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局與思維

    夏天能釣到大鯽魚,比釣獲小鯽魚的感覺更爽。筆者總結了釣大鯽魚的八字訣:風、雨、肥、旱、遠、活、秋、草。 現分別作一介紹。 風:就是選擇有風、有浪的水域。

    因為有風、有浪,水中的氧氣充足,大鯽魚活躍,食慾好,精神佳。大鯽魚平時沒小鯽魚那麼活躍,也不貪食,輕易不露“尊容”。當然,風浪不宜太大,3~4級風最好。 雨:其道理同“風”一樣,下雨時,水溫下降(尤其是氣溫高的夏天),水中的溶氧量豐富,大鯽魚顯得格外活躍,還會游到近岸處的水草中覓食。筆者的家鄉有一口塘,多年沒幹涸,平常很少有人能在該塘釣到魚。

    而筆者一次在該塘釣魚時下了大雨,就喜獲大豐收,兩個多小時的雨中,共釣獲大鯽魚(每條均重0.5千克)近7千克,其中一條蚯蚓就釣大鯽魚4條,而且多在近岸的水草中釣的。 肥:肥水塘,水肥養大魚。肥水塘的魚難釣,因為肥水塘裡魚的食物充足,又因肥水塘的氧氣含量低,魚的活動量不大,原因是活動量大需要的氧氣多,魚多在塘的中部深水區。但是,若水的環境改變,如有了風,氣溫下降或上升,雨後初晴,大鯽魚才會活躍。

    在肥水塘要不就釣不到魚,要不釣的多是大鯽魚。 早:指的是清晨,上午9時以前,尤其是在夏天,上午9時前氣溫相對較低,空氣清新,魚的食慾好,易釣獲大鯽魚。 遠:釣遠。大鯽魚不像小鯽魚搖頭擺尾四處竄遊,大鯽魚像成熟的男人,老成穩重,深居簡出,多生活在深水區。

    要釣獲大鯽魚,在大多數情況下應釣遠,遠即深水區。 活:指活水,或是有流動的水,或是有波浪的水。筆者總結了魚的生活習性的八個字:“風動水動,水動魚動”,其道理是水動時,水的溶氧量增加,動水區魚的食料增加,水動時,魚遊弋時不費勁,甚至可以張大嘴巴對著水流,讓水中的食料自動進入口中。

    故在動水區設釣點,容易釣獲大鯽魚。 秋:指的秋天。根據筆者的多年的釣魚經驗,秋天容易釣獲大鯽魚。筆者曾多次釣獲上千克的野生鯽魚,多是秋天釣獲的。秋天若是在肥水塘釣魚,遇上小雨或北風,正是釣獲大鯽魚的好時機。 草:就是在有水草的水域釣。“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釣”。在大多數情況下,應選有水草的水域下鉤,但也有例外,有水草的地方小魚也多,“鬧窩”兇很討厭,這時若在沒水草的水域下鉤,或許可以釣到大鯽魚。

  • 2 # 魚鷹

    我是野釣的,我不喜歡打窩,喜歡釣窩,拉幾.杆子如有魚就上魚了,沒魚在找釣點,它和魚池不一樣,野生魚都是一小群的,只要找著下去就吃鉤,少則3一5斤多則10多斤很正常,。

  • 3 # 農地圈

    釣鯽魚的選位、誘魚、釣餌、釣技四個步驟都要做到正確,才能事半功倍喔。

    一、選位

    我們在野外垂釣比如大河、湖庫等自然水域,你去了首先就是去選擇釣位(不同季節釣位不同,這裡我說的是夏秋炎熱的時候)。如何選擇呢我分兩方面說。

    1.首先看有沒有別人釣過的地方,如果這個地方看起來象經常有人踩的話就應該在這個地方下釣。這是最簡單的。

    2.如果第一次去開闢釣位,我的原則就是釣草頭,草下面肯定有藏魚的。早晚不要釣太深,釣1.5米左右最好,中午天熱的時候可以釣深一些。如果沒有水草,就找河道彎子,有彎子的地方才聚魚。

    3.當然不同的季節選擇的釣位也會不同,比如說春季與深秋等水溫較低的時候1米多的淺灘釣鯽魚的效果會好一些。

    總之,一個好的釣位對垂釣最後的漁獲很重要。找到魚路打出來的窩效果肯定要好。

    二、誘魚

    說到誘魚,就要用窩料,窩料可以用商品窩料,也可以自己配置窩料。商品窩料品種繁多,適合當地的才是最好的。我現在用的窩料有商品窩料,也有我自己配置的。商品窩料給大家推薦頂級窩料,(大家可以在百度裡搜一下頂級窩料,效果得到了全國大部分釣友的認可,現在淘寶有好多家店鋪在賣)。自己配置就用牛b鯽+麴酒泡小米,效果也不錯。

    三、釣餌

    釣餌,傳統釣餌,冬春用紅蟲,夏秋用蚯蚓。

    野釣鯽魚,用餌首選蟲餌。我很少用商品餌,開春的時候用紅蟲,現在用蚯蚓。魚獲不比用商品餌差。天熱的時候可以用膠粘米,效果也挺好,並且上的魚個偏大一些。用商品餌要注意季節,春腥、夏淡、秋香、冬濃,選擇合適的商品餌。

    四、釣技

    說到釣技,其實要說的有很多,關鍵在實踐。這要大家在垂釣的實踐中逐步摸索,積累經驗。 釣無定式,上魚才是硬道理。垂釣是一門需要技巧的運動。在垂釣鯽魚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好季節的變化,同時還要了解鯽魚在不同的水質,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魚情時所發生的變化。影響釣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氣、風向、溫差、水情、釣點的選擇等等。

  • 4 # 網約車老李

    更多調漂技巧、餌料配方、釣魚技巧、“實戰教學影片”

    對於很多垂釣愛好者來說,炎熱高溫的夏季魚兒也像人一樣躲避高溫避暑去了,往往很難找到魚兒的影子,更別提進行垂釣了。雖然會有人說夏季是垂釣鯽魚的好時候啊,垂釣愛好者們可以垂釣野生鯽魚啊。但是,夏季垂釣野生鯽魚確實不易,每每進行垂釣,魚兒總是遲遲不肯上鉤。

    夏釣鯽魚六個小技巧:

    選擇鯽魚適宜水溫的釣場:

    比較適宜鯽魚生活的水域,其適宜的水溫在18到25攝氏度。假如氣溫比較高的話,水溫高,釣鯽魚的時候可以選擇水比較深的水庫、河流或者是湖泊,也可以選擇溝、塘、渠、壩,但是水深最好要在4到6米的地方下鉤施釣;

    選擇水域含氧比較合適的地方:

    由於在夏季大量的水生藻類會進行繁衍,所以水的透明度就會降低,水溫也會升高,溶氧能力則會下降,有時候再加上陰雲或者氣壓比較低等原因,那麼我們在選擇釣鯽魚的釣點時就需要選擇水線不宜太深,在出、入水口的匯水區釣鯽魚;有風浪,有水流的往往都是釣鯽魚的好時機以及好地點。“夏釣兩頭”,“一日三遷,早晚溜邊”,也就是說夏天的早晚兩頭比較好釣鯽魚,早晨或者傍晚的時候垂釣最好釣近岸處;

    鯽魚餌料相對較多的地方:

    水裡面的小蝦是鯽魚非常喜歡的食物。蝦一般都不耐低氧,經常活動在沙石質的水底,在天亮以後才會退入到深水區域。所以蝦的活動規律正好是和鯽魚相似的,釣鯽魚的時候可以留心一下小蝦的活動地。有時候一般在有生活用水流入的地方,也是鯽魚比較喜歡光顧的地方。有很多的湖泊或者水庫中上游泥沙比較多,水流將細沙分佈於入水口大片淺灘處。在這樣的地區,水裡面一根水草都不長,這裡就不能做為釣鯽魚的理想地點了;

    有鯽魚魚泡的地方:

    水裡面的氣泡可以分為兩種:有一種斷斷續續的的升上來的是魚泡,往往持續上升的那種是地氣造成的泡,並且魚泡一般都是移動的,“地氣”泡在一個地方不停的冒。還有就是魚泡在一遇到有動靜,比如好像人走路或者擊掌的時候馬上就會停止,而“地氣”泡澤仍然不止。魚兒所產生的氣泡狀態都不太一樣,因魚種而不同,鯉魚、鯰魚產生的氣泡成條且向前移動;鯽魚產生的氣泡為一兩個。有時在水草中可以看到一片很細小的氣泡,小到不細看根本看不到,這往往有一群鯽魚在水下游動;

    風浪比較合適:

    釣背風的時候人感到比較舒服,操作的時候看漂打竿也比較容易,海竿的主線也不會太彎曲。釣頂風的時候,水線深一些最好,那裡的水相對比較穩定。近釣、淺的辦法更適宜釣肉食性魚類。水中浮游生物多的水域可以淺釣,透明度高的地點應適當深釣。雨季泥沙大量入庫,應選擇水面開闊,流速小,泥沙落底的區域,避開渾濁度大的區域。

    選擇合適的岸邊:

    釣鯽魚的時候,餌料投放的最佳地點就是沖刷段以與沉積段交界的平面上。選擇在岸邊下鉤的時候一要看水面上的岸質,第二就是應該選擇適宜操作的地點,太陡的坡並且滿是碎石的坡處不安全,三就是看看岸邊有沒有草地或者莊稼地等餌料的來源。應儘量避開那種平直,沒有什麼變化的岸邊。在中、上游釣鯽魚時,可將食餌適當遠拋;在下游釣鯽魚的時候最好不要遠拋。

    更多調漂技巧、餌料配方、釣魚技巧、“實戰教學影片”

  • 5 # 黑娃釣鯽

    夏天本來就不屬於釣鯽魚的季節!夏季的鯽魚不成群,很難有大的收穫,夏季幾乎別妄想要釣很多大板鯽,都在遠處的深水!夏季主要釣大魚的!我說的是野生的水庫,不是斤塘!個人觀點

  • 6 # 釣神

    一、釣時的選擇

    夏季釣魚最好的時候就是大雨後的晴天,釣點選在近岸的淺水處。炎夏的大雨後,岸邊田野的水和岸邊雨水會很快地流入河裡,使近岸的水溫下降,適合鯽魚的生活。雨水把田野、河岸邊的草籽,莊稼散落的果實,各種小蟲,一些殘枝敗葉衝到河近岸的水裡,是鯽魚的美味佳餚,鯽魚們便游到近岸覓食。在那裡選點布窩釣魚,肯定會有好收穫。夏季中午淺水區由於光照的關係,溫度非常高,鯽魚大都藏在深水區,不愛覓食。下午溫度下降後,魚兒開始遊動覓食,以補充一天消耗的體力。所以傍晚是夏季釣鯽魚的絕佳時機。

    二、釣位的選擇

    夏季野釣鯽魚的釣位選擇,個人覺得一般離岸邊6~8米,水深差不多1米~1.5米即可。如果釣位周圍有水草,建議選擇緊靠在水草草頭的位置做窩。

    夏季水溫高,水草中溫度低,魚兒都喜歡在水草中歇息。而且水草中也有東西可以吃,所以夏季選擇釣草頭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此外,常見的釣點還有天然水域的河汊、灣道、突兀處、匯合處、進出水口、港口和碼頭附近(一般在尾水);水中亂石、沉水木樁處;橋墩附近;魚塘餵食點附近,池塘進水口,邊角水草密集的地方都是常見的釣鯽釣點。下風口處,水中溶氧多,食物豐富,鯽魚喜歡棲息覓食,也是比較好的釣點。

    三、線組的搭配

    在釣組配置上,因是主釣鯽魚,此時期的鯽魚個體也不大,,我的經驗是以輕、短、細、小、靈見長。輕就是使用的手竿一定要輕,釣一天才不會覺得累。短就是使用的竿子一定要短一些,才能抓住有效資訊而不停地上魚,原則上是能使用2.7米竿,就不使用3.6米竿,這是提高中魚率的必要條件。細就是主、腦線一定要細,根據魚情,儘量使用細一點的線,但抗拉性要強。小就是鉤子一定要小,根據此時節鯽魚的吃口,鉤在4號以下選擇使用(以袖鉤為例),靈就是選擇靈敏度高的小型細長尾浮漂,調靈釣靈,專抓小動作才能提高中魚率。

    四、餌料的選擇

    夏季野釣鯽魚,餌料也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鯽魚是主要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比如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菱、藕、矽藻等藻類,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都是鯽魚喜歡吃的東西。因此用大腥大香的餌料對鯽魚誘惑力大一些。這是因為高溫時節是魚類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需要大量蛋白質來滿足身體生長的需要;再就是高溫下,水體中死亡的的物體都在腐爛變質,從而導致水底中的異味濃重,只有大腥大香的餌料能在水體中脫穎而出。這也是高溫天氣下釣獲鯽魚的重要因素。

    但在配製餌料時——定要注意,餌料的味道不能太雜,一般保持主餌佔60%、輔助餌佔30%、新增劑佔10%即可。新增劑只使用南極蝦粉、紅蟲粉、蚯蚓粉、蛆蟲粉、蠶蛹粉等蛋白質含量高、腥味大的新增劑即可。在這些蛋白質含量高的新增劑中,筆者的經驗是南極蝦粉效果最好。在使用拉絲粉時,不要使用長絲粉,要使用120目以上的短絲粉,效果會好一些。

    五、打窩的技巧

    夏季野釣鯽魚,打窩料選擇市面上常見的酒米、麝香米之類的即可。也可用炒香的麥麩、黃豆粉、芝麻粉等。無需太複雜,打窩料也宜少不宜多。夏季魚兒吸食叫猛,打的太多,魚兒會很快吃飽就離開。

    所以一般情況下,夏季釣魚打窩量無需太多,窩內魚不多,可以勤補窩。同時,氣壓低的時候,窩內有魚星卻不開口時,可以選擇空鉤沾餌做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釣法的運用

    1、鯽魚一般在水的下層覓食,釣鯽魚一般採用底釣法。如果塘中的魚密度大,可能出現魚上浮,則可改成釣浮。

    2、夏天釣大鯽魚要選深水域。選早晚,最好在暴雨後,伴有2~3級北風,此時大鯽魚搶食積極。餌料不可霧化太快。浮漂不要調得太靈,平水就夠,釣跑鉛效果也不錯。(釣跑鉛:把鉛墜的上方定位太空豆向上移動10釐米左右,使主線能在鉛墜中上下自由移動,目的主要是針對滑魚。)

    3、在垂釣中,以拉餌為主釣,搓餌為主誘,切記餌團一定要小,才會有好的垂釣效果,窩子有鯽魚不咬鉤的時候,可使用大平2號細紅蟲蚯蚓,隔三差五地會有鯽魚咬鉤,但小魚鬧鉤太厲害。

    七、觀漂提竿技巧

    提竿技巧,也就是懂得觀漂的技巧。很多釣友一般都是等到魚兒送漂(往上頂漂)提竿,其餘浮漂的動作一般不是很清楚,不懂得擇機提竿。鯽魚咬鉤時,一般現出的動作分為:頂漂、黑漂、移漂。

    1、頂漂,即浮漂上頂、往上浮動,也稱為“送漂”。一般在浮漂緩慢浮動過程中,直至停頓,均可提竿,中魚率非常高。

    2、黑漂,即浮漂突然被全部拉入水中,看不見浮漂。這種情況大多數是草魚、鯉魚等大體型魚快速咬鉤產生的漂相,此時應及時揚竿。這種漂相夏季釣魚比較常見。

    3、移漂,指浮漂被斜著拉向釣位的周邊方向。夏季餐條、小雜魚搶食,大都會出現這樣的漂相。在浮漂慢慢移向旁邊時,應提竿。有些時候,大鯽魚咬鉤也會出現這樣的漂相,所以,該提竿時就提竿。

  • 7 # 奏一曲流年逝水又何妨

    夏季早晚是釣魚的最佳時機,一般可在早晨的4點到上午的10點,下午的5點到晚11點還是可以釣得不錯的。

    一、夏季是釣魚早晨或中午好 有經驗的釣者都是釣早晚而不釣中午。

    夏季是魚類食慾的旺盛、生長速度快的季節,又是難以釣獲的季節,也正是魚兒吃食的最佳水溫。夏季的早晨一般氣溫都在15-25度之間,一般水溫在20-30度之間。天未亮之前的凌晨三時左右,魚多浮在水面吸氧,天矇矇亮,水生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而釋放氧氣,氣壓升高。此時,魚兒食慾旺盛,四處覓食。由於早晨涼爽,人們垂釣也避開了酷暑的干擾,魚吃鉤,人感覺舒適,這時釣魚效果最好。

    夏日的輻射溫度很高,中午氣溫最高的時候就可以達到40-60度,人都會受不了的,更別說是魚了。這時河塘表水和岸邊淺水的水面都會發燙,釣者在這樣的高溫下吃不消,魚也吃不消,多數魚避入深水涼爽處或水草下、樹蔭下,魚不愛進食所以上鉤的魚也寥寥無幾。中午當然可以釣,只是魚的生活規律決定此時食慾性差,上鉤率低。

    二、夏季用什麼釣餌好

    魚彥說:“春蟲夏面秋蚯蚓,冬釣唯有用紅蟲”這裡麵包含有兩層意思,1、是季節、2、是魚的食性,釣彥所說的是一般規律,具體垂釣還要根據季節、魚種、天氣、水質、水域等具體靈活運用。野外垂釣其他魚種時要具體考慮,釣鯰魚就要用葷餌,釣草魚就要用素餌。鯽鯉魚屬雜食性魚,葷素都吃,但春季以葷為主,到了夏季由於氣溫高,像人一樣不愛吃葷,所以夏季素餌也倍受魚的青睞,這個季節葷素對鯽鯉魚來說,都可以使用。當然在養魚池有魚塘主經常喂一些顆粒餌料,所以在池塘垂釣還是素餌為好。

    三、夏季釣魚是釣水草或釣亮水好

    一般到了立夏和芒種的期間,江河魚塘的水草就會陸續長滿了整個水面,將水面遮蓋得嚴嚴實實。由於水草要向水中吸取氧氣,水草生長時需要氧氣,夜間它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夜間魚一般是不到水草中棲息的,直到第二天的清晨,魚多數都到亮水中游戈尋找餌料和活動。所以夏天的早晨釣魚多數都是釣亮水或水草邊緣,而水草中是釣不到魚的。

    早晨太陽出來後一小時左右,這時氣溫就會不斷的升高,魚便開始逐步向水草下游動覓食,這時便可以釣草縫和草眼了。當然陰雨天和多雲天氣在水草邊做窩還是優於亮水的,春、夏、秋總的來說釣草優於釣亮水。

    四、夏季清晨有霧是否好釣魚

    在夏季清晨霧後一般的釣者都是不願意去出釣的,為什麼呢?因為在夏季一般都是輻射霧,除梅雨季節晨霧會有雨外。魚兒在無風又天氣驟熱的情況下,哪裡還會出來找食,這時它們忙著避入草下或深水下。魚不出來人還拿什麼去釣。所以選擇好時間是很關鍵的。最好是要等到霧後形成小雨或中雨。氣溫不高才好釣魚呀。

    五、夏釣流水或靜水好

    在靜水中垂釣,是多數釣者不願去的。因為夏季烈日高照,形成的水面蒸發量也會很大。而魚兒呢?隨著水分蒸發而溫度上升,含氧量也在隨著的減少。還有的就是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也很容易就造成缺氧,沒有氧氣,魚兒還怎麼呼吸,會讓它們產生不適應。它們大多都是進入深水尋找新水。而流水是怎麼形成的呢?多數是雨水降到陸地再流到江河湖泊,浮游生物較少,含氧量高畫質澈無雜質。給了魚兒一定的需氧量,水中又很清涼,從而使它們更自在。在活水中不利於釣者很好的掌握穩定浮漂。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的釣者當然是選擇到靜水中去垂釣。

    六、夏季釣魚遇到雷暴雨怎麼辦

    雷暴雨一般會經常出現在南風多,天氣悶熱的時候。它們的到來,有時連氣象臺也預測不準。我們也只能隨機應變嘍。在雷暴雨到來之前的前奏,會出現烏雲密佈,雷閃雷鳴,狂風驟起。這時你可就要注意下了哦,要立即找地方躲雨,這可不是一般的小雨,不能小看了它。而最重要的就是不可躲在樹下、瓜棚、牛棚下、屋簷下、田野稻草、麥草堆裡,而最好的地方就是躲藏在民房或建築物裡。為了你的安全著想,垂釣者不能再堅持垂釣了。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碳素鋼竿本身就導電,要把它收好了放進箱裡。在雷雨過後,水中溼度明顯降低,溶氧也跟著多起來,這時的魚兒食慾正旺盛,是外出垂釣的好時機。

    七、夏季釣魚在上風或下風好

    眾多釣者的經驗證明,手竿底釣在下風頭(即迎風釣)好。下風頭波浪大含氧多、食物多,上下水溫平衡,利於魚的覓食生長。但下風頭拋竿困難,不易拋準、拋遠,另有浮漂因有波浪不易看清。需要說的是,不是所有的釣法都是下風頭好。浮釣、懸釣和拋竿釣還是上風頭好,一是因為在下風頭釣餌阻力大拋不遠;二是丟擲後風不斷把浮漂向身邊吹,最後到腳跟前不可垂釣。在上風就不同,順風輕輕一拋就很遠,即使拋不遠,風也將浮漂和鉤餌越吹越遠。手竿浮釣、懸釣,線都較長,拋竿浮釣更可放出幾十米,故這兩種釣法在上風頭好。

    八、夏季釣魚手竿用長竿或短竿好

    魚竿以長短分可以分為三類,手竿:6.3米以上為長竿,4.5米~5.4米為標準桿,3.6米以下為短竿。夏季垂釣也分為池塘釣、野外釣,在野外一般水域當然用長竿,主要是為了釣遠釣深,常用杆長為6.3米和7.2米兩種,太長的竿即重又笨不便操作,當然夏季要釣草的話,採取長竿短線法垂釣也可以選8米或9米,10米以上的杆子在北方不太使用。但夏季有不少釣魚愛好者喜愛野外釣白魚(白條)或到池塘釣鯉魚,這一般都選擇4.5米以下的短杆,端杆具有輕揉、方便、敏感等特點。

    九、夏季釣魚是浮釣或底釣好

    魚按生活習性可分為底層魚、中層魚和上層魚,鯽魚和鯉魚屬底層活動的魚,鰱魚、鱅魚、草魚屬於中上層的魚種,而一些小型魚類如白魚(俗稱白條)、馬口、溪哥、紅鱗子青鱗子等屬上層魚,所以採取什麼釣法主要看所釣物件魚的種類,當然在特殊情況下有些魚也會改變其遊動的水層。釣鯽魚一般都是採取底釣法。如果所在魚池魚的密度大,在垂釣過程中可能出現魚會上浮,這時就要及時調整釣法改成釣浮。

    十、夏季釣魚用什麼魚線好

    夏季的魚經過春天的甦醒活動後,魚的體力恢復後具有力氣大,遊動快,被釣著的魚具有非常大的掙扎力,其力量一般可達魚本身體重4-5倍,所以夏季釣魚要比春天釣魚用線粗一些。

    手竿野外釣一般可以選擇2-3號線,具體線號要看所釣物件魚的品種,如果是釣鯽魚選擇2號線即可以了,如果專攻鯉魚,那就選擇3號魚線,腦線要比主線小一個號即可。如果是用拋竿釣,線號應選擇4號線。魚線按功能分又分為子線(腦線)和主線(大線),兩種作用的魚線其柔軟度和強度、吃水情況是不一樣的。

  • 8 # 釣魚大大帥

    一、釣時的選擇

    夏季釣魚最好的時候就是大雨後的晴天,釣點選在近岸的淺水處。炎夏的大雨後,岸邊田野的水和岸邊雨水會很快地流入河裡,使近岸的水溫下降,適合鯽魚的生活。雨水把田野、河岸邊的草籽,莊稼散落的果實,各種小蟲,一些殘枝敗葉衝到河近岸的水裡,是鯽魚的美味佳餚,鯽魚們便游到近岸覓食。在那裡選點布窩釣魚,肯定會有好收穫。夏季中午淺水區由於光照的關係,溫度非常高,鯽魚大都藏在深水區,不愛覓食。下午溫度下降後,魚兒開始遊動覓食,以補充一天消耗的體力。所以傍晚是夏季釣鯽魚的絕佳時機。

    二、釣位的選擇

    夏季野釣鯽魚的釣位選擇,個人覺得一般離岸邊6~8米,水深差不多1米~1.5米即可。如果釣位周圍有水草,建議選擇緊靠在水草草頭的位置做窩。

    夏季水溫高,水草中溫度低,魚兒都喜歡在水草中歇息。而且水草中也有東西可以吃,所以夏季選擇釣草頭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此外,常見的釣點還有天然水域的河汊、灣道、突兀處、匯合處、進出水口、港口和碼頭附近(一般在尾水);水中亂石、沉水木樁處;橋墩附近;魚塘餵食點附近,池塘進水口,邊角水草密集的地方都是常見的釣鯽釣點。下風口處,水中溶氧多,食物豐富,鯽魚喜歡棲息覓食,也是比較好的釣點。

    三、線組的搭配

    在釣組配置上,因是主釣鯽魚,此時期的鯽魚個體也不大,,我的經驗是以輕、短、細、小、靈見長。輕就是使用的手竿一定要輕,釣一天才不會覺得累。短就是使用的竿子一定要短一些,才能抓住有效資訊而不停地上魚,原則上是能使用2.7米竿,就不使用3.6米竿,這是提高中魚率的必要條件。細就是主、腦線一定要細,根據魚情,儘量使用細一點的線,但抗拉性要強。小就是鉤子一定要小,根據此時節鯽魚的吃口,鉤在4號以下選擇使用(以袖鉤為例),靈就是選擇靈敏度高的小型細長尾浮漂,調靈釣靈,專抓小動作才能提高中魚率。

    四、餌料的選擇

    夏季野釣鯽魚,餌料也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鯽魚是主要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比如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菱、藕、矽藻等藻類,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都是鯽魚喜歡吃的東西。因此用大腥大香的餌料對鯽魚誘惑力大一些。這是因為高溫時節是魚類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需要大量蛋白質來滿足身體生長的需要;再就是高溫下,水體中死亡的的物體都在腐爛變質,從而導致水底中的異味濃重,只有大腥大香的餌料能在水體中脫穎而出。這也是高溫天氣下釣獲鯽魚的重要因素。

    但在配製餌料時——定要注意,餌料的味道不能太雜,一般保持主餌佔60%、輔助餌佔30%、新增劑佔10%即可。新增劑只使用南極蝦粉、紅蟲粉、蚯蚓粉、蛆蟲粉、蠶蛹粉等蛋白質含量高、腥味大的新增劑即可。在這些蛋白質含量高的新增劑中,筆者的經驗是南極蝦粉效果最好。在使用拉絲粉時,不要使用長絲粉,要使用120目以上的短絲粉,效果會好一些。

    五、打窩的技巧

    夏季野釣鯽魚,打窩料選擇市面上常見的酒米、麝香米之類的即可。也可用炒香的麥麩、黃豆粉、芝麻粉等。無需太複雜,打窩料也宜少不宜多。夏季魚兒吸食叫猛,打的太多,魚兒會很快吃飽就離開。

    所以一般情況下,夏季釣魚打窩量無需太多,窩內魚不多,可以勤補窩。同時,氣壓低的時候,窩內有魚星卻不開口時,可以選擇空鉤沾餌做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釣法的運用

    1、鯽魚一般在水的下層覓食,釣鯽魚一般採用底釣法。如果塘中的魚密度大,可能出現魚上浮,則可改成釣浮。

    2、夏天釣大鯽魚要選深水域。選早晚,最好在暴雨後,伴有2~3級北風,此時大鯽魚搶食積極。餌料不可霧化太快。浮漂不要調得太靈,平水就夠,釣跑鉛效果也不錯。(釣跑鉛:把鉛墜的上方定位太空豆向上移動10釐米左右,使主線能在鉛墜中上下自由移動,目的主要是針對滑魚。)

    3、在垂釣中,以拉餌為主釣,搓餌為主誘,切記餌團一定要小,才會有好的垂釣效果,窩子有鯽魚不咬鉤的時候,可使用大平2號細紅蟲蚯蚓,隔三差五地會有鯽魚咬鉤,但小魚鬧鉤太厲害。

    七、觀漂提竿技巧

    提竿技巧,也就是懂得觀漂的技巧。很多釣友一般都是等到魚兒送漂(往上頂漂)提竿,其餘浮漂的動作一般不是很清楚,不懂得擇機提竿。鯽魚咬鉤時,一般現出的動作分為:頂漂、黑漂、移漂。

    1、頂漂,即浮漂上頂、往上浮動,也稱為“送漂”。一般在浮漂緩慢浮動過程中,直至停頓,均可提竿,中魚率非常高。

    2、黑漂,即浮漂突然被全部拉入水中,看不見浮漂。這種情況大多數是草魚、鯉魚等大體型魚快速咬鉤產生的漂相,此時應及時揚竿。這種漂相夏季釣魚比較常見。

    3、移漂,指浮漂被斜著拉向釣位的周邊方向。夏季餐條、小雜魚搶食,大都會出現這樣的漂相。在浮漂慢慢移向旁邊時,應提竿。有些時候,大鯽魚咬鉤也會出現這樣的漂相,所以,該提竿時就提竿。

  • 9 # 漁樂life88

    釣鯽魚的選位、誘魚、釣餌、釣技四個步驟都要做到正確,才能事半功倍喔。

    一、選位

    我們在野外垂釣比如大河、湖庫等自然水域,你去了首先就是去選擇釣位(不同季節釣位不同,這裡我說的是夏秋炎熱的時候)。如何選擇呢我分兩方面說。

    1.首先看有沒有別人釣過的地方,如果這個地方看起來象經常有人踩的話就應該在這個地方下釣。這是最簡單的。

    2.如果第一次去開闢釣位,我的原則就是釣草頭,草下面肯定有藏魚的。早晚不要釣太深,釣1.5米左右最好,中午天熱的時候可以釣深一些。如果沒有水草,就找河道彎子,有彎子的地方才聚魚。

    3.當然不同的季節選擇的釣位也會不同,比如說春季與深秋等水溫較低的時候1米多的淺灘釣鯽魚的效果會好一些。

    總之,一個好的釣位對垂釣最後的漁獲很重要。找到魚路打出來的窩效果肯定要好。

    二、誘魚

    說到誘魚,就要用窩料,窩料可以用商品窩料,也可以自己配置窩料。商品窩料品種繁多,適合當地的才是最好的。我現在用的窩料有商品窩料,也有我自己配置的。商品窩料給大家推薦漁樂生活家窩料。自己配置就用牛b鯽+麴酒泡小米,效果也不錯。

    三、釣餌

    釣餌,傳統釣餌,冬春用紅蟲,夏秋用蚯蚓。

    野釣鯽魚,用餌首選蟲餌。我很少用商品餌,開春的時候用紅蟲,現在用蚯蚓。魚獲不比用商品餌差。天熱的時候可以用膠粘米,效果也挺好,並且上的魚個偏大一些。用商品餌要注意季節,春腥、夏淡、秋香、冬濃,選擇合適的商品餌。

    四、釣技

    說到釣技,其實要說的有很多,關鍵在實踐。這要大家在垂釣的實踐中逐步摸索,積累經驗。 釣無定式,上魚才是硬道理。垂釣是一門需要技巧的運動。在垂釣鯽魚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好季節的變化,同時還要了解鯽魚在不同的水質,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魚情時所發生的變化。影響釣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氣、風向、溫差、水情、釣點的選擇等等。

  • 10 # 陽光下的魚兒在野釣

    夏季釣鯽魚:

    1:時間要釣早、釣晚,釣雨天

    2:餌料要香餌,清香最好

    3:水深晚2米至3米最優

  • 11 # 釣魚狂人小榮子

    夏季釣鯽魚其實沒有春季好釣,春季氣溫沒那麼高的時候,雜魚的活性沒那麼高,但鯽魚開口較好,釣鯽魚不會被其他雜魚搶食,到夏季小雜魚很多,用餌料作釣,大部分被其他小雜魚搶食,鯽魚就比較難釣了。

    夏季釣鯽魚還是要晚上比較好釣,晚上小白條相對較少,水深不能太深,建議2—3米,用藍鯽就可以。

    夏天白天釣鯽魚,建議是用蚯蚓,比較不會招來太多小雜魚。

  • 12 # 小山東看社會

    從春季進入到夏季之後,天氣發悶,水裡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鯽魚的食物也豐富起來,但是浮游生物多了水中的含氧量就會下降,所以夏季釣鯽魚還是有點難度的,但是隻要能掌握夏季釣鯽魚的技巧,依然能有好的魚獲。

    1、選擇天氣和時間

    (1)溫度在30度以上就會讓人感覺到發悶不舒服了,在水底的鯽魚也是這樣,因此在夏季釣鯽魚的時候天氣溫度過高不宜出釣,溫度過高鯽魚只會躲在深水區陰涼的水域一動不動來避暑。

    (2)溫差太大也不合適夏季出釣鯽魚,如果晝夜溫差達到十攝氏度以上就不適合出釣了,溫差超過十攝氏度在溫度不高的夜晚鯽魚們早就吃飽了,到白天溫度很高的情況下鯽魚幾乎就不進食了。

    2、選擇釣點

    在夏季釣鯽魚儘量選擇有水草而且水質較好的水域作為釣點。夏季釣鯽魚選擇釣點一般選擇較深的、背陰的水域作為釣點,或者選在不到底的水草下面背陰的水域作為釣點。夏季選擇釣點要根據不同水域的不同情況來確認,不能一概而論,要隨機應變。

    3、餌料搭配

    夏季釣鯽魚的餌料和其他季節完全不一樣,夏季釣鯽魚的餌料要儘量選擇甜餌,腥餌在這個時候就不合鯽魚的口味了,在沒有小雜魚的水域還可以適當加香,如果是小雜魚比較多,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能加香的,否則水裡面就會翻江倒海,魚窩很快就沒了。

  • 13 # 寶寶影視基地

    夏季釣鯽魚:

    1.釣風釣雨不釣平靜

    2.釣深釣蔭不釣淺

    3.釣早釣晚不釣午

    4.釣素不釣葷

  • 14 # 釣魚就這麼簡單

    1.鯽魚現在隨著飼養環境和飼養方法、飼料(多用浮水顆粒餵養)的變化,也已經不再是以前單純的底棲魚種,現在鯽魚已經屬於全泳層淡水魚種

    2.垂釣鯽魚的黃金季節是每年的早春和深秋

    鯽魚耐寒能力比較強,冬季也是主要的垂釣物件魚種。

    3.夏季是鯽魚最不好垂釣的季節,因為氣溫上升,鯽魚有很強的趨溫性,會上升到水的中上層,如果不會釣浮和釣定層很難釣到鯽魚

    4.夏季釣魚鯽魚,建議釣清晨,傍晚和夜釣。水溫較低,氣溫涼爽,鯽魚開口比較活躍。建議釣2米以上的水深,深水區,氷溫變化較慢相對淺水區比較穩定

    5.夏季釣鯽魚用餌方向,建議用香腥味或果香和奶香型餌料

  • 15 # 老黃老師

    釣位如果有鯽魚就很好釣,新手用蚯蚓,酒米打窩。想加快頻率,就用商品餌,鯽魚套餐、918這種,2號以上無倒刺袖鉤,拉餌,頂漂或頓口就提。野釣用5號繡鉤,有倒刺好,減少跑

  • 16 # 長河野釣記

    一、夏季垂釣鯽魚,首要了解魚的習性

    二、夏季垂釣鯽魚,餌料、窩料的選配搭用

    三、夏季垂釣鯽魚,幾處不錯的釣位

    鯽魚的生活習性

    鯽魚屬於中小型的淡水魚類,在中國分佈範圍非常廣,江河湖海、家塘、水庫等等,處處都有它們活動的身影。鯽魚屬於水體低層魚類,通常棲息在雜草叢生的水域,水草叢生的淺灘水域,有鯽魚愛吃的食物,隱蔽性又好,鯽魚覓食、棲息的安全感強。同時水草區還是魚產卵繁殖的天然產床。淺灘水草區聚集著大量的魚群,非常適合垂釣!

    鯽魚的食性很雜,在天然水域中,野生魚鯽一般以浮游動植物為食,對於小魚、小蝦、水生昆蟲、藻類、苔蘚等等也是它們的最愛,一般而言,春冬季節愛吃葷餌,夏秋季節比較愛吃素餌。水色好時可以用素餌,水色渾時一般用葷餌為好。也可以葷素搭配使用。鯽魚的最適宜水溫為15到20度之間。在這個範圍內,鯽魚活動頻繁,覓食性強,成長最快。當水溫或高或低時,鯽魚的活動減少、食慾變差,鯽魚對水溫變化很是敏感,所以我們在夏季垂釣鯽魚時要特別注意水溫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

    夏季垂釣鯽魚,餌料、窩料的選配搭用

    夏季是鯽魚的生長旺季,生長快,食物的需求量也大,再加上水溫、氣候等條件的適宜,鯽魚的覓食活動最為頻繁!夏季也是垂釣鯽魚的好季節!只要搭配好餌料窩料,連桿鯽魚輕而易舉!

    餌料的選用

    鯽魚的食性很雜,對餌料無特殊的要求,只要是能入口的,基本都愛吃,在夏季高溫時節,魚類的食性普遍都偏愛素食一些,因為水溫高,食性差,太葷太腥的就有點膩口,素食反而平淡一些。多選用清香型的釣餌。素食方面可以選用一些植物的種子、五穀雜糧等等,最好是加工一下,用植物油清炒一下,炒出香味即可,鯽魚對香甜味特別敏感,再者就是麵食也是不錯的選擇,麵粉、玉米麵、加上些菜粉,混合攪拌,再加入少量的油類和米酒調製,做成團狀就可以了,發酵一下,略帶酸味,這樣做出來餌料,即有清香味,又有米酒味,腥味也略帶一些,釣鯽魚的效果非常不錯!

    窩料的選用

    窩料講究味大,香甜,誘魚效果明顯,成本低,製作簡單的原則,可以選用一些麩類,用水稍微調製下,半溼狀態,這種製作簡單,可以大面積使用,也可以用玉米或者各類植物種子,加工一下,碾碎,清煮一下,配上少於米酒,放入少量新增劑,商品餌料、草莓香精等等,只要提味的都可以,最好調製成紅色或黃色,顏色鮮豔能更好的誘魚。配好後,放入瓶中備用就可以了!

    夏季垂釣鯽魚,幾處不錯的釣位

    夏季釣位的選擇原則,講究食物充足,隱蔽性好,溶氧量充足的地方。一般而言,淺灘水草區,容易聚集魚群。釣位的選擇要多貼近這些地方

    淺灘水草區,水底複雜亂石區

    釣魚要釣草,相信大家都知道,對於鯽魚而言也是一樣,水草區為鯽魚覓食棲息提供了多重便利,水底的亂石區,容易棲息各類水生浮游生物,水下環境複雜,非常適合鯽魚藏身,躲避危險,水草區,在Sunny的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為水體提供了大量的氧氣,氧氣、食物充足,再加上天然的屏障,非常適合鯽魚生活!

    活水處、樹蔭下、下風口

    像活水處、下風口處相對而言,溶氧量比較大,鯽魚有很好的趨氧性,再者隨水隨風而來的食物也多,鯽魚天生又有頂水的習性,夏季高溫時節,樹蔭下是個不錯的釣位,由於樹木的遮擋,水溫清涼,樹上的落葉飄入水中,水下腐殖質多,為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條件,相對而言,水生昆蟲也多,再者,對於我們而言,樹蔭下比太陽底下要舒服的多,涼爽,心情就好,釣魚的意境好,收穫也就多!

    最後概述

    對於初學的釣友而言,只要搭配好餌料,選好釣位,釣鯽魚不是難事,要特別注意的是,最好選擇安靜的環境,鯽魚生性膽小,對噪音敏感,儘量避免驚擾到魚,做好這些,連桿完全沒問題!

  • 17 # 釣魚人老高

    鯽魚適應能力強,分佈廣泛,是眾多釣魚人喜歡垂釣的目標魚之一,並且是部分釣友在釣魚生涯斬獲的第一條魚,很有紀念意義。回到釣友的問題“釣魚新人,夏季如何釣鯽魚”垂釣方法、技巧眾多,但基本的步驟大致相同,即找魚、誘魚、釣魚。所以為更準確、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夏季釣鯽魚,如何找魚

    2、夏季釣鯽魚,如何誘魚

    3、夏季釣鯽魚,如何釣魚

    夏季釣鯽魚,如何找魚

    鯽魚生性膽小,屬於底層、群聚魚種,喜歡遊弋、嬉戲,看似四處遊動,但其分佈有規律性,並非隨意棲息。夏季釣鯽魚,先找到鯽魚的活躍、棲息的位置,是垂釣的基礎、前提。與其他魚相似,鯽魚喜歡逗留在水底環境複雜,有溝壑、緩坡、凹凸、土坎、小平臺的水域,常用鯽魚的身影,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水底複雜、障礙物眾多,像藻類微生物、植物碎屑等容易附著,利於鯽魚的聚集;二是有碎石、破磚、歪到樹枝等,隱蔽性強,利於鯽魚躲藏。下文分享幾個鯽魚常在的位置。

    比如天微亮岸邊淺水常有鯽魚覓食:夏季整體氣壓低,溶氧量減少,但清晨天微微亮時刻,氣壓通常是一天的最高值,岸邊淺水溶氧開始變得豐富。同時清晨水溫相對適宜,淺水光線充足,鯽魚經過一整夜的能量消耗,攝食慾望旺盛。所以鯽魚在趨溫、趨光、趨氧、逐食的驅使下向岸邊淺水遊動、覓食,所以此處鯽魚較多,是不錯的釣點。

    比如夜間水草處、網箱處等也有鯽魚逗留:夏季白天高溫,魚活性低,一些大體型的鯽魚不怎麼攝食。直至等到夜間,水溫降低、溶氧變得豐富,這時鯽魚活性高,開始四處遊弋覓食。特別是一些水草處或者網箱位置、洄水灣等食物豐富,是夜間鯽魚攝食的好地方。如果靠近水草處仔細聆聽,常有鯽魚密集地啃食聲。值得注意的是,夜間大鯽魚活躍,但最後提前投擲一些顆粒狀窩料,將鯽魚誘至窩點,充分利於夜間短暫的覓食高峰期。

    除去上文兩個經典位置、時間段,白天釣鯽魚,像一些大橋兩側、水閘前後、鏵尖位置、河道深淺交界處、寬窄交接好處等都是不錯的釣點。

    夏季釣鯽魚,如何誘魚

    野釣資源匱乏,人多魚少,打窩誘魚成了釣魚過程不能或缺的一個環節。提前打窩聚集,人為創作一片高密度魚群的水域,大大降低垂釣難度。夏季誘鯽魚,玉米麵、豆餅、小雞飼料、菜籽餅、酒米、發酵玉米小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夏季鯽魚整體攝食強烈,所以投擲的窩料不宜過多,避免引起鯽魚吃得太飽,忽略餌料,建議少投勤勞,保持窩點時刻有鯽魚的逗留。

    另外窩料使用也需要結合垂釣水域的差異。比如在肥水塘釣鯽魚,活躍在這裡的鯽魚,屬於重口味,可選強刺激的酒米或者清淡的玉米麵、麥麩做窩料都有不錯的效果。再比如在水體偏瘦的水域,小雞飼料、豆餅等氣味濃郁的窩料,氣味分子在水體傳播距離遠、擴散範圍廣,吸引鯽魚快一些。

    夏季釣鯽魚,如何釣魚

    找魚、誘魚,下文的釣魚是直接接觸鯽魚的關鍵環節,重要性不言而喻。夏季釣鯽魚,需要注意的細節並不是。

    首先深淺調整要靈活。夏季早晨、夜晚,水溫適宜鯽魚多在淺水覓食,此時更適合釣岸邊淺灘;但白天Sunny輻射強,水溫高,這時更適合釣深水水溫低的水域。值得注意的是,夏季陰雨天氣多,水體溶氧量不足,鯽魚多有上浮的情況,此時釣鯽魚需要注意釣底、釣離底、釣法的調整。

    其次夏季鯽魚用餌以清淡為主。鯽魚喜腥、香,但夏季腥味容易招惹小雜魚,所以這時更適合選用香味、奶香或麥香的商品餌料,餌料儘量做到蓬鬆、霧化,鉤餌入水後,外層不斷散落、霧化,即釣即誘,時常鯽魚越釣越多,直至高峰。另外前文所講的肥水塘,則多用一些清淡或本味的商品餌料,效果比味型濃郁的餌料更佳。大小鯽魚食性有所差異,大鯽魚攝食器官成熟、完善,食性偏好淡餌或穀物類食物,所以選用一些麥粒、發酵玉米恰能篩選大鯽魚,過濾掉小鯽魚的作用。水溫較高,鯽魚攝食不佳時,多用一些麝香味的餌料,不同於其他味型,麝香在高溫下能刺激鯽魚的中樞神經,提高耐高溫、耐氧性,促進鯽魚的攝食。

    最後是夏季垂釣方法也靈活調整。鯽魚屬於底層魚,多以釣底為主,且自然水域下,暗流較多,浮游容易移動,所以常透過釣頓,提高鉤餌與水底的附著力,穩定住浮漂。但像一些水溫升高或降低,再加上窩料、餌料的霧化,很容易造成鯽魚的亂層,這時更適宜採用飛鉛、行程釣法,兼顧各個水層的鯽魚,增加吃口。像一些肥水塘、鯽魚吃餌低的水域,更適合長竿短線的逗釣,刺激鯽魚的視覺,激發它的攝食積極,筆者的經驗,逗釣常能斬獲大鯽魚。

    寫在後面

    本文從夏季如何找鯽魚、誘鯽魚、釣鯽魚三個方面,對整個垂釣過程進行了描述。但即使如此,垂釣環境複雜、多變,每個水域也不盡相同,釣魚人在實際垂釣過程中,應結合具體水情、魚情及時調整,比如餌料的挑選、浮漂的調釣等等,相信這樣釣友會有更好的漁獲。

  • 18 # 我是釣汪

    夏季釣鯽魚需要從業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選擇合適的釣位

    夏季鯽魚喜歡棲息聚集在有水草的地方,因為有水草的地方食物豐富且比光水面個你加我陰涼,所以夏季釣鯽魚釣位就應該選擇在有水草蘆葦等水域的地方。

    二、合理的線組搭配

    夏季釣鯽魚線組使用不宜過大,在保證拉力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小一點的線組。通常主線用1.0、子線用0.6-0.8就在足夠了。魚竿應該選擇調性較硬一點的魚竿,這樣起魚快,新手遛魚技巧欠佳,使用軟竿容易造成炸窩。

    三、選用對口的餌料

    夏季氣溫高天氣炎熱食物豐富,因此餌料味型應該選用更為清淡一點的,谷香或者奶香是不錯的選擇。

    四、靈活變通的釣法

    1、走守結合釣法

    夏季釣鯽魚可以多做幾個窩子,每一個窩子上幾條魚後就及時補窩然後換到下一個窩點繼續釣。注意每個窩點投放的窩料不宜過多。

    2、釣水草

    注意觀察水草晃動處、有魚星處、魚“打花”處,這些地方都是已經有鯽魚聚集的地方,可以直接下竿作釣,窩料都不用打。這種釣法也要記住隨時更換釣位,不要死守一個釣點。

    3、逗引法釣魚

    無論採用什麼釣法,當魚口不好時要會逗魚,可將釣料餌輕輕地向上提起10_15釐米,再慢慢地放下。把死餌變成活餌,誘魚前來吃食。

    注意事項

    1、夏季釣鯽魚要保持安靜。儘量不要弄出聲音,以免嚇得魚不敢吃餌。

    2、精力要集中,眼不離漂,手不離竿。

    3、注意勤換釣餌料。餌料在水中太久,餌球會逐漸變小,餌球太小就會減小對魚的誘惑。另外餌料更換頻率高一點,散落在水底的餌料就會不斷增加形成一個窩料點更有利於誘魚、留魚。

    4、最後,出門釣魚,安全第一。一定早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做釣。

  • 19 # 農村劉懶漢

    從春季進入到夏季之後,天氣發悶,水裡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鯽魚的食物也豐富起來,但是浮游生物多了水中的含氧量就會下降,所以夏季釣鯽魚還是有點難度的,但是隻要能掌握夏季釣鯽魚的技巧,依然能有好的魚獲。

    1、選擇天氣和時間

    (1)溫度在30度以上就會讓人感覺到發悶不舒服了,在水底的鯽魚也是這樣,因此在夏季釣鯽魚的時候天氣溫度過高不宜出釣,溫度過高鯽魚只會躲在深水區陰涼的水域一動不動來避暑。

    (2)溫差太大也不合適夏季出釣鯽魚,如果晝夜溫差達到十攝氏度以上就不適合出釣了,溫差超過十攝氏度在溫度不高的夜晚鯽魚們早就吃飽了,到白天溫度很高的情況下鯽魚幾乎就不進食了。

    2、選擇釣點

    在夏季釣鯽魚儘量選擇有水草而且水質較好的水域作為釣點。夏季釣鯽魚選擇釣點一般選擇較深的、背陰的水域作為釣點,或者選在不到底的水草下面背陰的水域作為釣點。夏季選擇釣點要根據不同水域的不同情況來確認,不能一概而論,要隨機應變。

    3、餌料搭配

    夏季釣鯽魚的餌料和其他季節完全不一樣,夏季釣鯽魚的餌料要儘量選擇甜餌,腥餌在這個時候就不合鯽魚的口味了,在沒有小雜魚的水域還可以適當加香,如果是小雜魚比較多,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能加香的,否則水裡面就會翻江倒海,魚窩很快就沒了。

  • 20 # 漁人9527

    雖然說,夏天是釣魚的好季節,但並不是適合釣所有的魚情,如果天氣太過悶熱的話,很多魚都不開口了,而想釣大鯽魚更是難上加難。夏天的晝夜溫差很大,魚是趨溫性動物,也會跟隨水溫找適合活動的深度,所以如果想釣上它們的話,故步自封是行不通,必須大膽嘗試,多動腦思考魚群位置的編號,再去選擇下竿位置,這樣才不會辜負一天辛勞。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下夏天哪些地方適合鯽魚活動,在選擇釣位的適合,早中晚各個時間段分別選擇在什麼位置?

    一、首先來看早晨適合釣鯽魚的位置,因為這個時間太陽剛升起,水溫也慢慢回升,但還是溫度不高,這個時候作釣的話,要選擇水深較深的地方作釣,起碼要2米以上,這個水深釣鯽魚非常適合,而且需要找到周圍有蘆葦或其他水生植物的地方,有很多小蟲會一大早活動,吸引魚兒到此捕食,也大大提高中魚率。

    二、中午適合釣鯽魚的位置,因為中午溫度以到達一天中最高的適合,所以可以釣的適當淺一些,選擇1米左右水深釣鯽魚非常不錯,有的釣友會說了,為什麼不釣淺灘?因為淺灘水域水深不超過1米的話是很少能遇到大鯽魚的,如果只是單純的釣釣小鯽魚的話也無傷大雅。又有人會問,為什麼不釣的更深一些呢?這個要看具體的氣溫了,如果氣溫高於35度的話,那選擇2米以上水深的地方作釣,如果氣溫低於35度的話,選擇1-1.5米水深就可以了。

    三、夜間適合釣鯉魚的位置,夏天很多釣友喜歡野釣,如果想釣鯽魚的話,就要選擇在一些河流的拐彎處,首先這個位置水深,容易藏大魚,尤其是在夜間,2米以上水深的地方,釣上一斤左右的鯽魚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在天黑後,鯽魚群都會在拐彎處找覓食和藏身的位置,只要我們提前打好窩子,靜靜等待夜幕降臨,那中魚效果比白天是要好的!

    釣無定論,釣魚是一件充滿變幻的事情,太多的客觀因素影響著結果,也是因此才給垂釣增加更為神秘的面紗,即使水平再高,也不敢說信手拈來,即便是新手,如果運氣好,也可能釣的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情況下應該選擇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