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著孩子數星星
-
2 # 嘿呦喂哦
轉自網路:
中國有句老理兒叫“嚴父慈母”。詞面的意思大概是:一個家庭中應該有嚴厲的父親、慈祥的母親。這是教育孩子正常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原本我對“嚴父慈母”是有些不以為然的:難道父親就必須要一天到晚板著張苦臉給孩子看?
難道父親就不能和孩子親暱相處、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但孩子似乎有一種天生的能力,他不斷的用哭鬧調皮來測試家長的容忍底限,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行為空間。
如果大人在第一次時容忍了孩子的某種行為,那麼在孩子的腦海中這種行為就是獲得了家長的“許可”,下次你如果禁止孩子去做這種行為,孩子就會理直氣壯的跟家長哭鬧,因為他會覺得家長違背了最初的“許可”,是一種嚴重的“違約”行為。
這是一種源於本能的反應,我稱之為“親子契約”!
如果父母都一味地“慈”的話,沒有人出面硬下心腸來為孩子劃出底限,最後就變成了沒有底限,你能指望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來自我約束麼?
如今的孩子金貴,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像保護大熊貓一樣地護犢子,而媽媽的天性又決定了她很難對孩子嚴厲,於是給孩子“劃出底限”這份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爸爸身上了。
“嚴父慈母”並非是說父親就要板著臉、母親就要溺愛孩子,它的深層含義包括幾條:
第一,“嚴”是指要給孩子的行為劃定底限,與孩子簽訂合理的“親子契約”是親子之間長期和睦相處的基礎;
第二,“慈”是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這是讓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一生自信的必要條件;
第三,家長要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做到相輔相成,一味地“慈”或一味地“嚴”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嚴父慈母的內涵,才能靈活地將理論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去。如今的我即和孩子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卻又能在必要的時刻嚴肅起來為孩子劃出底限。
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需嚴厲就要堅守原則,需慈愛就不能生氣冷漠,嚴父慈母、恩威並施確實把握不好度,但只要你用心就一定能做到!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回覆列表
嚴父慈母,指在教育子女時,父親扮紅臉,而母親唱白臉。當今家庭,嚴母慈父的居多。
不管哪個嚴哪個慈,夫妻的教育方向要一致。不可能一人打了孩子,另一人馬上去哄孩子,這樣並不是一嚴一慈的表現,而是對壘唱反調。
正確的做法是,一個家長對孩子的錯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另一個去安撫孩子,做孩子的思想教育,雙管齊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要出息,並不是將來要掙多大的錢,而是要有健康的身體、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養。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提,你將來不出息怎麼怎麼樣。除了增加孩子心理負擔,青春期更加叛逆,沒有太大用處。
要相信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支援和理解。無為而無所不為!(凡是隻要順乎自然規律、按照規律來做,不妄為、不強求,就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