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職客Freekeer
-
2 # 世外桃源歸隱大鵬
程式設計師應該也分為級別,類似工程師職稱等級一樣,屬於技術工種。既然屬於技術,越老越吃香,平臺也很重要。好的平臺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我反對技術人員過早創業,如果沒有在自己崗位工作五六年以上的經歷,靠技術創業沒有什麼優勢。如果是程式設計師,不靠技術作為創業的核心競爭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
3 # 叩丁狼教育科技
最需要強調的還是心態吧。不難發現現在的程式設計師普遍缺乏合作心態,換言之,就是有點自負。這可能算是職業病的衍生了,因為程式設計師往往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寫幾串程式碼就可以創造一個新功能,修改一下程式碼機器就可以執行,這個過程確實容易讓程式設計師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可以control everything.
對程式設計足夠熱愛和自信這當然是好事,但如果錯用在其他場合就不好了,尤其是你要創業的話。要知道,一旦創業,你要打交道的可不只是計算機,還有人。你需要和合作夥伴、投資人、員工、競爭對手、媒體打交道,如果你還是保持一昧的自負,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自己的想法最牛b,那你的事業註定走不遠。
高智商程式設計師群體的創業誤區
首先,我相信程式設計師都是一批高智商的人群,但是,不要低估創業的條件,因為,創業不是智商高就能水到渠成,勢在必得的獲得成功的。要知道,程式設計師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優秀而矇蔽了自己,反而令自己盲目前行。在中國,大部分的程式設計師可能都會存在這樣的心理狀態,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令人心浮氣躁,對創業極其不利。
其次,從整個宏觀的環境來看,由於各種原因的涉及,客觀來講,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合作心態普遍缺乏。
在創業史上,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態度決定一切。而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如果太過沉浸在技術的世界,比如驅動機器,修改一行程式碼,機器就能夠工作,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行為,就會潛移默化的產生一種自我的傲氣。在程式設計師之間的合作心態或許不會,但是,假如你面對的是不同行業的人員,合作的問題將可能暴露無遺。
我們要知道,創業不僅是和機器打交道,他還需要和合作夥伴、競爭對手、投資人、員工甚至整個社會環境有一個深入融洽的交流。
找準自己的定位,融入團隊
程式設計師首先要學會和別人合作,包括程式設計師和其它不同角色之間的合作。
如今網路媒體大肆宣傳一個人成功後的偉大,例如現在有很多程式設計師一度以比爾蓋茨作為自己的目標物件,而忽略了一個具備優秀合作案例的人物,微軟的另外一個創始人保羅·艾倫,他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程式設計師榜樣。還有Google的第20名程式設計師可以獲得五億美元。Adobe公司兩個創始人也是一個精通技術,一個精通商業,結果搭配出成功的案例。因此,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創業定位,是合作,而不是捨我其誰。
當我們仔細瞭解之後,會發現很多國外成功的程式設計師,幕後一定有一個很強大很團結的具備良好商業感覺的人或者團隊。
如果你的商業感覺不是很好,或者其實一切還只是你的一個靈感,一個創意,如若要做成、做大,就需要後續的一系列管理、市場、運營。必須要意識到一點,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找到一個可以彌補自己缺陷的合作團隊才是出路。
因此,程式設計師需要調整心態,不要把自己當作精英人物,要承認自己在程式設計方面是優秀的,但永遠有人比自己更優秀,對於其它的領域,持著一顆謙遜的心。
公正對待自己,克服時代的焦慮和浮躁
大部分程式設計師並沒有在程式設計方面深入瞭解,就迫不及待奔赴創業的道路,這樣簡直是在奢談創業。舉個極端的例子,一些程式設計師自己沒有絲毫的商業意識,卻非常的自負,不相信任何人,不理解的事情就選擇不做;他們在公司的時候,可能的狀態就是,對公司做的許多方向都存在質疑,有時候,一些毫無意義的疑問只是浪費了大量珍貴的時間。
許多程式設計師通常是自身的積累不夠,對未來的方向模糊不清,同時又不相信自己的公司和老闆,而忘記了,其實每個公司都有懂商業的人。
另外,一部分程式設計師在創業路上頻頻碰壁,於是就產生怨天尤人的感覺,認為是國內軟體業不行,最後出國或者打工。
我們要知道,既然國內環境一時更改不了,那麼,只能承認並且接受這個現實:程式設計師生存狀態並不是很好,但是是否從另一方面反觀自身的劣勢和弱點,從而得到最大的改善呢?
有許多程式設計師寫軟體總是很多bug,基礎知識也不牢固,沒有參加幾個專案,沒有寫過十萬行程式碼,就非大專案不做,這樣是沒有價值的。
只有逐漸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擺好自己的心態,克服環境帶來的浮躁因素,以及自身產生的不良情緒。雖然環境是必要考慮的客觀因素,但是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對自己做出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