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拖0後腿
-
2 # K12教育家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泛靈心理,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心理傾向。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一個時期寶寶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的。因此,我們常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與枕頭“談心”,與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講話”;頭碰到鋼琴時,有的孩子會說:“鋼琴,對不起”,吃的東西送到嘴邊,因不小心掉了,他會說:“它不想讓我吃!”而不是說:“我不小心掉了。”看到木頭浮在水面上,你問他:“木頭為什麼不沉下去而是浮在上面?”他會說:“因為它想上來喘氣。”
孩子的這種泛靈心理,對我們的教育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既努力利用其積極的一面,也要盡力消除其消極的一面,以便能促進孩子更加健康地發展。
面對上述這些情形,年輕父母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呢?
對策一:用擬人化的方法來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問題”。
孩子是好奇的。從2歲末期開始,寶寶就會對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的答案是這個時期的寶寶心理水平難以理解的,但是對孩子的提問我們又不能不回答,否則寶寶提問的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會使他對事物失去應有的好奇心。
對於孩子的提問,我們可以根據他的心理特點,採用擬人化的方法間接地回答。
問題1:“月亮為什麼跟著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歡你,所以跟著你走。”這樣的回答,總比你對孩子說“你還太小,爸爸告訴你,你也不懂”更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問題2:“魚為什麼會有魚鱗?”
“就像你在游泳時要穿游泳衣一樣,魚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魚鱗就是魚的游泳衣。”
問題3:“太陽為什麼會落下去?”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從太陽與地球的關係上回答,或者是用動力學原理來科學準確地回答孩子的上述問題,這個時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這樣回答:“一到晚上,動物們回家睡覺了,太陽公公也到山的那邊去睡覺了。”這樣的回答同樣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應的心理滿足。
對策二:培養寶寶的愛心與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育孩子 不要把牆壁搞髒,不要把小凳子弄壞,你可以說:“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會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斷了,走起路來多難受啊!”孩子聽了以後,一定會非常注意,還會擦擦凳子,撣撣牆壁上的灰塵。這樣,孩再比如,教育孩子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愛護其他小朋友,我們都可以利用其泛靈心理,使之對相應的人或物產生移情心理,進而形成同情心,使其愛護他人和物就像愛護自己一樣。
友情提醒:平時不要給孩子講恐怖情節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視節目。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受泛靈心理影響,它們很難區分現實與虛構,他們往往把畫冊、影視、故事裡的鬼怪、猛獸、機器人的故事情節或形象和現實生活混淆,對恐怖的畫面內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為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視節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產生不該有的恐懼心理,有時甚至還會產生恐怖幻覺。因此,我們除了在語言、圖畫等方面應刪除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被傷害的內容外,還應儘量避免讓孩子看帶有恐怖鏡頭的影視節目。這樣將有益於發展孩子勇敢、大膽、無畏的品質,進而有益於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年輕父母還要注意:不要有意無意地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來為其行為的過錯推卸責任。現實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條絆倒,帶孩子的成人往往會一邊撫慰孩子,一邊指使孩子或幫孩子去“打”或“罵”那將其絆倒的木條。由於受泛靈心理的影響,一般的孩子都會在“懲罰”木條而獲得“報仇”後,逐漸恢復內心的平衡。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這等於為孩子推卸責任,這不利於他們責任感的形成。因為事實上,孩子跌倒不是“木條礙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應受到責怪的他自己而不是木條。
-
3 # 佳話童心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性格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孩子,性格的培養更為重要。孩子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有天然的成分,也有後天的因素。
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我們改變不了。比如,孩子天生好說、好動、好表現,你要孩子乖乖地跟著家長不要亂說亂動亂表現,豈不把孩子給憋壞了嗎?孩子天生膽小,你卻讓孩子去玩那些驚險、刺激的遊戲,豈不把孩子嚇壞了嗎?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孩子天生怎樣,就應尊重、愛護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
孩子性格中雖有天然的、難以改變的成分,但是絕大部分還是後天形成的,可以改變的。在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父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打著父母的烙印。孩子的性格好,表明父母的教育好;孩子的性格有問題,表明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第一、 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不再細說)
第二、家長對於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要堅決拒絕。
尊重孩子的天性並不是讓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或者是你無法滿足的合理要求,家長要堅決說NO,一次也不能妥協。否則只會讓不愉快接二連三地發生。
第三、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也要讓孩子明白,孩子也不能強迫父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這樣,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有著自己的獨立的思想和行為,所以父母無權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可是現如今,很多家庭卻上演著控制與反控制的悲劇,為什麼會上演這樣的家庭悲劇呢?原因有二:一是父母覺得是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反正是為孩子好,就想控制、命令孩子,甚至為孩子設定好行為軌跡,而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就越來越不願受人控制,便與父母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甚至專門和家長對著幹;二是現在獨生子女特別多,一家人全都圍繞孩子轉,養成一些霸道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經常對家人頤指氣使、發號施令,最後父母會忍無可忍,開始管教孩子,但是這時的管教只能是激烈的“戰爭”。
第四、不能強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齡、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
第五、 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
第六、父母的教育要始終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維、判斷的混亂。
第七, 教會孩子言出必行
第八, 要讓孩子做事認真一絲不苟,能負責任地、完整地做好一件事。
第九, 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尊老愛幼、誠信、勤勞、熱情、開朗的性格。
第十,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善於觀察、寬容、自信,說話、做事能替別人著想。
-
4 # 果橙電影
要培養幼兒做事認真的習慣,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意識。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動手,父母不要包辦代替。當孩子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鼓勵他們克服,並給予幫助。現在有不少家長包辦太多,致孩子鍛鍊機會少,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從小懶懶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長大後是很承受挫折的,極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業上也很難有所成就。
人格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人格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概念,人格是一個人心理特徵的總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著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徵。6—7歲的幼兒正是人格培養的重要時期,那麼應該從哪方面著手呢?
1、要培養幼兒做事認真的習慣,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意識。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動手,父母不要包辦代替。當孩子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鼓勵他們克服,並給予幫助。現在有不少家長包辦太多,致孩子鍛鍊機會少,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從小懶懶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長大後是很承受挫折的,極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業上也很難有所成就。
2、要鼓勵孩子積極與夥伴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家長正確的教育會使兒童學會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懂得尊重別人權益,諒解別人短處和失誤。這樣的人格特徵,就會使別人樂於與他交往。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出事,總把孩子關在家裡,不與其他孩子接觸,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對孩子的正常發展極為不利。
3、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自己即不驕傲、不自卑,並且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家長對孩子的優點應恰當地給予表揚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孩子而貶低別的小朋友。同樣,對孩子的缺點和失誤也不能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指責和數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進行挖苦諷刺,這樣很容易挫傷兒童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
4、培養樂觀的情緒和開朗的性格。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從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較開朗。另外,打罵兒童、苛求責備等壓抑個性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孩子對人敵視、自卑、憂愁等消極的人格特徵。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有民主的作風,允許兒童發表個人意見,尊重兒童的權益,從多方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
5、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人們常說,“適者生存”,適應性強的人能迅速調整自己與新環境不一致的行為習慣,在新的生存環境中發展。要增強適應性切忌嬌生慣養。為了孩子將來的生存與發展,應有意識地從多方面加強培養和鍛鍊,以增強其獨立生活能力和適應性。
-
5 # 小慫貨Isabel
三、四歲的孩子如何培養良好的性格?
第一,最最重要的的一點,和睦的家庭環境中,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早期家庭教育實在太重要了,孩子最初所習的性格和長大後的隱性人格,都由早期家庭教育所決定。要點是和睦的家庭,還有大人的言傳身教,二者缺一不可。一個不和睦的家庭,動輒冷戰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這種暴力的環境對心靈純真的孩子來說傷害是很大的。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尤其是父母等身邊最親的人的行為,大人以身作則,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優良的行為,久而久之就能讓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了。
第二,早期幼兒教育的輔助。三、四歲的孩子基本上也就是進幼兒園小班的年紀了,選擇一所好一點的幼兒園同同樣對孩子的性格培養有影響,不求幼兒園的檔次要多高大上,只求幼兒園足夠正規足夠專業。
第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開始交朋友的年紀,家長可以恰當地進行干預,小朋友開始只知道朋友是一起玩的小夥伴,並不會注意太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像刻意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習慣的家長教出了的孩子一樣,別的孩子身上缺點太多行為太過惡劣,最好還是有所幹預,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友誼環境。
-
6 # 娛樂小鋼牙
小孩子最需要家長的引導了,如果有可能,一定要盡力多陪陪孩子。多陪伴多瞭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如果你都不瞭解你的孩子,何談教育呢?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你想要孩子是什麼性格,首先你自己得具備這種性格。比如你想要你的孩子善良可愛有同情心,那你可以在家裡養個小寵物,經常帶孩子去公園,鼓勵孩子力所能及幫助人做慈善。路遇乞丐教會他如何辨別真乞丐還是假乞丐,但也不要讓孩子過早知道人性的黑暗。想要孩子勇敢堅毅,首先你自己得是一個會堅持的人,讓孩子看到你在堅持讀書、健身、早起吃早餐正常作息等等,即使是小事,孩子也會感受到他的家長就是堅持的人,他也會學著堅持做一件事,不會輕易被打斷,培養專注力這對他的成長大有裨益。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儘早教育孩子性知識。最近這麼多新聞,難道你還覺得性教育尺度太大了嗎?不管在學校老師會不會教,家長一定要教,這沒什麼難為情的。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明辨是非,自己學習的能力。而自習的重要途徑就是讀書。很多知識不一定教得到,但是書裡有,很多世面不一定見得到,但是書裡有。愛讀書的孩子即使沒有十分優秀,也一定是知善惡懂美醜三觀正的孩子。這比什麼成績都重要。我小時候,家中書隨處可見,從小就看書,因為沒人陪,沒有同齡孩子玩,家長也忙不管我。我很希望小時候能有家長陪我讀書,親子閱讀是很溫馨的相處時間。
而且一定要買書,當然可以在圖書館借書,但是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書可以讀無數遍,而且孩子小時候讀的,稍大一點就可能不記得了,需要反覆重讀加深記憶。孩子小時候該讀一些科普類引發思考的書,不像大人看小說看一遍就過了,孩子有自己的書可以寫寫畫畫,也挺好的。不要太在意保持書本乾淨整潔,當孩子愛上讀書,他自然會珍惜書本。
-
7 # 源來的楓1
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做好自己再去要求孩子。一諾千金,不嬌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指責孩子做得不好,孩子做事,不管結果如何,必須給予肯定和表揚。
-
8 # 深山厚土
培養性格,注意一個詞"培養",所謂培養,就是言傳身教,用行動示範,用話語闡釋。孩子的性格70%來自於父母的言談舉止,小孩的可塑性強,但是模仿性也強,要培養好孩子的性格,先培養好自己的性格,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開始!
-
9 # 睿心媽媽
三四歲的小孩應該這樣培養良好性格。
第一,養成按時就餐的習慣。一日三餐要定時。不能讓孩子邊吃邊玩。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吃飽,就不再給他吃。到下頓吃飯之前也不能給他吃零食。你要讓他長記性,下次正餐是一定要吃飽。
第二,還要養成不挑食的習慣。葷菜素菜都要吃。不能只吃肉,不吃蔬菜,也不能說只吃瘦肉,不吃肥肉。要告訴孩子,我們什麼都吃一點,這樣營養才能均衡,我們才能健康的成長,才能長高個,長壯。小朋友看見你又高又壯,就不可能欺負你了。
第三,要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晚上到點就必須睡覺,不能貪玩,早晨到時間就要起床,不能貪睡。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第四,我告訴孩子玩具玩完之後要放回原處。可以讓很形象的告訴孩子,玩具就好像是我們的好夥伴,我們從她家裡把她請出來陪我們玩耍,然後我們還要把這些玩具送回家,就是放到指定的地方。這樣既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又讓孩子成為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第五,還要讓孩子養成見人主動招呼的習慣。家裡來了客人,要主動招呼叔叔阿姨,出門在外,看見年紀大的,要爺爺奶奶稍微年輕一點的可以叫叔叔阿姨。孩子招呼人的次數多了,他漸漸就形成了習慣,看見熟人都會熱情的招呼,大人們看見這個孩子這麼懂禮貌,一定會誇獎她的。孩子就能因為一個懂禮貌的人。
你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將來,就會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人。
-
10 # 幼師寶媽說育兒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大的,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小培養的,不是到三四歲了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比如,培養孩子好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生活規律,培養孩子的禮貌,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等。主要是父母的榜樣一定要做好,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千萬不能強求孩子。首先,父母要明白你所謂的好性格是什麼?是那個方面?其次,一切都聽父母安排,乖乖孩子的不是好性格。
回覆列表
我首先想問的是怎麼樣在你眼裡是良好性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學?剩下的的己去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