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銷售狗的茶餘

    我不知你說的意識是不是指既定目標?假如是的話當然能改變一個人。

    一個有清晰目標的人執著於既定方向,堅定不懈肯定可達到目的。退一萬步講,既使沒達到預期目標,在這過程中的人、事、物,也會改變你的思維、做事方式,幫助你修正一些自身存在的缺陷。大海航行靠舵手!星爺說沒有夢想,就是一條鹹魚。夢想其實就是自己的目標。

  • 2 # 邵建國9

    有意思的事,人的目標意識成節段跳躍式,人在成長過程中,知識閱歷積累豐富時,人的既定目標意識不斷搖擺校正或改變。

    人從小有意識既定目標,為此奮鬥一生,也有,他是有信念無比堅強的人。他排除生理,心理,生活,工作,環境,關係等一切干擾,只為既定目標,所以答,有意識的成長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完畢!

  • 3 # 分享那點事兒

    我覺得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不斷自我進化。

    一、每個人都可成為自己的shaper(塑造者)

    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這障礙,不是人本身,其實是思維。改造思維的關鍵是讓自己成為一個shaper(塑造者)。

    幾乎所有偉大的人都是shaper。他們有極強的願力和能力改造自己。如同健身房的身體塑型,本質相通。肌肉根據鍛鍊,長成新的樣子,人的思維也同理。

    如果把人看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當生命處於1.0階段,它開始產生資訊交換與流動;當生命處於2.0階段時,它就能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進行自我改變的shaper。

    動物卻不行。動物只能靠基因突變完成進化。而人是可不斷進化的,從生命2.0,甚至生命3.0、4.0,走向AI和生物科技。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自我進化的能力。《原則》裡有一句話非常精彩,他說:要麼進化,要麼去死;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恆的事情,它驅動著所有的一切。

    我們要相信這個原理。

    人這一輩子也是進化的。我們可以透過進化改變自己。身體能變瘦,思維模式也可變高階。

    當一種思維訓練,逐漸變成一種思維模式,長在自己的身體裡,就會內化為一種本能。假以時日,這些思維和推理,慢慢會變成一種很好的直覺。

    而這種精妙的直覺,從來不是靈感一現。別人誇讚你某方面感覺很好,所謂這感覺,無他,唯手熟爾。

    天天觀察,天天琢磨,反覆思考,不就形成了一種能力嗎?這就是shaper的路。二、想象自己是一臺機器,目標-訓練-結果

    我們應該從更高的層面看待一切事物,包括自己。

    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大機器內執行的機器,並且知道你有能力改變你的機器,以產生更好的結果。透過將你的結果與目標進行比較,可以確定如何修改你的機器。

    我,即可以是這臺機器的使用者,也可以是這臺機器的設計者。兩種角色必須清醒劃分。因為很多人只把自己當作機器使用者,而忘記自己也可是一個好的機器設計者。只有記住這一點,你才有可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這是一個人自我進化的迴圈圖。先有一個目標,透過machine訓練後輸出一個結果。而machine本身,在於人和設計。

    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臺機器,我們該怎樣去設計這臺機器?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選擇目標。你的目標可以有不止一個。

    第二,看看你距離目標有什麼障礙,有什麼問題。

    第三,診斷,你要發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四,設計一個計劃去解決問題。

    第五,去做。

    其實跟做產品一樣。釋出看bug,看bug,看AB測試。一個App就是這麼進化的。人也是這麼進化的。

    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但不要因此停滯。不要把問題看成結果,要把問題看成過程。否則就會陷入擔心害怕,不願嘗試,不敢犯錯。如果不經歷問題,你就沒法診斷,不知道自己弱點何在,你就無法客觀真實面對自己,何談自我進化?

    我常常看到身邊人成長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們不相信這點。不相信自己是本因。不相信自己是一切。封閉地認為,別人才是一切,環境才是一切。

    一旦出狀況,就喜歡抱怨不公,運氣不好。事實上,我們應該承擔所有後果。因為,哪怕運氣最不好的時候,你也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曾經說過,即使所有條件都不變,重來一次,你要能幹得比上次更好。這才是成長。

    只有把自己假定為50分,才能成長為60分,70分,90分,永遠沒有到100分的時候。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到了100分,你就沒有自我進化的可能性,也就會失去目標感。

    尤其處在高速競爭的行業裡,我們能找出的、放棄的理由,太多了。但,目標不是渴望。目標是你為了一件事情,能夠去爭取,甚至放棄掉別的事情,這才是你要達成的目標。三、自我進化的最大障礙:ego(自我)

    自我進化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有非常多的障礙,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ego(自我)。

    ego是非常感情化的東西,它會給你建立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因為你不喜歡犯錯誤的感覺,你的本能就是總想強行辯駁,別人一批評你,你就怒了;因為你害怕面對複雜的東西,你就總是希望把問題簡單化。你的出發點不是為了面對現實,而是充滿了“我我我我”——這就是ego的障礙。

    然而,大多數人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這導致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弱點。全是對自我的保護和辯駁。

    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也是非常正常的狀態。

    你的自我意識會成為進化的障礙,讓你無法看清楚自己。有兩個“你”在戰鬥,他們試圖控制你,以致你看不到意識裡的盲點。

    坦率講,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很難擺脫ego對自我的依賴。這種對於自我的保護,是我這兩年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成長。我開始習慣於站在第三方視角審視我自己或者我經歷的事情。

    也正是獵豹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我能站在一個旁觀者角度理解這些事情。再去總結,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如此,對現實作深刻反思,而不是自我保護。

    有時候,人的身體裡是有兩個生命體,甚至多個生命體在來回博弈。我們以為自己只有一個ego,其實不是。你的一次行為,或一個決定,有時都不是你說了算,而是你身體裡的很多個ego在大腦裡投票產生的決定。

    千萬別認為,我非常強,所有都在我的掌控之下。其實,你是被投票決定的。

    我們多次說過,人的大腦實際上一場爭論。爭論中的一派,是人的各種情感,主要由大腦的杏仁核區負責,屬於潛意識。比如別人一批評,我就不高興,一說話就怕犯錯,這都是人的本能,是幾十萬年進化的結果,基本都是動物屬性。

    另一派則是理性,主要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域負責。理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最重要的素質。我們的理性思考是有意識的。

    如果你真要追求真理,你就應該讓理性思維佔主導。反過來,如果你只是想表現出來很正確,那你就是讓感情佔了主導,被杏仁核綁架了。

    人就是這樣的。當問題發生時,不能面對,找很多理由獲得心理安慰,讓自己覺得舒服。這種生存本能,刻在了人類基因。

    問題在於,這幾百年,變化太大,這種生存本能,即便在人類文明社會,都是有效的。但發展到近代,人最終還是要去追求真理——具體來說,就是對現實的精準理解,這是取得成果的根基。所以,清醒區分ego是你認清和了解事物本質的前提。四、自我進化的救生圈,極度開放和極度透明

    《原則》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解決以上問題——激進的開放。即多樣化聽取意見,實踐極度開放。

    每個人都要深刻認識到也許你並不知道最好的答案。甚至多去徵詢那些值得信賴的持反對意見的人。記住,你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有思想的分歧是門藝術,要懂得欣賞。

    我曾經說過,要趴在地上看對手,保持空杯心態。謙卑地去面對一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戰勝自我的盲點。

    今天知識更新這麼快,每個人看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盲點會造成巨大的認知障礙,結果就會表現為:認知感官通道封閉。

    什麼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東西太有限。加之,ego的自我辯護,常常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你根據有限的視角,先做了判斷,但這個判斷有可能是錯的。

    想象一個場景:當別人向你講述一個很陌生的事物時,你沒聽過,這時你的第一個本能就是防守。一旦防守模式開啟,別人再說什麼,你根本聽不進去。聽不進去,就會主觀情緒。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主觀情緒。只有跳出自我限制,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審視自己的弱點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我認為,核心就是要開放。千萬不要封閉。《原則》這本書這部分講得非常精彩,他說:封閉的人時常打斷別人發言,開放的人則善於傾聽和引導對方發言;封閉的人常說,“我可能錯了,但是我認為……”,開放的人知道何時陳述,何時提問;封閉的人不喜歡被挑戰,開放的人永遠保持好奇。

    當一個人封閉,談什麼也談不進去。要放在商場上,就很要命。每一場戰,非常難打。只有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人,才能克服困難,一起往前走。

    包括今年,獵豹遇到很多問題。我在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會發現,團隊要形成共識,挺難的。說服都說服不了。轉型其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跨入新的領域,大家能相互理解。

    普通人做事總是把“不傷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擔心這個,害怕那個,特別脆弱。如果一個人能夠克服這些弱點,明確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他就會非常堅定,對生活充滿掌控感。

    這是一種境界。我也沒到這個境界,正在進入。至少沒有擔心害怕了。當然會有焦慮感,但我開始享受。

    最後,我只想分享七句話:

    1、成功的對立面不是失敗,而是平庸。

    2、看大思維框架,不看小才華。

    3、牛人,一旦進入高手模式,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時候,你幾乎可以做任何工作。

    4、這個時代,掌握一點點技能,真的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是什麼奇才。我就沒遇到過奇才。

    5、中國傳統文化講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我不敢斷言獵豹明年整體崛起,AI怎麼樣,但我已經看到了極大的希望。

    6、怎麼也不能成為平庸的、老去的一代,甚至成為一個油膩中年男。

    7、相信進化,進化是一切。只有一種成長,就是自我進化。

  • 4 # M鹿電影

    可以改變一個人

    意識是生物體基於對外界的感知,從而透過各個接收器官形成腦電流傳送給大腦的一個電流交換的表現;這樣的表現被儲存在大腦分管記憶的區域;反覆接觸同一個事物,會重複刺激產生相同的腦電流,從而刺激大腦中記憶部分中的以往意識,這也就形成了記憶了 ,因此意識也是形成記憶的基本組成部分。

    沒有意識,我們很容易陷入跟理想無關的現實事務中,成為鎖事的奴隸。

    有了意識,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漫無目標的努力或漂盪終歸會迷路,而你心中的那座無價的金礦,也因得不到開採而與平凡的塵土無異。設定目標後訂出中長期計劃來,而且還要懷著迫切要求進步的願望。成功是需要完全投入的,只有完全投入到你所從事的職業中去,才會有成功的一天;只有全身心地熱愛你的生活,才會有成功的一天。

    目標意識使人自我完善永不停步,自我完善的過程,其實就是潛能不斷髮揮的過程。而要發揮潛能,你必須全神貫注於自己有優勢並且會有高回報的方面。這些優勢必然得到進一步發展。

    目標意識產生信心勇氣和膽量:信心、勇氣和膽量來自於“知已知彼”。對目標及其實現過程的清晰透徹的認識,必然使你從容不迫、處變不驚。

    目標意識使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美國19世紀哲學家、詩人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 5 # 博博愛

    自我意識的內涵

    1.自我意識:個體對自己的身心狀況及與外部世界相互關係狀況的認識和體驗。 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況

    (身高、體重、體型、健康狀況等)、心理狀況(性格、氣質、能力、興趣、意志品質等)及人際關係狀況的認識和體驗。自我意識的概念

    2.自我意識的結構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識”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靈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闢論斷,揭示了對自我意識的發現的途徑。 •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結構說”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從人格的三個維度上研究自我的發展。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意識既是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與意識相對應的是“潛意識”,弗洛伊德曾用冰山比喻。意識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峰,而潛意識則是潛藏於海底的冰體,蘊藏深厚,但不被看到,在他的理論中強調了潛意識對人發展的重要性。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W.Jame)提出凡屬於我或與我有關的事物都是自我的內容如身體、品質、能力、願望、家庭等,自我從物質自我、精神自我和社會自我三個層次起作用。 •社會心理學家庫利(C.H.Cooley)指出:自我是一面鏡子,它從別人那裡反映自己的行為,自我是經歷無數次他人評價而形成的社會產物。而米德(G.H.Mead)

    則認為:

    自我分為主體我(I)和客體我(Me),主體我代表每個人的自然特性而客體我代表自我社會的一面;主體我先於客體我形成,客體我形成需要很長時間,自我意識的發展包含主體我與客體我不斷對話。

  • 6 # Lucky黑天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要求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有準備的去做一些事。雖然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值得稱讚,但生活中多數狀況下,事物都是有條不紊的在進行和發展。樹立目標,然後做好奮鬥幾計劃,接下來義無反顧去堅持,去執行,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比如,曾國藩,年少很愚鈍,後來自律性非常強,成了史上傳奇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塑大唐”的郭子儀,到底有著怎樣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