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取啥名呢教教我唄
-
2 # 彼岸花己謝
看過他寫的書《白夜行》改編的電影,也看過原書,感覺他的邏輯非常嚴謹很不可思議吧,當人看的跌宕起伏的,挺好的。
-
3 # 鎏黎0
喜歡看,感覺有幾本書還是很好的《白夜行》《時生》《惡意》《解憂雜貨店》等
《白夜行》
《白夜行》這本書已經成為經典了。每個人看過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主人公誰對誰錯都不重要了,看過之後其實心情是有點複雜的。
《時生》《時生》
或許很多人覺得《時生》寫的太矯情寫作水平也差,但是我要說一下,東野先生曾說:作為孩子的父母問過孩子他是否有這樣的父母感到慶幸?孩子是否為有這樣的父母感到幸運呢?這問題永遠是個謎因為沒有父母這樣問過孩子,所以東野先生用小說試著表達,這已經很好了。
《惡意》《惡意》是我十分喜歡的作品之一了。這裡面殺人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卻也無法終止的惡意。當虛偽的皮相被一層一層地剝開,才發現這裡面真正想毀滅的是自己的一生。
《解憂雜貨店》我特地去買了這本書看,看完後我同學說也想看,就給他了。這也是我十分喜歡的一本書。這裡面沒有罪案,沒有偵探,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為主題的作品。其實每個人不經意間的舉動和選擇,都像是投入水面的石子,造成持續不斷的漣漪,這些漣漪不斷擴大,漸漸形成牢不可破的羈絆。這在這本書裡面提現的格外的明顯。
還有其他的像丹布朗的推理小說也是不錯的。希望可以採納。
-
4 # 聖鬥士207083379
致敬《白夜行》,“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
真的是太陽嗎?不得不說,這本書深深地震撼了我,沒有血腥暴力的段子,沒有疑神疑鬼的猜疑,真像就宛如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被剝離開來,卻越來越辣眼睛,任何詭計與謀殺的開始,都是邪惡的火苗,而火苗就在復仇中愈演愈烈,而他始終躲不過那內心深處最為柔軟的東西,就像送給孩子的馴鹿,不偏不倚地作為聖誕老人守護在本來已經成為了魔鬼的存在,最後仍舊擺脫不了宿命的糾纏~
第一次寫書評,不知道怎樣才能不劇透,我只是覺得,大師就是大師,為什麼人家會有這樣的筆力,溫情的懸疑,就像那複雜的人性,慢慢的化為了那手腕的血液,隨著刀刃的足跡,流逝著迷失者的憂傷~
-
5 # abc50807906
東野圭吾的書?好看的很,現在想到他那對社會的思想,對人性的認識,和那奇妙的故事,都是不由得一顫,看別人的書我是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回覆列表
很好看。看過他的《白夜行》《解憂雜貨店》《嫌疑人x的獻身》,都很不錯。其中,《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已經拍成了電影,在各大網站都可以看。破案類的書籍邏輯很縝密,不看到最後你絕對不知道結局。《解憂雜貨店》是他唯一暖心的作品,反映人性美好的一面,其他的都是人性的陰暗面,被放大的陰暗面。
東野圭吾算是十分高產的作家,其作品按照出版年份排列如下:
(橙色底的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綠色底的是湯川學系列,藍色底是阿忍老師系列,黃色底的是名偵探系列)

最近幾年的統計可能略有出入。
以下純粹為猜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東野圭吾從出道起,幾乎每一年都有作品問世,可以說是十分勤勞的作家,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唯一的例外是1997年,那一年他離婚了。
剛出道時被冠以校園推理作家,青春校園是東野圭吾的標籤,他執著於詭計,推理精緻,像《迴廊亭殺人事件》這樣的作品居多,一個小的場景,大量的細節,情節的反轉,首尾的呼應。這段時期的創作是在挖空自己的心思與經歷,還沒有太深“感情”的印記。
1997年是一個轉折點,離婚或許對於這個男人有著深遠的影響。1998年就出了《秘密》,這部小說最大的秘密就是根本沒有秘密,1999年就出了《白夜行》,塑造了推理小說界“蛇蠍美人”的標杆,接下來還有《時生》、《信》、《流星之絆》這樣極其溫暖的作品。但是,這些溫情全部都是父女、兄弟、父子、姐弟之間的感情,唯獨沒有夫妻。在有明確描寫夫妻關係的作品中,《宿命》中主人公和妻子之間有一個不能透露的秘密,可以為了這個秘密殺人也不能與妻子分享;《我殺了他》中妻子有殺夫嫌疑;《殺人之門》中妻子是別人玩剩下的,最後捲款消失了;《嫌疑人X》中開篇就是前夫毆打女主人公反被勒死;《聖女的救濟》則是描寫夫妻之恨的巔峰了,妻子花了超過10年時間來謀殺丈夫。總之幾乎就沒有和諧的家庭。
這些年的作品,有著更多的“恨意”,按照《殺人之門》的說法,也可以叫做“殺意”。這股氣是否與離婚或是女人有關,我們不得而知,我認為這股“恨意”起於《白夜行》,終於《幻夜》。蛇蠍美人是《白夜行》的標籤,也是雪穗和美冬的標籤,也可以說是東野圭吾對女性的“偏見”。
2006年,東野圭吾重新撿起“加賀恭一郎”這個久違的人物,創作了感人至深的《紅手指》,並且在接下來的該系列創作中都維持了這個風格。這一年,也是他走上人生巔峰的第二年,《嫌疑人X》為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榮譽,也奠定了他推理小說界的“天王”地位。從這之後,東野圭吾在寫作上越發老練,越發能夠從一個很小的角度去切入一個大的格局,不再需要宏大敘事,不再需要精妙詭計,也不再需要深深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