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舟六
-
2 # 五星出東方
自古四川盆地地勢複雜,周遭多奇山異水,多出奇人異士。 川東之地,高山深谷縱橫,環境惡劣,生活艱苦,百姓民風彪悍而悍不畏死,匪多兵多,明末那裡出了一位“穆桂英”式的巾幗英雄——秦良玉。題主一萬川兵應該指的是秦良玉的白桿兵,是一支山地特種部隊。接下來介紹這支部隊是怎麼煉成,以及如何被調去對抗努爾哈赤的後金騎兵。
《傳奇女將秦良玉》劇照
學就四川作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白桿兵首領是女將秦良玉,苗族,四川忠州人,當年靠比武招親硬是打敗眾多慕名而來的追求者,故意輸給當時石柱土司後來的丈夫馬千乘,白桿兵就是在他們訓練打造的一支鐵軍。丈夫被陷害入獄病死後,秦良玉曾率領白桿兵平播、平奢、援遼、抗清、勤王、剿匪,戰功顯赫,成為正史唯一被單獨立傳記載的巾幗英雄。
一位女將訓練的白桿兵牛逼在何處?
第一,獨特的山地作戰武器
白杆長矛,是秦良玉根據川地山高勢險的地勢特點而創制的武器,用當地結實的白木,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有點類似傳說中嶽飛破金人重騎兵,能刺能掃能勾的鉤鐮槍。此武器非常適宜于山地作戰,無論攀牆越城,還是懸崖險關,對於白桿兵來說,數十杆長矛鉤環相接,都是輕鬆飛越。
海龍囤殘垣
《明史·秦良玉傳》:“萬曆二十七年,(馬)千乘以三千人從徵播州,(秦)良玉別統精卒五百裹糧自隨,與南川路大軍副將周國柱扼賊鄧坎”
萬曆二十六,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起兵反叛,引苗兵攻入川、貴、湖廣,貴州巡撫楊國柱率軍進剿,失利被殺。馬千乘領兵應調平播,秦良玉又另帶領500親信精兵自攜帶糧草跟隨丈夫出征。播州地勢險峻,山高水險,叛軍依仗著婁山關與海龍囤兩大天險,有天險可守,有積儲供給,又有悍勇苗兵可用,楊應龍欲與明軍魚死網破。
白桿兵首戰中大敗播軍連下七處關寨立首功後,再克桑木關、烏江關,引導大軍直搗楊應龍的老巢海龍囤。該囤倚崖鑿壁而成,下臨溝谷,居群山之巔,四面山高勢險,左右環溪,而內外九重關卡,關關相連,重重疊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降將指引下,石柱土司馬千乘的白桿兵身先士卒,奮勇當先,趁夜色從水道率先攀爬上城牆空降屯中,跟城外明軍裡外夾攻,播軍大亂,楊應龍提刀殺愛妾後撞刀自殺。
平播總督李化龍在《敘功疏》中稱道:“遠戍久屯,已效墨守之力;斬關奪寨,尤多血戰之功。且千乘妻秦氏,另領兵報效,真不愧其丈夫。”
第二,白桿兵陣法
白桿兵一旗二十五人列陣示意圖
據說,白桿兵陣法是繼承唐軍的列隊方式,是一種尖錐型的陣型,將超長矛與槍盾兵相結合,如果第一排士兵受傷倒下,第二排士兵馬上補上來,第三四五排士兵及陣後助陣士兵也作相應調整,不斷補充以保證隊形的完整不亂。在戰場和山地配合,表現出極強的機動性與靈活性,進退自如,攻守兼備。
三,一往無前的白桿兵
薩爾滸一役,大明慘敗,諸營皆潰。東北告急,秦良玉就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4000白桿兵緊急趕赴瀋陽抗擊後金(同去還有戚家軍3000義烏兵)。渾河兩岸一馬平川,其實對於步兵是非常不利,面對後金的騎兵,步兵打贏了追不上,打敗了卻逃不掉,出擊硬抗其實是很危險,更何況是幾倍自己的部隊。
但是哪怕是這樣,是白桿兵一往無前,率先渡河攻擊努爾哈赤的後金鐵騎,怪異的白杆槍讓後金騎兵顧頭不顧尾,手忙腳亂,紅甲喇軍、白旗軍、最後出動最精銳的黃旗軍都在堅強的白桿兵面前敗下陣,“”擊斬落馬者二三千人“,為南岸的戚家軍贏得結車陣的時間。正當八旗軍與大明川浙兵打得勝負難分,叛軍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重賞千金要求朝明軍開炮,於是孤立無援的情況,白杆軍與戚家軍最後一部連兵帶將全部陣亡,無一投降。
留在石柱的秦良玉忍著悲痛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並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清軍入關南下,她雖已年老,但仍堅持抗清,一直到75歲也死在檢閱白桿兵的馬上,南明王朝追諡秦良玉為“忠貞侯”,如今在以前四川人心目中,秦良玉還是遠行客的庇護神。
原文連結https://www.toutiao.com/i6491909277848961550/
-
3 # 業餘歷史學家
秦良玉(1574—1648),女,苗族,字貞素,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的民族英雄、軍事家,抗清名將。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
萬曆四十四年(1616),後金建立,開始連連發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後,薩爾滸(今遼寧撫順以東)一役,明軍慘敗,諸營皆潰。自此之後,駐紮在遼地的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
東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國範圍內徵求精兵援遼。四川的巾幗女將秦良玉聞調,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籌馬集糧,保障後勤供應。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瀋陽之戰中,秦氏兄弟帶領“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滿洲兵,大戰中斃殺辮子兵數千人,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善戰計程車兵,並長久為之膽寒。由於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2000多“白桿兵”戰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桿兵”名聞天下。
得知兄長犧牲的訊息後,秦良玉縫製1000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然後,她自統3000精兵,直抵榆關佈防(今山海關),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要道。明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為此專門上奏天啟帝,追贈死難的秦邦屏為都督僉事,建立祠堂來為他歌功頌德。不久,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昭告天下加以表揚。
由於“白桿兵”戰鬥力強,明廷再下令徵兵2000名。秦良玉聽說以後積極參加,與弟弟秦民屏快馬加鞭回到石柱,徵調士兵準備援遼。
崇禎三年(1630),皇太極攻打榆關沒有成功,便率10萬辮子軍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後,直接抵達北京城外,一連攻下永平四城,明廷大為震驚。 秦良玉得到十萬火急的勤王詔書之後,即刻帶兵趕去解圍,連夜趕路風雨無阻,直抵宣武門外駐紮軍隊。
當時接到詔書而返的各路勤王官軍共20多萬人,但都害怕滿洲兵的狠毒,無人帶頭出戰。秦良玉“白桿兵”人數雖然僅有數千,但一直是滿洲兵所害怕的。渾河血戰讓大辮子們再也忘記不了這些身體矮小、手持超長銳矛計程車兵。因此,“白桿兵”吶喊衝殺之際,滿洲兵發自內心地害怕;加上明軍中又有孫承宗這樣的老將作配合,最終迫使皇太極連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撤圍而去。
北京圍解之後,崇禎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臺召見秦良玉,加以表揚,賞賜彩幣羊酒。
滿洲軍出塞後,秦良玉率石柱兵回到家鄉。由於當時流寇張獻忠、羅汝才等9路人馬從湖廣進攻四川,明廷詔令秦良玉不用再出兵援剿,“專辦蜀賊”,負責守禦川地。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上吊自殺。訊息傳來,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幾次昏絕,她的哀傷感動了左右很多人。
不久又有噩耗傳來,秦良玉獨子馬祥麟先前被明廷徵調到湖廣抵禦清軍,戰死於襄陽。死前他給母親寫信,言明願意與襄陽共存亡,希望母親不要掛念。(“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大人勿以兒安危為念!”)見兒子絕筆血書,秦良玉淚如雨下,心如刀割;但她乃大義婦人,提筆在信紙上寫道:“好!好!真吾兒!”
滿清佔據北京後,殘餘的南明政權相繼有弘光、隆武、永曆數帝,秦良玉都與他們保持著聯絡。但山長水遠,秦良玉本人年齡也越來越大,不可能再有較大作為。但她的愛國心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
編著者語:秦良玉,紅妝婦人,巾幗英雄,多年來為大明朝出生入死,赴邊擊後金,回川殺逆賊,至死不投降,誠為女丈夫,直可愧殺八尺漢子左良玉之輩。
-
4 # 火器工坊
其實川軍只有7000,史料記載的1萬多人是加上了4000浙軍。
秦良玉的川軍,起自平定播州楊氏之亂,因為川軍人人一杆白蠟木做的長槍,固也被人稱為白桿兵。白桿兵裝備精良,甲冑是棉鐵甲,防禦力在當時很高。所用的長槍槍頭帶有攘鉤,可以用來劈砍鉤刺,槍尾有一鐵環,可以砸人。人人腰間一口彎刀,用於短兵交接。另外輔助以弓箭輕火器。
白桿兵曾經讓努爾哈赤的八旗軍聞之變色,其原因就在於白桿兵的戰法。在《明實錄·地方四川卷》裡面有一些關於白桿兵戰法的介紹,說是白杆川軍作戰時會拍成一個四面方陣,一個方陣大概100人左右,前三排以長槍豎牆,中間圍以弓弩手進行遠端輸出。每當敵人靠近,第一排長槍手負責用鉤將敵人勾倒,隨後第二排上前刺殺,對於漏網之魚,三排後面計程車兵會抽彎刀上前割草。在渾河之戰中,面對八旗軍的衝鋒,川軍排成這種步兵方陣,將騎兵刺落或者勾下馬,然後後面的上前補刀,遠了還有弓箭射,而且這種方陣與古典步兵方陣不同,因為單元規模小,所以移動方便,而四面豎槍就可以四面迎敵。憑藉這種戰法,川軍斬獲八旗軍至少3000人以上,而且皆是八旗最強的黃旗和白旗軍四個旗。最後漢奸范文程收買明軍火炮手,以火炮轟亂了川軍陣地,後金這才慘勝此戰。
說到川軍的這種戰法,按照歸屬應當是屬於近代步兵方陣的範疇了,同時期的瑞士長矛軍以及荷蘭拿騷的莫里斯方陣皆是這種類似的戰法,甚至白桿兵所用的長槍也與當時歐洲流行的長戟和鉤槍相似,不得不說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重要一步,奈何明政府腐敗,軍政混亂,讓如此良法也沒能推廣出來,最後埋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
5 # 巫山鶴鳴
白桿兵確實重創八旗軍,渾河之戰努爾哈赤並未輕敵,戰鬥一開始就派出最兇悍的正白旗迎戰戚家軍和白桿兵,正白旗騎兵依仗自身兇猛和騎兵強大的衝擊力猛攻陣地,一個回合下來就損失上千人馬,努爾哈赤大驚,緊接著又派出正黃旗鑲黃旗輪番進攻,均敗下陣來,但經過戰爭洗禮的八旗軍也都是驍勇之輩,不屈不撓,戰鬥難解難分,努爾哈赤決心拿下這隻令他屈辱的部隊,戚家軍與川軍將領也定下了血戰待援的決定,此時,明朝援軍抵達,努爾哈赤派四子皇太極率正紅旗少量部隊阻擊朝廷援軍,皇太極深感壓力,以命相搏,瞬間擊潰增援的明軍,戚家軍和白桿兵已成孤軍,最後,范文程等人獻計獻策,利用明軍大炮手轟擊戚家軍與川軍陣地,可以快速破陣和減小損失,努爾哈赤採納,買通明軍大炮手,陣地迅速瓦解,努爾哈赤抓住時機,全軍衝鋒,從此戚家軍與白桿兵不復存在,努爾哈赤收兵回營後,重重責罰了多位八旗將領,戚家軍這一戰成為千古絕唱,可惜可惜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女將軍、民族英雄、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 人。歷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等多處提督、總兵官,鎮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貞侯。
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瀋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 ,女真酋長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建立“大金(後金)”,開始連連發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後,薩爾滸一役(戰場在今遼寧撫順以東),明軍慘敗,諸營皆潰。自此之後,駐遼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東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國範圍內徵精兵援遼。秦良玉聞調,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籌馬集糧,保障後勤供應。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瀋陽之戰中,秦氏兄弟率“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滿洲兵,大戰中殺辮子兵數千人,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勇悍計程車兵,並長久為之膽寒。由於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兩千多白桿兵戰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桿兵”名聞天下。得知兄長犧牲訊息後,秦良玉製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然後,她自統三千精兵,直抵榆關佈防(今山海關),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明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為此專門上奏天啟帝,追贈死難的秦邦屏都督僉事,立祠祭祀。不久,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誥褒獎。
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攻榆關不入,便率十萬辮子軍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後,進抵北京城外,連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秦良玉得到十萬火急的勤王詔書之後,即刻提兵赴難,星夜兼程,直抵宣武門外屯兵。當時,聞詔而至的各路勤王官軍共二十萬有餘,但都畏懼滿洲兵的狠武,無人帶頭出戰。秦良玉“白桿兵”人數雖然僅有數千,但一直為滿洲兵所忌憚。昔日渾河血戰,讓大辮子們再也忘不了這些身體矮小手持超長銳矛計程車兵。因此,“白桿兵”吶喊衝殺之際,滿洲兵心自發怯,加上明軍中又有孫承宗這樣的老將作配合,最終迫使皇太極連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撤圍而去(山海關未能攻下,也是滿洲軍撤兵原因,他們怕日後遭首尾截擊)。
滿清佔據北京後,殘餘的南明政權相繼有弘光、隆武、永曆數帝,秦良玉皆與之保持聯絡。但山長水遠,秦良玉本人年逾古稀,不可能再有較大作為。
1648年,在西南顛沛流離的南明永曆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久臥病床的一代女豪傑,聞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詔,感泣道:“老婦人朽骨餘生,實先皇帝(崇禎)恩賜,定當負弩前驅,以報皇恩!”可惜的是,幾日之後,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終。其孫馬萬年把奶奶葬於回龍山,墓碑題文可彰示這位女中丈夫不屈的民族氣節和赫赫功勳:“明上柱國光祿大夫鎮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持鎮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
秦良玉 - 評價
崇禎帝贈詩
北京圍解之後,崇禎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臺召見秦良玉,優詔褒美,賞賜彩幣羊酒,並賦詩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其二: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其三: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其四:憑將箕帚作蝥弧。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憑將箕帚後三字原文為“掃胡虜”,其玄孫馬宗大在乾隆時為違禍,把原文三個字挖去)。
觀崇禎皇帝有生之年,享國日淺,遭逢多難,很少有閒情逸志吟詩作賦,除贈秦良玉詩外,僅有贈楊嗣昌的五絕詩傳世。迢迢西南邊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見賜詩,秦良玉當屬古往今來第一人。
著名女作家謝冰瑩:“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兒於祥麟、媳婦鳳儀,都為國家壯烈地犧牲了, 她雖是一位出身儒門的閨秀;可是志安社稷,愛國忠君。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國內有土匪流, 寇的騷擾;國外有滿騎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將帥,沒有不為自己的名利在明爭暗鬥的,有誰像秦良玉一樣一生的精神,都拿來放在安內攘外,剿賊禦侮上面呢?她一生為國家奮鬥,為民族犧牲;她沒有過一天舒服快樂的日子,日夜在為戰事籌劃。一直到死。還念念不忘儲存她的石砫,這穜愛國保家鄉的精神,非但使後世的人永遠讚美,永遠敬佩;更值得人們永遠! 懷念!永遠學習的!
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1908年,胡適也寫道:“中國歷史有個定鼎開基的黃帝、有個驅除胡虜的明太祖、有個孔子、有個岳飛、有個班超、有個玄奘,文學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蘭,這都是我們國民天天所應該紀念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