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火茶話鋪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但他的一生很坎坷,19歲開始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次,失敗三次,到第四屆才考上。接著吏部考試也是連考三次,失敗三次。最後頂著個光桿進士的身份一直熬到32歲,才通過了吏部的選拔考試,正式進入職場。34歲時,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不是官,是大唐帝國高等院校的老師。一眨眼到了45歲,韓愈還在教師這個位置上待著。此時韓愈的頭髮已經花白,牙齒也開始一顆顆掉落。

    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皇帝憲宗崇道信佛,親率宮女數十人,浩浩蕩蕩去護國寺恭迎佛骨進宮供奉三天,然後再送往京城各個寺廟裡瞻仰。一時上校下仿,舉國君臣百姓皆以信佛為榮。刑部侍郎韓愈看不慣,直言不諱上奏《論佛骨表》力諫,說供奉佛骨實在是一件荒唐事,梁朝就是因為信佛而亡國的。結果惹得“龍顏大怒”,聲言要用極刑處死韓愈。幸虧裴度等人為其說情才免去一死,最後一紙詔書被貶到數千裡之外的廣東潮州為刺史。

    韓愈從北緯33度左右南下到北緯23度左右,所謂的“夕貶潮陽路八千”。年過50的韓愈趕往潮州赴任時,經過藍關,路遇大雪,病中的女兒不堪車馬勞頓和天氣寒冷,一命嗚呼,韓愈在路邊草草埋葬了女兒,就被催趕著上路了,他心裡悲蒼萬分,寫下了“雲橫秦領家何在,雪湧藍關馬不前”的詩句。

    當時的潮州,文化落後、氣候炎熱,被稱“蠻煙瘴雨”之地。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這裡鱷魚為害,瘴癘橫行,危及生命,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唐宋時期的文人官吏對嶺南普遍持有一種心理恐懼。韓愈赴任後,立志除鱷治瘴,並寫下詩句“收我骨瘴江邊”以表心跡。

    “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大量的鱷魚在溪裡生育棲息,嚴重影響了當地人民百姓的畜牧業飼養業。作為百姓的父母官,就得為一方除害。韓愈在詩裡頭信誓旦旦地說:“本為聖朝除弊事”。這鱷魚力大皮糙牙利,它們連熊都能吃,而且隱身沼澤,要制伏它實非易事。韓愈苦思之後,選擇了咒語治鱷。這種方式在當時是合理合法的,韓愈不能免俗。於是,他寫了“除弊事”的《祭鱷魚文》。文中寫道:“刺史,縣令之所治……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命令鱷魚立刻滾蛋,滾到潮州南部的大海去,並限時七日,期限到了還不走,就“操強弓毒矢”對付之。

    韓愈對江唸完祭文後,奇蹟發生了,當天晚上,一場熱 帶風暴襲來,不到幾天,鱷魚棲息之地就乾涸見底,鱷魚不得不向西邊遷徙60裡,加上韓愈組織民眾,不時在惡溪一帶擊鼓敲鑼,襲擾鱷魚,鱷魚受到驚嚇和騷擾,下意識地漸漸收斂,遠離人居地帶。“自是潮州無鱷魚患”蘇軾讚美韓愈“能馴鱷魚之暴”,為潮州百姓除害治瘴,功績卓著。

    韓愈到潮州上任後不久,遇上大暴雨,潮州四周農田淪為一片澤國,全城洪澇成災。韓愈心繫民生,坐立不安,他冒雨出城勘察,當他見到北面山洪洶湧而來,低窪處已經被淹沒。於是,他下令全城百姓總動員,男女老少上陣築堤壩防洪澇。他自己親自騎著馬在城北上上下下蹚水細察,不斷吩咐隨從按他的指引插上竹竿,標明堤線。百姓聞訊前趕來時,只見城北遍插竹竿,遠看仿如一座“竹竿山”,於是,眾人按照竹竿的提示,有序搶修堤壩,很快堵住了洶湧的洪水。潮州百姓在韓江邊立了一座“功不在禹下”的大石碑,褒獎韓愈治水護壩、保一方平安的功績。

    韓愈在潮州不過八個多月,但他才學顯揚,為政“敬簡廉靜”,為潮州做了許多好事實事,政績彪炳昭彰,頗受百姓愛戴。蘇軾說“潮人未知學”,是韓愈重建州學,以“正音為潮人誨”,並命趙德作為老師,普及儒家文化,為潮州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潮汕文化研究學者陳景熙說,在文學史上,韓愈是“百代文宗”,但在潮人心目中,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吾潮導師”。

  • 2 # 口袋裡的喵

    韓愈是唐朝的文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一些文學作品和一些寫作理論對後世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他一生的仕途還是比較坎坷的多次被貶。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曾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韓愈反佛興儒,所以在諫迎佛骨這一事中激怒了皇上被貶至潮州,在哪裡待了八個月。

    雖然韓愈只在那裡待了短短八個月,卻為那裡的人們做了不少事情。他大力興辦州學,捐出自己的俸銀作為辦學的費用,並讓潮州當地人學習當時的普通話。他還率領百姓興修水利,驅鱷,為百姓除害。韓愈雖然在潮州待的時間很短,但是卻給潮州帶來巨大的精神財富,深深地影響這潮州,讓潮州變成了文化名城。

    因韓愈在潮州的政績突出後又被升遷至袁州並在那裡培養出了當地的第一個狀元,現在宜春城中最高的山上建的狀元樓就是為了紀念韓愈。

    在文學方面他和柳宗元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反對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 3 # 吳言心旅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因上書唐憲宗《論佛骨表》而被貶為潮州刺史。駐潮短短的八個月,韓愈多次率眾祭神,成就了延師興學、驅鱷除害、關心農桑、贖放奴婢等豐功偉績,更有《祭鱷魚文》等五篇祭文流傳至今。

    北宋年間,潮州始建韓文公祠,將韓愈作為神靈來供奉。

    並於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創立了“惠潮嘉師範學堂”,現為韓山師範學院,其前身為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潮州人民為紀念韓愈而建立的“韓山書院”。

    可見,韓愈雖然在潮州任職時間不長,功績卻是卓越的,也因此受到潮汕人民的肯定和擁戴。

  • 4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因為中學課本上就有他的《師說》、《進學解》。課外閱讀,各種選本上韓文也隨處可見。他的許多警句,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導我們的行為。  

    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旅遊,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後有山曰韓山,祠前有水名韓江。當地人說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麼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塊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代有個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他當過監察御史,有隨時向上面提出誠實意見的習慣。這種官職的第一素質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見獲死罪都在所不辭。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韓愈在上書前思想好一番鬥爭,最後還是大義戰勝了私心,終於實現了勇敢的“一遞”,誰知奏摺一遞,就惹來了大禍;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後名。 

    韓愈是個文章家,寫奏摺自然比一般為官者也要講究些。於理、於情都特別動人,文字鏗鏘有力。他說那所謂佛骨不過是一塊髒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這佛如果真的有靈,有什麼禍殃,就讓他來找我吧。(“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這正應了我們現時說的,立場不同,感情不同這句話。韓愈越是肝腦塗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於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 

    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為這不同於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十二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韓愈自己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我向來覺得韓愈文好,詩卻一般,只有這首,胸中塊壘,筆底波濤,確是不一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癉江邊。 

    這是給前來看他的侄兒寫的,其心境之冷可見一斑。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後,發現當地的情況比他的心境還要壞。就氣候水土而言這裡條件不壞,但由於地處偏僻,文化落後,弊政陋習極多極重。農耕方式原始,鄉村學校不興。當時在北方早已告別了奴隸制,唐律明確規定了不准沒良為奴,這裡卻還在買賣人口,有錢人養奴成風。“嶺南以口為貨,其荒阻處,父子相縛為奴。”其習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藥,殺雞殺狗,求神顯靈。人們長年在渾渾噩噩中生活。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比之於北方的先進文明,這裡簡直就是茹毛飲血,同為大唐聖土,同為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同在一片藍天下,人人都該享有愛。按照當時的規矩,貶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實實磨時間,等機會便是,決不會主動參政。但韓愈還是忍不住,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麼。於是他到任之後,就如新官上任一般,連續幹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當時鱷魚為害甚烈,當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韓愈“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為潮人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推廣普通話。不可想象,從他貶潮州到再離潮而貶袁州,八個月就幹了這四件事。我們且不說這事的大小,只說他那片誠心。我在祠內仔細看著題刻碑文和有關資料。韓愈的確是個文人,幹什麼都要用文章來表現,也正是這一點為我們留下了如日記一樣珍貴的史料。比如,除鱷之前,他先寫了一篇《祭鱷魚文》,這簡直就是一篇討鱷檄文。他說我受天子之命來守此土,而鱷魚悍然在這裡爭食民畜,“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他限鱷魚三日內遠徙於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盡殺乃止”!陰雨連綿不斷,他連寫祭文,祭於湖,祭於城隍,祭於石,請求天晴。他說天啊,老這麼下雨,稻不得熟,蠶不得成,百姓吃什麼,穿什麼呢?要是我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無辜的,請降福給他們。(“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無辜,惠以福也。”)一片拳拳之心。韓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簡訊,兩篇上表外,餘皆是驅鱷祭天,請設鄉校,為民請命祈福之作。文如其人,文如其心。當其獲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時,尚能心繫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

    一個人為文不說空話,為官不說假話,為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思想道德的維護者。傳統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表現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表現出撼山易撼傳統難的威嚴。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割據和佛道氾濫,深惡痛絕,堅決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於關雲長單刀赴會。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在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兩次犯上直言,被貶後又繼續盡其所能為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他又倡導古文運動,領導了一場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外之枝,而直承秦漢。所以蘇東坡說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他既立業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 

    當我手倚韓祠石欄,遠眺滾滾韓江時,我就想,憲宗佞佛,滿朝文武,就是韓愈敢出來說話,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上書直諫呢?如果在韓愈被貶時又有人出來為之抗爭呢?歷史會怎樣改寫?還有在韓愈到來之前潮州買賣人口、教育荒廢等四個問題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職超過八個月的也大有人在,為什麼沒有誰去解決呢?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解決了這些問題,歷史又將怎樣寫?但是沒有,什麼都沒有。長安大殿上的雕樑玉砌在如鉤曉月下靜靜地等待,秦嶺驛道上的風雪,南海叢林中的霧癉在悄悄地徘徊。歷史終於等來了一個衰朽的書生,他長鬚弓背雙手託著一封奏摺,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後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弔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一曰生活之苦,飢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受阻,功敗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處絕境。處逆境之心也分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為。韓愈是處在第二、第三種逆境,而選擇了後兩種心態,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只這一點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層高明,沒有隻停留在蜀道嘆難,江畔沉吟上。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於民,求成於心。有人研究,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三名,韓愈之後,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開教育之功。所以韓祠中有詩曰:“文章隨代起,煙癉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這倒使我想到現代的一件實事。一九五七年反右擴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識分子被錯劃為右派,併發配到基層。當時王震同志主持新疆開發,就主動收容了一批。想不到這倒促成了春風渡玉門,戈壁綻綠蔭。那年我在石河子採訪,親身感受到充邊文人的功勞。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的貢獻。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這宏偉的韓公祠,還有這韓山韓水,不是紀念韓愈的冤屈,而是紀念他的功績。  

    李淵父子雖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沒有聽說哪山哪河易姓為李,倒是韓愈一個罪臣,在海邊一塊蠻夷之地施政八月,這裡就忽然山河易姓了。歷朝歷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廟建祠,但哪一塊碑哪一座廟能大過高山,永如江河呢?這是人民對辦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紀念。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我遍讀祠內憑弔之作,詩、詞、文、聯,上自唐宋下迄當今,刻於匾,勒於石,大約不下百十來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種人物在這裡獎韓公不知讀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漸漸泛起這樣的四句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

  • 5 # 業餘歷史學家

    2009年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現場,是在江西省宜春市。主持人這樣介紹:“……我想到的是唐代大詩人韓愈讚美宜春的作品,‘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可以看出,韓愈是宜春最好的旅遊代言人了。”

    “說起來,韓愈和我們宜春有著很深的淵源,當年他曾經是宜春刺史,而且大力興辦教育,培養了眾多人才。宜春為了紀念這位大文豪,在袁山修建了一座昌黎閣。今天晚上,這輪明月伴著昌黎閣,真讓人無限感慨。”

    在如今的宜春,不光有昌黎閣,還有昌黎書院、昌黎廣場、昌黎亭、昌黎巷、昌黎路、昌黎論壇——這些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為宜春所做的貢獻而建立的。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正月,韓愈從潮州刺史調任到宜春(古名袁州)刺史。雖然他在宜春只有短短的9個月,卻依然愛民如子,為宜春百姓做了幾件最突出的事蹟,政績突出。

    首先就是釋放奴婢。韓愈到宜春以後發現當地有這麼一個現象:貧困人家借錢,通常以自己的子女為抵押。如果在約定的時間內還不了錢,那子女就只能終生留在別人家做奴僕。韓愈在宜春期間一次就放免了731位奴婢,並在《應所在典貼良人男女狀》一文中寫到:“……我在到宜春時,一天就查放了731位奴婢,而且都是好人家的孩子。我追查了一下他們做奴婢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水旱災害導致作物無收,有的是拖欠稅收或別人錢財,這才將人身作為抵押來償還債務。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僅在一個宜春就有七百多人,則天下這麼多州郡,其數量是相當驚人的。”

    等到韓愈回京後,即上奏唐穆宗。穆宗採納其建議,通令全國不許典貼良人男女作奴婢。這一措施解救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贏得人們的廣泛讚譽。

    心繫百姓仰山求雨,求得甘霖眾皆雀躍。韓愈任宜春刺史的這年夏季,普天大旱,土地乾裂,百姓生活非常貧困。韓愈、縣令與當地有名望計程車紳們先是在附近的城隍廟求雨,後來又去仰山神廟求雨,他還一共寫了3篇祭文。

    以“抵斥異教,風節凜然”著稱的韓愈,任宜春刺史時居然祈雨仰山;而且為了祈雨,寧願神靈降罪於個人,其愛民之心天地可鑑。果然不久天降甘霖,大地復甦,百姓激動萬分。雨來了以後,韓愈又寫下了《謝雨文》。

    自韓愈開了仰山求雨的先河以來,從此千餘年裡,地方官吏每年春、秋兩季都要前往仰山古廟祭典,後來發展到“仰山行祀幾半天下”。

    韓愈還在宜春大施教化,興辦書院,開啟民智,推舉人才,使得宜春一時教育盛行,人才輩出。五代詩人韋莊在《袁州作》中描繪的宜春現象,是家家謀生的方式均系琴和書,並且這一帶儒學盛行。十幾年後,江西的第一個狀元盧肇即出自袁州,緊隨其後的還有第二個狀元易重,而黃頗、李潛等知名學子都考取了功名。

    中晚唐時,“袁州進士半江西”,意思是江西考取的進士中有一半乃宜春人。這與韓愈在袁州“倡明道學”、大施教化是分不開的。

    韓愈還是一種榜樣,後任的官用韓愈來激勵自己,向他學習,向他看齊,盡力做到吏治清明、治政有方。老百姓也用韓愈為樣板,來衡量、監督、評價一代一代的官員。

    韓愈對讀書人也有著一種巨大的教化和激勵作用。他在古文運動中的地位,他的社會聲譽、文化造詣、思想境界、寫作水平、人格力量等,都是讀書人的一個楷模。在讀書人的持久帶動下,各地的民風民氣和文化沉澱,無形中又有了一種代代傳承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韓愈,這位被北宋文學家蘇軾喻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計程車大夫,雖然只在宜春呆了短短的9個月,卻猶如慧星劃過時空,映照在宜春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其道風遺韻永載史冊,為後世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擊敗RNG後,稱VN不是黑科技,Theshy不知道玩什麼臨時決定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