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科研、家庭、上課、運動對我都很重要,我不想讓哪一個球摔破了…"劉穎,29歲成為北大博導;除了給大學生上課,還當起了小學生"生命科學課"主講人;家庭幸福孩子一歲多;還能跑馬拉松、會做蛋糕裱花…
4
回覆列表
  • 1 # A資深吃瓜群眾AA

    當然可以!人的一生會有很多角色,都要做好,才不負此生!家庭最重要,女生要找一個心胸和視野都寬廣的人成家,自然家和萬事興,不光做科研,想做什麼事業就成就什麼!

  • 2 # 兵書戰冊

    魚和熊掌的問題,我想既然能夠在科研上有所成就,絕大部分的人會選擇以科研為主,兼顧家庭,選擇理解你的另一半,有時間多陪陪家人,享受科研帶來的榮耀,保證身體健康,這也就是我理解到的。

  • 3 # 漫話科研

    我認為可以,但前提是有超級高的人生效率。這點上,女生朋友們可以向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謝毅院士學習。

    我的一位師姐曾經給謝院士發過一封郵件,諮詢謝院士為何能兼顧家庭與科研,同時在科學研究的20年間,獲得飛速的發展。謝老師的回答包括了2個要點,與各位分享:

    第一,做一件事就專心做它,不去想其它的

    謝老師在郵件中講到,多年來她培養了一種能力,在工作時就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去想家裡的事情,她認為想也沒有用,不如提高工作效率,之後再處理家裡的事情。當然,在家裡作為妻子和孩子的母親,也一定盡職盡責去儘自己應盡的責任。

    第二,深刻理解中國哲學中“順其自然”的智慧

    這點確實是謝老師的大智慧,跟個人心性有關,往往難以機械地複製。可以搜尋一下謝老師多年科研的歷程和職稱評定的過程。謝老師說,她從來沒有主動去求過什麼榮譽和頭銜,都是她的領導和同事們把她推到了這個高度,她一直在專心的做科研工作,工作做好了這些東西自然“水到渠成”。

  • 4 # 孩子王育兒顧問

    年輕有為,家庭幸福,膚白貌美……這些美好的形容詞似乎都是劉穎身上的標籤。而看過她的採訪,對她這個人有了一定的瞭解後發現,要想孩子比別人有出息,就一定要在這4方面做的比別人出色。

    成功的先兆是堅持!

    據劉穎透露,她的求學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還有過想換專業的念頭。“我讀博的前兩年挺拼挺辛苦的,當時前後做了有四五個課題都不順,怎麼做都不對,一直拿不到理想的實驗結果。”

    可性格好強的她並沒有屈服,而是換個角度思考失敗的意義:實驗沒成功不能說明沒有收穫。就像愛迪生嘗試各種材料做燈絲一樣,失敗是試錯的過程。那時候劉穎非常拼命,每天做實驗到晚上十一二點。

    劉穎坦言:“科研像一場馬拉松,認準了這條路,再辛苦也要堅持跑下去”。正是有了這份堅持和熱愛,才有了劉穎如今的成就。

    所以,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時,最基本的就是教會孩子要學會堅持。哪怕不是學習,就只是堅持孩子喜歡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做下去的話,相信孩子在他喜歡的領域內,一定會取得不小的成就。~不知道怎麼教孩子,點這裡專家教你。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我們很多人做事情,做到一半,或者是他自己以為已經到了極限的程度時,就放棄了。殊不知,可能你再堅持一下下,就到達了成功的彼岸。

    所以,當孩子做題做夠了時,鼓勵他再多做一題,每天堅持下來,一學期就比別人多做了好多;當孩子不想運動時,鼓勵他比別人多跑10米,每天堅持下來,總有一天可以跑馬拉松……

    總之,要想讓孩子比別人成功,那就要讓他永遠比別人多做一點點,並且堅持下去。千萬不要讓孩子說自己已經盡力了,沒堅持到最後的成功,都不算盡力。

    高效利用時間

    事業與家庭難以平衡,是很多女性都會面臨的困境,劉穎更是如此。繁忙的科研工作,幼小的寶寶,她必須在工作上儘可能地提高效率,才能達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正是因為懂得高效利用時間,劉穎才能在工作和照顧家庭之餘,還有精力去運動和發展興趣。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發現,孩子學習的時間不短,可學到的東西並沒有多少,這就是效率不高的表現。“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比如,讓孩子平時在路上時,步速可以快一些,爭取比別人早一會兒進入教室,這樣就可以比別人多看一會兒書,多做一道題了。

    再比如,充分利用好課間10分鐘,在孩子不累的情況下,還可以比別人多做一道題。別看一次課間只有10分鐘,一天堅持下來可以擠出一個多小時呢。

    記住,大家的智商都相差無幾,當所有人都在認真聽課的時候,你並沒有優勢;只有當別人在休息,而你在努力的時候,才是你趕超別人的機會。

    不要小看一點點的時間,日積月累,孩子就會在時間上比別人有優勢。

    不要抱怨老師不好

    很多孩子都會遇見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就像會遇見不喜歡的某一類人一樣,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因為不喜歡某一位老師,而牽連到這位老師所教授的科目的話,那就不太好了。

    客觀來講,老師的首要工作是傳授知識,他沒有必要關心誰討厭他,誰喜歡他。而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也是為他自己學的,雖然可能老師的個人行為不入孩子的法眼,但是知識是無辜的呀,憑什麼因為老師的原因,辜負了知識本身?說到底,孩子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當然,如果孩子和老師之間真的出了問題,那還是努力修復是最好的。而孩子和老師之間,父母是最好的橋!

    父母可以找老師聊聊天,聽聽他對孩子的看法;然後再找孩子聊聊天,聽聽他對老師的看法。最後再鼓勵孩子找老師聊聊,儘量化解掉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隔閡,讓孩子在追求知識的路上更加快樂。

    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別看劉穎外表柔弱,人家最大的愛好竟然是跑馬拉松。她每週都會堅持去五六次健身房。在平時緊張的科研節奏下,運動是她放鬆的好方法。“我不只把運動當成愛好,它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

    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有一個宗旨——運動第一,學習第二。沒有一副好身體,幹什麼都幹不好。如果想讓孩子為了夢想而奮鬥的話,那就從好好鍛鍊身體開始吧。記得清華大學的口號就是“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足以看出健康的身體對孩子的重要性。

    或許,當孩子將來迫不得已需要熬夜加班時,就會發現自己曾經打下的健康基礎是多麼重要了吧。

    新的學期,送給孩子們一句話:淚水和汗水的化學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為你換來同情,後者卻可以為你贏得成功。加油!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5 # 羅思揚

    無論是做什麼工作,要想生活、工作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人的精力有限,必須要取捨。

    我曾經在一個講座上,向一名女性院士提問,如何在完成繁忙科研工作的同時,照顧好家庭?這名女院士很坦誠地說,孩子從小到大,自己沒怎麼管過,也很少花時間收拾家裡,主要靠老公收拾。這大概是一個科研上成功的女性,生活中最真實的寫照。

    我身邊大部分朋友,但凡在事業上成績不斐者,家庭就顧及得更少。事業與家庭是天平的兩頭,一端投入重了,平衡就會被打破。男性如此,女性更甚。據我觀察,大部分事業型的女性朋友,都會比男性更忙。畢竟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遠勝於父親。

    所以,但凡說自己面面俱到樣樣精通的人,只有兩種可能性:

    一、工作上責任不重,還不夠忙;

    二、有人幫忙解決後顧之憂。

    先說說第一點。教授裡面可以分為兩種型別,有自己帶領團隊的創業型教授,也有加入團隊的高管型教授。在此用創業型、高管型來表示,其實更能體現出二者身上責任的不同。

    創業型教授為了團隊生存以及學科發展,殆精竭慮四處奔忙,申請經費到處參會,所以這類教授與企業創始人其實差不多。這類人是很難做到事業家庭兼顧的。

    而高管型教授,則有點類似於創業型教授請來的職業經理人,完成規定動作就可以了。責任與壓力遠不及創業型教授。所以,高管型教授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

    關於第二點,就看個人有無分權的智慧。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能否找人愉快地合作。比如自己沒時間照顧孩子,那就請父母或保姆幫忙,但分出這部分權力後,就要適當容忍他們與自己帶孩子的方式不同。再如,工作中如何找到好幫手與合作伙伴,也可以節省不少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善於領導,善用資源,懂得分權的藝術,也是一個為自己節省時間來平衡家庭與事業的好辦法。

    事業家庭兼顧只是在童話裡。

    最後補充一句,自帶人生贏家光環的白富美不屬於上述系列。

  • 6 # 三天大風

    看你們一個個吹的,都還沒結婚生子呢吧

    面面俱到根本不可能。照顧家庭和育兒這兩件事對於時間和精力的消耗無限大。

  • 7 # 仙姝無雙

    這位北大博導能兼顧這麼多事情想問問,孩子是她自己帶嗎?如果是自己帶孩子沒有家裡老人幫忙或請保姆,那請收下我的膝蓋。如果不是自己帶孩子而是請家裡老人或保姆帶孩子這就不是科研和家庭兩不誤,照顧孩子的重任由其他人幫她分擔,當然可以把事業做好。

    我家娃3歲,我40歲。出了月子自己獨立帶孩子沒請保姆也沒讓家裡老人幫忙,實踐證明娃在上幼兒園之前離不開人,照顧孩子的勞累強度比大部分職業都要高。所以,我無法做到事業與家庭兼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時代三大影帝吳亦凡李易峰楊穎誰的演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