簡與衡
子曰成仁,孟子取義,儒學的經典作家是這麼定義儒家的核心思想的。首先仁義之道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克己復禮曰仁,義者宜也。仁是體,義為用。其次儒學從仁義到仁義禮智( 嗯。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再到仁義禮智信的拓展已經涵蓋個人家國天下四個層面問題的答案。第三,聯合國從幾大文明選取了處理國家社會關係的名言鑲嵌大廳用以借籤,中華文明用的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說是儒家思想在世界範圍內的新應用。第四,需要遺憾的指出,儒家沒有象老子那樣提出"道法自然"的宇宙觀,沒有更多地去關注人之外的世界,作為幹年來主流思想阻礙了我族探索開拓客觀世界的步伐,導致了積弱積貧捱打的近代。第四,當今社會的主流是講民主文明和諧發展的,儒學博大精神特別是新儒家的改造發展,二者之間沒有根本性的矛盾衝突。第五題主所問,如果單從當下社會過於追求利益的現象來說,和儒家的捨生取義的義利觀,確實構成了衝突。但對利益的過度追求是不可持續的,是需要改變的,從發展的角度講恰恰需要用仁義來糾正。(純手寫,掛一漏萬歡迎批評指證,點贊關注。)
-
4 # 味哎兒
百家爭鳴被簡縮成八家的除農家墨家(工匠)外,都是貴族治人管社會之述。同老百姓無關。儒家述介入摻和參與參入參加加入他人組織單位內言行方式,略沾民一點。莊子述不介摻和參與參入參加加入他人組織單位內的,人的狀況狀態。法家是輔助王管人管人群的方法提供者人群。縱橫家是帝王智團。陰陽家分三支:一是,用數術幫帝王進行平衡術實施的,一是,醫道,一是,道家。道家分三支:一是,玄神追究者,一是,劑技伎妓記計追究者,一是,道德經追究者。名家是讀書背書引經據典者。兵家歸在縱橫內,包括外交。給個贊。給個評。悟空問上說一下。
第一:改變與靜止,當今社會強調改變,奧巴馬競選口號都說The Change We Need,認為世界是變化的,人需要不斷改變,但是儒學要天人合一,勸人先明明德,最終 “止於至善”,要內聖外王,然後要“知止後定”,這不是和世界潮流背道而馳嗎?相比法家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觀點,儒學的這些核心思想不是顯得格格不入嗎?
回覆列表
儒家的愛國愛家積極進取的思想,道家的隨緣順勢清靜無為的思想,都已經融入華人的血脈裡了。
所以,儒家道家,還有佛家,乃至諸子百家,從來沒有離開過。 只要中國的方塊漢字在,所有的聖人、神人、真人、至人、賢人就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