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匠人館

    BGM一起,再隨著這句“讓國寶活起來”,氛圍瞬間被調起。動人的還有那句: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依舊是我們最尊敬的,也是最近在《演員的誕生》節目中擔任推介人的張國立老師。

    九大館長連席坐鎮,一起開啟寶庫大門,甄選了二十七件國寶重器,交予萬眾共賞。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

    故宮博物院 紫禁城低六百個春秋

    上海博物館 包羅中國古代藝術永珍

    南京博物院 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見證華夏文明多源頭格局的歷史藝術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華夏之中 上古文明開源之地

    陝西曆史博物館 以周秦漢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

    湖北省博物館 集荊楚文化大成

    浙江省博物館 傳誦萬年越地長歌

    遼寧省博物館 新中國第一座博物館

    鑑於國寶的珍貴,張國立老師也為二十七件國寶挑選了二十七位守護人,演繹前世傳奇,講述今生故事。

  • 2 # 娛樂硬糖

    現在很多文化類綜藝節目都是換湯不換藥哈,不過想想文化類綜藝,總歸是兩類,要麼從弘揚傳統文化的大概念出發,像《見字如面》《中國成語大會》《朗讀者》,要麼就以匠心這一概念從文化的源泉出發,像《非凡匠心》。

    無論是《見字如面》還是《朗讀者》都算得上文化類綜藝當中的爆款,而正是這些綜藝走紅之後,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對文化綜藝的關注,不少綜藝製作公司也順勢打造了一大批文化綜藝,其中主要涉及國學、詩詞、戲曲等。以中古詩詞、成語為主題,就出現了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浙江衛視的《向上吧!詩詞》以及湖南衛視的《詩詞天下星》和江蘇衛視的《成語中華》。

    但是從這些綜藝的名字來看,就能感覺到文化綜藝的同質化之嚴重,這些完全是把硬糖君當年高考之前要做的語文訓練搬上了熒幕啊。

    而這幾天火的《國家寶藏》,是一個文博探索類節目,集合了故宮博物館、南京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以及湖北省博物館九個博物館,這九個博物館各處三件鎮館之寶,然後角逐故宮《國家寶藏》特展。

    這個文化綜藝最大的特點就是,這些國寶守護人是透過小劇場的方式講述國寶的歷史,這種不同於單純的鑑寶活動,而是將鑑寶和演藝兩門藝術結合起來,用來講述文物本身的美與故事。這個型別卻是區別於此前那些一味侷限於詩詞歌賦等文藝作品的綜藝。

    但硬糖君覺得,這檔綜藝的崛起,按照之前的趨勢,將會有很多人將同樣的模式運用到相類似的藝術上,最終依然是由一個同質化怪圈走向了另一同質化的怪圈。

    不過啊,也不用多著急,觀眾的審美趣味一定會變,當觀眾審美變化的時候,怪圈自然就會被打破。

  • 3 # 六月臘腸

    2017年12月3日,央視歷時兩年傾力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登陸央視綜藝頻道週日晚間黃金檔。央視與故宮兩大文化體強強聯合,整合全國頂級文博資源——在詩詞和朗讀兩大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向打造文化節目新標杆發起新一輪衝刺。

    三季度起,文化綜藝在熒屏一派盛景,遍地開花,進一步豐富了題材表達。但總體而言,“詩詞”和“朗讀”嚴重扎堆,審美疲勞逐步顯現,以至於不少業內外人士提出質疑:這是綜藝的一大轉型?還是文化的一種跟風?面對相同的題材,相似的模式,如果不加以改進,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豐富完善,這條“綜藝清流”只會漸變渾濁,文化綜藝的蛋糕也不再香甜。

    文化綜藝新紀元:

    《國家寶藏》的誕生,是央視肩負國家媒體責任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的創新嘗試。在擔綱過《朗讀者》監製的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看來,從“詩詞”“朗讀”到“文博”,央視深入探索和挖掘文化節目新藍海,正是其面對市場新局面的前瞻性戰略佈局,也再一次夯實了央視綜藝頻道所提出的“綜藝穩生態”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竹木纖維牆板和矽藻泥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