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芒流
-
2 # 非常道場
孫思邈在《福壽論》中,透過衣、食、住、行諸方面的具 體的現實生活,明確指出了人的善惡標準、道德規範,並將它 有機的同"福”和”壽”聯絡在一起。
他認為,人在生活中的 福、禍、善、惡都是人自為之。他說: "福者,造善之積也; 禍者,造不善之積也。鬼神蓋不能為人之禍,亦不能致人之 福。但人積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福”與"壽”是生命質 量的體現。
《尚書》 就明確提出了人生有五福、六不幸。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終命; 六不幸: 一是早亡,二是多病,三是多憂,四是貧窮,五是醜惡,六是愚懦。可見,在很早以前,聖賢對"福”、”壽”極 為重視,深刻認識到人的生命質量的重要。
孫思邈在《千金要 方養生序》中也闡述了福壽論點,他說:” 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又 說: "道德日全,不祈壽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明代醫家 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中說: "德為福壽之本, 若其剛惡,不肯好德,柔弱而怠於修養,則禍及隨之,而絕福壽根源 矣。”可見,積善好德,乃福壽之本。
近代史上的"洪憲皇帝”袁世凱,天天服用補血強身、滋陰壯陽的高階補品,經常 飲人參湯、鹿茸精,每天飲人奶,由於他積惡多多,德行敗壞,成日憂恐交加,在他57歲那年在人們的咒罵聲中命歸黃泉。怠於德行修養的人,由於作惡則禍隨身來,自絕福壽之根源。
孫思邈壽命那麼長。所以他對人壽的保養和如何長壽有獨到的見解也就理所當然。主要還是醫藥知識。中國的中醫藥有治未病的豐富理論和實踐。其實就是西醫的疾病預防,預防性用藥(預防性治療)。華人認為長壽就是有福氣的主要體現。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如何保養(保健),如何有規律生活,食物藥物過尤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