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武

    不能說是曹操、劉備、孫權的後人不行,其實他們的後人也不算差了,哪怕是被三國演義塑造成白痴皇帝的劉禪,其實也不能說就真是個傻子。

    先說曹操的後人。在曹操的幾個兒子裡, 曹丕的政治素質肯定是最高的,這毫無疑問。曹彰就是匹夫之勇,做大將可以,但是做君主就差遠了,政治手腕不行。曹植就是個文青,政治上不靠譜。曹熊比較平庸,更不用說。

    曹丕大體來說,也算是守住了曹操的基本盤。無論對吳,還是對蜀漢,雖然有些戰爭,雖然吃了一些敗仗,但邊境線基本上是穩定的。而且,在曹操留下的遺產的基礎上,還打通了河西走廊,恢復設定了西域都護府,延續了兩漢以來中原王朝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曹丕的兒子曹叡繼位後,雖然繼位的時候年齡小點,但魏國內政大體上還是平穩執行的,國家綜合實力也在穩定累積,正在逐步形成對吳蜀兩國的壓倒性優勢。更重要的是,曹叡的政治手腕挺強,雖然他年齡不大,但駕馭司馬懿等老臣也很成功。他在世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能夠危及皇權的權臣。

    問題出在曹丕和曹叡都比較短命,死的早。曹叡死的時候,繼位的齊王曹芳還是個小孩,大權旁落,皇權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在高平陵之變後,曹爽被族株,曹家的宗室也逐漸被誅除殆盡,魏國的權力基本上完全落入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三代的控制,一直到司馬氏篡魏立晉。

    孫權這邊,從孫權時期開始,就逐步形成了江東世家大族的勢力集團,相互之間透過婚姻聯結成了一個網路,對皇權的忠誠度很低。孫權時期,還可以透過政治手腕不斷加以控制。

    但在孫權的繼承人問題上,孫權故意挑撥孫登和孫霸兩個兒子爭儲,各個世家大族也選邊站對,捲入了鬥爭。後來,孫權也藉此機會誅殺了一些人,打擊了世家大族在吳國的政治影響。

    但孫權這種做法,同時也等於自己消滅了自己的精英,導致人才斷層。之後又出現了諸葛恪專權的問題,再次殺了一批人。原來的陸遜、陸抗家族也因為孫權的猜疑,始終加以防備,三代而衰。

    吳國的問題在內政方面是世家大族對皇權的威脅比較大,而在軍事上的一個嚴重問題則是,陸軍始終戰鬥力比較差,只能依託江淮之間的水網作為屏障,而沒有什麼進取能力。在蜀國滅亡之後,吳國就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反擊能力了。

    但這和他的接班人的能力無關,而是本身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的割據政權。

    再來說說劉禪吧。

    劉禪以前評價是太低了。他繼位的時候才17歲,而且,蜀漢沿用漢朝的制度,日常行政事務都是由丞相、錄尚書事一手操持,皇帝需要乾的事情不多。所以,劉禪繼位之初,權力基本上都在諸葛亮手裡,他的能力到底如何,不好評價。諸葛亮死後,又是蔣琬,延續諸葛亮時期的模式。到蔣琬死後,劉禪才開始自己管理朝政。

    在劉禪自己執掌國家權力的時期,先是費禕,後是姜維,諸葛瞻,閻宇等人,分管一些事情。他信任黃皓,確實製造了一些內政的混亂,但和東漢時期的宦官專權相比,那肯定是差遠了。

    到蜀漢滅亡之前,蜀漢的國力已經被魏國壓倒性超越,滅亡只是早晚的事而已。鄧艾偷渡陰平,打到成都城下,本來還有機會抵抗,但劉禪選擇了投降。也是因為投降,讓後來對他評價不高。

    從感情上說,蜀漢以這種屈辱的方式結束,確實讓人很難接受。就像他兒子劉諶說的,還沒有到理屈力窮的時候,完全可以背城一戰,萬一不行還可以一起殉國。

    但客觀來說,當時即使他抵抗,也沒什麼多大用,只是早一點晚一點滅亡的事情而已 。也就是譙周說的,現在還有點資本,投降還可以換個高官厚祿,等到山窮水盡了再投降,就啥也得不到了。

    綜合來說,劉禪並不算特別昏庸無能的皇帝。在歷代的各種皇帝裡,起碼可以在前面的三分之一里吧。

    歷史有很多偶然性,但也有很多必然性,就是因為偶然性和必然性夾雜在一起,所以才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可以談論的空間。在三國時期,曹劉孫三方的問題都不是出在繼承人上,而是當時的政治結構就處於世家大族興起的階段,如果接班人是成年人,還可以控制局勢,如果是很小的年齡登基,自然難免出現權臣,導致皇權旁落,以至於最後被篡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人說話結巴,但是讀文章很流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