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紅迷
-
2 # 蟬歌
提及古代這個涵蓋了好多年代,話題很大,就我瞭解一些明清的是古代年輕人最喜歡的配飾莫過於雕刻各種吉祥圖案的玉飾品了,比如帽子上的帽正,胸前的玉佩,腰間的勒子,手上的扳指,各種材質的香囊,扇墜,最小的小鮮肉父母應該給他佩戴長命鎖吧。
-
3 # 菩提哥
在哥的印象中,朝廷上的官員們的文玩裝飾品,就很麻煩了,尤其官服帽子之類的,單單玉佩怕是不夠的,而且古代一個人的文玩裝飾品代表是一個人的地位和涵養,非常重要的,不像我們現代那般隨意佩戴。
有句古話說得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作為一個男人,應該脾氣好、度量大、胸襟廣,性情溫良,像玉石一樣潤澤。
華人歷來以佩玉為美:帝王將相的冠冕上嵌著玉珠,達官貴人的腰帶上鑲著玉片,文人騷客的衣服上繫著美玉,宋徽宗嗜玉成癖,就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也不忘給他偏愛的主人公脖子上掛塊“通靈寶玉”。
一個男人脾氣大,那他就是小人。愛發脾氣的人,一生都會一事無成,成了也會失敗。顯然,脾氣不是好東西。
這就是為何過去中國的男人都喜歡佩戴玉石的一個原因,他們想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
玉石堅韌、溫和、細膩、含蓄,由內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種魅力無窮的美,這些特點與人性有著極大的一致性。好的玉石冬天拿在手裡溫溫的,它不涼,不會凍著手的;而夏天相對炎熱的天氣又並不感到暖手,真是再好不過。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玉佩歷來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愛,他們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質作為自身德行的標準。
男性佩戴首飾,在中國古已有之,而且表現形式極富大漢文化色彩。《禮記·玉藻》雲“古之君子必佩玉”,因為“君子於玉比德焉”(孔子),又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詩經》裡也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即君子以玉象徵高潔的德行,玉是君子的象徵,古代男人帶玉,就是希望自己像君子一樣,或者自己本來就是君子。玉,總給人們帶來吉祥、美好、溫馨的回憶。
走進玉的世界,就走進了中國的歷史文化,也觸控到了古人的生活氣息,彷彿能感受到幾千年的春花秋月。
2.蹀躞(dié xiè)大唐雙魚忍冬紋蹀躞帶
蹀躞帶自魏晉時傳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以懸掛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
蹀躞具有很強的收納功能,可以懸掛水壺、錢包、扇子、香囊、刀、劍、樂器、箭袋、筆、墨、紙、硯……等等可以想得到的東西。
多為皮質與金屬材質,佩戴在腰帶外側。古代浪跡江湖的武者並不是把酒壺笛子和劍全塞在腰帶裡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於腰間。
大唐雙龍忍冬蹀躞帶
大唐雙魚忍冬紋蹀躞帶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緋,佩蹀躞,奉表納旌節告敕。”宋代張樞《謁金門》詞:“重整金泥蹀躞,紅皺石榴裙褶。”
《遼史·二國外記傳·西夏》:“其冠用金縷貼,間起雲,銀紙帖,緋衣,金塗銀帶,佩蹀躞、解錐、短刀、弓矢,穿靴,禿髮,耳重環,紫旋襴六襲。”
九環玉帶
隋唐 蹀躞帶飾四種
鎏金蹀躞帶
九環十四銙蹀躞帶
唐 蹀躞帶
蹀躞正確戴法
3.帶鉤錯金嵌玉鐵帶鉤 戰國 河南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帶鉤是帶上所用之鉤,古時主要用於束帶。將鉤紐嵌入革帶一端,多數都是在右手端,鉤弦向外,與腰腹弧度貼合,鉤首勾掛在革帶另一端的穿孔中。
金帶鉤 戰國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帶鉤的作用不僅僅是束衣,還是身份象徵,帶鉤所用的材質、製作精細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都是判斷帶鉤價值的標準。
帶鉤的材質有金、銀、銅、鐵、玉、石等多種,其中玉質帶鉤最珍貴。西漢時期,皇帝的璽印用的就是玉印,可見玉帶鉤的尊貴。
獸首玉帶鉤 戰國 長4.8、寬2釐米 湖北省江陵縣望山2號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包金嵌玉鑲琉璃獸首銀帶鉤 戰國 長18.7、寬4.9釐米 1951年河南省輝縣固圍村五號墓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帶鉤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製成。帶鉤是身份象徵,帶鉤所用的材質、製作精細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都是判斷帶鉤價值的標準。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七星紋銀帶鉤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龍虎並體玉帶鉤
玉帶鉤 南朝
玉帶鉤 元朝 長12釐米 1976年西安市小寨南鄉瓦衚衕村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玉龍鉤 明朝 長12.5釐米 江蘇省無錫市博物館藏
白玉龍首嵌寶石帶鉤 明朝 通長14.2釐米 1958年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館藏
4.虎符根據史料,虎符是周代軍事家姜子牙發明的,是用玉石、青銅等材料做成虎狀,劈為左右兩半符,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左半符交給將帥,右半符由皇帝儲存(以右為尊),是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兵符信物。
陽陵虎符
兩漢銅鎏金虎符
漢代銅虎符
魚符以不同的材質製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裝魚符的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
5.佩劍古劍一般如匕首,無鞘,直插腰際。劍是武器,也是佩飾。
在古代只有帝王、諸侯、大臣、武士佩劍,庶民不得佩劍。劍就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和標誌,許多人用劍劃出了自我與他人的界限。
6.荷包荷包是中國漢族傳統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後發展為愛情信物,荷包的圖案有繁有簡,花卉、鳥、獸、草蟲、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語、詩詞文字都有,裝飾意味很濃。
《舊都文物略》記:“荷包巷所賣官樣九件,壓金刺錦,花樣萬千。”據說這種荷包最初是男子用來盛放煙葉的,後來大家覺得十分美觀,乃爭相仿效,不論男女,都喜佩之。
北京《竹枝詞》雲:“為盛菸葉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未識何人傳妙制,家家依樣畫葫蘆。”
清代精緻刺繡囍字荷包
清代平繡荷包
7.香囊清代藍黃雙色香囊
清代打籽繡香囊
清代 透雕花鳥齋戒香囊
清代白銅香囊
清代 刺繡花蝶紋香囊
香囊是古人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古代男子用香都比較清淡,多以提神健體為目的。
白玉鏤雕雙魚式香囊
8.扇子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它起初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一種禮儀工具。
漸漸地,扇從地位和權利的象徵轉變成為納涼、娛樂、欣賞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
摺扇產生時間雖較遲,其重要性卻極大。它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
9.扳指翡翠扳指
古稱韘,本為拉弓射箭時套於拇指上勾弦的工具,後成為套於手指上的裝飾品。清宮舊藏的扳指多以質地硬滑的玉、翠為料,既可減少男子射箭時的摩擦力,又使拇指不易被弓弦劃傷。
碧玉扳指
翡翠扳指
清 瑪瑙扳指
清代 御製翡翠扳指
10.簪花宋人髮間的簪花
不要以為簪花只有女人會戴,其實古代男子也是簪子的忠誠粉絲,杜甫有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說的就是簪花,古代簪子主要是用來安發、固冠。
宋時,凡是遇壽誕等重大禮儀活動,群臣均要在幞頭上簪花。戴簪花的類別同樣依品位大小而不同:羅花為尊,絹花次之。
11.抹額抹額,也稱額帶、頭箍、髮箍、眉勒、腦包,漢族服飾,明代較盛行,包於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大家見多了女子抹額,一定沒想到這也是古代男人的飾物,比起女子繁瑣的裝點、繡工,男子抹額較為簡潔。
-
4 # 南紅講堂
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從古至今,無論男女,對美都有一種極致的追求,古代女子以塗脂抹粉綾羅綢裙,來美化自己,男子則以配飾來提升品位。
古代男子的配飾有刀、劍、玉、佩、囊、符、袋、笱、帶等不勝列舉。今天空空收集了古代男子常用的八款“最時尚”配飾,與大家分享。
一、蹀躞帶 [dié xiè]
蹀躞帶,俗稱腰帶。這個腰帶是一種多功能的腰帶,它是從魏晉時傳入中原的,到了唐代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而且一定要把七種東西掛在上面,分別為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俗稱“蹀躞七事”!
在盛唐時期,從皇室宮廷到普通達官顯貴,均以配用玉帶為榮。從玉帶的底色還能將其官階體現出來。據兩唐書的記載,最高等級的玉帶底色為紫色,整條玉帶由十三塊組成。而在每塊玉帶板的下方,帶有能掛載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帶便被稱呼為“蹀躞帶”。這種裝飾性的腰帶美觀且使用,難怪備受追捧。
▲隋煬帝墓出土蹀躞帶
影視劇中那幫浪跡江湖的武者並不是把酒壺笛子和刀劍掛在腰帶上,而是使用蹀躞固定於腰間!
▲影視劇中演員佩戴的蹀躞
二、帶鉤
如果說蹀躞帶是腰帶,那帶鉤則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皮卡帶,它是指的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繫腰帶的掛鉤,帶鉤的不僅僅是皮帶扣還能束衣,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清代翡翠鉤
▲清代白玉龍首帶鉤
▲漢代龍鳳帶鉤
▲西漢銅鎏金帶鉤
帶鉤主要用於鉤系束腰的革帶,多為男性使用。人們使用帶鉤,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帶鉤甚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多采用包金、貼金、錯金銀、嵌玉和綠松石等工藝,斑駁陸離,多姿多彩。
三、玉佩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玉佩歷來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愛,他們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質作為自身德行的標準。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代男子佩戴玉石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
《周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綪結佩。而爵鞸。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織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禮法。
四、扇子
中國扇子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祖先在炎炎夏日取植物葉片或禽類羽毛進行簡單加工,用來擋太陽、生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
“以木曰扉,以葦曰扇”,最早的扇子是用葦做成的權力象徵物,扇子起初的功能並不是用來納涼,而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的儀仗扇。因扇子多見於皇宮中,所以扇子又叫“宮扇”。
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
▲影視劇中江南四大才子手中的摺扇
▲影視劇中諸葛亮的羽扇
扇子的種類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摺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等等。蘇州的檀香扇、浙江杭州王星記扇子、重慶榮昌摺扇、四川自貢龔扇、廣東新會葵扇 、湖州羽毛扇。日本則有檜扇、蝙蝠扇。更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制扇技藝!
五、扳指
扳指的前身是韘(shè),最早之前是騎射時,用來保護手指的一種用具,後來慢慢演變成權利、地位的象徵。在古代,一般都是皇親國戚,豪門貴族才能佩戴的,佩戴玉扳指也可說是玉的帝王政治學的表象。在清朝的眾多皇帝當中,許多都喜愛玉扳指,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與扳指有著很深的淵源。
據瞭解單是乾隆皇帝為諸多玉扳指寫過的御製詩就不下50首。乾隆御製詩《詠射鹿玉韘》“快馬飛生耳後風,浮麋數肋中無空。漫言刻玉佔佳兆,發羽抨弦屢此同。”這首詩正是乾隆帝為玉扳指所著。
現如今玉扳指已經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做為收藏品來說玉扳指依舊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和收藏價值,如果您有幸能收藏到一枚玉扳指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六、佩劍
劍是一種長形兩面有脊的武器。古劍一般如匕首,無鞘,直插腰際。劍是武器,也是佩飾。在古代只有帝王、諸侯、大臣、武士佩劍,庶民不得佩劍。劍就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和標誌,許多人用劍劃出了自我與他人的界限。
▲越王勾踐劍
劍在古代之所以使用時間長而又普遍,不僅因為它是攜帶方便的武器,更因為它是封建官僚、士大夫社會地位、身份的象徵.《晉書·輿服制》上記載:“漢制自天子至於百官,無不佩劍,其後惟朝帶劍”。《說文》上也記有“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則帶劍,無事不得帶劍”(此處的有事,應指的是戰事)。
影視劇中的古代俠客行走江湖時總會帶上一把寶劍,可防身可耍帥,再不濟也能在窮困潦倒時換口飯吃。事實上,古代男子的佩劍是有講究的,所配之劍在長度和重量上,都因佩帶者的爵位高低而有所不同,“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古代計量單位,約合六兩),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七、護額
抹額即束額巾,古時武士多用之,《中華古今注》捲上“軍容抹額”條記載:“秦始皇巡狩至海濱,亦有海神來朝,皆戴抹額緋衫大口袴,以為軍容禮,至今不易其制。”
▲章懷太子墓出土的《儀衛出行圖》
抹額在唐代武人中亦常見,李賀《畫角東城》詩云:“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 《資治通鑑》卷二一五“玄宗天寶二年”條:“陝尉崔成甫著錦半臂,缺胯綠衫以賜之,紅袹首。(袹首,今人謂之抹額。)” 唐宋時期,抹額為男子幞頭內所襯的頭飾,而且官階不同,抹額色彩、工藝也不同,如宋代教官用紅繡抹額,招箭班為紫繡抹額等。
▲影視劇中演員佩戴的抹額
宋元時期,抹額受女性偏愛漸向首飾靠攏。到了明清,抹額成為了一種潮流,這一時期抹額已完全失去標識作用,男女老少不分尊卑,不論主僕,額間都可繫有這種飾物。裝飾上較之前也開始花哨起來,面料越來越精細,裝飾的珍珠寶石也越來越名貴;另外還出現了用非布料材質製作的抹額,點翠法、鎦金法、掐絲法的使用也讓這一時期的抹額越來越貴重,漸漸成為富貴人士彰顯個人財力的標誌。
八、荷包
荷包的前身叫“荷囊”。荷者,負荷;囊者,袋也。所謂“荷囊”,即用來盛放零星細物的小袋。因古 荷包 人衣服沒有口袋,一些必須隨身攜帶的物品(如毛巾、印章及錢幣等),只能貯放在這種袋裡。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時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稱“持囊”或稱“挈囊”。以後漸漸覺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將它掛在腰際,並形成一種習俗,俗謂“旁囊”。這種裝飾品由於實用性較高,算的上是男女通用的。
“荷包”這一名稱,出現在宋代以後。荷包的造型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圖案有繁有簡,花卉、鳥、獸、草蟲、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語、詩詞文字都有,裝飾意味很濃。 現代南方方言如粵語、客家語和閩南語中常用荷包指代錢包。
看了這麼多古代美男子們的文玩標配,空空身為一個女孩子,都覺得自己生活的太糙啦,看來我也要多收幾件文玩來裝飾裝飾自己了。
-
5 # 文玩姐
古代男子佩飾如繁星數不勝數,比如玉、佩、囊、符、袋、笱、帶等等。
古玉佩
有句古話說得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
這是為何過去男人都喜歡佩戴玉石的一個原因,他們想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蹀躞(dié xiè)
蹀躞帶自魏晉時傳入中原,到唐代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
以懸掛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
古代浪跡江湖的武者並不是把酒壺笛子和劍,全塞在腰帶裡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於腰間。
帶鉤
帶鉤是帶上所用之鉤,古時主要用於束帶。
但是帶鉤的作用不僅僅是束衣,還是身份的象徵。
帶鉤所用的材質 製作精細程度 造型紋飾,以及大小等都是判斷帶鉤價值的標準。
荷包
荷包是中國漢族傳統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後發展為愛情信物。
《舊都文物略》記:“荷包巷所賣官樣九件,壓金刺錦,花樣萬千。 ”
據說這種荷包最初是男子用來盛放煙葉的,後來大家覺得十分美觀。
於是爭相仿效,不論男女,都喜歡佩戴。
北京《竹枝詞》雲:“為盛菸葉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 未識何人傳妙制,家家依樣畫葫蘆。”
扇子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 據傳是虞舜所制,它起初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一種禮儀工具。
漸漸地扇從地位和權利的象徵轉變成為納涼、娛樂、欣賞、生活用品和工藝品。
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子更是古往今來文人雅士們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哦。
-
6 # 雪飛雜談whf174
古時候由於人類進步還不完整,人類只能用樹葉,骨頭,石頭等做佩戴,文玩裝飾品的。真正的飾品到了近代才發展起來,主要還流行在貴族人群當中,象牙飾品出現,到了近近代,珍珠,碼腦,玉配,寶石,黃金飾品等大量出現,但也主要在皇宮貴族中流行。到了近現代,各種飾品舉不勝數,包括服裝都成了飾品,洋物飾品也部分進入中國,也就是本文所談小鮮肉時代真正到來。到了現代,小鮮肉配帶什麼飾品,你比我更明白。
回覆列表
嗯,古代的小鮮肉們肯定不單單佩戴玉佩,古代的小鮮肉們可是很在意衣服裝飾品,比我們現代人更加有品位,感覺我們現代人的文玩裝飾品,怕是比不上古代小鮮肉們的萬分之一。。。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男子佩飾如繁星數不勝數包括刀、劍、印、玉、佩、囊、符、袋、笱、帶等
蹀躞
蹀躞帶自魏晉時傳入中原,到唐代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
以懸掛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
古代浪跡江湖的武者並不是把酒壺笛子和劍,全塞在腰帶裡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於腰間。
帶鉤
帶鉤是帶上所用之鉤古時,主要用於束帶。
帶鉤的作用不僅僅是束衣,還是身份象徵。
帶鉤所用的材質 製作精細程度 造型紋飾,以及大小全都是,判斷帶鉤價值的標準
古玉佩
有句古話說得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
這是為何過去男人都喜歡佩戴玉石的一個原因,他們想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荷包荷包是中國漢族傳統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後發展為愛情信物。
《舊都文物略》記:“荷包巷所賣官樣九件,壓金刺錦,花樣萬千。 ”
據說這種荷包最初是男子用來盛放煙葉的,後來大家覺得十分美觀
乃爭相仿效 不論男女 都喜佩之。
北京《竹枝詞》雲:“為盛菸葉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 未識何人傳妙制,家家依樣畫葫蘆。 ”
扇子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 據傳是虞舜所制,它起初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一種禮儀工具。
漸漸地,扇從地位和權利的象徵轉變成為納涼、娛樂、欣賞、生活用品和工藝品。
攜帶方便 出入懷袖 扇面書畫,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