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若人生只如初見meng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 餃子餡的講究 包餃子首先是調拌餃子餡。餃子餡有葷有素,有的地方是嚴格區別的,但更多的是葷素搭配。年三十包的餃子,要足夠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除夕夜的餃子餡一般是葷素料相配合,用豬肉或羊肉,切成小肉丁,加調味料醃好,然後把大白菜嫩葉用刀剁成粗粒,擠去部分水分,加人肉餡和調味料調拌而成。在制餡的過程中,最講究的是剁餡,就是用刀細剁大白菜的工序。剁菜時,刀與案板撞擊,發出銼銼有力的“嘭嘭”聲,由於用力大小在不斷地變化,這聲音便發出了富有韻律感的強弱節奏變化,像特別優美的樂曲,傳到四鄰八居。人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聲音是全村最響的,也是時間最長的。肉加菜調餡,諧音“有財”,剁餡聲最響且時間要長,美其意曰“長久有餘財”。剁菜的時間越長,說明包的餃子就多,象徵著日子紅火富有。 餃子形狀的講究 年三十包餃子的形狀也有講究,大多數地區習慣保持傳統的彎月形。這種形狀包制時,要把麵皮對摺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製而成,要捏細捏勻,謂之“捏福”。有的農家,把捏成彎月形的餃子兩角對拉捏在一起,呈“元寶”形,擺在蓋簾上,象徵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也有的農家,將餃子捏上麥穗形花紋,像一棵棵顆粒飽滿、碩大無比的麥穗,象徵著新的一年會五穀豐登。但更多的是把餃子包成幾種形狀,預示著來年能財滿屋,糧滿倉,生活蒸蒸日上。 餃子擺放的講究 年三十包的餃子,不僅形制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定規。首先是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日常包餃子,橫排豎擺,皆隨其意,年三十包的餃子則不行。山東等地蓋簾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隻元寶形餃子,然後繞著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層擺放整齊,民間俗雲“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規定,蓋簾無論大小,每隻蓋簾上只能擺放99個,且要佈滿蓋簾。因此,只能靠調節餃子的間距和行距來實現,謂之“久久福不盡”。

  • 2 # 火星四號

    餃子原名“嬌耳”,是中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花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 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就這麼流傳成了北方人民的風俗。

  • 3 # 手機使用者10951558682

    包餃子顧名思義:包"者收藏包括囊括收穫的意思,而餃子即交子。所謂交子是宋代經濟發展中替代物物交換而出現的,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紙幣。只簡單地說收得錢!另也可形意釋為所包的餃子象民間傳說元寶,而元寶是純白銀融成的!總體話來過年三十初一包餃子即象徵一年來的收穫果實和錢兩又企望新的一年財源滾滾來!

  • 4 # 漁人強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5 # 正在緩衝------99

    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 6 # lisongye

    作為一個特別愛吃餃子的人,還研究過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呢:

    1、傳統習俗:按照中國古代的習俗,餃子是要在祭祀後食用的,講究子時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此時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具有特別的意義,同時寓意著喜慶團圓、吉祥如意,預示新的一年會有好運氣。

    2、招財進寶:餃子的形狀和元寶特別像,人民在春節吃餃子也有招財進寶的意思,希望新的一年發大財。

    3、美好期盼:人們喜歡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在陷裡,包住喜氣,而餃子是有陷的,吃餃子同時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4、好吃:餃子本身 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可以煮著吃、蒸著吃、煎著吃等,各種做法有不同的美味。

  • 7 # 凌晨兩點電臺

    過年包餃子這個習俗非常久遠嘍,距歷史記載距今已經一干八佰年的歷史了。

    相傳女媧以泥造人,造好人之後女媧發現她所造的人有一個器官在天冷的時候很容易掉,就是耳朵,於是女媧就在人耳朵紮了個洞用絲線穿過,絲線的另一端讓人用嘴咬住,這樣耳朵掉下來也可以第一時間找到並按上。

    後來人們就發明了像耳朵一樣的食物—餃子,冬天吃餃子不會凍掉耳朵。

    民俗上過年的餃子要辭歲的時候,子時的時候吃(23:00---1:00)取"更歲交子"之意。

    再者,餃子形狀像元寶,也是取召財進寶之意。

  • 8 # dick789

    包餃子是北方的習俗,作為一個南方人還真不知道其中的含義。從小看春晚看到年三十包餃子都是一臉懵逼。其實在杭州年三十沒有特定的菜品。就是比平時更豐盛一點,一家人團團圓圓。不過臨近過年都會準備一些年糕之類的。也有準備粽子的。中國那麼大,應該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吧!

  • 9 # 使用者9787003523462

    這個問題呢本人感覺有點矛盾!第一這是古人留下的美好紀念千古流傳至今未來也會繼續!第二因為綜上所述包餃子其實也是年味的一種味道!如果沒有餃子的過年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跟何況現在一下外華人也愛上我們的餃子所以我感覺應該給發明餃子的人點個大大的中國贊還有為什麼要包餃子這個事我感覺提問題這個人不妨去問問發明餃子的這個人或許有答案哦!

  • 10 # 使用者109661649620

    1.餃子的“餃”與“交”諧音,過年包餃子有相聚團圓的意思!2.“餃子”與“交子”諧音,過年吃蘊意歲月更替,交好運。3. 中國古代貨幣叫“交子”,餃子外型神似元寶,有預祝髮財的意思。4. 餃子皮薄餡厚,預示著豐富的內涵。5.可內包有寓意的吉祥包,以討彩頭!

  • 11 # 風格5819

    包餃子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僅只是如此它包含著一家人的幸福和快樂,突出了過年的一種團圓的氣氛,其實更多的開心

  • 12 # 胖虎VS小仙冬

    這個已經是基本習俗了,對於華人來說,目前可能是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部分人已經取消這一活動,但是這個是中國的傳統我覺得還是會持續下去的,畢竟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 13 # manu123456

    明朝以前過年是不吃餃子的,餃子是在冬至時候吃的,明朝民間生活條件不好,就把應該冬至吃的餃子和除夕吃的年夜飯合併到一起了,改為過春節吃餃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可以去阿古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