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您好!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表現為月經週期或出血量的異常,如①月經過少: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不足20毫升,1~2日即淨,甚至點滴即淨。20毫升較抽象,一般夜用衛生巾浸滿血的時候血量大概為20~30毫升;②週期延長:月經週期超過35天,且連續3個月月經週期超過35天;③週期縮短:月經週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左右一次,連續3個月均如此;④月經不定期:月經週期或提前或延後,均超過7天以上,並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⑤月經過多: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增多,在80毫升以上,或時間超過7天;⑥月經稀發:月經週期35天到6個月以內,每年少於8次;⑦病理性閉經。

    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功能失常。影響因素有生理、環境、內分泌紊亂、心理、藥源性等,情緒異常如長期的精神壓抑、精神緊張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創傷。寒冷刺激、節食、嗜菸酒等。偶爾出現一次不要過於擔心,但常出現月經不規律就要引起重視。需排除有無婦科炎症,子宮內變。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肝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以及內分泌病、血液病、高血壓病、凝血困難、甲狀腺、肝功能等。

    建議去政府辦的人民醫院婦科門診,醫師透過面對面的問診、查體(視、觸、扣、聽、量)後,決定必要的化驗檢查(雌、孕激素的測定、B型超聲波等),結合病史鑑別診斷排除,關鍵是明確診斷,排除用藥等治療禁忌,再確定治療方案後,才會有明確的治療疑問需要諮詢。

  • 2 # 彩虹讀書堂

    當然是有固定的規律好。倘若在提前與推遲二者之間討論,首先要問一問年齡。 如果是3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月經提前和推遲都不要緊,都不必擔心。情緒不穩,感情用事、環境改變,懷孕、人流藥流、生小孩兒等任何一種因素,都會導致年輕女性月經提前或錯後。 對於40歲以上的女人來說,月經推遲總比提前要好,偶然一兩次提前沒有問題,誰都會受心理壓力影響。但是,如果每月都提前並形成新的規律,比如說:原來是30天一次的,現在變成26天一次的規律,可能是更年期的最早期表現。月經間隔變短,是因為卵泡儲備減少,腦垂體接到卵巢的反饋資訊後,促卵泡激素的基礎值(一向以來的數值)隨即升高,進一步刺激剩下的卵泡加快生長。這是絕經過渡期,歷時5-6年左右,雌激素可正常也可偏高。由於卵泡啟動快生長也快,從卵泡啟動到排卵的階段縮短,所以整個月經間隔也變短,是某種意義上的“月經提前”。不必擔心,絕經年齡多數都在50出頭。45歲或以下絕經的畢竟只佔極少數。

  • 3 # 辛舒醫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月經。

    月經是指伴隨卵巢週期性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脫落及出血。規律月經的建立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標誌。

    月經是如何形成的?

    伴隨著卵巢週期,子宮內膜出現週期性的變化,子宮內膜經歷增殖期、分泌期,出現週期性的脫落出血即形成月經。

    在月經週期中,雌、孕激素髮生著週而復始的變化。

    卵泡期:女性雌激素在卵泡期晚期,即排卵前期達到第一個高峰。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表面上皮、腺體、間質、血管呈現週期性的變化,稱為增殖期。在增殖期,子宮內膜的厚度由0.5mm增生至3-5mm。

    黃體期:排卵後第7-8日孕激素達到高峰,同時雌激素達到第二個高峰。

    在黃體期,黃體期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使增殖期的子宮內膜繼續增厚,腺體更彎曲,出現分泌現象,血管迅速增加,間質疏鬆、水腫。

    由於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以及抑制素A的共同負反饋作用,使垂體LH和FSH分泌減少,黃體開始萎縮,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減少,子宮內膜脫落,而出現月經來潮。

    月經週期第1-4日,子宮內膜海綿狀功能層從基底層崩解脫落,這是由於卵子未受精,卵巢內黃體退化,體內孕酮和雌激素含量驟然下降的最後結果。

    正常的月經是具有周期性的。

    那麼什麼是正常月經呢?

    1、週期正常:正常月經週期21-35天。一般認定為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為本次月經週期的第一天,兩次月經第一日的間隔時間稱為一個月經週期。

    2、經期正常:正常的經期為3-7天,平均為5天。

    3、經量正常:正常月經量為20-80ml,平均約35ml。一般在經期第2-3天失血量最多,經血色鮮紅或稍暗,粘稠而不凝固。

    4、沒有非經期的出血。

    只要滿足以上4個條件,就屬於正常月經。

    所以說,不管月經是提前幾天還是錯後幾天,只要是正常月經就好了。

  • 4 # 情癲七七

    熱愛生活,熱愛養生,我是養生愛好者,七七。

    月經提前的女性,會加速衰老,月經推後的女性,可以延緩衰老的到來。那有朋友就要問了,那我要是月經一直不來那不就更好了,即能延緩衰老,又可以不用忍受生理期的苦楚。不是的哦,有這句話的同時,是要你月經在正常的週期下,提前或者推遲,才有這句話的產生。

    月經是我們女性非常重要的排除毒素的途徑之一,來月經可以避免過量鐵的傷害,來月經可以促進女性的造血功能,來月經是可以判定自己是否懷孕的第一訊號,來月經可以排出子宮裡一些不好的物質。

    為什麼要說月經提前會加速衰老,而月經推後,可以延緩衰老呢?

    月經的週期大概是28天到30天,28天屬於代謝期,經期代謝話,會加速分泌,卵巢得不到好的休息,卵巢容易早衰。月經的出血天數大概是3-7天,低於28天的是提前,大於28天是延遲。月經的延遲時間不可以超過一星期。

    月經提前一星期,或者是延遲一星期,都屬於正常現象。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體質的改變,我們的月經都會有所改變,只要經期注意保暖,適當的增加一些補充卵巢的營養湯,來保暖卵巢。

    當然,如果你是月經一直不規律的話,那就另外說了,我說的這些,都是要在你月經週期規律的狀況下哦。

  • 5 # 郭醫生小課堂

    月經週期的計算是從上次月經的第一天,到下次來月經的第一天的時間間隔,一般21-35天,平均28天。月經的週期性實際上是卵巢功能的週期性變化的外在表現,在排卵規律的成熟女性,月經基本可以表現為有規律的週期性。

    但是如果月經週期不規律,很多都是無排卵性的月經,常發生於青春期的女性或者圍絕經期的女性。在這些無排卵或者排卵不規律的女性,由於卵泡發育不良,不僅會出現異常出血,還會發生不孕。所以針對月經不規律的不孕患者,需要檢查卵巢功能並監測排卵。

    月經週期過短的女性常合併有無排卵性功血,而月經週期過長的女性可能存在多囊卵巢綜合徵,這些情況都屬於病理性情況,都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既然月經代表卵巢功能以及卵泡的發育,卵泡的發育可以分為排卵前的卵泡期以及排卵後的黃體期。卵泡期是卵泡發育的時間,大概10-14天,而黃體期相對固定,是14天左右,兩個時間加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月經週期。在月經週期短的女性,卵泡期時間相對比較短;而在月經週期比較長的女性,卵泡期相對比較長,但只要整個月經週期在21-35天這個範圍內,都是屬於正常,沒有好壞之分。

    如果硬要說哪個好哪個壞,那我只能說週期短的女性,要比別人多失點血,姨媽巾也要多用一些,既浪費錢,又讓人覺得煩,還是週期稍微長一點比較好吧!哈哈哈~

  • 6 # 心態是良藥

    進入青春期後,女生每個月都要與“大姨媽”結伴同行3-7天時間,這是由於子宮內膜脫落而形成的出血現象,是女性生育的重要基礎。雖說如此,但每月一次的“大姨媽”還是給各位女性帶來很大的困擾。

    “大姨媽”的週期是28±1天,但推遲或提前一個星期內都是正常的,這就讓女性朋友很是煩惱,每個月差不多到那幾天,就一直想著是不是要來了,稍微有一點異樣都要去廁所檢視一下。有時候推遲,有時候提前,要是出門在外毫無準備來襲,那才叫一個尷尬。

    或許有人會想這個問題: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月經是推遲比較好,還是提前比較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先說明一點,月經無論是提前還是推後,都不能算得上是婦科病,也不一定會導致婦科病,而至於哪個更好,需要根據年齡加以判斷。

    1、35歲以下的女性

    如果還沒滿35歲,此時各方面還正處於巔峰期,不管月經是推遲還是提前,都沒有太大問題,只要月經週期規律即可。但如果是由於疾病引起的月經不調,那就需要注意了,要儘快到醫院檢查以及時治療。

    2、40歲以上的女性

    35歲對女人來說是一道坎,到了40歲就尤其明顯,此時月經推遲會更好一些。40歲之後,女性的各項身體機能都開始衰退,如果月經經常提前,可能意味著更年期即將到來,衰老速度會加快。所以說,對於這個時期的女性而言,月經推遲會比提前更好一些。

    關於月經提前好還是推遲好,這點還是要因人而異,不管如何,月經是反映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要是連續兩個月都沒有來月經,或者月經量異常,都必須要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某些疾病的先兆訊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出打洋工,靠不靠譜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