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達日記
-
2 # 局142857
推薦指數基金不是因為指數基金神奇,是因為他看好整體經濟,並且儘量剔除個人選股時的主觀臆斷,力求簡單有效 且穩定安全。
-
3 # 行雲者水
1、經過歲月打磨的,才是永久的;我們往往買股票是搏大小,賭我們能跑贏大盤,實際上股市也是二八原則,只有少數人能賭贏,大部分人是當炮灰的;
與其搏,不如順勢而為,擁抱大盤,普通人就跟著股指走就好了;
2、不管多麼明星的產品,都是人在操作,只要是人操作的,就有可能有失誤,即使只是十萬分之一的機率那也是致命性的,所以能將人為因素降到最低的,恐怕也只有指數基金了。
小者非專業人士,受邀答題,只是闡述下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對哈,以上也是之前看到專業人士是這樣分析的,所以現在小者不再買股票型基金,只定投指數型基金,從長遠來看,跟隨大盤走就好了,不指望一夜暴富,呵呵,僅供參考!
-
4 # 巴曙松
我曾經去過奧馬哈,參加巴菲特年會,在年會開始時,巴菲特會說起一個賭局:
2007年,巴菲特曾經跟投資者打過這樣一個賭:
“沒有一位專業的投資人士,可以挑選出至少五檔的對沖基金組合,其10年報酬率能夠比得上標普500指數基金。”
巴菲特以50萬美金作為賭注,當時僅有1名經理人接受了巴菲特的挑戰。而9年後,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年化回報率達到7.1%,而5檔對沖基金的年化回報率平均只有2.2%。在賭約即將到期之際,顯然,股神巴菲特已經穩操勝券。在對賭開始之前,巴菲特就知道自己必贏無疑。他說:“我經常推薦的就是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但是隻有極少數謙虛的朋友才會相信我的話。如果我和芒格只有30歲,只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想我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到像約翰 •博格爾管理的先鋒500指數基金那樣的低成本費率基金上。”
為什麼股神巴菲特對於這場賭約的結局如此自信?這裡面有一個讓人不容忽視的市場真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主動管理型基金都無法跑贏大盤指數。
過去10年中,76.54%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都跑輸了標普500指數,2014年以來跑贏標普500成長股指數的藍籌成長型基金佔比僅不到4%。
在中國市場上,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Wind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7月31日,今年以來上證綜指漲幅達5.46%,上證50指數達15.36%,滬深300指數達 12.92%,中證500指數達0.55%,深證100指數達14.67%,恆生指數達24.20%,恆生國企指數達15.25%。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是由指數基金自身所獨有的性質決定的。
其一:指數型基金費用低廉。即使在市場表現相同的情況下,指數型基金的費後收益也優於主動管理型基金。這意味著如果主動管理型基金想要跑贏大盤,那麼首先,你得先填滿這部分“費用”,才能與指數基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一般情況下,主動管理型基金申購費率為1.5%、年管理費為1.5%、託管費率為0.25%,則主動管理基金費率佔到基金收益的這塊約為3.25%,而按照指數基金申購費率為0.8%,年管理費為0.5%,年託管費率為0.1%,外加0.03%的指數使用許可費來計算,則指數基金費率佔到基金收益的這塊僅為1.43%,比主動管理型基金的費後收益高出了近1.8%。
其二:指數基金不受基金經理風格漂移的影響,適合長期投資。投資者們通常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基金經理換了怎麼辦?不同的基金經理勢必擁有不同的投資風格,而不斷產生的風格漂移則伴隨著換倉、調倉等操作,這一問題會對投資者造成困擾。
其三:指數基金滿倉操作,資金利用效率高,避免擇時失誤。指數基金的倉位通常都在90%以上,僅預留少量的現金進行日常的申購贖回工作,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倉位則較為靈活,一般來講,基金經理可以根據對後市的判斷情況,靈活地調整倉位。而這種情況在震盪市下的容錯率就會低一些,例如,近期市場表現不佳,主動型基金經理選擇降低倉位,而又因為這樣沒有抓住隨後的一波反彈,可能就會出現跑不贏大盤的情況。
最後,推薦一本分析指數基金方面最權威的著作之一,博格的“共同基金常識”,中文版由我和吳博等譯,湛廬文化策劃,華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封面如下:
-
5 # 中郵基金
指數基金,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等)為標的指數基金,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物件,透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指數型基金的優勢有哪些呢?
費率低
與那些主動選股的基金相比,指數基金被動追蹤股票指數,投資於大部分甚至所有股票,不用研究選股,因此管理成本明顯低於其他主動選股型基金。主動選股基金的收益扣除管理費託管費等成本,收益率不一定能趕超指數型基金。作為中小投資者,不如安靜地坐下來,透過持有指數基金輕鬆進行投資。
市面上,普通的股票型基金(主動管理)的管理費率在1.5%左右,而指數型基金(被動跟蹤)的管理費率在1%甚至更低,相比低了50%左右。
2. 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如果僅買入一隻股票,波動會很大。指數基金被動跟蹤,且有跟蹤誤差的要求,因此會持有很多成分股,能達到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作用。買入指數基金,就相當於間接投資了基金經理購買的一攬子股票,無論是滬深300、還是上證50,買入的股票數量很多,就實現了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作用。
3. 透明度高,人為因素少
指數基金試圖跟蹤指數的走勢,以獲得與市場指數收益相同的回報為目標,透明度高且人為因素少。而主動管理基金易受到人為因素、市場情緒的影響,也許會受到小道訊息和市場潮流的干擾,盲目跟隨市場追漲殺跌,在錯誤的時間進入或退出股市,徒增交易成本,卻並未取得超額收益。
-
6 # 開心了樂
巴菲特的賭局註定是贏的,因為任何投資大師包括巴菲特沒能力長期在市場找到肯定強與指數的股票。也許有人不服氣,但是每一波行情的熱點都是不一樣的\熱點不一樣不可你能每次都是滿倉熱點。而且股票持倉不可能倉位太重,二股指絕對倉位敢重於股票倉位,一旦遇到行情即使獲利比例一樣,但是因為指數倉位重於股票倉位所以總的獲利肯定會超過股票。
-
7 # 嘉實基金
讓股神巴菲特變賭神的是指數基金。
2007年,巴菲特曾經跟投資者打過這樣一個賭:
“沒有一位專業的投資人士,可以挑選出至少五檔的對沖基金組合,其10年報酬率能夠比得上標普500指數基金。”
巴菲特以50萬美金作為賭注,當時僅有1名經理人接受了巴菲特的挑戰。而9年後,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年化回報率達到7.1%,而5檔對沖基金的年化回報率平均只有2.2%。在賭約即將到期之際,顯然,股神巴菲特已經穩操勝券。
在對賭開始之前,巴菲特就知道自己必贏無疑。他說:“我經常推薦的就是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但是隻有極少數謙虛的朋友才會相信我的話。如果我和芒格只有30歲,只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想我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到像約翰·博格爾管理的先鋒500指數基金那樣的低成本費率基金上。”
指數基金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物件的基金,以獲取與指數大致相同收益率為投資目標的被動型基金。舉個例子,如果您買了滬深300指數基金,就如同擁有了滬深兩市300只股票。而指數漲了,指數基金就會漲。所以在單邊上漲的行情中,指數基金表現優異,頗受投資者追捧。
反觀主動型偏股基金,基金經理要時不時對股票進行調倉,這裡就有跑慢指數的可能。另外,普通股票基金有倉位限制,而指數基金是滿倉在跑,所以儘管普通股票型基金漲幅大機率會落後於指數型基金,但在抗風險上卻優於指數型基金。
(基金投資需謹慎)
-
8 # 道君說財
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他老人家帶著一年一度的“投資聖經”來了。
果不其然滴又在國內的金融圈引起了一陣轟動,本君也耐著性子通讀了全文,前後大概三萬字……
投資聖經說了什麼?
這封“致股東信”談了很多內容,有關於美國經濟、投資、移民以及他老人家看好的行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這次又提到了它,對,已經不止一兩次了。
巴菲特強調,“無論大戶還是散戶都應該把精力放在成本更低的指數型基金中。”
為什麼說指數基金成本更低?
你可以隨便搜一個指數基金和普通的基金對比下,在本君的購買經驗中,一般就算在同一個渠道購買,兩者費用的差別也在1%-1.5%之間。
或許你可能會覺得,這1.5%的費用差距,可以忽略不計。
但要知道,任何微弱的費用差別,都會在複利的情況下,被幾何倍放大。
據老爺子所說,每年華爾街的基金經理收取的管理費達數萬億,真正得到鉅額利潤的不是客戶,而是基金經理們……
適合普通人的指數基金有哪些?
要知道在國內,可以申購的指數基金數量多達四五百隻,咱們不可能去一一瞭解,也沒有這個必要。
一般熟悉4-5只指數基金就很夠我們用了。
本君今天先跟大家回顧下比較有代表性的這5只指基,它們各有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如果先要找一個指數基金來代表國內股市,那非“深滬300”指數莫屬~
這個指數會從兩大交易所中挑選最大的300家企業,他們也算是中國經濟和股市的“模範生”。
市面上有很多類似的指數基金,比如易方達滬深300指數基金(110020)和天弘滬深300指數基金(000961)等等,任君挑選。
第二個比較有影響力的指數是“上證50”。
這裡頭的股票基本都有國家“撐腰”或者是所屬行業裡的大boss,可以說是藍籌股的突出代表,對龍頭企業感興趣的看官可以選擇上證50。
像易方達上證50指數基金(110003)、博時上證50ETF聯接基金(001237)等,都是以上證50指數為標的的基金。
對了,像博時上證ETF聯接基金這種帶著“ETF聯接”字樣的,大家在平時買基金的地方就可以找到,跟之前本君提到的“ETF基金只能在股票軟體裡買賣”有所區別~
(順帶提一下,如果基金全名裡帶有LOF這三個字母,就很隨性了,你不僅可以像炒股那樣買賣,也可以在平時買基金的地方申購贖回。)
而“中證500”指數則另成一派,它投資的主要是國內的中小型企業,好中小型企業這口的,選它準沒錯。
像天弘中證500指數基金(000962)、南方中證500指數基金(160119)等等這些都是以中證500指數為標的的基金。
還有“H股指數”,有的叫做“恆生中國企業指數”。
這個指數會從H股中挑選出規模最大的40家,本君之前早就說過了,港股是值得投資的低窪區,想去撿便宜的可以借道這個指數。
像易方達恆生ETF聯接基金(110031)和嘉實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基金(160717),就是以H股指數為標的的基金。
除此之外,紅利指數基金是最近十幾年興起的一類新型基金。
簡單來說,這種指數透過持有幾十只現金分紅最高的股票,來獲取更高的收益。
本君認為紅利指數也是不錯的長期養老品種,它的分紅還會隨著時間延續而長期增長,下次我再找機會詳細跟大家聊聊~
總之,如果你選擇了指數基金,就要保持定力,定投一年以上最好。
不要羨慕別人漲停,因為你一般不會遇到別人的跌停。
指數基金會一直保留最好的成分股給你,對於咱們老百姓來說,簡單的才是最適合的。
回覆列表
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是以指數成分股為投資物件的基金,即根據投資標的—市場指數的取樣成分股及比重,來決定基金投資組合中個股的成分和比重。只要指數成分股發生變更,基金經理人就會隨之變更持股比重。由於此種基金投資完全不必考慮策略,因此是當下投資者比較青睞的投資方式。
指數基金,是按照特定的指數為跟蹤標的,比如滬深300、上證50,以指數的成分股為投資物件的一種基金,透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期獲得於指數類似的收益。如果按照投資理念,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式基金,就是對基金經理的依賴程度較低,目標是試圖複製跟蹤指數的市場表現,而不求超越市場。
指數基金:是一種以擬和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
指數基金最適合忙碌的上班族了,因為指數基金是跟蹤指數的,而指數本身就是由多種不同的股票組成,也就是說買了一隻指基就能實現配置多種股票的目標,不過指數基金也有好幾種類型。
一句話:想投資覆蓋大盤,就選滬深300;想投資高成長的中小企業,就選中證500;相投資質優的藍籌股,就選上證50;想投資穩定的大公司,就選中證100。
2007年,巴菲特接受電視採訪時建議投資者定期投資指數基金:“我認為,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一隻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並在一段時間裡保持持續定期買入。因為這樣你將會買入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品種,事實上你買入一隻指數基金就相當於同時買入了美國所有的行業。”“如果你堅持長期持續定期買入指數基金,你可能不會買在最低點,但你同樣也不會買在最高點。”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如果投資人對任何行業和企業都一無所知,但對美國整體經濟前景很有信心,願意長期投資,這種情況下這類投資人應該進行廣泛的分散投資。這類投資人應該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業的公司股份,並且分期分批購買。例如,透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投資專家。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是,當"愚笨"的金錢瞭解到自己的缺陷之後,就再也不愚笨了。”
據說有個英國投資者,購買了五家他認為最優秀的公司股票,持有幾十年打敗了絕大多數基金經理的投資收益率。這正像巴菲特所說:“聰明的投資並不複雜,儘管說它容易也遠不現實。”建立一個聰明的投資組合儘管不容易,但是,比一天到晚在不怎麼樣的股票堆裡打轉、猜漲跌、頻繁買賣股票賺錢可容易多了。要麼在股市低迷的時候購買指數基金,要麼懷著濃厚的興趣,向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們學習,建立自己相對穩定的投資組合。除此之外不會有其它通往成功的路可走了。
巴菲特認為,另外一種需要分散風險的特殊情況是,“當投資人並沒有對任何單一產業有特別的熟悉,卻對美國整體產業前景有信心,則這類的投資人應該分散持有許多公司的股份,同時將投入的時點拉長。例如,透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投資人,通常都能打敗大部分的專業投資經理。”
在投資的集中度上,巴菲特最多允許“將淨資產的 40%都投入到一支股票上去”。而且,前提是“我們認為該投資意味著巨大的回報,同時該投資標的價值發生劇烈改變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普通投資者將資金全部重倉或全倉一隻股票,是相當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將資金聚焦集中於自己瞭解和熟悉的行業,然後多尋找幾家自己有深刻理解的企業作為投資標的。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投資績效最大化,降低風險,跑贏市場。
現在的股民實在也是太忙碌了: 資訊多,會議多,研究報告多,證券種類多, 應接不暇。 有的人抱怨, 一天12個小時坐在電腦面前, 甚至連處理電郵和閱讀上市公司公告的時間都不夠。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Jason Zweig 的說, 你只有先向市場投降, 然後才能徹底解放自己, 並且最終征服市場。 那時, 你便可以瀟灑地說, 對於大市或者個股的走勢, 我既不知道, 也不關心 (I do not know, and I do not care)。而向市場投降就需要買入市場, 也就是買入內涵最廣的指數基金(包括國內股票和海外股票), 並且長期持有。
指數型、積極的股票型基金是最適合做定投的基金,債券基金做定投效率很差。如果投資一隻很平穩的基金,過程很舒服,也許其間不會出現負收益,但結果也會比較一般。如果追求結果就要忍受過程。
“彼得林奇說:“如果人們長期在股市賠錢,其實該怪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一般而言,股票的價格長期是看漲的,但是100個人中有99個人卻老是成為慢性輸家。這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沒有計劃,他們買在高位,然後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懼,急著把賠錢的股票殺出。他們的投資哲學是‘買高賣低’。”
回到A股市場,大多數投資者無法長期堅持的原因主要在自己,具體表現:錯誤的以為頻繁的交易更能帶來利潤。有很多投資者認為高點賣出,低點買入可以掙的比長期持有更多。而實際的理論研究和美國股市的實踐證明,這是個完全錯誤的想法。頻繁交易並試圖透過交易獲利的投資者,從來沒有超越過長期持有者,也從來沒有跑贏大盤,這是一個鐵的事實。靠交易掙錢的投資基金,無法長久打敗大盤指數。這個結論是美國眾多基金管理師經驗的總結,也是金融領域幾十年實證研究的一致結論。在A股市場,同樣的理論和實踐也證明這一點。雖然確實也有那麼萬分之一的短線高手存在,但是各位讀者也顯然明白你自己是不是這萬分之一。”
巴菲特在很多場合下都認為“指數基金是最適合普通散戶的投資渠道”。在他看來,普通人在長期的投資生涯中戰勝指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與其打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仗,那為何不乾脆從容地投資指數基金,搭順風車呢。
說實話,除了巴菲特先生,幾乎所有在國內外家喻戶曉的投資大神無一例外都推薦過指數基金,但可惜的是,多半人認為自己的資歷跟這些大牛們相匹配,想完成IMPOSSIBLEMISSION。
指數基金分幾類:
1、代表大盤藍籌的滬深300
2、代表中小板的中證500
3、代表創業板的指數基金
滬深300和中證500幾乎家家基金公司都有,創業板的指數基金就比較少了,目前有:易方達創業板ETF(或者易方達創業板ETF聯接基金)、融通創業板指數、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基金、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基金。
我們總說中國股市不好,實際上從中國股市成立以來的收益,放在全世界所有股票市場裡都是很不錯的。只不過股票波動很大,很多人都是在股市火熱的時候才入市開始投資,買在了高估的位置。如果我們在投資的時候,稍微關注一下股票市場的整體估值,在股票市場低估的時候再進行投資,那就可以避免像2007/2015年牛市入市遭遇大幅虧損的尷尬局面了。這樣可以化解股票資產的短期波動風險。從表面上看,短期裡股票的風險最大,波動率也最大,但是實際上從保持購買力的角度,股票的風險是最小的。投資的時間越長,股票這類資產的優勢就越大。不過確實股票類資產的短期波動比較劇烈,如果寄希望於投資股票資產後短期裡一定獲取高收益,這是不現實的。往往抱著這樣的心理去投資,遭遇虧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我們投資股票市場,買入估值是低估的,能最大化的保證開始的較短持有期裡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再加上長期持有,堅持投資一個多樣化的包含低估的股票投資組合,例如長期堅持投資指數基金。這樣的投資才是最安全的長期投資,並且能長期的提升我們的購買力。
投資有風險,要說穩賺不賠的生意,那十有八九是騙子。但如果你知道“股神”巴菲特倡導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如果你知道巴菲特在過去十六年中曾經八次公開推薦指數基金定投,如果你相信分散風險比冒險博取高收益更重要,如果你相信盯緊大盤的“傻瓜投資者”只要盯得足夠多,就可能跑贏大盤和大多數投資專家——因為事實上大多數自詡專家的投資者因為太過貪婪和冒險,最後是輸給大盤的。
巴菲特的東西在實戰中也遭到不少批評,有人說巴菲特買進的股票往往規模大,他能夠進入上市公司,影響公司決策,並且對公司未來的走向比普通投資者更清楚,具有資訊優勢,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並不具備巴菲特所擁有的這個優勢,並不容易找出那些業績持續增長的偉大的公司,即使找到,當股價出現巨大波動時,也不會因為掌握公司更多資訊而保持足夠的信心。長期投資的結果可能比短線交易的結果更差。A股市場很多人會舉出當年一大批績優藍籌股的例子,如果一直持有到現在不但沒有收益反而損失慘重。結論是普通投資者並不適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當然有道理,所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實際上也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投資方式,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做跟蹤研究,提前做出預判,並且要根據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一勞永逸的持股並不會成功。有沒有更簡單,成功率更高的辦法,分享經濟發展的成功並且低於長期通貨膨脹的股市投資方法?有。美國先鋒基金管理公司創業人約翰博格認為:在眾多上市公司中挑出優秀上市公司的難度好比在“一大堆柴草中找到一根針”,與其這麼艱辛,不如買下一整堆柴草。全部都買下,任何優秀的上市公司都不會遺漏。雖然平庸的上市公司會拖累優秀上市公司的表現,但還是比買債券存銀行強的多,甚至比三分之二的基金經理人的收益還好。於是他創立了指數基金,把構成指數的所有股票都按比例買下來。只要美國經濟長期看好,投資者就會取得不錯的收益。約翰博格從這個理念出發,1974年創立了先鋒基金管理公司,從起家的1100萬美元資產,如今發展到4000億美元規模,位居美國所有基金管理公司規模的前兩位。
先鋒基金管理公司長期股票投資收益接近美國整體市場的表現,雖不及巴菲特那麼突出,但勝在可複製性強,門檻低,適合普通投資者參與。巴菲特也知道自己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他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就是買進先鋒基金公司管理的覆蓋廣泛的指數型基金。
人們對於巴菲特一些行為的質疑之處,例如他曾說不買航空股,結果去年買了航空股;他說不買科技股,結果買了IBM、蘋果;他建議人們買指數基金,但自己從來不買;他的導師格雷厄姆建議“以0.4美元買1美元的東西”,他卻以3倍PB買了禧詩糖果......如此種種,令人迷惑不已。
但,所有這些恰恰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巴菲特,真正的巴菲特是與時俱進的巴菲特。所以,投資中最難的事是“因勢而化、與時俱進”。面對繁複萬千的現實世界,“此心不動、隨機而行”才是投資最終成功的要旨。“此心”的“心”就是原則,“此心不動”就是要堅持原則;“隨機而行”就是要靈活應變、見機行事、不認死理。
在回答投資者關於為什麼巴菲特更推薦投資指數基金,而不是投資伯克希爾的股票的問題時。巴菲特回答說:“她會擁有比實際需要更多的財富。” 對於完全不想在投資方面操太多心的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投資。巴菲特還提到,他所有的伯克希爾股份都將捐給慈善機構,因而他的妻子並不會得到任何。芒格先生則表示,他希望其家人能夠持有伯克希爾,並相信它將勝過標準普爾500指數。
以上內容是我平時的整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